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熱帶原始森林的損失有所減緩,但距離到2030年停止森林砍伐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這項近日發布的衛星數據分析,強調了改善熱帶森林保護以維持生物多樣性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必要性。
巴西亞馬孫雨林被燒毀。圖片來源:Ricardo Funari/Brazil Photos/LightRocket via Getty
據《自然》報道,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特區的世界資源研究所(WRI)與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分析發現,2023年,熱帶地區損失了370萬公頃原始森林。
WRI全球森林觀察主任Mikaela Weisse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為了避免碳排放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代表最重要生態系統之一的熱帶原始森林尤其需要加以保護。”
通過分析森林覆蓋的衛星數據,Weisse和同事發現,與2022年相比,去年熱帶原始森林的損失減少了9%。
這一減少主要歸因于巴西和哥倫比亞領導層的轉變,巴西原始森林損失減少了36%,哥倫比亞則減少了49%。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一進展在很大程度上被玻利維亞、老撾、尼加拉瓜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家熱帶原始森林損失的增加所抵消。
在全球范圍內,從2022年到2023年,由于自然和人為原因造成的森林損失增加了24%,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這一全球上升完全是由于加拿大與火災有關的森林損失增加所致。在世界其他地區,森林損失減少了4%。
研究人員還發現,到2030年,全球可能無法實現阻止和扭轉因人類活動或森林砍伐造成的森林損失的目標。超過145個國家和地區在2021年達成了這一目標,它們擁有世界上90%的森林。
哥倫比亞國立大學生態學家Dolors Armenteras說:“要想走上正軌,我們每年應至少減少10%的森林砍伐,但森林砍伐率仍在持續,表明我們離這一目標還很遠。”她還說,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更強的政治意愿解決森林砍伐問題,同時需要更大的國際合作和更多的財政激勵措施保護現有森林。
Weisse說:“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而且可能即將到達熱帶森林發生不可逆轉變化的臨界點。這將影響到我們所有人,無論是區域還是全球。”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陳歡歡是順應自然、讓風沙肆虐還是人定勝天、綠進沙退?中國人曾在46年前堅定地選擇后者始于改革開放元年的三北工程規劃期限長達73年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才結束家底雖不豐厚但......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葉清團隊副研究員譚向平與合作者,以中國東部5個典型森林為研究對象,揭示了我國東部森林植物和微生物來源碳積累的緯度格局及其影響因子。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
熱帶森林的增加不僅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而且通過蒸散冷卻的方式減緩氣候變化。因此,逆轉當前熱帶森林的減少趨勢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基于自然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被不少熱帶國家納入履約《巴黎協定》的國家自主貢......
去年,全球熱帶原始森林的損失有所減緩,但距離到2030年停止森林砍伐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這項近日發布的衛星數據分析,強調了改善熱帶森林保護以維持生物多樣性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必要性。巴西亞馬孫雨林被燒毀。......
21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在緩解干旱影響中的作用機理,發現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
地震后,森林生長如何變化?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研究全球樹輪年表與1900年以來地震事件的時空關聯,該所科研人員發現,地震可通過改變地表結構,影響降水再分配過程,從而影響長期樹......
根據近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研究,全球森林如果得到恢復和保護,有助于從大氣中去除約2260億噸碳。這相當于以目前的速度燃燒化石燃料約20年的排放量。一些專家表示,與之前一項有爭議的研究相比,新研究對森......
森林景觀破碎化是生態系統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通常是大規模森林損失的前兆。根據《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熱帶地區的森林正在變得越來越破碎化,但在世......
森林是陸地上80%以上生物的家園,更是種類繁多的昆蟲的“王國”。那么,昆蟲多樣性與森林生產力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平團隊發現,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樹種多樣性的增加不僅能直接......
巴西環保組織“氣候觀測站”于當地時間3月23日發布了最新報告,報告匯編了從2010至2021年間巴西溫室氣體排放概況。報告顯示,巴西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10年的約1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加到了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