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鼓勵更多學子愛上化學
化學之美,嚴謹之美、創造之美。 幾百年來,通過化學,人們認識了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 今天,還有更多的化學家,為了更廣袤的未知,為了讓世界更好,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周其林,正是其中的一員。 上世紀70年代,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二批大學生,周其林踏入化學世界的大門,40年來,初心不改,在化學領域里躬耕不輟,如今,更是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鼓勵更多的青年學子愛上化學,進而打開創造世界的大門。為 學 “在大學里主要學什么?學習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學精神。”9月4日,南開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周其林寄語全體新生。 這樣要求學生,周其林也這樣要求自己。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當時的周其林是南京農村的一名普通回鄉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他重新拾起荒廢已久的學業,第二年,21歲的他成為蘭州大學化學系的一名學生......閱讀全文
周其林:執“手”開創催化夢
“深受鼓舞。”不久前,得知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從事不對稱催化工作的兩位學者時,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其林抬高了聲調,“希望有更多聰明的年輕人從事這個領域研究。” 作為今年諾獎得主的同行,周其林在不對稱催化領域深耕20年,發展出一類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是迄今為止最高效的手性
周其林院士就“手性分子合成”發表主旨演講
周其林在作主旨演講 攬鏡自照,鏡中人跟隨我們的一顰一笑;雙手相合,左右手彼此互為鏡像。但看似相同的兩個事物,卻無論如何旋轉都不會重疊。手性現象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大到宇宙星云,小到日常的螺殼。在微觀世界里,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互為映像,但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 大多數藥物的
周其林院士就“手性分子合成”發表主旨演講
攬鏡自照,鏡中人跟隨我們的一顰一笑;雙手相合,左右手彼此互為鏡像。但看似相同的兩個事物,卻無論如何旋轉都不會重疊。手性現象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大到宇宙星云,小到日常的螺殼。在微觀世界里,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互為映像,但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 大多數藥物的活性成分是手性分子,
周其林院士:創新研究應是博士后制度核心
周其林 “博士后已經成為國際上科學研究的一支主力軍,許多原創性研究成果都有博士后的貢獻。而在我國卻很少見到博士后有創新研究成果。”近年來,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周其林一直在為博士后制度的改革奔走呼吁。 出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設立博士后
粘度計安裝時的遵循規則
為了保證粘度計測試數據的準確性和客觀性,糧食運動粘度計安裝是要遵循一下要求: 1.首先要小心裝卸轉子,操作時不要用力太大,裝卸時要將連接螺桿微微抬起,為了避免轉子發生彎曲,不要使轉子橫向受力。 2.安裝好轉子后,請不要側放或倒放粘度計,為了避免損壞軸尖,在無液體的情況下,不要長期旋轉轉子。
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 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
化學之美,嚴謹之美、創造之美。 幾百年來,通過化學,人們認識了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 今天,還有更多的化學家,為了更廣袤的未知,為了讓世界更好,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周其林,正是其中的一員。 上世紀70年代,作為恢復高考的第二批大學生,周其林踏入化學世界的大門,40年來,初心
使用粉塵采樣器要遵循哪些規則
粉塵采樣器能測出總的粉塵濃度。如果總粉塵濃度和呼吸性粉塵濃度之比是一個常數,那么知道了其中一個濃度就可以得到另一個濃度。但是,除了某些特殊情況外,即使在同類作業中。二者之比也未必是一定的。因此為了能測定總粉塵和呼吸性粉塵,必須設法將二者分開,使用的比較成功的一種方法是沖擊濾波法。利用這種方法制成的
南開大學周其林獲中國化學會化學貢獻獎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榮獲第六屆中國化學會化學貢獻獎。周其林教授將獲得的20萬元獎金全部捐贈給了中國化學會,用于獎勵全國優秀中學化學教師。 中國化學會化學貢獻獎主要授予為我國化工學科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做出杰出貢獻的化學家,獎勵每兩年組織推薦、評審、頒發一次,每屆獎勵
mBio:細菌對不同氮源的偏愛遵循“麻將規則”
麻將是一種中國古人發明的,通過輪流吃進單張牌同時打出單張牌,比拼誰先“胡”牌(拼出某個特定組合的牌型)的博弈游戲。其核心規則在于選手吃進牌的時候,不僅要考慮進牌對自己的牌有益,而且更要考慮其后打出的那張牌不能有利于對手。這樣的規則往往導致選手寧肯不吃進好牌,也不給對手放出好牌,否則往往點“炮”
今晚報:周其林代表建議讓更多科學儀器設備“中國造”
“推進《中國制造2025》,邁向‘工業4.0’,要實現自主研發生產各類儀器設備,才能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周其林今天上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我國科學儀器設備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這種現狀亟待改變。 “進入21世紀,美國、日本和歐盟都制訂了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