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造血干細胞遭遇青春期,會不會迎來與主人相同的叛逆期? 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對外發布,該所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給出了答案。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在造血干細胞數量穩定維持中的重要調控功能。 與腫瘤細胞一樣,干細胞在體內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但與腫瘤細胞不同的是,各個組織的成體干細胞數量處于嚴密的調控狀態。骨髓內的造血干細胞是負責生成人體所有血液細胞的始祖細胞。研究顯示,出生后,骨髓內的造血干細胞會進入高速擴增期,而伴隨著青春期的起始,這一發育進程駛入了“剎車制動”階段,造血干細胞的數量開始逐步達到穩定。然而,迄今為止,科學家對于人體如何調控這些成體干細胞的數量仍然一無所知,這種數量調控的生物學意義更是諱莫如深。 促黃體生成素是自青春期開始由腦......閱讀全文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制。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據報道,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
在英國牛津大學從事研究的多國科學家最近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宣布發現“前白血病干細胞”,這一成果受到了科學界和媒體的關注。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家洪登禮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前白血病干細胞”是導致白血病的關鍵細胞,這項研究發現具有重大意義。 洪登禮說:“這項研究發現的重大意義在于
提起白血病,人們總是會想起由山口百惠主演的《血疑》講述的那個凄楚美麗的愛情故事,腦子里也因此留下了這是一種血癌,是不治之癥的深刻印象。近日英國BBC、天空電視臺、《泰晤士報》、《獨立報》、《每日電訊》、《金融時報》等英國主流媒體紛紛報道,白血病研究出現重大突破。一對美麗可愛的雙胞胎,協助
可據此開發出僅以白血病干細胞為標靶的新型藥物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公布,該研究所免疫過敏科學綜合研究中心的石川文彥和小原收等人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發現了25種存在于白血病的干細胞中、可引起白血病復發的主要原因分子。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可開發出保護正常血液干細胞、僅以白血病干細胞為標靶的新型藥物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實驗發現,通過抑制某種蛋白質的作用,不但可以使一種常見白血病致病基因攜帶鼠不發病,而且可以使已發病者對藥物更為敏感。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癌細胞》(Cancer Cell)雜志上報告說,他們找到了逆轉由基因MLL引起的白血病的方法。這種白
大多數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可以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這些藥物非常有效,可以產生深度緩解并延長生存。然而,這些患者體內仍存在靜息的白血病干細胞,因此他們必須繼續使用抑制劑治療以維持緩解。這些“休眠細胞”是在骨髓的微環境中保持靜止的白血病干細胞。骨髓是一種特殊的解剖位置,已知它能維持正常的造血干細
最近,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免疫學研究和癌癥研究所(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Immunology and Cancer,IRIC)和魁北克Maisonneuve-Rosemont醫院的白血病細胞銀行(Quebec Leukemia Cell Bank)進行合作,發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兒童癌癥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改進型的方法來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一種最常見的兒童癌癥)不同的是,急性髓性白血病非
近日,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閆道廣團隊與中山大學、中國醫科院藥物所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單位合作,揭示了白血病干細胞能量維持的新機制,并以此為靶點設計出特異靶向殺滅白血病干細胞的小分子先導化合物。該研究于2月19日在線發表于《細胞—通訊》。 白血病干細胞是白血病患者體內存在的一群極微量的
近日,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閆道廣團隊與中山大學、中國醫科院藥物所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單位合作,揭示了白血病干細胞能量維持的新機制,并以此為靶點設計出特異靶向殺滅白血病干細胞的小分子先導化合物。該研究于2月19日在線發表于《細胞—通訊》。 白血病干細胞是白血病患者體內存在的一群極微量的
腫瘤干細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潛能、具有啟動和重建腫瘤組織表型能力的腫瘤細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腫瘤干細胞參與腫瘤的轉移、復發和對化療和放療耐受。因此,靶向腫瘤干細胞的治療策略將有望為癌癥的治療帶來希望。科學家們也在腫瘤干細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試圖通過腫瘤干細胞的研究解決腫瘤起源及治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白血病領域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同時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近期科學家們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ancer Cell:科學家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療法開發上獲重大突破! doi:10.1016/j.ccell.2019.06.003
來自紐約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白血病細胞生存的秘密:一個遺傳突變推動了白血病細胞。這項研究不僅解答了一個進化謎題,并為開發出高度靶向的白血病治療鋪平了道路。 在發表于6月20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這篇新研究論文中,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描述了
為什么有些癌癥治療之后仍會復發?有時候,癌癥的相關治療可以有效地將癌細胞消除到無法檢測的水平,但是,如果停止治療,癌癥可能會復發。 例如,在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藥物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是就會出現停藥后癌癥復發的情況。 貝勒學院病理學與免疫學副教授Daniel Lacorazza博士說:“藥
新華網東京 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自然·醫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干擾素能控制作為血細胞源頭的造血干細胞的作用,組合使用干擾素和抗癌劑或許能創造出一種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的白血病治療方法。 干擾素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這種物質主要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復制。
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愛荷華大學、費城兒童醫院、威爾康乃爾醫學院和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報道兩種已被批準安全地用于人體的藥物可能能夠改善對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9月7日的Cell Stem Ce
白血病干細胞通過抑制殺傷細胞的靶分子來保護自己免受免疫防御,而這種保護機制可以被藥物欺騙。Nature上,來自巴塞爾、圖賓根和海德堡的科學家們描述了可能從這些結果中得出的新的治療方法。 急性髓樣白血病(AML)患者通常在治療明顯成功后復發。白血病治療后存活下來的干細胞導致了疾病的復發。科學家可
來自Margaret公主癌癥中心的癌癥研究人員,發現前白血病干細胞(pre-leukemic stem cell)有可能是引發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第一步,并且是逃避治療、觸發AML患者疾病復發的罪魁禍首。 這項在線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的新研究,標志著人們在了解正常
干細胞學家John Dick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發現白血病前干細胞(pre-leukemic stem cells)能夠誘發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同時也會引起病人治療后的復發。相關報道發表在近期的Nature雜志上。 Dick博士是多倫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俗稱“血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特點是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發生腫瘤性的增生,這些細胞可侵襲體內各器官和組織,使多種臟器功能受損,并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白血病的常見臨床表現有貧血、發熱、感染、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等。 蒙特利爾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美國希望之城醫療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天然產物在治療白血病,誘發白血病細胞凋亡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有助于解決目前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CML有效藥物伊馬替尼出現耐藥性的問題,相關成果公布在Blood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首席研究員徐榮臻,主要研究方向為
12月10日(北京時間)報道,在12月9日于美國亞特蘭大召開的第54屆美國血液協會年會暨博覽會上,天普大學醫學院報告了他們在研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治療方面的進展。他們設計出一種關閉CML干細胞活性的方法,以此遏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研究人員指出,該發現有望帶來攻克癌癥干細胞耐藥性的個體化新
CML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癌癥,最初的慢性期相對較容易治療,臨床上常用的化療藥物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雖然能控制病情發展但需要終身維持治療,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接受了TKIs化療,癌癥仍有可能發展到不受控制的高級階段。 微生物和免疫學教授Hai-Hui (Howard) Xue博士解釋,這
關于癌癥,遺傳學分析告訴了我們許多分子機制,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癌癥干細胞促進腫瘤生長的同時,癌細胞也表現出正常組織的特征。近期來自加 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兩位學者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of the Cancer Stem Cell Model”的綜述,試圖通過分析癌癥干細胞模型的更
美國亞特蘭大12月9日召開的第54屆美國血液協會年會暨博覽會上,天普大學醫學院報告了他們在研究慢性(CML)治療方面的進展。他們設計出一種關閉CML活性的方法,以此遏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研究人員指出,該發現有望帶來攻克癌癥干細胞耐藥性的個體化新療法。 在CML中,骨髓干細胞中的基因ABL1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 又稱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發生于造血干細胞的血液系統惡性克隆增生性疾病。在很多情況下,這種白血病是由BCR/ABL轉位引起的。這兩個基因BCR和ABL斷裂后發生重排,這會導致ABL激酶的構成性激發。對于這種情況,患者需使用用伊馬替尼imatinib等ABL激酶抑制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2日(北京時間)報道,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對白血病干細胞的基因表達方式研究發現,癌癥干細胞基因表達水平更高的病人比表達水平低的病人預后效果要差很多,該發現首次通過臨床數據證明了癌癥干細胞概念。醫療人員可據此預測群體病人的治療結果,并幫助開發新的臨床療法。研
欄目主持:潘鋒 本期話題:美國科學家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 日前出版的《腫瘤細胞》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美國科學家已經從正常組織中成功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而此前任何一個出版物都沒有此類報道。這一研究有望進一步加深科學界對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和認識,并找到徹底根治癌癥的新方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細胞分化和凋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干細胞通過建造新的骨髓微環境逃避化療。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癌細胞》上。 據介紹,白血病的治療主要依靠化療,但化療難以清除骨髓中的白血病干細胞,導致白血病容易復發。因此,回答化療開始后骨髓中到底發生了什么?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