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管鈣通道抑制后蛋白質組學研究
實驗概要本實驗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手段對鈣通道受抑制后花粉管中蛋白質表達模式進行研究,以期鑒定出與Ca2 調節花粉管生長相關的蛋白質,拓展對Ca2 在花粉管生長調節機制的認識。主要設備IPGphor II等電聚焦系統(Amersham Biosciences,Sweden)ZipTipC18 (Millipore,MA,USA)電噴霧離子化串聯質譜 (ESI-MS/MS,Micromass,UK)紫外分光光度計實驗材料白皮松花粉實驗步驟1. 材料培養白皮松花粉,置于以下三種培養基,25℃條件下搖床(120rpm)暗培養72h。培養基中所含DMSO濃度低于1%,該濃度對于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生長無影響。1) 15%蔗糖 0.01%H3BO3 0.01%CaCl2 (CKM)2) 15%蔗糖 0.01%H3BO3 0.01%CaCl2 100μM Nif3) 15%蔗糖 0.01%H3BO3 0.01%CaCl2 250μM Nif2. ......閱讀全文
擬南芥花粉管苯胺藍染色
一、方法和試劑 母液 1. ?冰醋酸 2. ?乙醇 3. ?1 M NaOH(氫氧化鈉) 4. ?100 ml 1 M K2HPO4(磷酸氫二鉀) 5. ?100 ml 1 M KH2PO4(磷酸二氫鉀) 6. ?苯胺藍(Fisher) 7. ?甘油 工作溶液 1. ?冰醋酸含量為10%的乙醇溶液
花粉管的生長及其向化性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成熟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就會萌發,長出花粉管,人為地給以適當條件(溫度、pH、介質滲透壓)也能使花粉萌發。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營養(包括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各個花粉粒之間有密切的相互關系,當花粉密度大時,萌發較快,生長也較好,這就是所謂"集體效應";同時,雌蕊組織能影響花粉管
轉基因技術花粉管通道法介紹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開花、受精過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將外源DNA導入受精卵細胞,并進一步地被整合到受體細胞的基因組中,隨著受精卵的發育而成為帶轉基因的新個體。該方法于80年代初期由中國學者周光宇提出,中國目前推廣面積最大的轉基因抗蟲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來的
解密梨花粉管中的“生死對決”
本報訊 日前,《植物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南京農業大學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關于梨自交不親和性反應信號轉導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家都知道,人類近親結婚不利于優生優育,在沒有婚姻法約束的自然界,許多植物經過漫長的進化與自然篩選,逐漸演化出了自交不親和性,抑制自交、促進異交,從而使得自然界更為豐富多彩
花粉管的生長及其向化性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成熟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就會萌發,長出花粉管,人為地給以適當條件(溫度、pH、介質滲透壓)也能使花粉萌發。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營養(包括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各個花粉粒之間有密切的相互關系,當花粉密度大時,萌發較快,生長也較好,這就是所謂"集體效應";同時,雌蕊組織能影響花粉管
花粉管的生長及其向化性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成熟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就會萌發,長出花粉管,人為地給以適當條件(溫度、pH、介質滲透壓)也能使花粉萌發。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營養(包括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各個花粉粒之間有密切的相互關系,當花粉密度大時,萌發較快,生長也較好,這就是所謂"集體效應";同時,雌蕊組織能影響花粉管的
花粉萌發與花粉管生長的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花粉是種子植物的雄配子體,它們在雄蕊的花藥中產生。在有性交配過秤中,攜帶著父本的遺傳信息的花粉粒經由蟲媒或風媒傳粉而落置在母本的柱頭上,花粉萌發出花粉管把該雄配子體內產生的精子送到雌配子體中完成受秸作用。盡管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粉粒及其所落置的雌性結構均有極大的小同,但花粉的萌發和花粉
花粉管中線粒體移動的活體動態觀測
實驗概要在本實驗中,應用Mitotracker Red染料對花粉管中線粒體進行活體標記,并結合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隱失波顯微鏡技術,研究了花粉管細胞骨架及其相應的馬達蛋白等對于線粒體分布、線粒體的移動和停泊的調節作用。主要試劑MitoTracker Red CMXRos (Molecular Prob
花粉萌發與花粉管生長的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花粉是種子植物的雄配子體,它們在雄蕊的花藥中產生。在有性交配過秤中,攜帶著父本的遺傳信息的花粉粒經由蟲媒或風媒傳粉而落置在母本的柱頭上,花粉萌發出花粉管把該雄配子體內產生的精子送到雌配子體中完成受秸作用。盡管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粉粒及其所落置的雌性結構均有極大的小同,但花粉的萌發和花
花粉萌發與花粉管生長的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花粉是種子植物的雄配子體,它們在雄蕊的花藥中產生。在有性交配過秤中,攜帶著父本的遺傳信息的花粉粒經由蟲媒或風媒傳粉而落置在母本的柱頭上,花粉萌發出花粉管把該雄配子體內產生的精子送到雌配子體中完成受秸作用。盡管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粉粒及其所落置的雌性結構均有極大的小同,但花粉的萌發和花
擬南芥花粉管苯胺藍染色方法和試劑
母液1. 冰醋酸2. 乙醇3. 1 M NaOH(氫氧化鈉)4. 100 ml 1 M K2HPO4(磷酸氫二鉀)5. 100 ml 1 M KH2PO4(磷酸二氫鉀)6. 苯胺藍(Fisher)7. 甘油工作溶液1. 冰醋酸含量為10%的乙醇溶液(固定組織使用)2. 50 mM 偏磷酸鉀溶液:4.
研究人員在花粉管導向研究中取得進展
開花植物通過管粉受精的形式形成種子,使物種得以繁衍,使人類得以獲得食糧。在受精過程中,花粉管攜帶一對精細胞穿過長距離的雌蕊組織定向進入胚囊。該過程受到嚴格的調控,確保“準時準點”受精,該過程被稱為花粉管導向。現在已經發現了諸多胚囊分泌的小肽類吸引信號通過花粉管上受體的識別來引導花粉管進入珠孔。同
擬南芥花粉管苯胺藍染色的儀器和步驟
一、儀器1. 紫外顯微鏡二、步驟1. 在1.5 ml?離心管里加入250 μl 冰醋酸,將雄蕊浸泡到冰醋酸里至少固定1.5小時。如果需要可將組織過夜固定。2. 將固定完的組織浸泡在1 M 氫氧化鈉溶液里過夜處理,是組織軟化。3. 用偏磷酸鉀洗植物組織三次。(在這個階段植物組織是易碎的)4. 用200
科學家分離花粉管一受體蛋白復合體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維才團隊首次分離到花粉管識別LURE(胚珠組織分泌的一類小肽類物質,可引導花粉管到達卵細胞)的受體蛋白復合體,并揭示了信號識別和激活的分子機制。該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 受體蛋白激酶是植物中的一類大蛋白家族,該類蛋白通過一個跨膜域連接胞外結構域和胞內的激酶結構域
遺傳發育所在花粉管導向控制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物從水生向陸生進化過程中,精細胞喪失了運動能力,需要依靠花粉管把它遞送到雌配子體——胚囊中與卵子融合,完成受精。花粉管導向是一個精確調控的雌-雄配子體細胞相互識別的過程。胚囊釋放吸引信號,花粉管接收信號后作出定向生長的反應。到目前為止,吸引信號已經被初步鑒定為一類分泌性質的小肽分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粉管生長方向調控機理
2月29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永飛研究組題為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18 is an essential Ca2+ channel in pollen tube tips for pol
鈣鈣調素對白杄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生長的調節
實驗概要本實驗以白杄花粉為實驗材料,用不同濃度鈣調素拮抗劑TFP及外施鈣調素處理培養的花粉,結合熒光標記和免疫抗體標記技術分析游離鈣離子和鈣調素在花粉管中的定位,探討鈣-鈣調素信使系統在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生長過程中的生理作用。主要試劑1.????? Ca2(NO)3和硼酸:以雙蒸水溶解,配制成100×
花粉管鈣通道抑制后蛋白質組學研究
實驗概要本實驗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手段對鈣通道受抑制后花粉管中蛋白質表達模式進行研究,以期鑒定出與Ca2 調節花粉管生長相關的蛋白質,拓展對Ca2 在花粉管生長調節機制的認識。主要設備IPGphor II等電聚焦系統(Amersham Biosciences,Sweden)ZipTipC18 (Mil
研究揭示花粉管生長過程中自噬途徑
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浩團隊研究揭示了在擬南芥花粉管生長和雄性生殖過程中,自噬在介導線粒體質量控制中發揮重要的調控生物學功能。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Autophagy。 自噬是真核生物的主要分解代謝途徑之一,參與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衰老等過程。近年研究發現自噬也參與調控植物生殖和育性,其中包
擬南芥研究揭密被子植物阻止多精受精分子機制
? ? 三個受體負責阻止多花粉管穿出受精。(瞿禮嘉供圖)? ? 1月20日,《科學》刊發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瞿禮嘉實驗室研究成果,揭示了模式植物擬南芥通過小肽信號及其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機制,即每個胚珠僅允許一根花粉管穿出花柱道的隔膜進入其內進行受精。? ? 正常情況下,
植物雙受精的配合條件
⑴花粉萌發和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長花粉由各種媒介傳到雌蕊的柱頭上后,立即與雌蕊發生相互作用。在親和的情況下,花粉萌發長出花粉管并鉆入柱頭。花粉管進入柱頭后,繼續在花柱中生長。不同植物的花柱在結構上是不同的。主要有兩種形式:①花柱中有寬廣的中空花柱道(如百合);②花柱是實心的,中央常有特殊的引導組織(如棉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發表了擬南芥有性生殖的分子調控機制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rabidopsis pollen tube integrity and sperm release are regulated by RALF-mediated signaling”的文章,首次找到了擬南芥有性生殖過程中參與
我國科學家揭示被子植物防止多精受精分子機制
本報北京1月24日電(記者晉浩天)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瞿禮嘉教授團隊揭示了模式植物擬南芥通過小肽信號及其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機制,即揭示了為什么每個胚珠只有一根花粉管進入并受精的原因。該成果近日以《擬南芥中快速堿化因子RALF小肽介導的信號途徑控制阻止多花粉管穿出現象》為題在《科學》
Nature解開植物成功受精之謎
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學JST-ERATO Higashiyama Live-Holonics項目和轉化生物分子研究所(ITbM)的Hidenori Takeuchi博士和Tetsuya Higashiyama教授,成功地發現了開花植物花粉管(雄性)中的一個關鍵激酶受體,可讓花粉管準確到達卵細胞(雌
Nature解開植物成功受精之謎
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學JST-ERATO Higashiyama Live-Holonics項目和轉化生物分子研究所(ITbM)的Hidenori Takeuchi博士和Tetsuya Higashiyama教授,成功地發現了開花植物花粉管(雄性)中的一個關鍵激酶受體,可讓花粉管準確到達卵細胞(雌
我國揭示植物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機制
人們發現在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花粉管質膜上的受體ANX1/2參與了對花粉管完整性的調控,因為缺失這兩個受體之后花粉管一萌發就提前發生爆炸,精細胞無法正常送至胚囊(雌方組織),雙受精無法完成。但是,ANX1/2是如何維持花粉管細胞的完整性的?他們識別的信號分子是什么?花粉管又是如何在適當的地
植物所研究發現擬南芥VILLIN5調控花粉管極性生長
擬南芥VILLIN5的缺失引起花粉粒和花粉管中微絲不穩定 眾所周知,微絲細胞骨架的動態組裝控制花粉管的極性生長。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對花粉管如何精密調控微絲的動態組裝還知之甚少。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黃善金研究組對花粉中高度表達的微絲相關蛋白VILLIN5進行了功能
三氟拉嗪對花粉管細胞壁構建的影響
實驗概要本實驗主要做了花粉管細胞壁中纖維素的標記,花粉管細胞壁中胼胝質的標記,花粉管細胞壁中果膠質免疫熒光標記,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s,AGPs)免疫熒光標記,然后進行了細胞壁蛋白的凝膠電泳分析,以了解三氟拉嗪對白杄花粉管細胞壁構建的影響。主要試劑1.
花粉管的胞吞胞吐速率和囊泡運輸速度的研究
實驗概要本實驗從植物花粉管的生長速度,花粉管的超微結構著手,用近似的模型結合幾何學手段研究青杄和雪松花粉管的胞吞與胞吐速率,并用全內反射熒光顯微鏡 (TIRFM) 觀測其花粉管中分泌小泡的移動速度等。主要試劑1. 蔗糖、氯化鈣和硼酸均用雙蒸水溶解,然后按照所需濃度配制。2. FM4-64的配制:5
中外研究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是種子形成的關鍵環節。防止多個精細胞與卵細胞結合,即多精受精,對于維持后代基因組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剛剛授粉的擬南芥花,摘掉了鏡頭前面的萼片和花瓣。段巧紅供圖 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經過多年努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