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是自然之友的葛楓和同事們核對完環保法三審稿后的第一反應。 近日,環保法修訂草案進入三審,此前二審稿中對“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的表述頗受爭議。 二審稿將環保公益訴訟資格限定于“中華環保聯合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環保聯合會”,三審稿則改“限定”為“門檻”,要想成為環保公益訴訟主體,前提是“全國性社會組織”,此外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登記,二是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三是信譽良好。“從(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范圍來講,三審稿比二審稿收得更緊。”采訪中,有環保業內人士對三審稿規定直言不諱。 困局 訴訟主體限制民間組織 “不予立案”,歷經一個多月的等待,自然之友和自然大學收到了法院的回復。 7月26日,兩家民間環保組織的律師向某法院提交材料,起訴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公司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污染內蒙古鄂爾多斯環境,但遭拒收......閱讀全文
6月29日,環保法草案二審稿未提請人大常委會表決。有接近法工委的人士對媒體表示,草案還將繼續審議。 去年的一審稿,幾乎被負面評價淹沒。盡管二審稿因嚴格限制公益訴訟的主體,被斥“倒退”。但它并不乏亮點:政府負責、公眾參與等,都是新增內容。 這與高層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不無關系。
“新環保法制定的規格很高。它加進了很多舊法沒有的內容,比如環境公益訴訟,比如配套措施里的按日連續處罰。而且由于新環保法本身的規格很高,一些過去的法規的檔次也被拔高了,執行起來的力度大大提高。”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如此評價新環保法出臺的意義。 如今,新環保法已生效
新環保法上周正式得到通過,其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環保法”,并將在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28、29日,人大常委會邀請了法工委修法參與者、環保部專家、法學專家、企業和環保組織代表等解讀新出臺的環保法。 專家們對新環保法實施時間、政府監督、應急預警等方面進行了解讀。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表
●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環保法在實踐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和阻力:公益訴訟的案例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大量涌現;對訴訟案件,地方法院不立案、地方政府不執法現象較為普遍,這一狀況的出現與中國的法治結構缺陷密切相關。 ●雖然新環保法希望通過“面面俱到”的方式加強其在環境保護領域中的權威性,但它仍然不是
一張來自山東德州中級人民法院的受理通知書,引起不小的轟動。 由于長期超標排污,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被中華環保聯合會提起了公益訴訟,索賠2820萬元。3月24日,德州中院決定受理此案。這是自新環保法正式實施以來,第一起針對大氣污染行為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而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也強
“兩會”前夕,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召開媒體座談會時指出,過去環境執法過松、過軟,環保不守法是常態,而今后要把這個常態翻過來,讓守法成為常態。守法是底線,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要守法,這不是高要求,這是一個底線的要求。 正在召開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發表觀點和看法,為下一步“鐵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增加了按日計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條款,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新《環保法》實施在即,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對環境監管執法提出嚴格要求。重典治亂,新《環保法》必將建立起環境法治良好氛圍。而積極推進新《環保法》扎實落地,是當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環保部專家等解讀新環保法,違法排污企業負責人達司法解釋入罪門檻可刑拘 新環保法上周正式得到通過,其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環保法”,并將在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28、29日,人大常委會邀請了法工委修法參與者、環保部專家、法學專家、企業和環保組織代表等解讀新出臺的環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年1月1日就要正式實施了,排污企業要抓緊準備。不要等到環保局的人查上門,說自己不知道。”11月18日,在中國環境記協舉辦的落實新環保法座談會上,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處罰處副調研員李錚說。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法》修訂
有“史上最嚴”之稱的新環保法實施已將近一年,記者日前在山西、安徽、天津等地調研發現,有些地方環保部門用按日計罰等新手段硬措施查處了一批污染企業,但也有環保部門覺得受到的“夾板氣”更多了,在公眾高要求與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硬任務之間的空間更促狹。與此同時,關乎新環保法“落地”的信息公開,
舊版環保法正式施行于1989年,在此基礎上,經過20余年的努力,針對環保領域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專項法陸續出臺,形成了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系統。然而隨著經濟發展,環保法與現實不相適應的情況日益突出。 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副縣長段外賓長期分管環保工作,他告訴半月談記者,舊環
今年兩會“環境”又是熱詞,期間,呱呱落地不足百日的新環保法如何在“四面霾伏”中“亮出牙齒”,成為會內會外普遍關心的問題。 記者調研發現,新環保法若想管住“任性”的排污大戶,達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嚴格環境執法”的要求,至少需要過五關:法律宣傳關、執法素質關、部門協作
數據來源:新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評估報告 “史上最嚴”新環保法,因為增加了按日計罰、環評區域限批、環境行政拘留等強制措施,被喻為“長出了鋼牙利齒”。但一年的實踐表明,只有配以更強健的“咀嚼肌”,這些“鋼牙利齒”才能更有威力。 5月22日,由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王燦發教
新《環保法》已于1月1日開始實施,雖然正式實施不過幾天,但這部“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已經初顯威力,廣州市環保局日前查封了兩家違法排污企業,湖南也首次對違法排污拒不整改企業采取了行政拘留措施,在法律法規鐵拳下,環保執法有望全面鋪開。 對于A股眾多環保類上市公司來說,環保政策力度的加強
今年兩會“環境”又是熱詞,期間,呱呱落地不足百日的新環保法如何在“四面霾伏”中“亮出牙齒”,成為會內會外普遍關心的問題。 記者調研發現,新環保法若想管住“任性”的排污大戶,達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嚴格環境執法”的要求,至少需要過五關:法律宣傳關、執法素質關、部門協作關、歷史欠債關、領導
白云區鐘落潭鎮雄偉村某工廠排污口污染嚴重。 丁玎 攝 后日,備受關注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將結束一個月的公開意見征集。歷經17年醞釀,在現行環保法實施23年后,新《環保法》終于在千呼萬喚中露出修改后的初容。 不過從記者了解到的不少公眾、學者對草案的反饋來看,新《環保法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
汪勁,北京大學資源、能源與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 《環境保護法》將修改,北京大學資源、能源與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汪勁指出,目前的環境狀況已容不得中國錯過這次機會 從1989年開始,我就一直參與國家有關環保法律制度的調研、討論和制定。在法律起草階段,考察國外先進做法、邀請專家研討等程序都有,大家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新環保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它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完善了生態保護紅線、污染物總量控制等制度,建立了按日連續計罰、限產停產等罰則。圖片來源于網絡 違法成本低,是我國環保領域法律法規長期存在的痼疾。修訂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全面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嚴懲環境違法行為,加快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著力推進環境質量改善。 這是國務院首次就環境監管執法工作專門下發的指導性文件,是黨和國家在嚴峻的環境形勢下,進一步深入推進依法治
今年十一期間,北京霧霾再現。 題記 國慶長假中,京津冀地區出現大范圍的霧霾污染天;湖北省宣判了大冶市非法傾倒含鉛、砷等重金屬危險廢物到農村的案件…… 如今,我國環境污染事故高發,侵害公眾環保權益事件層出不窮。該如何保障公民在良好環境中工作、生活的權利?受污染損害后,公民根據什么去要
本月1日,新修訂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開始實施(下稱“新環保法”),這部歷經了四次審議、被譽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從誕生前、誕生時、誕生后都備受各方關注,如今,新法已然生效,其將帶來的變化更是牽動了市民、企業以及政府環保系統的神經。 幾乎與此同時,一本名為《一部“長牙齒”的法律
環境保護部日前在京組織召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解讀會,王燦發、常紀文、周珂等環保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在會上就新《環保法》修訂內容做了詳細解讀。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新《環保法》具有3個突出特點。一是對現實的針對性。二是對未來的前瞻性。三是權利義務的均衡性。 潘岳表示,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環保法。至此,這部“環境保護的根本大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 它能否滿足公眾對依法建設“美麗中國”的期待?能否拯救我們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近日記者就此專訪了環保部副部長潘岳。 “新修訂的環保法是現階段最有力度的一部
法律的這些規定無疑賦予了環保監管部門更大的權力,但是,得到了法律授權后,環保部門能否將這些權力行使好,把法律的規定執行到位,對環保部門來說是一場考驗 新環保法1月1日已經開始實施,說到這部法律,“史上最嚴”這個前綴語似乎是少不了的。事實上,由于新法實施時間不過幾天,還無法看到“史上最嚴”的
據環保部公開信息統計,2015年1~12月份全國范圍內適用查封、扣押措施的案件總數為4191件,平均每天超過11家企業被查封、扣押。對此,專家認為,一年來,新環保法實施效果明顯,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同時建議,健全環保督政問責規范,讓地方黨委、政府真正落實環境保護責任。 “長牙齒”的新環保法實施一
今年十一期間,北京霧霾再現。 ■將新聞進行到底 題記 國慶長假中,京津冀地區出現大范圍的霧霾污染天;湖北省宣判了大冶市非法傾倒含鉛、砷等重金屬危險廢物到農村的案件…… 如今,我國環境污染事故高發,侵害公眾環保權益事件層出不窮。該如何保障公民在良好環境中工作、生活的權利?受污染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已于元旦起實施。如何讓“史上最嚴”環保法施展出“史上最強”的執行力?8日,環保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詳解配套新環保法的多道部令,用可操作性強的細則,保障法律落地。 新年伊始,廣州市環境執法部門突擊檢查了兩家嚴重環境違法企業。檢查發現,一家無牌無證廢礦物油加工廠可能存在3處違法排污
在發生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霧霾時,中國步入了環保立法與環保市場的“雙元年”。 進入12月,霧霾天氣波及中國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創下世界霧霾之最,從個別城市的持續霧霾演繹到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淪陷,而在霧霾籠罩之下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危機紛至沓來。這一切預示著“唯經濟增長下的健康透支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公眾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和環境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已成為社會的基本矛盾之一。實施新環保法,加緊制度創新,推動綠色轉型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環保工作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首先要嚴格遵守各項法律和規章。 4月10日,新《環保法》實施100天之際,在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