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同人類一樣具有識別病原微生物并激發免疫反應的能力。認識其中的關鍵機理對改良農作物抗病、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的周儉民實驗室通過與清華大學的柴繼杰實驗室和英國Sainsbury Laboratory的Cyril Zipfel實驗室密切合作,揭示了植物的重要免疫受體FLS2識別細菌運動所必需的鞭毛蛋白的機理。鞭毛蛋白在植物細胞外直接結合FLS2并招募共同受體BAK1,從而激活植物免疫系統。由于FLS2所代表的免疫受體識別病原微生物中廣泛存在的分子,該研究的發現將有助于設計廣譜抗病的農作物。
這項工作于10月11日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doi: 10.1126/science.1243825)。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孫亞東和遺傳發育所的研究生李磊是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周儉民實驗室的研究得到了中國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的資助。
北京旭華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華科技)自研的石墨烯光合作用增長液,在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用于小麥、玉米、番茄等作物試驗后,實現了10%至......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品種審定公告,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根據《種子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有關規定,嚴格審核把關,審定通過了135個小麥新品種。從審定品種情況看,重點在兩個方面取得了新進......
氣孔是葉等植物地上器官表皮成對保衛細胞構成的開孔結構,是病原菌侵入植物造成病害的主要通道。早在1886年,VonThümen發現甜菜褐斑病菌通過氣孔進入植物體,形成侵染菌絲。然而,植物不會坐以待斃。保......
6月28日,記者從新疆農業科學院獲悉,新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圓滿收官,徹底摸清了新疆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于6月中旬在沈陽完成項目驗收。農作物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
24日,在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3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是從近兩年已結案的100余件植物新品種保護糾紛案件中,綜合考慮案例的社......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記者從農業農村部18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目錄緊緊圍繞當前農業生產的用種需求,突出推介、引領、科普“三大定位”,重點推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883.shtm摘要作物學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生態安全、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占據重要......
從農業農村部獲悉,日前,根據種子法及《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有關規定,農業農村部公告發布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1384個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新品種。此次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品質達國......
北京8月30日,植物經常受到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的攻擊。當植物感知到微生物入侵時,其細胞內的蛋白質化學湯,也就是生命的主力分子中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發表于《細胞》雜志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杜克大學研......
清明一過,73歲的山西翼城老農劉懷智從墻上取下一袋珍珠玉米“老種子”,又要開始播種了。產量不高,格外“嬌氣”,這把不起眼的小粒玉米,整個翼城只有他家還在種,卻讓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的科研人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