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物理所)里,有一臺被寫進教科書的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30年前,這臺對撞機竣工,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臺高能加速器。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的第一站就來到高能物理所,了解研究所的發展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運行情況。
“自那之后,我們的士氣更足了,勇氣也更足了。”高能物理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說。5年前的點滴仍歷歷在目,而高能物理所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建大國重器:
堅持自主創新 牽頭中國方案
5年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實驗區3號廳。
在王貽芳的介紹下,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察看了對撞機加速器模型、儲存環等,了解了該所在粒子物理、先進加速器技術、先進射線技術領域的發展成就和建設世界級科研中心的計劃,不時同科研人員交流。
總書記在交流中透露出的對儀器和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的關心,讓王貽芳至今印象深刻:“高能物理所一直強調自主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習主席視察后,我們對走自主創新之路有了更大的信心。”
5年來,高能物理所在推動大科學裝置建設上堅持不懈、亮點不斷。
2017年6月,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發射成功,今年1月底完成在軌測試并正式交付用戶單位。2017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提前實現獲得中子束流的目標,計劃今年8月通過國家總驗收,向用戶開放。
王貽芳介紹,今年年底,高能物理所將開始建設我國第四代同步輻射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目前,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預研正在穩步推進,概念設計已經完成國際評審。
此外,高能物理所還在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四川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并推動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天文臺衛星、基于中國空間站的大型實驗設施——高能宇宙輻射探測設備的研制。
在推動自主創新的同時,研究所通過國際合作建設由我國牽頭的國際大科學裝置。其中,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引入境外投資1億元人民幣,江門中微子實驗引入境外投資2億元人民幣,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已經成立國際合作組,北京譜儀III實驗引入境外投資1370萬人民幣。
“高能物理所一直在推動大科學裝置的規劃、設計、預研、建設,這些大科學裝置有不同的專業領域方向,也有不同的周期分布,將保證我國持續產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科學成果,也將助力我國在相應的研究領域占領未來發展的制高點。”王貽芳說。
出創新成果:
探索科學前沿 實現國際領先
5年前,北京譜儀控制室。
科研人員告訴總書記,2013年3月,科學家在采集的數據中發現一個新粒子,這一重大物理成果引起科學界廣泛關注。
習近平十分高興,向科學家們表示祝賀。他表示,中國科學院建院以來,薈萃了一大批我國最優秀的科技人才,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大批令人矚目的重大創新成果,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發揮了火車頭作用,這種拼搏精神要繼續保持和發揚。
高能物理所實驗物理中心副主任、北京譜儀III國際合作組發言人沈肖雁是在場的科學家之一。“國家領導人對基礎研究的關心,讓我們倍感振奮。”她回憶。
5年來,高能物理所在以粒子物理研究為核心的基礎研究方面成果豐碩。
自2012年高能物理所科研人員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以來,科研人員先后5次發表測量結果,將測量精度從20%提高到4%,繼續保持國際領先。
2017年1月,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此外,中國散裂中子源目前完成了21個實驗、兩篇重要文章;“慧眼”衛星在轟動全球的雙中子星并合產生引力波及電磁對應體事件中作出重要貢獻。
今年6月,高能物理所進行了五年一度的國際評估,18位國際頂級科學家對研究所整體運行情況評價為“A”,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際評審專家在評審報告中如是寫道:“高能物理所已經成為國際重要的粒子物理實驗室之一。除了歐洲核子中心外,我們認為高能物理所可以與世界其他主要高能物理實驗室相媲美,包括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等。”
促成果轉化:
發揮平臺優勢 科技造福于民
5年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實驗區12號廳。 習近平總書記了解了利用這一裝置開展科研的情況。
習近平對他們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他強調,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科研平臺作用,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一個重要問題,要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認真研究。
“當時,我還在做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預先研究工作,這5年我們發展得非常快,這與國家領導人的科技發展思路和國家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有緊密的聯系。”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劉鵬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5年前,他為總書記介紹了X射線成像系統。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是一個向社會開放的大型公共科研設施,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主。促進應用研究與成果轉化,是高能物理所“一三五”規劃中“三個重大突破”之一,也是研究所發展中的亮點。
2015年7月,用于乳腺癌的早期微小病灶篩查和良惡性診斷的乳腺專用PET,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許可證,成為國內首臺技術領先的乳腺專用分子影像診斷系統。
2017年8月,高能物理所與企業簽署硼中子俘獲治療項目合作協議,中國散裂中子源科技成果轉化邁出第一步。
2017年12月,研究所與企業簽訂“抑制腫瘤生長金屬富勒醇納米材料及相關技術”轉讓合同,有望為攻克癌癥作出重要貢獻。
應用加速器、核醫學成像設備、精密檢測設備、安全檢查設備、低溫超導技術超導磁體設備……這些都已成為高能物理所應用研究與成果轉化的重點。
“研究所的發展定位是建成國際高能物理中心之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綜合性、多學科研究基地。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正是我們發揮技術優勢、促進多學科綜合發展的成果,也是研究所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努力與實踐。”王貽芳說。
從中國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西麗湖論壇”上獲悉,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兩個大科學裝置當日正式投入使用,有望進一步匯聚全球高......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主場活動將在安徽合肥舉辦。近年來,中國“太空之家”遨游蒼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飛躍與突破,刷新著......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建造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傳來好消息!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也被稱為“地面空間站”。4月1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常務副總指揮、常務......
“從事控制系統研制,就好比是為大國重器設計‘最強大腦’。”描述起自己的工作,陳際瑋說:“飛行器從離開地面到再次回到地面,整個過程中所有飛行軌跡、所有動作姿態都由我們來設計。”4歲上學、15歲上大學、2......
白鶴灘水電站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建設在金沙江上實施“西電東送”四個國家重大水電工程之一(其他三個為:烏東德、溪洛渡和向家壩),也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站。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
“AG600”水陸兩棲飛機、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這些國之重器,承載著國人的夢想,他們的名字,也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探索未知的浪漫。篳路藍縷的航空航天人,在不斷探索奮斗的過程中,也不忘在這一個個國之重器的命名......
9月26-27日,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第六屆科技創新大會在德陽舉行。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王鐵軍、科研院常務副院長黃忠德、能動學院院長嚴俊杰等受邀參加,見證西安交大參與研制的、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
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物理所)里,有一臺被寫進教科書的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30年前,這臺對撞機竣工,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臺高能加速器。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
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光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高性能條紋相機通過驗收,這標志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條紋相機達到實用化水平。用過相機的人可能都知......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北考察時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13億多中國人民要齊心合力、砥礪奮斗,共圓中國夢!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實現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