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黑碳對氣候變暖的影響超過甲烷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5日報道,美國一個聯合研究團隊認為,黑碳或煙灰對氣候變暖具有較強的影響,其致暖效應大約是頭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躍居甲烷之前,超出先前估計的兩倍。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學報》上。 黑碳是一種吸光性物質,可強烈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同時釋放紅外輻射,加熱周邊大氣。它在大氣中留存時間為數日至幾周,因而可產生區域增溫效應。該研究認為,黑碳或煙灰對氣候變暖的直接影響可能是先前估計的兩倍。根據它可能對氣候產生影響的所有途徑,黑碳的致暖效應被認為約為每平方米1.1瓦,大約是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顯然,以前大大低估了黑碳排放對于導致全球變暖和影響氣候變化的作用。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大衛·費伊說:“這項研究刷新了以前的其他研究,證明黑碳對氣候變暖具有較強的影響,排在甲烷之前。” 這項研究由國際全球大氣化學項目牽頭,為期4年,很可能會引導研究工作、建立氣候模......閱讀全文

    方修琦:全球變暖面面觀

        方修琦 1962年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之課題 “暖期氣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人類適應研究”。出版有《全球變化》、《中國碳排放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古地理

    低碳經濟:地球系統觀的實踐

      ——訪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齊曄   “近20年,我一直在環境氣候科學這個領域工作,與其中的許多科學家都有接觸。對氣候變暖,上世紀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學家一直有質疑;但從科學的角度講,這是正常現象——允許不同的聲音,要求大同存小異,要看共識。”   雖然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早已

    《自然》雜志盤點2009年氣候科學

    氣候無疑是2009年的重要“標簽”之一。雖然去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 候變化大會沒能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減排協議以接替將于2012年“壽終正寢”的《京都議定書》,但它確實成功地將全球的關注目光聚焦到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英國北

    含氟氣體對我們有什么危害:元素周期表中的暴龍

      據國外媒體報道,氟是對人有害的氣體。這種元素目前仍被用于制造各種人造氣體,這些氣體中有的導致人暴露于灼人的紫外線下,有的甚至在導致地球變暖。  “氟就像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暴龍”,化學教授Andrea Sella介紹說,“它瞬間就能與除了氦、氖、氬以外的其它元素發生反應。”  如果你看到過純的氟元素

    北美東海岸甲烷冰或將解凍 應對氣候變化面臨新挑戰

    圖中標注為暗紅色的是從墨西哥灣流入大西洋的墨西哥暖流。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 甲烷水合物樣品。圖片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 最近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由于流經北美東海岸的墨西哥灣暖流發生了變化,沉睡在該地區約1

    呂達仁劉毅劉宇:追蹤碳足跡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科普貼!全球變暖,這些“冷”知識你必須get到

      今年夏季,席卷世界多地的高溫讓人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全球變暖的威力。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發表在科普中國上的數據顯示,在1901至2012年間,全球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暖化的趨勢。   本月6日,一份由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

    凍土突然解凍釋放出大量碳

      全球約60%的土壤碳儲存在多年凍土區,隨著氣候變暖促進土壤碳排放,多年凍土區域有可能因此成為一個巨大的碳源。當前的地球系統模式只模擬了凍土垂直水平上的緩慢融化,而沒有考慮到凍土的突然解凍過程。凍土的突然解凍往往會導致地形地貌發生巨大改變,例如造成地面塌陷、快速侵蝕和崩塌,形成湖泊和濕地等。盡管只

    溫室效應簡介

      名稱:溫室效應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來自IPCC術語表中對溫室效應所做出的定義的中文版。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

    “全球變暖研究之父”離開NASA

    James Hansen 圖片來源:MARY ALTAFFER/AP   卓越的氣候學家James Hansen于上周辭去其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工作,以便騰出精力專注于溫室氣體減排運動。   迄今為止,Hansen供職于紐約市戈達德太空研究所(GISS)已經46年了,并自1981年開始擔任

    濕地甲烷排放對未來氣候變化響應研究獲新進展

      濕地是全球甲烷循環中貢獻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同時也經歷了顯著的氣候變化影響。但目前在全球集成評估模型(IAM)及氣候模型中,濕地甲烷排放在未來氣候變化影響下的變化及其對氣候系統反饋的響應尚未明確。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遙感室博士張臻、研究員李新、研究員黃春林,蘭州大學教授朱高峰

    溫室氣體真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當今地球是否處于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變暖過程當中?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是什么?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真的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嗎?  1月13日,在南京舉行的“重大氣候轉折期生命演變與環境和深時全球古地理、古氣候重建”研討會上,來自古生物學、地球生物學、地層學領域的26位院士、500余名專家對地球和生命

    新研究認為黑碳對氣候變暖的影響超過甲烷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5日報道,美國一個聯合研究團隊認為,黑碳或煙灰對氣候變暖具有較強的影響,其致暖效應大約是頭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躍居甲烷之前,超出先前估計的兩倍。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學報》上。   黑碳是一種吸光性物質

    凍土融化可使全球氣溫顯著上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1月2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凍土融化,將會改變地球的生態系統,并使全球氣溫顯著上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期間,發布了一份題為《凍土變暖的政策影響》的報告,重點論述了凍土融化后釋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潛在危險。根

    北極甲烷釋放最新消息! 人類將再次面臨考驗

      溫室氣體主要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和水汽等,它們在高空的聚集把更多的能量反射回地球,這是給地球升溫的過程。溫室氣體越多含量越高,造成的溫室效應越明顯。目前使地球升溫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人類文明的發展過分的依賴于化石能源,從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2006年時,《自然》

    北極甲烷釋放最新消息

      一提起北極,人們自然而然的想到浩瀚的冰雪世界、絢麗多彩的北極光、憨態可掬的北極熊。北緯66°以北的北極地區,包含被浮冰覆蓋的北冰洋,以及屬于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等八個環北極國家的永久凍土區。其中北冰洋占北極地區總面積的60%,其余約800萬平方千米為陸地。北極地區的陸地和海洋地形圖 (圖件

    植樹造林,讓地球降溫還是升溫?

      一提到抵御氣候變化,樹木常被認為是最好用的“武器”之一。由于各國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的進展有限,許多政府和倡議人士力推植樹計劃,希望利用樹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緩解氣候變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樹木可能并不總像人們希望得那樣有用。馬來西亞的樟樹在生長過程中會避免樹冠重疊,因此從下往上看時,仿佛一

    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海底有數百沼氣孔

       研究人員近來在美國東部的大西洋海底發現超過570個不斷噴出甲烷(沼氣)的氣孔,大大超過原先估計的3個。   作為溫室氣體,甲烷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0倍,因此這一發現令人堪憂。   研究人員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哈特拉斯角與馬薩諸塞州喬治斯沙洲之間海岸線附近的海底觀測到這

    永久凍土融化或導致遠古全球變暖

    就像2007年阿拉斯加火災造成的那樣,5500萬年前突然發生的全球變暖可能是由永久凍土釋放的二氧化碳所致。5500萬年前,世界突然升高了5攝氏度,變得“炙熱”,海洋也變酸,大量生物開始滅絕。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這是與目前剛剛開始的由使用化石燃料引發的全球變暖最接近的歷史事件。其實1

    北大教授質疑IPCC報告:氣候變化需科學理性分析

      一份題為《關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爭論——對IPCC報告的科學性質疑》的研究報告,近日正式完成。且看如下觀點:“近百年來,氣溫的上升和全球氣候的變化屬于正常波動范圍。與其說氣候變暖,不如用‘氣候變化’來得客觀”,“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和氣溫的關系復雜,它們與氣候變化存在多大相關性

    丁仲禮院士駁物種滅絕預言:應辯證看氣候變暖

      相關專家學者在研究氣候變化問題時,探討了各個時間尺度,溫度變化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關系,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問題。在不同時間尺度上,溫度變化與溫室氣體有什么關系,應該如何看待氣候變化,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   二氧化碳是溫度變化的反饋因素   全球氣候變化可以分為三個時間尺度

    科學家稱全球變暖正在毀滅北極苔原生態系統

      科學家表示,由苔蘚、地衣和漿果植物構成的北極苔原生態系統正在逐步讓位于灌木從和北方森林。最近的研究發現,與全球變暖有關的主要事件,包括永久凍土帶不斷消融引發的火災以及塌坡,正是北極苔原消失的“幕后推手”。  2007年夏季,雷電天氣在阿拉斯加北坡引發了5場苔原火災,

    近20年航空對氣候變暖的貢獻翻番

    自2000年以來,航空業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翻了一番。圖片來源:motive56/Shutterstock 9月3日,一項發表于《大氣環境》的研究發現,在2000年至2018年間,航空業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翻了一番,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關于航空業影響氣候變暖的分析。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Da

    訪英國科學家摩爾:百年前排放引發今日氣候變化

    摩爾和自己的中國座駕騎行在北師大校園。   租住在鼓樓胡同里的英國科學家摩爾教授(John Moore),每天清晨都騎著自行車、穿過護城河,來到北師大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下稱“北師大全球院”)上班。   今年是摩爾來北師大全職工作的第四年。2009年,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的引進學者

    徐柏青小組:黑碳沉降導致青藏高原雪融加速

    印度洋上空的污染物對亞洲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融化負有直接責任——這是來自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一個研究組的結論。這篇題為《棕色云增暖南亞》(Brown haze ‘heating up’ South Asia,《自然》2007年8月)的論文曾在學界引起軒然大波。中國科學家近年對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進

    季風致甲烷一氧化二氮大量擴散

      德國馬普化學研究所一項研究顯示,季風給印度次大陸帶來強降雨,會導致大量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氣體擴散,其對大氣的影響不亞于二氧化碳溫室氣體,該研究已被刊登在《大氣化學和物理》雜志上。   為測量季風對溫室氣體的影響,德國科學家在一架漢莎航空公司班機上安裝了一個名為“加勒比”的實驗室,

    全球降水增加促進西伯利亞溫室氣體排放 加劇全球變暖

      日本一項研究發現,由于全球變暖導致降水增加,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的森林土壤將更易釋放甲烷,從而導致全球變暖進一步加劇。  日本森林綜合研究所1日發表的一份公報稱,2005年至2007年,該所研究人員在中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的落葉松林中,檢測了土壤吸收和釋放甲烷的速度。結果發現,2005年和2006年

    降低“短壽命氣候污染物”排放可在短期內減緩全球變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席科學家約瑟夫·阿爾卡摩5日在北京說,采取措施降低“短壽命氣候污染物”排放,可在短期內起到減緩全球變暖的作用。   所謂“短壽命氣候污染物”,是指炭黑或煙塵、甲烷、對流層臭氧和某些氫氟碳化合物等。與二氧化碳等長期溫室氣體相比,“短壽命氣候污染物”在大氣中停留時間較短,但其不僅

    南極冰原下積聚大量甲烷 逸出將加劇全球變暖

      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   南極冰原下埋藏有發達的水系,包括湖泊和河流。   北京時間3月18日消息,據美國《連線》雜志網站報道,一項最新研究稱,南極冰原和格陵蘭冰原下的微生物產生出大量的甲烷。而這些溫室氣體在厚厚的冰蓋下經年累月的積聚,不過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惡化,一旦甲烷從南極冰原

    《科學》:北極海底釋放大量甲烷加劇全球變暖

    東西伯利亞海表面漂浮的冰塊,甲烷氣泡從下面不斷冒出。北極表面水體中被溶解的甲烷濃度圖北京時間3月5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表示,北極海底正在釋放大量甲烷氣體,他們由此得出結論,海底永久凍土是一個龐大但很大程度上被忽視的溫室氣體來源。溫室氣體與全球氣候變暖有著直接聯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