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發現消滅艾滋病毒的有效途徑
來自倫敦劍橋大學和英國皇家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凍結蛋白質外殼中的小孔,成功抑制了艾滋病毒的繁殖。病毒通過這些微孔來建造傳染性DNA。生物學家將這項研究的有關報告發表在《自然》雜志之上。 艾滋病毒屬于逆轉錄病毒。為了感染細胞,它必須將組成其基因的RNA轉換成DNA。然而,科學家們不知道病毒如何獲取必要的核苷酸——遺傳物質的基石。另外,他們也不清楚艾滋病毒是如何成功保護其DNA免受保護系統識別細胞的。 研究人員研究了衣殼的分子結構——由蛋白質組成的病毒外殼。此外,病毒學家已經創建了艾滋病毒的突變版本,用來了解衣殼的變化如何影響它的感染能力。事實證明,在外殼中存在特殊的微孔,其形狀類似于隔膜。核苷酸通過它們進入內部,其中包括那些負責識別外源DNA的其他外來分子。當科學家通過六溴苯阻塞微孔的時候,病毒喪失了自我復制的能力。 研究人員強調,他們測試的抑制劑不能通過血漿膜滲透到細胞中。然而,他們希望在將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并且創造針對艾......閱讀全文
英國科學家發現消滅艾滋病毒的有效途徑
來自倫敦劍橋大學和英國皇家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凍結蛋白質外殼中的小孔,成功抑制了艾滋病毒的繁殖。病毒通過這些微孔來建造傳染性DNA。生物學家將這項研究的有關報告發表在《自然》雜志之上。 艾滋病毒屬于逆轉錄病毒。為了感染細胞,它必須將組成其基因的RNA轉換成DNA。然而,科學家們不知道病毒如何獲取必要
肝癌傳染性知識
核心提示: 就根本而言肝癌是不會傳染的,但導致肝癌發病的原因各有不同,尤其部分患者是由于病毒性肝炎轉化成的肝癌,就有可能存在著傳染性的危險,所以肝癌患者一定要了解病癥做針對性的預防,盡可能的減少影響他人。 原發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以下簡
艾滋病毒的來源
2015年3月4日,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艾滋病毒已知的4種病株,均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類首次完全確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種,分別是M、N、O、P,每種各有不同源頭,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早已證實來自黑猩猩,但較罕見的O和P則是到后來才被證實O和P均是來自喀麥
艾滋病毒的來源
2015年3月4日,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艾滋病毒已知的4種病株,均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類首次完全確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種,分別是M、N、O、P,每種各有不同源頭,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早已證實來自黑猩猩,但較罕見的O和P則是到后來才被證實O和P均是來自喀麥
艾滋病毒的結構
艾滋病毒的結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呈20面體,立體對稱,表面有糖蛋白刺突狀結構的球形顆粒,直徑約為100-120nm。典型的HIV-1顆粒由核心和包膜兩部分組成。病毒外膜是脂蛋白的包膜,來自宿主細胞,嵌有病毒的糖蛋白gp120和gp41,gp120是病毒表面抗原,為外膜糖蛋白。gp41是跨膜糖
轉氨酶高的傳染性
谷丙轉氨酶高具有傳染性不?因為導致谷丙轉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所以不能盲目的用來判斷谷丙轉氨酶偏高就一定具有傳染性。所以如果谷丙轉氨酶偏高的原因是由于檢查前喝酒、睡眠不足、進食、劇烈運動等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一般是不具有傳染性的。而如果是病毒性的肝炎引起的,那么就具有傳染性。 谷丙轉氨酶高具有傳
癌癥細胞具有傳染性
癌癥細胞具有傳染性 癌癥細胞是否可以傳染,似乎不會傳染早就成為定論。為什么不能傳染,或許可以傳染,如果可以傳染,又似乎是必然。許多科學發現在沒有發現時,往往難以想像,一旦被發現,很多都是看上去自然而言。 癌癥細胞都會通過一種裝置釋放出自身產生的垃圾,癌細胞釋放的這些垃圾可將附
怎樣預防傳染性肝炎?
甲型肝炎系由攝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決于該地的環境衛生狀況、傳播程度與生活經濟條件和衛生知識水平密切相關。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因而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是母嬰垂直傳播和醫源性感染,預防措施為: 1.管理傳染源 對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進行隔離至傳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
法國科學家發現艾滋新變種病毒
法國媒體近日報道稱,法國一個艾滋病研究小組說,他們發現了艾滋病最新變種病毒,這種病毒與導致猴子、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出現免疫系統缺損癥狀的SIV病毒極為相似。 據介紹,目前科學界已知存在兩種類型的艾滋病毒。其中HIV-1型艾滋病毒傳染性較強,傳播范圍最廣;II型傳染性較弱,感染地區集中在西非
艾滋病毒的形態結構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直徑約120納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類脂包膜,來自宿主細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與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與gp41通過非共價作用結合。向內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質(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錐形衣殼(Capsid),衣殼在電
艾滋病毒的病毒發展
首次發現 艾滋病最早是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美國被識別,并受到當時里根保守政府的忽視。但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有識的醫生與科學家的持續工作下,累積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艾滋病有一定的傳染性致因(etiology),同時,因藥癮者共用針具以及輸血而感染的病例逐漸增多,許多科學家開始
艾滋病毒的病毒特點
主要攻擊人體的輔助T淋巴細胞系統,一旦侵入機體細胞,病毒將會和細胞整合在一起終生難以消除; 廣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腦脊液、有神經癥狀的腦組織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濃度最高; 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對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對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感
艾滋病毒的形態特征
形態結構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直徑約120納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類脂包膜,來自宿主細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與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與gp41通過非共價作用結合。向內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質(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錐形衣殼(Capsid
艾滋病毒的現狀介紹
在世界范圍內導致了近1200萬人的死亡,超過3000萬人受到感染。 1986年7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公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會議決定,將艾滋病病毒改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 在2004年,全球估計有3590
艾滋病毒的檢測方法
檢測HIV感染者體液中病毒抗原和抗體的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普及應用,其中抗體檢測尤普通。但HIv P24抗原和病毒基因的測定,在HIV感染檢測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視。 血清中HIV抗體是判斷HIV感染的間接指標。根據其主要的適用范圍,可將現有HIV抗體檢測方法分為篩檢試驗和確證試驗。
艾滋病毒的培養方法
常用方法為共培養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離單個核細胞,加PHA刺激并培養后,加入病人單個核細胞診斷及艾滋病的研究中。 將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細胞經PHA刺激48~72小時作體外培養(培養液中加IL2)1~2周后,病毒增殖可釋放至細胞外,并使細胞融合成多核巨細胞,最后細胞破潰死亡。亦可用傳代
傳染性黃疸的癥狀體征
潛伏期2~20日(通常7~13日),本病的特征為兩階段性。第一階段為敗血癥期,起病突然,有頭痛,嚴重肌痛,寒戰和發熱。結膜充血是其特征,通常在第3或第4天出現。肝腫大和脾腫大不常見。本階段可持續4~9日,可有反復的寒戰和發熱,體溫常高達>39℃。隨后退熱,在病程的第6至第12日開始第二階段,也稱
結核桿菌的傳染性
只有痰涂片檢查顯示抗酸桿菌陽性的結核患者才具有傳染性,才是結核病的傳染源。也就是說,傳染性肺結核患者的肺部病灶有很多結核桿菌,當人們大聲說話、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結核桿菌從呼吸道播散出來,附著在空氣的飛沫里面,并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如果健康人吸進去了這些含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就有可能受
傳染性疾病診斷公式
?1.甲肝=發熱+黃疸+HAV(+)+糞口傳播??? 2.乙肝=發熱+黃疸+HBV(+)+體液傳播??? 3.丙肝=發熱+黃疸+HCV(+)+血液傳播??? 4.艾滋病=接觸史+發熱+消瘦+HIV(+)
關于傳染性肝炎的簡介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可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少數可發展為肝癌。
核酸陽性就有傳染性嗎?
核酸陽性就有傳染性嗎?患者樣本持續追蹤揭示新冠病毒失活時間 疫情發展一年以來,對新冠核酸陽性人群隔離治療直至兩次核酸檢測轉陰,甚至出院后還需隔離監測14天,是常見的嚴格管理措施。而隔離時間的背后,是一個我們一直還缺乏明確答案的問題:新冠感染者排出病毒、特別是病毒的傳染性會持續多久? 《新英格
黃疸肝炎的傳染性介紹
從患者開始有癥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約為數日至2周。起病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更為突出的癥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尤其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堵脹滿悶,尿黃似濃茶水,大便較稀或便秘。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復雜多樣易被誤診,應特別注意,如有
治傳染性軟疣驗方
? 1.取雄黃少許,兌入白酒中,涂于疣體表面。每日一次,連用5天。??? 2.鴉膽子40克,連殼打碎,加入80毫升水,煮沸,取液40毫升。用時以棉簽點于疣體上。??? 3.馬齒莧、蒲公英各30克,水煎洗浴患處。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 4.百部30克兌入75%的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一周后,
Science:激活潛伏的艾滋病毒
來自Gladstone研究所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找到了一種讓潛伏的HIV暴露自身的新方法,這或可幫助克服尋求治愈HIV感染所面臨的最大的一個障礙。他們發現,無需提高HIV基因表達的平均水平,只要提高與HIV基因表達相關的隨機活性(噪音),就可以重新激活潛伏HIV。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6日的《科學
PNAS:引蛇出洞智勝艾滋病毒
如果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點像一個密封的罐頭,那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破開它,最近,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CHUM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方法,使用一種“開罐器”分子迫使病毒開放,暴露出其脆弱的部分,從而使免疫系統細胞殺死被感染的細胞。延伸閱讀:PNAS:誘使HIV突變而亡的變形分子。 這一研
艾滋病毒是怎么致病的?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體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它是一種逆轉錄病毒。這種病毒通過逆轉錄酶,將其RNA轉錄為DNA。HIV屬RNA病毒,多呈圓或橢圓形,直徑100~120nm的病毒顆粒,對熱敏感,在56℃時30分鐘可被殺死。對各種消毒劑敏感,如乙醇、漂白粉、0.2%~0.5%次氯酸鈉、甲醛溶液等,均對
Science:激活潛伏的艾滋病毒
來自Gladstone研究所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找到了一種讓潛伏的HIV暴露自身的新方法,這或可幫助克服尋求治愈HIV感染所面臨的最大的一個障礙。他們發現,無需提高HIV基因表達的平均水平,只要提高與HIV基因表達相關的隨機活性(噪音),就可以重新激活潛伏HIV。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6日的《科學
艾滋病毒的形態結構介紹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直徑約120納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類脂包膜,來自宿主細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與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與gp41通過非共價作用結合。向內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質(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錐形衣殼(Capsid),衣殼在電
艾滋病毒的致病機制介紹
HIV選擇性的侵犯帶有CD4分子的,主要有T4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細胞表面CD4分子是HIV受體,通過HIV囊膜蛋白gp120與細胞膜上CD4結合后,gp120構像改變使gp41暴露,同時gp120-CD4與靶細胞表面的趨化因子CXCR4或CXCR5結合形成CD4-gp120-
XDRTB可怎樣容易地傳播?
XDR-TB和任何其它形式的結核在傳播速度方面可能沒有差別。結核細菌的傳播取決于任何一個地方傳染性患者的數量和密度以及存在受感染風險較大的人(例如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等因素。以往未受感染者與傳染性病例在同一間房間內度過的時間越長,受感染的風險越大。在結核細菌含量高的情況下,傳播的風險增加,例如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