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日前發布“2016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此項調查統計了2015/16財政年度全球2500家企業投入的研發(R&D)費用,其中全球前100大研發企業投資占到整個2500強企業研發的53.1%,前50強企業占40%。 據醫藥觀察家網不完全統計,共有24家醫藥企業躋身其中前100強企業,占比近四分之一。 其中,第一名是諾華,研發費用是90.02億歐元(約合653.54億元),總排名6;第二名是羅氏,研發費用是86.40億歐元(約合627.26億元),總排名9;第三名是強生,研發費用是83.09億歐元(約合603.23億元),總排名9。以上三家同時也是進入全球100強排行榜前十的藥企。 此外,上榜的藥企還有輝瑞、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賽諾菲、阿斯利康、拜耳等。 在24家醫藥企業中,除美敦力屬于醫療設備和服務行業外,其余23家均屬于制藥和生物技術行業。 據醫藥觀察家網統計,全球企業研發投入TOP100的......閱讀全文
“對于中國市場未來潛力的判斷,我們和其他跨國公司的認識是一致的,中國無疑已經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場,這也是賽諾菲要加快在中國市場擴展速度的根本原因。”10月16日,歐洲最大的醫藥公司賽諾菲-安萬特大中華區副總裁衛平面對媒體時,對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不吝贊美之詞。 衛平是在該公司與中國單點規模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日前發布《全力提升中國醫藥產業創新能力研究報告》,預測今年中國本土醫藥研發外包業務有望突破60億元,至2015年相關業務規模總量較目前水平還將翻一番,預計將達120億元。 報告顯示,RDPAC成員在中國的研發總投入水平已達到每年80
國務院出臺《關于發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實現中國醫藥產業的升級,未來生物醫藥將成為醫藥產業發展的主流。而發展生物醫藥并不意味著拋棄化學藥品和中藥等傳統醫藥產業,但傳統醫藥產業必須盡快實現產業升級。 發展生物醫藥實現走出去的目標 “國家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將整體提升中國醫
今年我國藥市規模將達7556億元,創新藥市場份額不足30%,而在發達國家專利藥則占市值50%以上。 中國醫藥(18.19,-0.22,-1.20%)產業“大而不強”已成為業界共識。 長期以來,中國醫藥產業受到外資企業的大舉進逼,國產藥品市場份額不斷縮小。以占據中國藥品市場份額前列的
一、2006年生物產業發展呈現“四快”特征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06年醫藥工業實現總產值5536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生物制品制造業實現總產值418億元,增長21.7%;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業產值448億元,增長27.42%。隨著國家對生物農業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轉基因
9月15日,歷時半年調研和起草,中國醫藥(15.78,0.09,0.57%)企業管理協會正式對外公布《中國醫藥產業60年發展報告》。據悉,這是國內首次發布展現新中國成立60年來醫藥產業發展狀況全貌的白皮書(注:下稱白皮書)。 該白皮書總約12萬字,分別從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歷史、現狀、趨勢、建
位于南京徐莊軟件園的江蘇省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今天正式竣工,江蘇省副省長何權出席了竣工典禮,稱這是江蘇首家設在企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 何權說,江蘇是醫藥大省,也是醫藥強省。加大科研投入,將使民族醫藥的自主創新成為
生物技術創新和生物產業發展被賦予更重要內涵 以“創新支撐發展,產業成就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于4月23日~25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天津市委常委、天津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茍利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李家洋說,當前世界經濟正面臨一次嚴峻挑戰,
這個春天的“平地驚雷”,或者是三明模式的全面推進,或者是電子監管碼的戛然而止。而從筆者的角度看,剛剛公布的《關于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第51號)》(下稱“51號文”)無疑也是對醫藥行業影響深遠的政策之一。 微觀來看,醫藥企業花大價錢布局的“產品研發線”或就此折戟沉沙,主
在十八大后的兩年多時間里,全國共有80余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落馬。這樣的反腐力度體現出中國反腐上不封頂、不設禁區的堅定立場。除了黨政系統,反腐風暴還深入到國企、軍隊、高校等領域。醫療行業作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行業,在2014年掀起了一股反腐的浪潮。 過去一年里,反腐對于醫療行業的影響不僅體
“目前,我國創新藥物少,科技力量不強,藥物創新基礎比較薄弱,研發能力嚴重不足,投入明顯不夠,這些問題比較突出,與我們作為藥品生產和使用大國的地位不相適應。”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在內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多個省市執法檢查中了解到,我國醫藥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醫藥企
創新藥物孵化基地是孵化醫藥企業和加快成果轉化的搖籃,是“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簡稱專項)的重點任務。山東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專項的戰略性機遇,按照“多點布局、集成優勢、結盟發展、輻射帶動”的發展思路,以基地建設項目為引擎,以濟南、濰坊、煙臺三市為重點,輻射帶動淄博、菏澤兩市共同發展,構建起具有
從創新藥研發乏力,到疫苗事件當事公司“重銷售輕研發”,中國醫藥企業研發能力不足幾乎成為行業通病。然而,放眼其他行業,這一問題也有著輕重程度不同的體現,企業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轉變尚不明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今年的政府工作
從創新藥研發乏力,到疫苗事件當事公司“重銷售輕研發”,中國醫藥企業研發能力不足幾乎成為行業通病。然而,放眼其他行業,這一問題也有著輕重程度不同的體現,企業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轉變尚不明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今年的政府工作
藥物顆粒表征及方法驗證研討會 隨著醫藥工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正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新藥研發及產品的質量控制, 而藥物的粒度分布和顆粒形態正是影響藥物釋放,生物利用度及配方穩定性的重要因素,更成為原料藥和制劑等醫藥產品的必測參數。同時,由于醫藥行業的特殊性質,FDA和G
2016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已經悉數對外公布,在為取得優異業績的藥企鼓掌時,我們也來關注一下那些虧損企業的命運。今年上半年共有7家A股上市藥企凈利潤為負值,虧損最多的是沃森生物超過1.6億元,虧損最少的是博濟醫藥也超過167萬元。 九安醫療專注于穿戴設備及智能硬件等移動醫療和健康大數據領域,產品的
2016年,我國藥品監管機構首次正式提出“創新藥”概念,定義為“在中國境內外未上市的藥品”,范圍由“中國新”轉變為“全球新”。而國內市場需求端的擴容,也刺激著創新藥進入新的發展高潮。 近年來,我國在政策層面對醫藥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
“我們希望創新的好藥可以惠及更多患者,也為企業帶來收益,實現社會、企業和患者的多贏。”在前不久農工黨中央參政議政部等單位主辦的以“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呼吁采取積極措施推動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企業是創新真正的主體。針對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問題,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農工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和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組成了生物工程。所謂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復雜技術。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后導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復制、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 近日,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和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組成了生物工程。所謂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復雜技術。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后導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復制、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 近日,
由UBM Conferences與中國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主辦的CPhI醫藥中國峰會2012,于2012年6月26日-27日,在上海淳大萬麗酒店隆重舉行。6月27日,會議進入第二天。各相關專題相繼進行。 以下是“生物仿制藥:市場、技術、法規的多面挑戰
作為一位9個月大孩子的媽媽,劉女士帶孩子去社區醫院打乙腦疫苗時特地向醫生問了問生產廠家。“是天壇生物生產的。雖然不是乙肝疫苗,但醫生還是反復和我們強調,不是深圳康泰生產的。” 恐慌,的確還在。不僅僅是消費者,乙肝疫苗甚至整個國產疫苗市場都在恐慌。在我國,按照每年1600萬新生兒計算,加之成
今年以來,國產創新藥發展迅猛,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有一個新藥獲批上市。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藥研發仍有較大差距。針對創新藥研究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臨床研究資源短缺等問題,我國將實施藥品專利鏈接和專利期限補償制度,為新藥研發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一直以來,重大疾病患者對抗癌藥物可及、藥價下降、新
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復雜 制藥業如何面對減排大考? 制藥工業生產工序多,使用原料種類多、數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產生的“三廢”量大,排放物成分復雜,在對我國經濟總量增長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造成了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圖為一家制藥企業的排污口。 在各個工
連綿數月之久,北京朝陽醫院“禁用中藥注射劑事件”終于塵埃落定,但外界對于中藥注射劑的爭論仍然沒有平息。 事實上,中藥注射劑作為中藥現代化的標志,其安全性一直備受質疑。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全年檢測到的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達到10.3萬例次。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藥注射劑市場
成本上漲,貿易摩擦加劇,出口面臨多重壓力。 原料藥:期待抓住仿制藥市場機遇 對于一個全球產業的后來者,低端進入、規模效應、成本優勢是其迅速崛起的“利器”。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氣候的變化,“利器”鋒芒銳減,需要重新審視市場、自我定位。經過20多年快速發展的中國原料藥行業,如今就站在了這
產能過剩及環保壓力雙向擠壓原料藥企業的生存環境,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虧損面變寬,虧損額增多。環保紅線的高壓將使得無力進行環保投入的小型企業被淘汰出局。而隨著執法力度日趨嚴格,不少大型藥企也不幸在環保問題上“栽了跟頭”。 2017年以來,環保部門加大了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的督查力度,作為原料藥主產地的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日,A股醫藥生物類(申銀萬國醫藥生物板塊)275家上市公司(除千山藥業外)已全部發布2017年年報。其中,205家研發投入均較上年有所增長,其中增速超過100%的企業有13家。 81家藥企2017年研發投入過億元,恒瑞醫藥研發投入17.59億元位居榜首,復星醫藥
根據NBC新聞報道,6月22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專家指出,阿斯利康的鼻噴劑流感疫苗FluMist并沒有很好地起到流感預防和保護功效。面對即將到來的流感季,他們不建議使用這款疫苗。 這一突如其來的決議,無疑讓兒童以及懼怕打針的人群失去了一種逃避針頭的機會,當然也可能會讓醫生面臨疫
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近年來已是如火如荼。根據BCG最新報告,僅2014年中國企業就完成154起海外并購,交易金額共計261億美元。今年以來,諸如海爾54億美元現金收購GE旗下電器業務,萬達35億美元收購Legendary Entertainment,重磅交易頻頻涌現,令人目不暇接。 不過在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