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國際人腦圖譜學會”提名新一屆理事會主席,讓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左西年走入公眾視野。他是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除了學術帶頭人、博導甚至科普科學家的頭銜外,還有一個身份——腦圖譜領域權威審稿人。
安德魯·普瑞思頓
以近年為例,邀請左西年發表“審稿人意見”的期刊不下100家,其中有近40次參與同行評議的審稿行為,被收錄在名為Publons的審稿人聚合平臺上。一鍵生成的檔案和數據分析,讓所有人對自己的“審稿貢獻度”一目了然。
2017年6月,Publons被科睿唯安收購。這個平臺基于什么理念創辦?對于優化中國乃至全球學術生態有何裨益?中國學者對此還有哪些期待?24日,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平臺創始人之一安德魯·普瑞思頓。
審稿人學術貢獻度不應被忽視
對學術界來說,論文是記錄科學家學術貢獻的最佳方式,每一篇文章都凝聚著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結晶。
同時,像左西年這樣的參與稿件同行評議工作的審稿專家,在稿件轉變為公開出版物的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幫作者發現瑕疵、完善論述內容結構,提出寶貴的專業建議,與作者一同提升論文的價值。
審稿工作對于學術界的貢獻,同樣值得銘記。然而,同行評議這種學術評審模式1665年被引入學術論文評價流程至今,整個學術界一直都未能形成一種完善的模式,無法對同行評議工作審稿專家的貢獻給予相應的肯定和證明。
基于對學術生態圈的觀察,2013年,曾是凝聚態領域科研人員的普瑞思頓,與另一創始人共同創立了Publons平臺。Publons平臺的使命是“致力于幫助科學家更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學術共同體”。他用“興奮”一詞,來形容平臺初創時,每個學者聽到這一定位的反應。
現在,在平臺上自由注冊的學者,把躺在自己郵箱中的“審稿感謝信”發布到平臺上,會自動生成數據和報告,日積月累,審稿人的價值就被聚合起來,既可為自身學術貢獻“背書”,也能證明在學術界的影響力。
學術共同體想聽中國審稿人意見
一項數據應該引起中國學者的注意。
從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錄科技論文的數量來看,2017年,中國學者貢獻論文453965篇,僅次于美國,排名全球第二。科研成績顯著,但同行評議中,中國學者參與度較低。
一份調查顯示,在2016年,《自然·通訊》的所有投稿中,中、美學者投稿比例分別為21%和24%。但是在同行評議的參與度上,美國審稿專家占比達到40%,而中國審稿專家僅為4%。
普瑞思頓認為,作為論文評審的重要環節,同行評議需要中國審稿專家的參與,他們的聲音也需要被世界聽到。
他分析:“首先,積極參與審稿,對科學家自身融入國際學術圈很重要,能及時了解學術領域前沿;其次,個人審稿貢獻度檔案會被平臺搜索系統推送給期刊編輯,學者能與期刊編輯建立有效互信聯系;最后,中國審稿人意見越多出現,將越有利于提高整體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打破障礙加速整合將大有可為
在中國學者融入國際同行評議進程中,有兩大主要障礙:一方面,是學術權威期刊編輯很難找到中國審稿人,其中一個尷尬是專家名字重合度較高,造成個人辨識度不高;另一方面,中國的學術評價體系中,對學者的學術成果認可程度最高,作為審稿人的貢獻度和價值參考分量不足。
在上午的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蔡磊的觀點發人深省:一篇學術論文至少需要兩個審稿人給出意見,如果一個學者發表10篇文章,就有20個審稿人作出貢獻。那么,這個學者需要為另外20篇文章給出審稿意見,才能達到生態平衡。
有鑒于此,普瑞思頓建議中國學者,更多地參與到這個已有38萬審稿人的平臺來,一邊貢獻智慧,做越來越受追捧的審稿人,一邊在審稿中汲取力量,得到更好的學術成長。
現在,Publons已經與斯普林格等國際學術出版巨頭合作,來自25000余種期刊的超過200萬條審稿記錄被公開認可,逾2000種期刊成為Publons的官方合作伙伴。
但是,實名注冊的中國審稿人才10049人,與平臺直接合作的中國學術期刊出版物才5家。左西年認為,打破語言和國別隔閡,提升同行評議的效率,積累并量化全面的學術貢獻度,應是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全球科學家的共同追求。
各有關單位:按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現對202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優秀主編、編輯、審稿人案例遴選匯編項目擬入選案例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2......
一項新研究證實,在科學界擁有知名度將有助于論文發表。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這項研究招募了數......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劉默芳團隊向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遞交了一份投稿。不久,編輯部就反饋了第一輪修改意見。看過之后,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其中一位......
對每一位提交論文的作者而言,最忐忑的可能是論文提交后是否能被送審,以及能否得到修改的機會。同行評議,這個當代科技出版必經的過程,已經成為確保科學發表記錄可信、嚴謹、品質的關鍵一環。誠然,對于同行評議的......
愛思唯爾對涉嫌濫用同行評議來增加個人論文引用量的審稿人展開了調查。來源:Pixabay最近,荷蘭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對數百名審稿人開展了調查——懷疑他們故意操縱同行評議流程,以增加自己文......
隨著科研論文發表數量的不斷增長,同行評議的負擔與日俱增。科研產出的指數級增長給整個同行評議系統帶來沉重壓力,大量的同行評審請求讓許多學者應接不暇。近期出版的《全球同行評議現狀報告》強調了日益嚴重的“審......
隨著科研論文發表數量的不斷增長,同行評議的負擔與日俱增。科研產出的指數級增長給整個同行評議系統帶來沉重壓力,大量的同行評審請求讓許多學者應接不暇。近期出版的《全球同行評議現狀報告》強調了日益嚴重的“審......
去年被“國際人腦圖譜學會”提名新一屆理事會主席,讓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左西年走入公眾視野。他是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除了學術帶頭人、博導甚至科普科學家的頭銜外,還有一個身份——腦圖譜領域權威審稿人。安德......
去年被“國際人腦圖譜學會”提名新一屆理事會主席,讓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左西年走入公眾視野。他是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除了學術帶頭人、博導甚至科普科學家的頭銜外,還有一個身份——腦圖譜領域權威審稿人。安德......
去年被“國際人腦圖譜學會”提名新一屆理事會主席,讓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左西年走入公眾視野。他是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除了學術帶頭人、博導甚至科普科學家的頭銜外,還有一個身份——腦圖譜領域權威審稿人。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