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一條高速公路兩側是被砍伐的森林。圖片來源:Michael Dantas/AFP/Getty
據《自然》報道,近日發布的《森林宣言評估》報告稱,各國未能實現到2030年遏制全球森林損失和退化的國際目標。這是自去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世界各國領導人設定目標以來,首次評估森林保護的進展情況。
這份報告由包括世界資源研究所等在內的多個研究團體撰寫而成。報告稱,與2018年至2020年的基準水平相比,2021年全球森林砍伐率下降了6.3%。
總部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咨詢公司“氣候焦點”顧問、報告作者之一Erin Matson表示,這一“適度”的進展還達不到“至2030年底森林砍伐率每年下降10%”的目標。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我們還沒有走上正軌。”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Matson表示,這項評估只考慮了一年的數據,關于森林砍伐趨勢更清晰的圖景還將逐年顯現。
為了跟蹤過去一年的森林砍伐情況,研究團隊分析了許多指標,如通過衛星數據測量的森林冠層變化,以及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衡量森林生態健康的指標)。
結果發現,森林保護進展緩慢主要是由于少數熱帶國家森林砍伐較為嚴重,其中包括世界上森林損失最大的國家巴西。與基準年相比,其2021年森林砍伐率上升了3%。玻利維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森林砍伐率也分別上升了6%和3%。
“我們看到的進展是由一些國家取得的優異成績推動的。”Matson說。
2021年,印度尼西亞的老林損失比前一年減少了25%。報告稱,該國政府和企業努力削減棕櫚油生產對環境的危害是取得進展的關鍵。例如,截至2020年,超過80%的棕櫚油精煉商承諾不再砍伐森林。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陳歡歡是順應自然、讓風沙肆虐還是人定勝天、綠進沙退?中國人曾在46年前堅定地選擇后者始于改革開放元年的三北工程規劃期限長達73年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才結束家底雖不豐厚但......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葉清團隊副研究員譚向平與合作者,以中國東部5個典型森林為研究對象,揭示了我國東部森林植物和微生物來源碳積累的緯度格局及其影響因子。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
熱帶森林的增加不僅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而且通過蒸散冷卻的方式減緩氣候變化。因此,逆轉當前熱帶森林的減少趨勢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基于自然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被不少熱帶國家納入履約《巴黎協定》的國家自主貢......
去年,全球熱帶原始森林的損失有所減緩,但距離到2030年停止森林砍伐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這項近日發布的衛星數據分析,強調了改善熱帶森林保護以維持生物多樣性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必要性。巴西亞馬孫雨林被燒毀。......
21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在緩解干旱影響中的作用機理,發現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
地震后,森林生長如何變化?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研究全球樹輪年表與1900年以來地震事件的時空關聯,該所科研人員發現,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降水再分配過程,從而影響長期樹......
根據近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研究,全球森林如果得到恢復和保護,有助于從大氣中去除約2260億噸碳。這相當于以目前的速度燃燒化石燃料約20年的排放量。一些專家表示,與之前一項有爭議的研究相比,新研究對森......
森林景觀破碎化是生態系統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通常是大規模森林損失的前兆。根據《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熱帶地區的森林正在變得越來越破碎化,但在世......
森林是陸地上80%以上生物的家園,更是種類繁多的昆蟲的“王國”。那么,昆蟲多樣性與森林生產力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平團隊發現,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樹種多樣性的增加不僅能直接......
巴西環保組織“氣候觀測站”于當地時間3月23日發布了最新報告,報告匯編了從2010至2021年間巴西溫室氣體排放概況。報告顯示,巴西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10年的約1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加到了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