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05 21:00 原文鏈接: 撤稿觀察主編《自然》發文:月論文撤稿達三百篇

    2010年,當Ivan Oransky和Adam Marcus創立學術誠信網站撤稿觀察時,他們并沒想到會趕上一波大潮。最初,他們估計每個月大概有3篇論文被撤稿。然而在第一年,每個月就有45篇論文被撤,到了去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300篇。

    截至2018年,在撤稿觀察的數據庫中,論文撤稿數量已經快3.5萬篇了。其中發表最早的一篇被撤稿論文,由本杰明·富蘭克林在1756年發表于《皇家學會哲學會刊》。

    自12年前成立以來,撤稿觀察經歷了一輪論文撤稿熱潮。作為其創辦者、撤稿觀察主編,Ivan Oransky日前在Nature撰文表示,盡管撤稿數量在增加,但依然不夠,科學界必須做得更多。

    以下為Ivan Oransky的文章內容:

    表面上看,近幾年論文撤稿數量的增加是一件好事,似乎意味著科學在變得越來越嚴謹,科學出版的工作也做得越來越好。但是,事實并非這么簡單。現在的雜志數量驚人,應該被撤回的論文要比實際撤回的多得多。

    一項關于撤回論文的研究表明,每50篇論文中至少有一篇違反了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的規定。不管是因為偽造數據,剽竊,虛假的同行評審,還是因為重大失誤——包括被污染的細胞系或者其他非欺詐性的錯誤,這些都意味著“該研究結果并不可靠”。然而,如今被撤回論文的比例仍然低于0.1%。

    我們發現近幾十年撤稿的過程在急劇變化,并且開始意識到學術出版界已經力不從心了。

    傳統的論文撤回處理,已經讓人感覺過時了。過去,糾正問題論文的大部分努力,就是給編輯發送那些效率極低的質疑信件。如今,批評者們不再寄信,而是通過社交媒體、 PubPeer和其他更大的媒體表達他們的擔憂。期刊編輯和出版社再想悄悄更正記錄和隱藏批評,就不那么容易了。

    這些聲音已經倒逼了一些行動。一些期刊已經雇傭了全職員工來時刻關注這些批評。但是這就像一個打地鼠游戲,抱有惡意的研究者會繼續“積極地”尋找漏洞,來戲耍這套出版系統:他們使用虛假的郵箱地址來假扮審核人,利用論文工廠,出賣論文作者的掛名位置等等。

    與此同時,撤回一篇論文的過程卻異常緩慢和艱難,往往耗時數年。這還是順利的情況。出版者總覺得承認他們發出的文章出現瑕疵,會有損他們的尊嚴并且挑戰了底線,這導致他們對調查問題論文并不積極。

    即使問題論文被撤回了,其貽害還在。撤稿能讓研究者避開那些不可靠的研究,而一篇被撤回的論文不應該再被引用。然而,最近發布的一項針對400個麻醉師的研究發現,近90%的人沒有意識到他們引用的論文已經被撤回了。

    我的同事Adam在2008-2009年間,第一次報道有關Scott Reuben的故事,這個案例值得深思。Reuben是一名研究止痛藥的麻醉學者,他被發現在臨床試驗中偽造數據,最終因學術不端的指控而入獄。同時,他的25篇論文被撤回。然而,在該事件被曝光后的十年間,這些已經撤稿的論文還是被引用了數百次,只有40%的引用標明該論文已被撤回。

    當出版商未能在自己的網站上標記撤稿論文,或未能與索引服務保持一致時,這種情況必然會發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應該使用EndNote、Papers、Third Iron或Zotero等服務,所有這些服務都與我們的數據庫合并,并自動標記撤稿。

    清理已經撤稿的文獻,不能只提醒那些正在整理參考文獻列表的作者,出版商更應該在論文提交和審稿流程中,加入可靠的撤稿論文檢查環節。

    論文撤稿,必須作為一項支持科學健康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并予以支持。學術偵探應該得到獎勵,并且有機會使用有效的工具來提高打假效率,而不是面臨著譏諷、騷擾和法律訴訟。就像當黑客發現了計算機安全系統的缺陷,可以獲得“漏洞賞金”一樣,出版商也應該給學術偵探創設一個獎金池。同時,科研機構應該正確評估那些誠實地糾正錯誤的研究人員。他們應該得到表揚,而不是因為撤稿而被扼殺了職業生涯。

    當然,如果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撤稿觀察至少將會繼續存在另一個12年——因為實在不缺材料。

    相關文章

    刷新紀錄!Nature撤回被引近4500次的論文

    文|張晴丹兩年前,Science發表了歷時6個月的調查報告,猶如一記驚雷炸響了整個學術界:一篇被引2300多次、發在Nature上的重磅論文涉嫌造假。后來,作者同意撤回該論文,其一度被認為將是被引次數......

    大學副校長兩年間28篇論文遭質疑,已開始強制撤稿

    近日,美國查爾斯·德魯醫科大學副校長JayduttVadgama(杰杜特·瓦德加瑪)的一篇論文被期刊撤回,原因是“該論文與此前發表的論文涉嫌圖像重復,主編不再相信其數據”。但這位副校長“不同意撤稿”,......

    創刊180年來首次撤稿!批評者:這是一項存在巨大缺陷的研究

    文|杜珊妮擁有180年歷史的《美國獸醫協會雜志》,近日遭遇了其創刊以來的首次撤稿。打破其“金身”的,是一篇出現數據錯誤的關于狗糧含銅量的研究論文。被撤回的有關狗糧含銅量的論文。圖源:《美國獸醫協會雜志......

    撤稿十余篇還騙婚!學術“明星”被包庇多年終受處罰

    編譯|張晴丹53歲那年,意大利外科醫生PaoloMacchiarini迎來了事業的高光時刻。他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人工納米材料合成器官+干細胞移植手術,從此搖身一變被奉為再生醫學領域的先驅。此后3年......

    發表18年后,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終被撤稿

    一篇2006年發表于《自然》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論文被認為具有里程碑意義,而現在,作者同意撤回這項研究,以回應對圖像操縱的指控。根據“撤稿觀察”的數據,該論文已經被引用了近2500次,是有史以來被引用次......

    歐洲生物醫學論文的撤稿率20年內翻兩番

    一項對數千篇撤回論文的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1年間,歐洲生物醫學科學論文的撤稿率增加了4倍。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計量學》。自2000年以來,歐洲生物醫學科學論文的撤稿率翻了兩番。圖片來源:......

    2024年4月中國學者被撤回176篇文章醫院是撤稿高發區

    在2024年4月,誠信科研編輯部共報道了239篇撤稿文章,其中攘括所有的中國學者撤稿文章及極具影響力的國外單位撤稿文章,包含Lancet,Science,NatureMedicine,NatureCo......

    高校院長陷撤稿風波,稱被其他作者擅自署名

    近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科學家”、越南胡志明市經濟大學(UEH)商學院院長VoXuanVinh的一篇論文被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撤回。原因是審稿流程被操縱、引用文獻不當、文章內容與期刊主題不符等......

    不服接連被撤3篇論文,高校教授將起訴出版商

    “撤回我們的論文是不合理的,這項研究將保護數百萬人的生命!”接連遭遇3次撤稿后,印度阿米提大學教授SanalKumar“破防了”。在近20年的學術生涯中,他提出了一項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全新理論,但該理論......

    首席研究員涉嫌偽造數據,論文已被正式撤稿

    編譯|卜金婷日本國立衛生科學研究所(NIHS)首席研究員HiroshiAsakura卷入了數據造假風波。近日,Asakura發表于2021年的一篇研究論文,被日本政府的官方期刊FoodSafety正式......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