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招攬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行業人才
“建好大樓、引好人才、做好項目,為重慶經濟、兩江新區和三峽庫區發展作出貢獻。”這是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11月28日舉行的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奠基儀式上,提出的明確要求和希望。 選址兩江新區建立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標志著兩江新區按照中央要求,建設“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科研創新基地、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的全面提速,也是落實國務院賦予兩江新區建設長江上游創新中心國家戰略定位的重要步驟。 全方位多點出擊 不拘一格攬人才 重慶研究院自今年6月掛牌以來,始終將全方位的人才引進當做核心工作來抓,不僅通過國家、中科院、重慶市相關人才政策招賢納才,還開展研究生掛靠代招工作,同時招收重點區域、重點高校的優秀畢業人才,大量吸納海外高層次人才,目前已初見成效。 ――利用“千人計劃”、“百人計劃”、“西部之光”等政策,抓緊引進重點領域學術帶頭人、項目負責人,目前到位各類科研及管理人員百余人。 ――與中科院研究生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閱讀全文
科研疲勞感與科研壽命
對于科研壽命問題,有人說博士畢業以后5年,水平就很差了。言外之意,讀博士期間,不論狀態、條件,對于科研前沿的跟蹤等等,容易出成果。圖片來源網絡 可一旦博士畢業,比如說10年以上,估計都在40以上。如果說到了50多歲,論文基本上都是掛通信作者,論文不再直接操刀了,自己不會全篇去寫了,對于科研前沿
重大科研突破需科研儀器先行
偉大的科研突破幾乎從未離開過先進精密的實驗儀器的“陪伴”,“大科學”時代的開啟也伴隨著精密儀器的“橫空出世”。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闡釋了精密科研儀器對于科學研究不可替代之“重”。
“無序科研”與“有序科研”,哪個模式好?
“無序科研”在此指沒有組織的科研,研究方向和目標不固定,科研人員自由發展,各自為戰。 “有序科研”在此指有組織的科研,有長期堅持的研究方向,有明確的要攻克的目標,并有固定的研究團隊。一個人沿著一個方向長期堅持研究下去,直至攻克目標,也算有序科研。 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多為“無序科研”。科
“互聯網+科研”讓科研不再“孤單”
“對于一個復雜的研究對象,需要最合適的人去研究。但這些人不一定在你的團隊,也不一定在你的學校,他可能是中國某地一個你素不相識的學者,這時候就需要用‘互聯網+’科研的理念把大家聚集起來。”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國城市與區域實驗室(CCRL)發起人張學良對中新網記者說。 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
法科研部長闡述科研改革優先項
目前,法國研究和高等教育系統出現了若干重大變化,旨在簡化官僚主義和提振卓越研究。2013年法國總統Francois Hollande政府出臺一項法律,要求加速整合該國呈碎片化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并形成集群,從而發展共同研究政策和聯合服務。 近日,科研部長Thierry Mandon宣布了包括降低
科研管理“組合拳”看科研實體如何“接招”
科技評價制度不盡合理、人才“帽子”數量名目繁多、科研項目資金管理“過細過死”……面對這些科研領域的現實問題,7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廣大科研人員減負松綁。 這些措施將起到哪些作用?落地實施還需要注意什么問題?今后科研怎么做、
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難點在哪?
“國家出臺《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發點很好,但是它落地是不易的,我認為加大科研投入才是提高科研產出的根本。”近日,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上,清華大學教授、CCF副秘書長陳文光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 今年7月
科研管理:破管理“堵點”-引科研“活水”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過去一年,我國取得的一批標志性重要科技成果令人振奮,李克強總理在會上的講話同樣引人深思。“用好用活科技人才”“加快改革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轉化機制”“加快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加快改革科研評價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每一點
增強“科研敏感”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及其合作者在中國農業大學發布了寨卡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不是高福頭一次在病毒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談起不斷有科研突破的訣竅,他提到了“科研敏感”。作為媒體人,筆者對新聞敏感深有體會,科研為何也需敏感? 原來,高福團隊和中國農業大學李向東教授課題組合作,發現寨卡病毒在
足球和科研
我們男足屢敗屢戰,球迷也盼望有一天我們的隊伍捧起大力神杯。? ? ? 科研我們也以最高水平為對照,不再滿足于跟蹤研究。? ? ? 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 ? 其實很像。? ? ? 1. 基本功極其重要。技術不好,控不住球。做科研動手能力差,數學沒學好,很多研究沒法做。? ? ? 2. 規則很重
科研經費管理:如何給科研人員“松綁”
新年伊始,部分中科院的科研人員被“紅包”砸中了。中科院準備連續5年支持這些科研人員開展科學上的自由探索:不用寫冗長的項目書、計劃書并進行頻繁答辯,也不用過多擔心在5年后有人來驗收成果,他(她)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任意遨游。 這項支持緣自中科院在今年1月啟動的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此計劃支
科研助理:讓“有組織的科研”真實發生
作為高校科研組織結構中的基層組成部分,科研助理的重要性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不久前,七部門的聯合發文,也再次凸顯了國家層面對于推進科研助理工作的重視。 對高校來說,科研助理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在科研經費日益充裕的大背景下,高校以及相關科研機構又該作出怎樣的調整,才能適應這一發展趨勢? 再過一
保障科研經費:恒產者恒心與回歸科研
某實驗室最近為了迎接課題結題審查,整理實驗室,意外找到一臺10年前的電腦。電腦很新,當時買得并不便宜,研究員沒舍得用,一直放在實驗室儲物柜里。再被翻出來,它已成了古董。 這是當年課題即將結題時,科研人員突擊花錢買的一件設備。10年間,有很多實驗設備搬進搬出,除了自然損耗,也產生了不少類似的
科研領域怪象不斷:瘋狂搶“帽子”-負債搞科研
游擊戰帽子戰審批戰:科研人員還坐得住嗎? 我國正快馬加鞭建設創新型國家。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1%,超過歐盟15個初創國家的平均水平2.08%。然而,與經費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科研領域尚存一系列久治不愈的怪現象。 游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冷門前沿領
科研樣本獲取難-暴露科研軟環境建設不足
王康正在采集水曲柳 王康采集的湖北苦櫪木 見到王康博士,他剛從西藏林芝回來。 “原來隨處可見的紅豆杉,這次沒有看到。”作為北京植物園科普館館長,王康經常到野外采集樣本。此次西藏之行,當地物種退化的態勢令他感到震驚。 讓王康心情無法平靜的還不止于此。“當地隨意采挖交易,對植物資源帶
分類細化:讓科研項目更符合科研規律
《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要建立項目分類管理的組織實施機制,并在相應的科技計劃和項目管理中予以落實。從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以后的項目管理中分類將會細化:基礎前沿類項目突出創新導向,充分尊重專家意見,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實施環境;公益性項目強化需求和
科研資金過境來港-香港科研事業迎來春天
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門日前出臺了多項支持香港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不僅解決了國家科研經費過境香港、科研儀器設備進入內地免關稅等問題,也為香港科研人員更廣泛地參與國家科技建設拓寬渠道。 香港科技界人士認為這是中央給香港科技界的一劑“強心針”,不僅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科技發展的重視和對香港科
科研倫理現狀調查:尊崇科研倫理不能只是說說
編者按 近年來,“轉基因”“黃金大米”“受試者權益保護”等話題,引發人們對科學家、公眾和政府等利益相關方在科研倫理方面的責任和角色的關注。為準確、客觀了解我國科技工作者對科研倫理規范的認知和遵守狀況,發現其中的薄弱環節和問題,中國科協組織了一次專項調查。本報從今日起推出對該調查報告的深入解讀,以
尋找科研新力量:搞科研,民辦機構走前沿
剛剛閉幕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深圳光啟集團展出的未來技術、超材料技術領域的多項創新產品及應用十分亮眼。不久前,光啟自主研制的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3號在新疆試飛成功,一同“暢游”臨近空間的活體動物——烏龜“小云云”,也在今年高交會上首次亮相。這是全球首次浮空器成功攜帶活體動
三問高校科研:如何激發高校科研的洪荒之力
日前,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太空“牽手”,展開了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令人欣喜的是,其中多項科研成果來自高校。 科學研究是大學的重要功能之一。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校牽頭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
科研人員忙于填表沒空科研-幾乎當起會計
今年7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上曾談道:“我聽一些科技人員反映,因為許多繁瑣規章,他們大量時間沒法待在實驗室,而是用來搞‘內政外交’。每年填寫各種表格就會浪費不少精力。” 那么,科學家需要填什么表?填表占了他們多少時間? 填寫年度總結和結題報告,小課題需花一個月,大的項目恐怕要耗費
高校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科研組織管理怎樣優化?
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技力量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校級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期不少高校卻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知,引發社會關注。清理校級科研機構釋放出何種信號?學
高校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科研組織管理怎樣優化
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技力量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校級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期不少高校卻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知,引發社會關注。清理校級科研機構釋放出何種信號?學
王傳濤:“科研經費無關科研”也是精神鴉片
近些年,一批諸如廣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統科研單位頻發貪腐,引發各方對科技經費投入方式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發的,60%都用于開會、出差等。(1月5日《中國企業報》) 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國科研體制在世界范圍內賺足了面子和里子。10月份,屠
科研人員嘆科研環境:“寧靜致遠”有多遠
2015年,有幾篇博文在科學網上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文章的內容各不相同——財務報銷復雜、公務卡使用煩瑣、年度考核騷擾等,最終都指向了一個讓很多科研人員頭疼的問題:它們嚴重分流了工作時間,甚至讓科研活動受到干擾。 科研人員由此感嘆:營造寧靜致遠的科研環境,畢竟是一個憧憬。 回放 漫漫報銷路
從科研政策調整說起:全球大國科研正在拼什么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主要國家期望以科技創新促增長、增就業、渡危機,科研投入不減反增,這一趨勢延續至今。 在新一輪科研政策調整中,美國、歐盟、日本、德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都在哪些科研領域發力,拼搶制高點?無疑值得其他國家借鑒和參照。 【美國:宣布抗癌“登月計劃”】 為保持頭號科技強
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科研綜合能力開始評估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科研綜合能力評估工作的通知 “十一五”以來,我國農業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各級各類農業科研機構創新和服務能力均有較大提高。全面調查采集農業科研機構相關信息,系統分析我國農業科研資源的布局、
中央科研機構可自行采購科研儀器設備
中辦、國辦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亮出多項“松綁+激勵”舉措,升級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下放管理權限,允許部分“打醬油的錢”可以“買醋”,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中央科研機構可自行采購科研儀器
科研需要“打群架”
當《中國科學報》記者走進北京工業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電子學及醫學應用研究實驗室時,很難將眼前這個窄小擁擠的辦公室與2015年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科技創新大挑戰項目基金(簡稱“蓋茨基金”)得主之一聯系在一起。然而,對于這個狹小得只能放下四張辦公桌的辦公室,實驗室負責人張松卻滿心愛惜:“別看我們的
科研意義的故事
科研是創造故事,就是向別人去講自己的故事。成功的科研就是創造動聽的故事,科研的大成果就是影響社會進步的大故事。誠然,聽故事的學習和講故事的科研永遠是交叉在一起的,我們的生活不主要就是聽故事和講故事么? 從學生到科研人員的轉變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當然,這個轉變過程本身更沒有界限。從上研究生開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