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的臨床表現
1.癥狀 患者主要訴有單眼眼前黑影、閃光感、暗點、視物模糊和視力下降,視力下降多為輕度下降(0.5以上),一些患者可有嚴重視力下降(可降至0.04),無眼紅、眼痛等表現,不伴有全身性疾病。 2.體征 典型的改變為雙側眼底出現多發性散在的黃白色圓形病變,50~300μm大小,位于視網膜色素上皮和內層脈絡膜水平,主要集中于后極部,一些病變可伴有漿液性視網膜脫離。通常于數月后這些病變消退,遺留下視網膜色素上皮紊亂,或遺留下萎縮性脈絡膜視網膜瘢痕,后者以后逐漸變成為鑿孔狀邊緣的瘢痕。患者眼前段通常無改變,與其他多種類型的累及視網膜色素上皮和脈絡膜的炎癥不同,此種病變不會出現玻璃體內炎癥細胞。......閱讀全文
簡述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的臨床表現
1.癥狀 患者主要訴有單眼眼前黑影、閃光感、暗點、視物模糊和視力下降,視力下降多為輕度下降(0.5以上),一些患者可有嚴重視力下降(可降至0.04),無眼紅、眼痛等表現,不伴有全身性疾病。 2.體征 典型的改變為雙側眼底出現多發性散在的黃白色圓形病變,50~300μm大小,位于視網膜色素上
關于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的簡介
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是一種少見的多灶性脈絡膜視網膜炎癥性疾病。典型地發生于青年女性近視患者,表現為后極部散在分布的黃白色病變,位于視網膜色素上皮和內層脈絡膜水平,呈自限性過程,通常不伴有眼前段和玻璃體炎癥,多數患者視力預后良好。
治療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的簡介
大多數患者不需治療,但對于出現大量黃斑區點狀病變,特別是伴有漿液性視網膜脫離者,則應給予治療。常用的藥物為糖皮質激素,一般選用潑尼松口服。 對于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目前有3種治療方法: 1.用潑尼松口服治療 可延緩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的生長,甚至在一些患者可使其消退,所以此種治療對于黃斑區的
關于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的檢查介紹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顯示活動性病變早期呈強熒光,晚期熒光素滲漏,漿液性視網膜脫離者可見染料滲漏至視網膜下,在出現脈絡膜視網膜萎縮時則可見熒光缺損,還能顯示脈絡膜新生血管膜。吲哚青綠血管造影檢查可以發現后極部多發性弱熒光斑。
如何診斷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
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的診斷主要根據典型的眼底改變,如散在多發性視網膜下黃白色圓形病灶,無眼前段和玻璃體炎癥反應。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綠血管造影檢查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概述脈絡膜病變的臨床表現
1.急性脈絡膜缺血 常因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就診。眼底表現依阻塞血管的大小、數量和病變的時期而定。 2.匐行性脈絡膜萎縮 又稱盤周地圖狀輪狀脈絡膜病變,是眼底后極部脈絡膜毛細血管及視網膜色素上皮(RPE)的一種慢性復發性疾病。 3.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 是一種少見的多灶性脈絡膜視網膜炎癥性疾
簡述鳥槍彈樣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臨床表現
鳥槍彈樣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患者通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視力逐漸下降,常伴有眼前黑影飄動。視力下降在發病初期,可為單眼,可隨病程進展幾乎均演變為雙眼。但下降程度雙眼多不對稱,患者自覺有明顯的視力障礙但檢查結果僅為輕度下降的情況。少數病人有閃光感、夜盲癥或色覺異常。
簡述脈絡膜骨瘤的臨床表現
脈絡膜骨瘤患者早期多無明顯癥狀。中晚期患者可以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變形和視野缺損等。慢性視力障礙多為腫瘤表面的視網膜變性所致,而急性視力下降多由黃斑區的脈絡膜新生血管產生導致。外眼及眼前段正常。脈絡膜骨瘤一般為扁平狀其高度為0.5~2.5mm,體積可為2~22mm,腫瘤多位于近視盤附近,常累及眼
簡述脈絡膜出血的臨床表現
脈絡膜出血若在手術時發生可見創口翹起,虹膜和晶狀體前移,眼內容物從創口脫出,晶狀體自行脫出,并有大量玻璃體溢出,繼之視網膜和脈絡膜脫出,最后為鮮紅色血液不斷從眼內涌出;局麻病人常有煩躁不安、劇烈疼痛,這是一種眼球較大切口手術發生暴發性脈絡膜出血嚴重病人的典型表現。輕癥病例出血較少或較緩。創口關閉
復發性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患者,女,68歲,因左眼視物模糊伴眼前黑影于2012年l0月l0日至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就診。既往史:患2型糖尿病2年,現口服瑞格列奈片l mg,每日3次,嚼服阿卡波糖片50 mg,每日3次,血糖控制佳。眼科檢查:視力右眼1.0,左眼0.2,矯正后不能提高。眼壓:右眼17 mmHg(1 mmH
治療脈絡膜病變的簡介
1.病因治療 對原發病治療,去除病因。 2.全身用藥 血管擴張劑,能量合劑,維生素類藥物等。 3.手術和放療 脈絡膜病變可酌情行激光光凝、冷凍、放射治療或手術切除。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的臨床表現
1.視功能障礙 患者多在10之前開始出現夜盲,隨著病程進展,中心視力下降,并隨年齡加大而逐漸加重。當病變累及黃斑部,視力極度減退,可僅剩光感,一般到40~50歲失明。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有色覺障礙,視野檢查在發病早期可出現環形暗點,以后向心性縮小,視野缺損與脈絡膜病變范圍相符。在黃斑部功能喪
簡述脈絡膜轉移癌的臨床表現
脈絡膜轉移癌常通過視神經周圍的睫狀后短動脈進入后極部脈絡膜,在此浸潤生長形成病灶,故患者主訴有視力下降,可伴閃光感或飛蚊癥;如腫瘤生長在眼球后極部,也可能出現進行性遠視及中心暗點。散瞳可見視網膜脈絡膜實性隆起,一般色澤略黃白,可以伴有出血等改變。隨著腫瘤增長,中心暗點也不斷增大。轉移癌常伴滲出性
簡述脈絡膜新生血管的臨床表現
視網膜下新生血管出現的早期,無自覺癥狀。隨著其逐漸擴大、滲漏和破裂出血,可致視力減退、視物變形,出現中心或旁中心暗點。癥狀反復發作者,黃斑部受到嚴重破壞,造成永久性視力障礙。在一般眼底檢查時,表現為滲出和出血。比較可靠的指征是出現視網膜下出血。因出血位于色素上皮深面而呈暗紅色、青灰色或棕灰色,邊
關于脈絡膜病變的基本介紹
發生在脈絡膜的病變。脈絡膜呈暗褐色,占葡萄膜的后2/3,由纖維組織、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組成,軟而薄,棕紅色,在鞏膜和視網膜之間,前續連于睫狀體后方。脈絡膜的血循環營養視網膜外層,其含有的豐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主要功能是營養視網膜外層及玻璃體,并有遮光作用,使反射的物象清楚。同時對人的視覺系統起保
關于脈絡膜病變的檢查介紹
1.熒光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有條件者可行吲哚氰綠(ICG)血管造影檢查。 2.影像學檢查 疑有腫瘤或轉移癌時行超聲波及CT、MRI檢查。 3.感染檢查 檢查有無結核、梅毒、病毒等感染,及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變或腫瘤等。 4.散瞳檢查 眼底散瞳檢查。
中心性滲出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表現
患者多為中青年,單眼發病居多,但少數病例亦有雙眼患病者。自覺中心視力障礙,視物變形或小視癥。 本病病程持久,常呈間歇性發作,往往持續一二年甚至更長時間,最后進入瘢痕形成階段。此時由色素上皮細胞化生或膠質細胞進行修復,形成機化瘢痕。眼底可見原來的病變部位已由灰白色,境界清晰,被有色素堆積的瘢痕所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表現
1.中心視力 病眼中心視力突然下降,最差不低于0.2。往往出現0.50D~2.50D的暫時性遠視。病程早期可用鏡片矯正至較好視力,甚至完全矯正。 2.中央暗點 病者自覺受害眼視物蒙眬,景色衰暗。有的病人還訴有視野中央出現盤狀陰影。中央視野可查到與后極部病灶大小、形成大致相應的相對性暗點,查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的檢查
1.遺傳學檢查 可以確定其遺傳方式。血鳥氨酸濃度超過400μmol/L和OKT活性明顯下降。還可以測定血漿尿氨酸水平或培養的表皮成纖維細胞中OAT的活性。 2.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早期可以見到典型的境界清楚的回旋形萎縮區,萎縮區內脈絡膜大血管清晰可見,有時早期萎縮斑外緣的色素上皮透明,并從此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的診斷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的診斷標準包括:近視、夜盲、白內障、進行性脈絡膜多形態萎縮灶,ERG波幅降低或消失、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血鳥氨酸濃度超過400μmol/L和OKT活性明顯下降。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 可通過檢測患者和攜帶者血漿尿氨酸水平或培養的表皮成纖維細胞中OAT的活性來確立診斷。由于正常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的概述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gyrate atrophy of choroid and retina,GA)是一種遺傳性、與氨基酸代謝障礙有關的疾病。通常從赤道部開始,向中心及周邊部擴展,最后累及眼底大部分,可造成嚴重的視功能障礙。Cutter Fuchs正式為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 命名。Takk
鳥槍彈樣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簡介
鳥槍彈樣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是一種少見的慢性雙側性脈絡膜視網膜炎,其特征為視網膜下多發性奶油狀病灶和視網膜血管炎,常伴有黃斑囊樣水腫、視盤水腫和玻璃體的炎癥。白種人多見,女性多于男性。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的發病機制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由于鳥氨酸酮酸轉氨基酶(ornithine ketoacid transaminase,OKT)基因的變異和缺乏,導致體內高鳥氨酸血癥、鳥氨酸(ornithine)在脈絡膜內累積,影響其代謝而致病。研究證實患者血漿、房水和尿內鳥氨酸測定均比正常人增高,OKT功能不足,其活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的鑒別診斷
1. 無脈絡膜癥 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晚期病例的眼底像與無脈絡膜癥相似 在無脈絡膜癥晚期周邊部眼底及黃斑部有細小的、天鵝絨樣色素增生和帶有光澤的結晶樣小點,為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的典型改變。 2.彌漫性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 該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和色素成
簡述點狀骨骺發育異常的臨床表現
常為死產或于出生后1周內死亡。感染常為其死因。在少數長期存活的病例表現為: 1.關節僵硬和屈曲畸形為其特征,尤其是膝及肘關節,原因為關節囊纖維化。 2.雙側先天性白內障。 3.短肢型侏儒,肢體近側的骨骼較遠側為短,病變的骨骺增大。 4.皮膚增厚及脫發。 5.扁臉及鼻梁凹陷。 6.智力
概述眼弓形體病的疾病診斷
新生兒的先天性弓形體感染應與一些病毒感染(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和其他感染(如結核、梅毒、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性疾病相鑒別,還應與視網膜母細胞瘤、脈絡膜缺損、永久性原始玻璃體增生等相鑒別。 根據臨床表現,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視網膜炎與弓形體所致者易于鑒別。但巨細胞病毒引起的
脈絡膜新生血管的臨床表現
視網膜下新生血管出現的早期,可無自覺癥狀。隨著其逐漸擴大滲漏和破裂出血,可致視力減退、視物變形,出現中心或旁中心暗點鶒。癥狀反復發作者,黃斑部受到嚴重破壞,可造成永久性視力障礙。檢眼鏡檢查常不易發現視網膜下新生血管。在鶒一般眼底檢查時多表現為滲出和出血。比較可靠的指征是出現視網膜下出血因出血位于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簡介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簡稱“中漿病”,是指黃斑區或者后極部由于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損,液體進入神經上皮下導致的神經上皮脫離,可伴有RPE的脫離。中漿病在我國發病率較高,屬于最常見的眼底病之一。患者大多為青壯年男性。發病年齡20~45歲,發病高峰在40歲前后。男女之比為5∶1~10: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簡介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是以黃斑區水腫為特征的常見眼底病單眼或雙眼均可發病,常易復發,多見于男性發病年齡在20-45歲。病情可以自限。自覺視力減退70%左右的患者視力在0.5-1.0之間,很少低于0.1。主訴視物不清有中心暗點、形、色視或小視眼底檢查,黃斑區局限性腫脹隆起,周圍有光暈中心凹
中心性滲出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簡介
中心性滲出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多單眼發病,眼底表現類似老年性黃斑變性,但病灶較老年性黃斑變性者為小,多為孤立的滲出灶,伴有出血。中心性滲出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曾有青年性黃斑變性或出血性黃斑病變之稱,其致病為不同原因的炎癥,引起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發生漿液性和(或)出血性色素上皮和(或)神經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