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聲稱新冠病毒D614G變異毒株的傳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評論區表示擔心,還有人留言支招:“傳播快10倍……給孩子打這個疫苗別晚于10月……”
對此,多名國內外病毒學專家表示,他們對“變異讓新冠病毒傳播快10倍”的說法并不認同。
D614G并不是新突變
據新華國際頭條報道,新冠病毒屬于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5月初在《感染、遺傳學與進化》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已確認了新冠病毒基因組中198個曾重復發生的變異,這些新冠病毒共享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
實際上D614G并不是一個新突變,在疫情初期就已獲分離鑒定。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科霍夫7月初通報說,早在今年2月份,發生這種突變的毒株就已被鑒定出來,當時它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
瑪麗亞·范·科霍夫 資料圖
“D614G變異”與“傳播快10倍”無直接因果關系
D614G變異是指新冠病毒S蛋白的第614號氨基酸由D(天冬氨酸)變為G(甘氨酸)。
“出現D614G變異毒株不是件新鮮事,從我們監控的新冠病毒測序序列數據庫來看,這個位點的變異很早就出現了。”生物信息數據領域的一位專家表示,馬來西亞早在3月就出現過D614G變異毒株。
該專家表示,現有的信息和數據沒有辦法支撐D614G變異使得傳播速度快10倍的結論。如果相關研究真的得出傳播快10倍結論,也不會是D614G變異這一單一因素引起,而是還有其他未被關注到的原因。
科技日報記者發現,被相關媒體用于佐證這一論點的一篇題為《Tracking Changes in SARS-CoV-2 Spike: Evidence that D614G Increases Infectivity of the COVID-19 Virus(新冠病毒S蛋白上的變化:D614G增強傳染力的證據)》的論文中明確表示:D614G變異可能與新冠肺炎患者較高的病毒載量有關,但與疾病嚴重程度無關。這一結論是基于該研究小組對于999名患者的調查獲得的。
感染攜帶D614G突變的毒株 不增加疾病嚴重程度
D614G突變的毒株是否意味著病毒會有更強的致病性和傳染性呢?
《國際傳染病雜志》5月刊登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包含4000多個病毒基因組的新冠病毒“系統進化樹”后發現,感染發生D614G突變的毒株可能與更高的病亡率相關。
在另一項美國《細胞》雜志7月初在線發表的研究中,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研究人員報告說,攜帶D614G突變的毒株已成為全球新冠大流行中最普遍的毒株之一,從國家、區域、城市等不同地理范圍來看,與不攜帶D614G突變毒株相比,攜帶該變異的毒株感染比例都呈周期性增長模式,表明D614G變異在適應性上更具優勢。研究還發現,感染攜帶D614G變異的毒株后上呼吸道病毒載量會增高,但不增加疾病嚴重程度。
范·科霍夫也強調,截至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攜帶D614G突變的毒株會導致更嚴重疾病。科研界普遍認為,還需更多研究才能判斷D614G突變是否會對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及致病性產生顯著影響。
變異確實存在 影響疫苗可能性小
“根據現有的8萬多條新冠病毒序列的分析表明,D614G變異的病毒序列數達到約80%。”生物信息數據領域的該名負責人表示,排除一些測序但
但是,對新冠病毒變化的總結應該是立體的,不應只關注傳播速度。例如有研究者根據一些國家新冠肺炎疫情的數據搜集和歸納分析,總結出有些國家兒童感染率急劇增高、重癥人數在急劇減少等特點。
關于D614G突變會不會影響疫苗效果的問題,上述專家解釋,614號位點雖然在S蛋白(該蛋白被認為是病毒進入人體的“鑰匙”)上,但并不在S蛋白的疫苗靶向區上,可以理解為它可能在“鑰匙柄”上。
蛋白是一個立體結構,一個位點的變化也可能導致蛋白立體結構的調整,比如“塌方”,因此變異產生的效果仍需跟進。
大部分在研新冠疫苗都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為靶點,通過表達刺突蛋白RBD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能結合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從而實現預防感染的目標。而D614G突變不在刺突蛋白RBD內,因此不太可能影響表達RBD的疫苗誘導人體免疫反應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7月3日,cell雜志的一篇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D614G的變異,帶有該變異的病毒早已在歐洲及美洲傳播,并且感染細胞的能力較前增強。
7月6日,張文宏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目前的證據還無法證實D614G突變病毒株的毒性更強,而且D614G突變不太可能對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的療效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疫情逐漸進入深水區之際,后續還會有較多的不確定性,還需要更多實驗驗證和監測變異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熊曉犁團隊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國家實驗室等單位合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大力支持下,揭示了非典型VH1-2抗體耐受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突變的......
感染性疾病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給全球的公共衛生系統帶來了重大挑戰。當下,諸如登革熱、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呈現一個什么樣的特點?如何面對這些感染性疾病帶來的挑戰?又該如何構建一套完......
該所研究員賴仞團隊近期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彭小忠和廖國陽團隊以及四川大學趙旭東團隊,共同揭示了轉鐵蛋白受體是另一種通過直接與病毒刺突蛋白高親和力結合而介導新冠病毒進入的受體。《美國科學院......
2023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王健偉課題組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周溪課題組合作在《Molecular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quo......
近期,一種名為JN.1的新冠變異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已在12個國家被發現。據英國和美國衛生機構聲稱,該變異株是當前已知的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預計可能引發新一輪新冠感染浪潮。傳播最快新冠變異株來襲當......
近日,華北電力大學動力工程系教授劉志堅團隊在《細胞》子刊《交叉科學》(iScience)發表論文,對室內空間氣流模式和生物氣溶膠遷移機制進行了系統分析,并評估了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導致室內人員的暴露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爆發以來,已成為目前較為嚴重的流行病之一。血清蛋白質/代謝物是監測新冠-宿主間炎癥反應及免疫應答的靈敏靶標,但其在奧密克戎毒株輕癥感染人群中,尤其是在接種疫苗的患者體內特征性變化仍不......
部分民眾總感覺“陽康”后一直有不舒服的現象,在近期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得到了分子層面的科學論證:新冠病毒會對部分感染者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涉及肺、腎、腦、運動能力、血糖、疲勞、嗅/味覺異常、......
2020年7月,位于法國里昂的CroixRousse醫院宣布,他們正在使用一款新型的高靈敏度人體呼出氣體分析儀,該儀器有望在幾秒鐘內快速識別和檢測出新冠病毒。這款分析儀器的運作方式與傳統PCR測試不同......
XpresysLung作為IDH公司的診斷產品,給肺部結節患者帶來福音,該方案利用血液蛋白質組學技術針對組學水平下挖掘出來的潛在標志物進行進一步篩選,并利用算法在實際樣本中學習,最終挖掘出13個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