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 來源 食物中的脂肪經過消化在小腸中形成乳糜微粒(這就是外源性甘油三酯)。 乳糜微粒攜帶的甘油三酯通過血液循環運往脂肪組織并儲存其中。 脂肪組織中的甘油三酯一部分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運輸到肝臟,肝臟將它們重新合成為甘油三酯儲存,也能以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運送的血液(這就是內源性甘油三酯)。 去路 體內有部分的脂肪酸會被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提供能量。當機體處于寒冷、饑餓時,也能轉化為葡糖糖、供重要器官使用。 調節 在正常的人體中的血液中甘油三酯來源去路是基本平衡的。 一般血脂代謝受到激素調節。 胰島素促進糖轉變成甘油三酯,抑制甘油三酯轉變成糖。 胰高血糖素促進甘油三酯向糖轉變。 腎上腺素促進甘油三酯分解,脂肪酸向糖轉化。 膽固醇 來源 每天從食物中直接吸收300-500mg。 每天身體合成1g,70-80%來自肝臟,10%來自小腸。 由低密度脂蛋白攜帶,運輸到全身。 去路 用于合成脂......閱讀全文
近20年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以動脈粥樣硬化(AS)為基礎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腦 卒中)發病率逐年升高。研究表明,血脂異常如TC或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毒理危險因素。近來,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糖尿病學分 會、內分泌學分會、檢驗分會、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
Correlation of individual blood lipid and blood lipid ratio with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檢驗科 鄢盛愷 血脂測定是檢出血脂異常和評價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血脂測定結果準確是血脂異常防治工作的基本需要。近來《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簡稱《指南》)已正式頒布實施。我國已開展的第一、二次臨床血脂控制狀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檢驗科 鄢盛愷 血脂測定是檢出血脂異常和評價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血脂測定結果準確是血脂異常防治工作的基本需要。近來《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簡稱《指南》)已正式頒布實施。我國已開
前 言 血脂分析不僅對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已經應用于其他諸多臨床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腎病以及絕經期后婦女內分泌代謝改變等的研究。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于1995年分別就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
目前臨床對高脂血癥的病人常采用囗服降脂藥物特別是他汀類降血脂藥物來降低甘油三脂(TG)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在血漿中的含量,對降低冠心病等患病率、病死率具有肯定的療效,但這種方法需要病人連續較長時間服用降脂藥物和嚴格控制不良飲食習慣[1、2]。血脂分離術(H.E.L.P.)是用H.E.L
隨著血脂、脂蛋白和載脂蛋白的生理、生化、病理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的迅速發展與深入,有關血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邊緣學科——脂類學(Lipidology)。血脂分析不僅對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已經滲透并應用于其他諸多臨床相關專業疾病的研究,如高血壓
人體內血脂的來源有兩種途徑,即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血脂是指在人體的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攝入的血脂成分。具體來說,內源性血脂是指通過人體自身分泌、合成的一類血清脂類物質。內源性血脂先經過肝臟、脂肪細胞,并與細胞結合后釋放到血液中,便可成為供給人體新陳代謝和
前 言血脂分析不僅對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已經應用于其他諸多臨床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腎病以及絕經期后婦女內分泌代謝改變等的研究。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于1995年分別就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
在臨床化學試驗中,首次提出標準化要求并已具備完整的參考系統為準確性基礎的是膽固醇測定。根據美國的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總膽固醇(TC)測定成為獨一無二的用作全民普查的臨床化學項目[1]。現在NECP提出的血脂基本項目除TC外,還有高密度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與LDL-C)及甘油三
血清總膽固醇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升高,已被確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心血管病是導致中國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王臨虹教授團隊,基于2013–2014中國成年人口調查數據,觀察了中國成人血脂水平、血脂異常發病率、LDL-C降脂
Clinical Chemistry 5 月 27 日在線發表了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和歐洲臨床化學和實驗醫學聯合會的聯合共識聲明:推薦常規的血脂檢測并不需要空腹。傳統觀念中測血脂需要空腹似乎是天經地義的,那么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下這篇共識,當然只是簡要介紹,這篇共識的內容是非常
編者按:為了適應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及臨床研究的需要,使我國的血脂測定與國際接軌,近幾年來,國內多次召開的血脂研討會,都強調了血脂測定標準化的重要性。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心腦血管病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高脂血癥的診斷或治療過程中血脂變化的監測,都需要一個準確可靠的實驗室間可比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及血凝異常的臨床意義【關鍵詞】 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血脂;血凝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穩,長期高血糖刺激影響血脂代謝,并誘發血管內皮損傷及血管功能障礙,繼
不久前,衛生部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國腦卒中發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心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心腦血管疾病已引起各國衛生部門的高度重視,而早在10 年前,我國少數民族聚居人群高脂血癥和高血壓發病問題就引起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視
年關,年關,對于有糖尿病、肥胖癥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過年更是一道關,因為過年時親朋聚會,餐桌上少不了美味佳肴。對于正常人來說,美味佳肴是一種享受,但是對于上述慢性病患者而言,美味佳肴吃多了容易使血脂升高,導致原有病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血脂代謝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AS)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的關系,而且對冠心病急性事件(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冠脈猝死)的發作起重要作用。近年來一系列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業已肯定,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是冠心病一級和二級預防的有效措施。有關測定項目日益增多,血脂、脂蛋白、載脂蛋白測定已廣
血脂在正常妊娠中的變化分析:程 碩 馬武祥 劉國華 血脂在正常妊娠中的變化國內文獻報道較少。現對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174例妊娠婦女在不同妊娠時期的血脂結果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正常孕婦血脂在妊娠過程中的變化分析是檢驗技師考試需要復習的內容,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如下:血脂在正常妊娠中的變化國內文獻報道較少。現對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174例妊娠婦女在不同妊娠時期的血脂結果進行了回顧性分析。1對象與方法1.1對象174例均為我院門診及住院體檢的正常孕婦,其肝、腎功能
血脂在正常妊娠中的變化國內文獻報道較少。現對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174例妊娠婦女在不同妊娠時期的血脂結果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摘要】 目的 研究血脂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方法 對129例臨床擬診為冠心病者進行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載脂蛋白A(ApoAI)檢測。同時行冠狀動脈造影
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為心腦血管病變,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當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時這種風險顯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治療,一般多關注其血糖及其相關的大、微血管并發癥及神經病變情況。但隨著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甚至代謝綜合征發病率的提高,在強調控制血糖、預
臨床生化是醫學檢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臨床生化檢驗技術的發展,新的檢驗項目不斷涌現,來更好地滿足臨床的需求。近日,在“2017羅氏生化技術培訓會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床生化應用培訓班”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及多名醫學檢驗專家探討了實驗室自建檢測方法、非空腹血脂檢測、胱抑
前 言血脂分析不僅對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已經應用于其他諸多臨床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腎病以及絕經期后婦女內分泌代謝改變等的研究。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于1995年分別就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
一、前 言 血脂分析不僅對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已經應用于其他諸多臨床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腎病以及絕經期后婦女內分泌代謝改變等的研究。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于1995年分別就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肝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脂水平與患者肝細胞受損程度的關系:郭春艷 【摘要】 目的 探討肝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脂水平與患者肝細胞受損程度的關系。 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已確診的肝病患者,肝炎患者72例,肝硬化患者35例,測定其血脂水平,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
安增梅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6 年 4 月 第 22 卷 第 4 期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腎病(DN)患者血脂變化的特點。方法 將213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為DN組、非糖尿病腎病(ND
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楊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關系密切。他汀類藥物問世后的十多年來,國際上多項用他汀類防治冠心病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有關貝特類藥物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結果也提示貝特類藥物對防治心血管事件的有益作用。來自循證醫學的啟示,有利于我們加深對血脂異常的人認識和推動血脂異常治療的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腎病(DN)患者血脂變化的特點。方法 將213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為DN組、非糖尿病腎病(NDN)組,根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情況前者又分為三個亞組,分別測定其血甘油三脂(T
一、前 言 血脂分析不僅對動脈粥樣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已經應用于其他諸多臨床相關疾病如糖尿病、腎病以及絕經期后婦女內分泌代謝改變等的研究。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于1995年分別就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