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演化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來自格魯吉亞德馬尼西的距今177萬年前的古人類牙齒化石,發現早期古人類或結合了類猿的早熟和類人的發育延遲的特征。這一研究結果為人類古代近親的發育過程提供了新認知。
格魯吉亞德馬尼西早期智人的一個年輕個體頭骨和牙齒的X射線視圖。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該論文介紹,與最近的現生近親大猿相比,人類有多個獨有特征,包括童年期延長和成熟期延遲。牙齒對于理解演化改變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牙齒能保留漸進的生長模式,用于推斷發育速度和時間。已知人類牙齒比大猿牙齒成熟得慢,尤其是恒磨牙,并且這與不同靈長類的大腦發育速度以及身體成熟速度相關。此次研究的德馬尼西化石可追溯至177萬年前,代表了非洲以外的部分人屬最早成員,為研究人員了解早期人類發育過程提供了機會。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瑞士蘇黎世大學Christoph P. E. Zollikofer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利用先進成像技術分析了一名德馬尼西早期人屬個體的牙齒微觀結構,這名個體在約11歲牙齒成熟前剛剛去世。他們研究發現,該個體牙齒發育速度很快,與現生大猿類似。然而,這名個體具有與人類類似的、后牙發育晚于前牙以及牙齒發育高峰較晚的特征。
論文作者認為,這種兼具了類似大猿與類似人類的牙齒發育特征表明,早期人屬在生活史整體減慢前就演化出了更長的發育階段,這可能與生物文化繁殖(涉及生物與文化兩方面)有關,而不是與大腦發育有關。
《自然》同期發表同行專家的“新聞與觀點”文章指出,該項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祖先的發育模式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加多變。(完)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演化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來自格魯吉亞德馬尼西的距今177萬年前的古人類牙齒化石,發現早期古人類或結合了類猿的早熟和類人的發育延遲的特征。這一研究結果為人類古代近......
我國境內發現了哪些古人類化石?這些古人類與現代中國人有什么關系?厘清這些問題,對研究人類演化史、探索中國人的由來具有重大價值。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等專家提出、中國古生物學會......
在7月初,中國科協發布2024重大科學問題(10個)、工程技術難題(10個)和產業技術問題(10個)中,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發起,中國古生物學會推薦的前沿科學問題“......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最新發表一篇考古學論文指出,澳大利亞東南部距今已有約1萬至1.2萬年的火塘,保存了或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化傳承儀式的證據。......
中新網合肥5月16日電(記者張強)“通過此次發掘,把洞壁暴露出來,進一步探索在距今30萬年至40萬年期間,古人類在這里面是怎樣生活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華龍洞遺址發掘隊領隊吳......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與柳州市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以及澳大利亞人類演化研究中心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Com......
柳江人是我國考古工作者于1958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江市通天巖洞發現的早期現代人化石。但關于其生存年代,卻一直模糊不清——6.7萬年前?13.9萬至11.1萬年前?或更久遠的15萬年前?由我國科學家領......
困擾古人類學家66年的柳江人年代問題解決了。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通過放射性年代測定和地層沉積學研究,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將早期現代人——柳江人的生活年代確定為距今......
露西是一具發現于東非的古人類化石,其生活于320萬年前,是已知最早的人類祖先,被稱為“人類祖母”。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首次以數字方式重建了露西丟失的軟組織,發現她能像我們今天一樣直立行走。相關研究論文發......
4月6日,一項在線發表于《科學報告》上的研究,通過對來自西班牙梅諾卡島一處墓地遺址的人類發絲的分析顯示,古人類文明曾使用提取自植物的致幻藥物。這些結果是歐洲古代發生過藥物使用行為的首個直接證據,這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