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煉抗癌的利器——雙管齊下
二十世紀初期,醫生們發現一些癌癥患者在受到病毒感染之后,體內的腫瘤得到了抑制。人們將這些攻擊腫瘤的天然病毒稱為溶瘤病毒。后來科學家們逐漸意識到溶瘤病毒的巨大潛力,開始嘗試利用這些病毒直接殺死腫瘤細胞,同時訓練免疫系統對癌癥發起有效攻擊。 讓免疫來幫忙 溶瘤病毒不僅能夠直接殺死癌細胞,還能訓練免疫系統將癌細胞視為威脅。免疫系統的識別能力是其應答機制的核心。在與病原體經年累月的接觸中,免疫系統的識別能力不斷得到鞏固和更新。人們在這一機制的基礎上制造出了疫苗(低風險的病毒),讓免疫系統學會識別和處理類似的病原體。天花就是這樣被消滅的,麻疹、小兒麻痹、帶狀皰疹等兒童感染也由此得到了控制。 溶瘤病毒能夠幫助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癌癥。從本質上看,腫瘤是一大塊過度生長的“自身”組織,因此免疫系統對它們的識別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溶瘤病毒感染癌細胞之后會將其裂解,釋放出其中的炎癥因子、癌癥蛋白和致病性殘渣。這時免疫系統就可以做出正確的應......閱讀全文
病毒或有損免疫系統
自2月16日起,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開始陸續進行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其中全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劉良作為主刀人,聯合華中科大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科研團隊共同完成。 截至目前,劉良所在團隊已完成3例新冠肺炎病例死亡遺體解剖后的病理檢查診
病毒如何“馴服”宿主免疫系統?
你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HIV或丙型肝炎等引發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病毒,憑什么能“馴服”宿主免疫系統?然而,這個問題對許多科學家來說也是無解。 時至今日,McGill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終于指出了該難題的關鍵分子機制,更重要的是,它或許能為多種疾病提供新的治療靶點。 抗感染,本質上主要取決于
從歷史探究病毒的免疫系統
CRISPR/Cas的工作原理不是很復雜,當病毒感染細菌之后,細菌會把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的片段插入自己的基因組里,這樣病毒的“模樣”就被記錄下來了,細菌存放入侵病毒序列的基因區域呈現出“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
Nature:病毒怎樣控制先天免疫系統?
生物通報道 來自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中心科研主任Giulio Superti-Furga的研究小組通過比較30種已知病毒的攻擊策略,成功發現了人類細胞用于對抗病毒的分子網絡的弱點。相關成果在線發布在7月18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這些見解為開展進一步研究針對開發新的抗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如何抑制免疫系統?
最新一期(5月17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道了對丙型肝炎的最新研究發現。丙型肝炎病毒(HCV,Hepatitis C virus)是一個世界性的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1億7000萬人發生了這種病毒的慢性感染,并且每年新增的感染者人數在300到40
如何幫助免疫系統清除冠狀病毒?
到目前為止,大家可能已經收到了許多關于預防新冠狀病毒的宣傳,包括補品,藥品等等。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目前沒有可用于治療或預防該病毒的批準疫苗,藥物或研究產品。 因此,不要對任何非處方藥抱有太大希望。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健康中心教授Timothy Craig,芝加哥大學教授Ca
免疫系統對冠狀病毒有“記憶”
英國《自然》雜志11日發表的一項免疫學研究指出,過去對其他冠狀病毒的暴露或許能提高身體清除新冠病毒的速度,因為免疫系統有“記憶”,能記住在不同冠狀病毒中都高度保守的病毒復制蛋白。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高度保守的蛋白可作為今后針對地方性流行病和新發冠狀病毒疫苗的靶點。 該研究分析了新冠病毒暴露風險較高
埃博拉病毒如何讓免疫系統“癱瘓”
人體針對病毒感染的第一反應之一,就是制造并釋放一種被稱為干擾素的信號蛋白,產生增大免疫反應的效果。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多病毒已經進化出了破壞干擾素的免疫增強信號的能力。8月13日發表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埃博拉病毒的一種獨特機制,這一機制可以使干擾素無法阻止病毒在被感染細胞內
蝙蝠免疫系統讓病毒更快復制、更致命
近年來,一些最嚴重的病毒性疾病——SARS、MERS、埃博拉、馬爾堡病以及新出現的新冠肺炎——都起源于蝙蝠,這并非巧合。日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Cara E Brook課題組在eLife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蝙蝠對病毒的強烈免疫反應可能會促使病毒更快復制,因此當病毒傳播到免疫系統正常的哺乳
植物免疫系統監控病毒全新機制
開發植物的抗病基因是防控病蟲害最經濟也最高效的手段,但植物是如何識別病原微生物、并在此基礎上激活自身免疫系統的,一直是植物病理學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近日,《自然》上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植物與病毒間是如何開展抗病“攻防戰”的。 在植物細胞的防御體系中,激素信號系統在抵御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發現丙肝病毒劫持人體免疫系統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高傳染性、有時致命性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也譯為丙肝病毒)如何“劫持”我們的免疫系統,并且在許多感染者身上未被診斷出來。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FASEB Journa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hepatitis C virus (HC
PLoS-Pathog:免疫系統如何應對病毒感染?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當患者也被病毒感染時,人體對真菌感染的免疫反應也會發生變化。這項由伯明翰大學,Pirbright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為免疫系統應對共感染的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真菌感染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殺手,例如AIDS患者或器官移植受體,但它們通常與繼發性病毒感染同
PNAS:單純皰疹病毒會“繞開”免疫系統
皰疹性腦炎、口唇皰疹、生殖器皰疹以及小兒皰疹等疾病都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日本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這種病毒能利用宿主免疫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質來抑制免疫應答,從而感染細胞。本項成果相關論文將于本周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網絡版上。 研究人員還從原子水平解開了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和宿主免
JBC:植物免疫系統如何抵御病毒感染?
它們必須抵抗不斷進化的病原微生物,但又不能反應得太過強烈。免疫反應需要能量與資源,而且植物需要殺傷自身的感染細胞以防止病原體的擴散。 最近,來自英國Durham大學的研究者們最近鑒定出了植物抗病毒反應的調節機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
Nature:巨型病毒也有類似細菌CRISPR的免疫系統
就像細菌,體型較大的病毒也需要保護自己,免受其他微小生物入侵。根據法國科學們的一項新研究,這些巨型病毒有類似于細菌中的CRISPR系統的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相關工作發表在近期的《Nature》上。 2003年,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的 Didier Raoult和Bernard La Scol
《自然》:HIV病毒學會規避人體免疫系統
HIV病毒 日、英、美等國科學家報告稱,開發艾滋病毒(HIV)疫苗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困難。因為HIV不僅會對抗病毒藥產生抗性,而且會進化產生規避人類免疫系統的方法。相關論文2月25日在線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 之前有科學家曾在單個患者身上研究過HIV進化與人類免疫系統
艾滋病毒多種策略逃避免疫系統
單一類型的中和抗體可能不足以遏制艾滋病病毒 在一項艾滋病病毒如何變異以應對免疫系統壓力的研究中,美國埃默里大學疫苗中心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表明,艾滋病病毒能采取若干逃生路線,而不是以一個預定的路線來逃避免疫系統的壓力,這意味著單一類型的中和抗體可能不足以遏制艾滋病病毒。此項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份的
免疫系統識別新冠突變病毒的“雙保險”
逃得過中和抗體,逃不過T細胞,免疫系統識別新冠突變病毒的“雙保險” 上周,Novavax公司和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相繼公布了各自開發的新冠疫苗在3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的積極結果。這兩項臨床試驗結果也都指出,兩款疫苗在南非進行的臨床試驗中產生的保護效力都顯著低于其它地區。對
研究指出免疫系統對冠狀病毒有“記憶”
英國《自然》雜志11日發表的一項免疫學研究指出,過去對其他冠狀病毒的暴露或許能提高身體清除新冠病毒的速度,因為免疫系統有“記憶”,能記住在不同冠狀病毒中都高度保守的病毒復制蛋白。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高度保守的蛋白可作為今后針對地方性流行病和新發冠狀病毒疫苗的靶點。 該研究分析了新冠病毒暴露風險較
“休眠”艾滋病病毒也能破壞免疫系統
艾滋病病毒(HIV)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被認為是一種緩解方法,而不是治愈方法,因為患者通常攜帶感染HIV的細胞庫,如果治療停止,這些細胞可能會重新出現。 人們通常認為,在治療期間,攜帶感染HIV的細胞庫會處于休眠狀態。現在,瑞士洛桑大學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免疫病毒學家Daniel Kaufmann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殺死病毒有什么作用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層保護,而免疫系統對人體的保護是無形的,它能夠抵抗病毒。首先,免疫系統具有非特異性免疫,對所有病毒都有效果,會產生第一道防線的機械和化學屏障,對細菌和病毒有阻擋抑制作用。之后也會產生第二道防線,通過巨噬細胞破壞、殺死吞噬病毒;其次,少數病毒對人體的破壞性很強,人體免疫系統也會產生特異
關于寨卡病毒如何抑制宿主免疫系統的見解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概述了寨卡病毒如何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統。寨卡病毒在2016年構成流行病威脅。 寨卡病毒或ZIKV通過蚊蟲叮咬和性交傳播。目前,尚無針對ZIKV的批準疫苗或抗病毒藥。 UCR生物化學教授宋吉奎說:“抑制宿主免疫是病毒成功感染的常用策
《自然》揭示新冠病毒逃避免疫系統關鍵機制
據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和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關鍵機制,可以解釋新冠病毒如何逃避免疫系統并在人體內復制。 “我們發現,新冠病毒攜帶了一種抑制基因,它可以抑制免疫系統中的一種人類基因,而這種基因對摧毀受感染的細胞至關重要。”該論文
免疫系統如同虛設,看看新冠病毒如何漫步全身?
眾說周知,SARS-CoV-2是感染2019 年冠狀病毒病 (COVID-19) 的病原體。患者感染SARS-CoV-2后,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進而導致嚴重和致命性的多器官衰竭、休克。呼吸系統以外的器官是否會感染SARS-CoV-2呢?SARS-CoV-2是否能夠在呼吸系統以外的器官中復
病毒分類系統
自從1898年貝杰林克(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來,已經過去100多年時間。病毒的種類由最初的幾十種、幾百種,發展到今天的4000多種,為了使如此多的病毒種類能夠得到科學的命名和分類,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ittee on Taxonomy of
病毒分類系統
自從1898年貝杰林克(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來,已經過去100多年時間。病毒的種類由最初的幾十種、幾百種,發展到今天的4000多種,為了使如此多的病毒種類能夠得到科學的命名和分類,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ittee on Taxonomy of
免疫系統清理“RNA病毒”-有望找到慢性病毒感染藥物靶點
科技日報訊 RNA病毒?沒聽過。但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一定如雷貫耳。它們,都歸屬RNA病毒。先天免疫反應是人體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線。不過,免疫系統到底如何“清除”病毒,在學界依然是個謎。湖南大學生物學院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研究所朱海珍團隊一項最新
武漢病毒所發現沙粒病毒影響天然免疫系統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肖庚富研究團隊在沙粒病毒和宿主天然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提出了沙粒病毒聚合酶L蛋白具有多種生物功能的觀點,相關論文Activation of the RLR/MAVS signaling pathway by the L protein of Mo
Cell:艾滋病毒疫苗“泵送”免疫系統更有效
5月9日Cell雜志發布了一項新研究,艾滋病毒疫苗通過“泵送”免疫系統將會更有效。新的HIV疫苗遞送策略能在臨床前模型中增強保護性免疫應答。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JI)的科學家發現,在一段時間內以小劑量遞送HIV疫苗會比同時接種同一種疫苗時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 這一研究發現公布在5月9日Cel
PNAS:基因治療中如何讓轉運病毒躲過免疫系統
很多患者都無法參與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識別和對抗用于治療的病毒。現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和北卡羅來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解決方案,可以讓這些病毒逃避人體正常的免疫反應。這個發現發表在5月29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上。 在基因治療過程中,基因工程修飾過的病毒被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