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原因造成中國面臨嚴峻人才挑戰
中國制定了在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諸如真正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創新系統、合理使用日益增加但仍然有限的研究開發經費、完善知識產權體系等。但是,最大的挑戰無疑是人才的挑戰,而應對人才的挑戰將有助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真正從注重投資、過度依賴出口、資源利用效率低、對環境不友好向創新的轉型。 筆者及同事斯丹凝(Denis Fred Simon)認為,四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國面臨著嚴峻的人才挑戰。首先,盡管有人聲稱十年“文革”造成的56歲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斷層,已被45歲左右的年輕一代彌補,所以人才的年齡斷層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斷言高層次人才的斷層已經解決為時尚早。 其次,高層次人才的斷層又由于改革開放以后出現的留學熱而加劇。在過去30年間,中國先后派遣了139萬留學生出國,但是,到目前為止,僅大約28%學成海歸,人才外流(brain drain)不可謂不嚴重。 進入21世紀以......閱讀全文
四大原因造成中國面臨嚴峻人才挑戰
中國制定了在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諸如真正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創新系統、合理使用日益增加但仍然有限的研究開發經費、完善知識產權體系等。但是,最大的挑戰無疑是人才的挑戰,而應對人才的挑戰將有助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真正從注重投資、過度依賴出口、資源利用效率低、
傳統煤化工遭遇挑戰-綠色化工人才受熱捧
作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優惠政策依據,《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經過近4年的拉鋸終于出爐。《目錄》包括國家現有產業目錄中的鼓勵類產業和西部地區新增鼓勵類產業兩部分,地區上包含西部大開發范圍內的12個省區市。 此前受資本市場熱捧的煤化工遭遇“冷落”,而新能源類如太陽能、風
兩會簡訊|迎接挑戰,探索人才培養新范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這體現了對進一步布局國家戰略急需領域,強化內涵建設、特色建設和高質量建設的思考,也體現了聚焦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直面問題的決心。 作為大學校長,我觀察到,在第四
心電圖挑戰
? 心血管頻道刊登一篇來源于 Circulation 的心電圖挑戰(原文:華山論劍,心電圖挑戰),現將心電圖最終診斷公布。??? 【病史回顧】患者 67 歲女性,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平日一直口服 ACEI 和β受體阻滯劑治療。患者這次并無不適,屬于常規體檢,血壓正常,體格檢查發現第二肋間收縮早期的
復旦校長:人生最大挑戰,也許就是如何面對挑戰
“未來任何一年,只要條件允許,今天不在現場的同學都可以回校參加一次線下的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我們將準備好如常的校園歡迎大家,不讓同學們的青春留有缺憾。” 6月17日,復旦大學舉行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發表了題為《旦復旦兮,追求每一次新進步》的講話。
復旦校長:人生最大挑戰,也許就是如何面對挑戰
“未來任何一年,只要條件允許,今天不在現場的同學都可以回校參加一次線下的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我們將準備好如常的校園歡迎大家,不讓同學們的青春留有缺憾。”6月17日,復旦大學舉行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發表了題為《旦復旦兮,追求每一次新進步》的講話。他在講話中與學生
施一公:人才培養應從項目人才向高端人才轉變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6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2010北京論壇暨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與發展論壇上表示,新中國建國60年來培養了大批的項目人才,大批的項目人才支撐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但是從長遠來講,中國需要高層次人才。 歐美同學會2010北京論壇暨第五屆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教育部官宣!這類人才,取消人才稱號!
西部高校高層次人才,若在聘期流出,則取消稱號和經費支持,更嚴厲的措施來了。 12月27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教育部將支持西部高校設立“西部振興人才崗”,對中西部特別是西部高校的高層次人才,聘期之內如果流出西部,要取消相應的稱號和經費支持等新政策。 不久之前,青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
基因測序迎接挑戰
無論是農業育種,還是出生缺陷檢測,或是其他常見疾病預防,基因檢測技術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這說明食物很重要,基因測序也進入到了這一領域。此前我跟袁隆平合作進行水稻基因組計劃時,因為這和國家計劃、全球計劃有部分沖突,不符合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的主流,也不符合國家戰略,差點
直面挑戰,開拓創新
夏培肅(1923年7月—2014年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計算機專家。圖為夏培肅正在伏案工作。中國電子計算機事業的起步,是從一個三人小組開始的。1952年秋天的某個晚上,數學家華羅庚家中,來了三位年輕人。他們探討的,是當時國內鮮有人了解的電子計算機。三人中唯一的女性、從英國愛丁堡大學畢業歸國的2
挑戰重重-“硒”望無限
我國富硒農產品存在概念混淆、標識不清、標準不健全、惡性競爭、魚龍混雜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硒產業的健康發展。但隨著我國食品功能化和營養化時代的到來,富硒產品將是發展空間巨大的朝陽產業。 硒,一種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養生觀念的增強,各種富硒產品應運而生。
院士教授:科學人才首先是全面人才
???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從2010年開始,北京市十一學校將舉辦國內首個高中“科學實驗班”。首屆科學實驗班學生人數不超過30人,在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畢業出口、課時安排、招生方式等多個方面都進行獨具特色的設計與探索。十一所學校這一改革
高端技術人才緊缺-儀表行業如何突破人才瓶頸?
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至此,《中國制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建設制造強國,與歐美大國搶占未來制造業高地,關鍵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制造業人才隊伍。”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
實施重點人才計劃,重慶加快科技人才引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56.shtm
博士應聘中學教師,不是人才浪費而是人才到位
正值秋季招聘旺季,今年的就業市場上,教師相關崗位的競爭尤為激烈。報道顯示,深圳一所知名中學面試者過半是博士。在這場求職競賽中,還不乏北大、清華等名校碩博畢業生的身影。招聘平臺的調查也表明,教師類崗位位列年輕人理想職業的前10名。 收入低、責任重、壓力大……這是教師職業在一段時期內給公眾留下的印
人才大戰與海歸機會:各地引進人才有哪些特點
各地爭搶行業頂尖人才 二三線城市更為積極 北京、上海人才濟濟。對引進人才的素質要求更高,涉及的行業領域也更廣。比如:在一線城市的各種招聘信息中,經常出現區長助理、重點學科類和重點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重點創新項目和重大工程項目的團隊領頭人等職位。二線城市對頂尖人才的需求不但沒有“缺位”,反而態
青島出人才獎勵細則:頂尖人才享五百萬生活補貼
新當選和全職引進的頂尖人才選擇生活補貼的,每人獎勵500萬元;柔性引進頂尖人才享勞動報酬資助……《青島市引進培養的頂尖人才認定和獎勵資助實施細則(試行)》近日出臺,對新當選和全職引進頂尖人才的生活補貼,柔性引進頂尖人才的勞動報酬,以及培養單位的一次性獎勵有了更詳細的規定和說明。 《細則》規定,
六類人才今天起可申辦往來港澳人才簽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78.shtm 從今天起,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內地杰出人才、科研人才等6類人才可以申辦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持證人在簽注有效期內可以不限次數往來香港
打好人才組合拳-北京這樣建高水平人才高地
興國之道,人才為先。在2021年9月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需要進行戰略布局”,并明確提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 培植人才猶如栽種樹木,要想使其枝繁葉茂、蔚然成林,離不開腳下提
打好人才組合拳-北京這樣建高水平人才高地
興國之道,人才為先。在2021年9月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需要進行戰略布局”,并明確提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 ? 培植人才猶如栽種樹木,要想使其枝繁葉茂、蔚然成林,離不開腳下提供托舉和滋養的一片沃土。被
聚焦兩會:嚴控各類人才計劃,制止人才“頭銜”泛濫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華田提交了《嚴控各類人才計劃,制止人才“頭銜”泛濫,盡快建立充滿活力的科技人才激勵體制和管理機制》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華田 “近年來,國家和各省市紛紛推出各種人才計劃,在吸引培養人才方面發
林東岱:應對信息安全挑戰
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確保信息系統的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在政府的重視和政策扶持下,中國信息安全產業規模逐步擴張并快速發展。近日,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林東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存在絕對的信息
終極挑戰:-人類大腦研究計劃
今年3月,當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Bill Newsome在接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Francis Collins的電話時,他的第一反應非常驚愕。Francis Collins突然聯系他,詢問他是否愿意與其他科學家共同主持一個為期10年的大腦研究項目。在Newsome看來,這是
“人機共融”時代:機遇?挑戰?
“下一代機器人將‘與人共融’,如果能抓住這個機遇,中國將在機器人創新舞臺上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失掉這個機會,也許會更加落后。”4月13日,在2018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2018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說。王天然表示,現在是機器人發展的最好時期,但依然有很多不足
液態奶的升級挑戰
奶粉配方注冊制,使得奶粉行業日漸規范,而另一乳制品類液態奶也正在經歷升級挑戰。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波及的不只是奶粉產品,國內乳企的液態奶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也直線下降,進口液態奶順勢入局搶占市場。目前進口品牌仍然持續輸入,緩過氣來的國產品牌則希望“收復失地”,“升級”成為雙方的共同目標。從常
PVC管道:挑戰與機遇并存
PVC是目前國內用量最大的塑料管道原料,由于其成本低,且在排污、廢水和通風處理方面具備優勢,被廣泛應用于給排水、通信、電力等領域。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十六屆華南PVC制品俱樂部會議上,業內人士熱議了PVC管道市場的現狀與變化。利潤空間正收窄 2018年,PVC價格重心同比2017年有所抬升。原
BioTechniques:應對大數據的挑戰
如今的實驗室硬件,無論是顯微鏡、質譜儀,還是DNA測序儀,都產生了GB級的數據。然而,它們仍缺乏處理數據和提取信息所需的軟件。為了填補這一空缺,研究人員正在積極開發計算工具。在這一期的《BioTechniques》上,Jeffrey Perkel博士就來談談大數據。 大數據有多大?
95歲高齡“挑戰”在線教學
?張禮(右)、胡嘉仲(左)的第一堂“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程 2 月20日上午 9:20,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胡嘉仲背著電腦包、戴著口罩來到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禮家樓下。幾聲輕扣,張禮笑盈盈地開門把他迎進房間。 書房不大,略有年代感的家具靜默無聲,似乎講述著久遠的故事。五斗櫥上還貼著字跡娟秀
類器官技術應用的挑戰
類器官技術在應用中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類器官的復雜性和保真度:盡管類器官能模擬器官的某些特征,但它們往往不能完全重現體內器官的所有細胞類型、細胞間的復雜相互作用以及完整的生理功能。例如,大腦類器官中的神經元連接和神經網絡的形成仍遠遠不如真實大腦那樣復雜和精細。血管化和免疫微環境:大多數類器官缺乏血管系
Science:人工氣管移植挑戰極限
Paolo Macchiarini已經用人工氣管為十幾位患者進行了手術。 在過去5年里,世界上已經有十幾位患者接受了人工氣管移植手術,這種人工氣管是用最先進的干細胞技術制造而成的,但是治療結果卻千差萬別,批評者認為這種人工氣管的治療作用并沒有其開發者宣稱的那么好。 5年前,CLAUDIA 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