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過去5年果蔬汁復合增長率高達近兩成,吸引多家巨頭投資。但是由于標準有待明確,各種形形色色的“果汁”也在大打擦邊球爭食市場,本來備受推崇的“純果汁”發展更是落后行業水平。 本報訊 夏日來臨,記者在廣州市面看到帶有“果”、“蔬”或畫上水果圖案的飲料紛紛被擺放在貨架最顯著的位置,由于標準有待明確,各種形形色色的“果汁”也在大打擦邊球。 市面: 飲品用添加劑代替水果 記者昨日在超市看到,果汁類飲料有的叫“果汁”,有的叫“果汁飲品”,有的叫“果味飲料”,更有的直接用上“鮮果”字樣,但是配料差別很大。 如某品牌飲料在包裝上印有雪梨,“雪梨味”字樣還用了紅色標出。但是細看,它的配量表里沒有任何雪梨成分。更有一款居然是50%的蔬菜汁兌50%果汁,但是號稱“100%”,這樣的加法讓人費解。 消費者龐小姐說,她不想喝有汽的飲料所以選購果汁,但是一向不會留意配料表,選購全靠品牌和價位。“如果銷售......閱讀全文
8月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起草了《餐飲服務單位現榨飲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對什么是現榨飲料做了統一的標準,要求不得在現榨飲料內添加食品添加劑,采用濃漿、濃縮汁、果蔬粉調配而成的飲料,不得聲稱為現榨飲料。 南
炎炎夏日臨近,果汁類飲料消費漸升溫。有讀者反映,當前飲料市場存在“純果汁”不純問題。“純果汁”背后,是否隱藏安全風險?昨日,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果汁純度無規可檢 武昌丁字橋盧小姐,特別喜歡逛街時來一杯鮮榨果汁。但現在她對“鮮榨”二字產生了疑問。“我在丁字橋附近某飲品店買了杯獼猴桃汁,喝一口
【導語】鮮榨西瓜汁、鮮榨蘋果汁、鮮榨芒果汁……夏日炎炎,鮮榨果汁是很多市民鐘愛的飲品,不過最近有業內人士向記者爆料稱,咱們平常喝到的“鮮榨果汁”根本不是用新鮮水果榨成的,即便是在有些高檔的咖啡廳、西餐廳里喝到的“鮮榨果汁”,也大多是用濃縮果汁加白開水或者純凈水稀釋的。
編輯說話 在不久前舉行的衛生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說,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劑對公眾健康安全是沒有危害的,之所以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都有添加劑的影子,是因為生產企業非法使用或者過量使用而造成的。公眾科學看待食品添加劑,掌握相關的知識,對盡量避免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劑的侵害大有裨益。 ■
英國一項研究指出,染色以及添加防腐劑的食品會使兒童出現典型的多動癥癥狀。 兒童多動癥 兒童多動癥是兒童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簡稱,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
近幾年食品濫用添加劑的問題越來越受重視,很多市民都對食品添加劑沒有好感,甚至是談添加劑色變,于是,為迎合市民“天然食品”的需求,不少食品生產商都大打反添加劑牌,市面上聲稱少添加劑甚至“零添加劑”的食品越來越多。不過在接受福州晚報記者采訪時,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并不一定是用得越少越好,相反有些食品
超市貨架上,越來越多的食品在包裝上宣稱“不含防腐劑”,并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而且“不含防腐劑”似乎已成健康食品代名詞。但是日前記者通過采訪和調查了解到,很多標稱沒有防腐劑的食品,所使用的色素、人工香精等添加劑一個都不少,如此標稱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消費者。 暗訪:食品多稱“不
從12月10日起,衛生部、工商總局等9部門聯合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 據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透露,這次專項整治行動的主要任務是吸取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訓,嚴厲打擊在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行為,清理、規范食品添加劑市場,整頓食品中濫
整個5月,幾個食品安全相關的DIY(Do It Yourself的縮寫,意為自己動手做)實驗接連成為熱點。 名為“化學老師勾兌果汁”的一段視頻被近千家網站轉載。演示者用水和各種食品添加劑瞬間合成“果汁”;揚州大學幾個大學生在實驗室里用皮革液制作老酸奶,試圖以此與正常老酸奶對比;廣州一
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和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原料、生產、經營中摻假、造假等不法行為越來越凸顯。食品摻假和欺詐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在商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受利益驅動,一些不法企業或個人,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進行食品摻假和欺詐的行為。食品摻假包括食品成分不合格
喝果汁當然是越純越好,也因為此,號稱"100%果汁"的果汁飲料產品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不過專家表示,市面上部分號稱"100%果汁"的果汁飲料其實并不純,而是用濃縮果汁和純凈水勾兌出來的"復原果汁". 記者走訪京城各大商超發現,飲料區果汁種類繁多,不少果汁飲料還在包裝上用醒目字樣標注了"1
“保質期長=防腐劑多”這個公式或許存在于很多消費者的心里。隨著關注度的提升,市場中以“不含防腐劑”為宣傳的食品也越來越多。食品防腐劑究竟是什么,食品中一定要添加防腐劑嗎?對于此類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進行了采訪。 “談則色變”的防腐劑究竟是什么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盡管對于防
豬肉餃子里的豬肉很可能是你的一種錯覺,用大豆蛋白加上豬肉香粉等等若干添加劑,很容易就做成了“豬肉餡”,成本比放豬肉低很多。 而我們現在市面上的火腿腸,里邊能有50%是肉就不
產品配料表中沒標注山梨酸 新聞背景 光明葡萄汁防腐劑太多 北京市質監局對食品生產企業抽查發現不合格食品12種。其中“光明”飲料也上了黑榜,質檢人員從一批果誘100%葡萄汁中發現了防腐劑山梨酸超標。據介紹,山梨酸是防腐保鮮劑,消費者長期服用會危害健康。 南京超市
上個月,經過一年過渡期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下簡稱《通則》)正式實施。今后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劑、過敏物質等都必須標注,讓消費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當市民面對包裝背后一大堆令人眼花繚亂、似是而非的化學名稱時,疑慮也隨之而來。 我們每天吃的食品有那
許多人都認為純果汁是健康飲料,用果汁替代可樂汽水等甜味飲料。但據《法蘭西西部報》報道,許多果汁及冰沙中大量的糖分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比汽水含糖量更高。 通過研究果汁飲料和不同品牌冰沙的標簽,消費者發現這些果汁包含大量糖分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一些果汁所含糖
建議1:魚吃本地產的。鮮魚在常溫下的高密度運輸中,存活時間是8小時。很多商家為了延長魚的存活時間就會選擇添加孔雀石綠。孔雀石綠是種工業染料,殺菌效果好又便宜,但對人體有致癌作用。所以最好吃本地的魚,越近越好。 專家點評:商販給魚添加孔雀石綠,但這并不代表本地魚就是安
目前市場上很多食品都單獨將“不含防腐劑”作為賣點來宣傳。這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消費者,引起消費者對食品防腐劑的恐懼。然而據食品專家表示,按照國家標準來使用防腐劑是對食品安全的一種保證,防腐劑多數都會由人體消化,合理使用對人體是無害的。 多數食品標注“不含防腐劑” 記者在商場超市隨處可以
食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近期,隨著食品中加入有害添加劑的事件曝光后,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國家各部委、媒體、食品行業及消費者更加關注的問題。 農業部加大綠色食品政策支持和工作推進力度 農業部表示,要采取更加
液相色譜儀對食品成分分析的應用范圍 1、營養成分分析 有機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游離脂肪酸、氨基酸 2、食品添加劑和農藥殘留分析 (1)防腐劑與甜味劑 可分離和測定濃縮果汁、軟飲料、果醬、蠔油和人造黃油中的山梨酸和苯甲酸防腐劑,也可同時分析可樂飲料中的阿斯巴甜和糖精。 (2)合成色素
液相色譜儀對食品成分分析的應用范圍 1、營養成分分析 有機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游離脂肪酸、氨基酸 2、食品添加劑和農藥殘留分析 (1)防腐劑與甜味劑 可分離和測定濃縮果汁、軟飲料、果醬、蠔油和人造黃油中的山梨酸和苯甲酸防腐劑,也可同時分析可樂飲料中的阿斯巴甜
最近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鄧小虹,就食品添加劑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介紹了有關知識。我國準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主要分為: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等22類,還有食用香精香料等。她說,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第一是控制食品中微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君石 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限量制定標準是非常謹慎的。在這一標準下使用,不會引起安全問題。中國農業大學 何計國 現在食品真正出問題,往往是出在非法添加物,即不在名錄的非食品添加劑,比如蘇丹紅、吊白塊、三聚氰胺。中國疾控中心專家 霍軍生
近日,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科研項目驗收會,由徐州市質檢中心承擔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課題“液質聯用儀測定多種食用合成色素和染料及其他添加劑方法研究及在果汁、飲料、葡萄酒類樣品檢測中的應用”順利通過驗收。 由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任科員趙維佳、江蘇省食品質量安全監控中心研究員鄒潔、徐
酶法分析是檢測食品飲料中糖、酸、醇及甘油、二氧化硫等成分的國際標準方法,不但可以獲得與HPLC法同樣的準確性和精密度,而且在某些方面要優于HPLC法,如檢測設備成本低,操作簡單、無需專業的技術人員,種類多(包括幾十種不同檢測試劑盒),無有毒性廢物產生等。酶法分析被ISO(國際標準組織)、AOAC(美
市面上不少食品聲稱“不含防腐劑”。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吃得健康”逐漸成為老百姓購買食品的出發點。購物過程中,除了關注保質期外,人們更加注重食品的配料和成分。因此,標注“不含防腐劑”等字眼的食品更受大家的追捧。然而,“不含防腐劑”的食品真就更健康嗎? “不含防腐劑”卻可能添大量鹽和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這次專項整治中,肉制品、乳制品、釀造食品和蛋白含量高的食品等應是檢查的重點;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則是整治的重點對象。中國目前約有50萬家食品生產企業,其中成規模的企業僅15萬家左右,大多數是10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小企業的分散性、流動性、隱蔽
圖為“DQ”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剛制作好的冰淇凌產品 隨著餐飲業的不斷發展,一些地方對甜品站屬于哪個環節監管認識不一致,出現了管理不規范和缺位問題。為進一步落實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中央編辦先后聽取了有關部門和中國烹飪協會及有關企業的意見建議,形成了相
大街小巷到處是奶茶店,商圈、學校更是奶茶店的密集區。奶茶究竟是什么做的?店里五顏六色的調料瓶中裝的到底是什么?記者探訪發現,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奶茶不少是用奶精、果粉、茶粉及廉價的珍珠果等物質勾兌而成的,奶茶其實不含奶。 看上去很美味 實際上不衛生 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升,對飲食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曾經是大魚大肉,現在是清淡為好,曾經是以數量取勝,現在是營養為重。因此在購買食品的時候,精明的消費者會留意食品包裝后的營養成分和主要成分。但需要提醒的是,盡管包裝上標明了具體成分,但有時候還得謹慎“王婆賣瓜”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