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計劃2023年引進各類急需緊缺人才1.8萬名以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48.shtm......閱讀全文
實施重點人才計劃,重慶加快科技人才引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56.shtm
重慶啟動科研儀器、緊缺人才等分享工程
近日,重慶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培育和發展分享經濟的意見》,提出分享經濟是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分散化閑置資源,連接、配置最優供需資源的信息經濟新形態。加快培育和發展分享經濟有利于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倒逼經濟轉型升級,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打造
重慶市引進緊缺急需人才3319名、項目407個
以“近者悅·遠者來”為主題的2021重慶英才大會主會場活動21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落幕。大會共引進緊缺急需人才3319名、項目407個,分別比上屆增長82%、52%。 據介紹,2021重慶英才大會首次升格為部市共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作為主辦方與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政府共同舉辦大會,這也
重慶開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工作
科技部辦公廳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在重慶市開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工作的通知國科辦才〔2022〕179號重慶市科學技術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21〕24號)部署要
重慶市級人才計劃“包干制項目”立項清單公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742.shtm關于下達重慶市級人才計劃“包干制” 項目計劃的通知各有關項目承擔單位:經研究決定,現將重慶市級人才計劃“包干制”項目計劃的通知正式下達你們。請嚴格按照市級人才計劃《“包干制”項目實施方
各省市環保人才:北京、重慶、成都位居前三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國家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環保人才與經濟發展、污染減排、環境質量改善高度相關。但目前,環保人才空間分布差異大,環保人才任務負荷重。? ? ? ?20日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環境規劃院研究員蔣洪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干部是事
重慶公示“百名杰出科技領軍人才計劃”評審結果
經2010年“重慶市百名杰出科技領軍人才計劃”管理委員會組織的四川與重慶兩地專家分別召開評審會評議。重慶大學鄧林紅等10人被評為2010年度“重慶市百名杰出科技領軍人才計劃”正式人選;第三軍醫大學祝之明等10人被評為2010年度“重慶市百名杰出科技領軍人才計劃”后備人選,現將評審
重慶數智英才雙選會聚才引智-人才市場供需兩旺
春風送暖,人才市場供需兩旺。記者23日獲悉,為期9個月的“數智英才 星耀未來”——2023數智英才雙選會在重慶啟幕。活動吸引63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前來招聘,共提供1200余個崗位。為“滿天星”計劃聚才引智 “數智英才雙選會作為重慶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的重要品牌活動,為校企合作
重慶市首次在生物醫藥領域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培訓
11月21日至22日,由重慶市科委主辦、重慶高技術創業中心承辦的重慶市生物醫藥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在重慶郵電大學舉行。重慶市科委副主任王力軍出席開班儀式。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專技處,重慶市科委社發處、政策法規處及重慶高技術創業中心負責人參加開班儀式。全市各生物醫藥企業的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共 50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招攬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行業人才
“建好大樓、引好人才、做好項目,為重慶經濟、兩江新區和三峽庫區發展作出貢獻。”這是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11月28日舉行的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奠基儀式上,提出的明確要求和希望。 選址兩江新區建立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標志著兩江新區按照中央要求,建設“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科研創新基地
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為“國之所需”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這是對我的認可和鼓勵。”2月10日,提到全國政協委員這一新身份,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劉小康心潮澎湃。他表示,做研究是從技術的角度為國家科技創新作貢獻,而建言資政是以另一種方式為國盡力。2002年從重慶大學畢業后,劉小康就來到重慶理工大學,鉆研機械量精密測量、智能儀器與微納傳感理論與
第三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在重慶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24.shtm7月10日,第三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在重慶開幕。本屆論壇以“交叉 融合 面向未來的卓越工程師培養”為主題,搭建產業界和教育界的交流平臺,分享經驗、凝聚共識、增進合作、諫言未來,共
重慶計劃2023年引進各類急需緊缺人才1.8萬名以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48.shtm
重慶這一地區設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14日從重慶高新區了解到,中國科協辦公廳近日發布消息,同意重慶高新區設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根據規劃,到2026年,重慶高新區將基本建成立足西部(重慶)科學城、輻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的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并逐步在條件成熟的海外地區協調聯動建立離岸基地分支
重慶市考察重慶研究院
2013年1月16日,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一行考察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對重慶研究院目前正著手開展的科研項目及取得的創新成果進行詳細了解。 童小平一行先后參觀了重慶研究院膜技術及應用工程中心、智能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微納制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等,詳細了
施一公:人才培養應從項目人才向高端人才轉變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6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2010北京論壇暨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與發展論壇上表示,新中國建國60年來培養了大批的項目人才,大批的項目人才支撐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但是從長遠來講,中國需要高層次人才。 歐美同學會2010北京論壇暨第五屆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重慶計量質檢院助推重慶建設大型檢驗檢測基地
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支樹平(前左)與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奇帆(前右)代表雙方簽訂加快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推進質量強市戰略合作備忘錄,并以此推動重慶籌建國家質檢基地。 在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正如火如荼中的國家質檢基地占地約667公頃,總建筑面積27.3萬平方米,室外
《科普人才規劃綱要》編制完成-描繪科普人才藍圖
“《中國科協科普人才規劃綱要(2010-2020年)》現已編制完成,按《規劃》部署,到2020年,全國科普人才的數量要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總量將達到400萬人左右。”在今天下午進行的中國科協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殷浩做出上述表示。 “這是新中國成立
教育部官宣!這類人才,取消人才稱號!
西部高校高層次人才,若在聘期流出,則取消稱號和經費支持,更嚴厲的措施來了。 12月27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教育部將支持西部高校設立“西部振興人才崗”,對中西部特別是西部高校的高層次人才,聘期之內如果流出西部,要取消相應的稱號和經費支持等新政策。 不久之前,青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
“綠化長江重慶行動”啟動
“綠化長江 重慶行動”啟動儀式8日在北京和重慶同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擔任組委會名譽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綠化委員會主任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出席北京主會場啟動儀式,并分別講話。 回良玉在講話中
重慶將建食品追溯體系
日前,記者從重慶市政府網獲悉:重慶將建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到2020年,重慶市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都將納入重要產品追溯范圍,基本形成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初步實現有關部門、地區和企業追溯信息的互通共享。 在食用農產品方面,重慶將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
重慶污染企業限期搬遷
12月18日,筆者從縣經信委了解到,銅梁縣正加緊實施“老城區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工作。目前已完成的摸底顯示,在城區范圍內共摸排出工業企業和工業個體戶303戶。 “調查摸底發現,部分企業對城區環境及群眾生活帶來了較大影響,群眾反映強烈。”縣經信委介紹,對污染城區環境和影響市容市貌較為嚴重的企業,要
重慶專項排查環境隱患
在全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來臨前夕,重慶環保系統將汛期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專項行動和蘆山地震后期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相結合,將5月確定為全市"環境安全月",嚴防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據重慶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排查將突出兩個方面: 一是突出排查重點。強化對長江、嘉陵江和烏江干支流沿線的石油化
質檢“航母”助推“重慶制造”
在中國制造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新階段,“重慶制造”作為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正向質量時代的大門發起進攻。 重慶市委、市政府將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擺在了突出位置,致力于構建強大的質檢技術支撐——重慶市政府與質檢總局實施戰略合作,正合力打造全國質檢系統建設規模最大、檢測技術集成力最強的國家質檢基地,劍
“綠化長江重慶行動”啟動
今天從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綠化長江、重慶行動”,通過打造長江重慶段兩岸600公里綠色生態屏障,為加快構筑長江和三峽綠色生態屏障,再現“兩岸青山、一江碧水”的美景作出貢獻。 這項行動通過政府的積極主
重慶:著力協調-平衡發展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協調發展任務繁重。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在重慶調研時的講話(2016年1月4日—6日),《人民日報》2016年1月7日
博士應聘中學教師,不是人才浪費而是人才到位
正值秋季招聘旺季,今年的就業市場上,教師相關崗位的競爭尤為激烈。報道顯示,深圳一所知名中學面試者過半是博士。在這場求職競賽中,還不乏北大、清華等名校碩博畢業生的身影。招聘平臺的調查也表明,教師類崗位位列年輕人理想職業的前10名。 收入低、責任重、壓力大……這是教師職業在一段時期內給公眾留下的印
院士教授:科學人才首先是全面人才
???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從2010年開始,北京市十一學校將舉辦國內首個高中“科學實驗班”。首屆科學實驗班學生人數不超過30人,在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畢業出口、課時安排、招生方式等多個方面都進行獨具特色的設計與探索。十一所學校這一改革
高端技術人才緊缺-儀表行業如何突破人才瓶頸?
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至此,《中國制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建設制造強國,與歐美大國搶占未來制造業高地,關鍵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制造業人才隊伍。”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
重磅!重慶市將加大關心支持重慶大學建設力度!
2019年10月8日,重慶大學90周年校慶前夕,重慶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重慶大學工作匯報。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市委常委出席會議。市人大常委會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市政府、市政協負責同志,市檢察院主要負責同志,重慶大學黨委書記周旬、校長張宗益列席會議。 會議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