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生物化學實驗應該做到: ⑴ 學習設計一個實驗的基本思路,掌握各個實驗的基本原理,學會嚴密地組織自己的實驗,合理地安排實驗步驟和時間。 ⑵ 訓練實驗的動手能力,學會熟練地使用各種生物化學實驗儀器,包括各種天平、各種分光光度計、各種離心機、自動部分收集器、恒流泵、核酸蛋白檢測儀、冰凍干燥機、酸度計、電導率儀、高速分散器、各種電泳裝置和搖床等等。 ⑶ 學會準確翔實地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的技能,提高實驗報告的寫作能力,能夠整齊清潔地進行所有的實驗,培養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 ⑷ 掌握生物化學的各種基本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術,尤其是各種電泳技術和層析枝術,為今后參加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1 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發展簡史 生物......閱讀全文
1、側流免疫層析檢測技術 側流免疫層析檢測技術(LFIA) 也稱橫向流動免疫檢測技術,是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一種獨特的免疫分析方式,以條狀纖維層析材料為固相,借助毛細管的吸附作用使樣品在層析材料上移動,其中樣品
1、側流免疫層析檢測技術 側流免疫層析檢測技術(LFIA) 也稱橫向流動免疫檢測技術,是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一種獨特的免疫分析方式,以條狀纖維層析材料為固相,借助毛細管的吸附作用使樣品在層析材料上移動,其中樣品中的待測物與層析材料上一定區域的抗
一、層析分離技術原理:層析分離技術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份物理化學性質的差別(如分子吸引力、分子親和力、分子形狀、分子大小、分子極性和分配系數等),使各組分以不同的分配比例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中,從而達到分離目的。層析分離技術常與離心機分離技術結合使用。二、層析分離技術發展歷程:1903年利用層析分離技
一、層析分離技術原理:層析分離技術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份物理化學性質的差別(如分子吸引力、分子親和力、分子形狀、分子大小、分子極性和分配系數等),使各組分以不同的分配比例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中,從而達到分離目的。層析分離技術常與離心機分離技術結合使用。二、層析分離技術發展歷程:1903年利用層析分離技
水產品藥物添加問題由來已久,究竟那些是違禁的水產品添加藥物,這些藥物對人體又有著怎樣的危害?有什么快檢設備能夠快速檢測水產品的獸藥殘留的嗎?下面為您詳細介紹: 常見的水產品違禁藥物,分別是呋喃類、氯霉素、孔雀石綠等藥物。 (1)呋喃唑酮:是一種硝基呋喃類抗生素,可用于治療細菌和原蟲引起的痢疾
5. 正相色譜與反相色譜 正相色譜是指固定相的極性高于流動相的極性,因此,在這種層析過程中非極性分子或極性小的分子比極性大的分子移動的速度快,先從柱中流出來。 反相色譜是指固定相的極性低于流動相的極性,在這種層析過程中,極性大的分子比極性小的分子移動的速度快而先從柱中流出。&
3)采用適當的流速,也可使理論塔板的高度降低,增大理論塔板數。太高或太低的流速都是不可取的。對于一個層析柱,它有一個最佳的流速。特別是對于氣相色譜,流速影響相當大。②改變容量因子D(固定相與流動相中溶質量的分布比)。一般是加大D,但D 的數值通常不超過10,再大對提高Rs 不明顯,反而使洗脫的時
分辨率: 由上式可見,Rs值越大,兩種組分分離的越好。當Rs = 1時,兩組分具有教好的分離,互相沾染約2%,即每種組分的純度約為98%。當Rs=1.5時,兩組分基本完全分開,每種組分的純度可達到99.8%。如果兩種組分的濃度相差較大時,尤其要求較高的分辨率。 為了提高分辨率Rs 的值,可采用以下方
2007年3月, 美國發生多起因食用寵物食品而導致寵物中毒死亡事件。2008 年9月, 中國發生因食用三鹿嬰幼兒奶粉導致嬰幼兒產生腎結石病癥的嚴重事件。兩起事件的原因都是在食品或飼料中非法添加大劑量三聚氰胺。因此, 如何快速準確的分析食品和飼料中的三聚氰胺成為食品企業、食品管理機構和廣大
隨著生物制藥的快速發展及監管部門對生物藥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生物制藥的分離純化難度越來越大。層析技術由于具有極高的分離純化效率且應用條件溫和,在分離純化過程中容易保持目標分子的生物活性,因此層析技術已成為生物制藥最重要的純化工具。層析介質制備技術難度大、門檻高,目前主要由美國GE、日本Tosoh
上世紀60、70年代是色譜/層析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首先是層析介質有了飛速的發展,各種人工合成的介質出現,如硅膠、聚苯乙烯二乙烯基樹脂、瓊脂糖、葡聚糖、聚丙烯酰胺等樹脂或凝膠的出現,極大地拓展了層析技術的應用領域和范圍,基于不同介質的層析方法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如Bio-Rad公司于上世紀50
上世紀60、70年代是色譜/層析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首先是層析介質有了飛速的發展,各種人工合成的介質出現,如硅膠、聚苯乙烯二乙烯基樹脂、瓊脂糖、葡聚糖、聚丙烯酰胺等樹脂或凝膠的出現,極大地拓展了層析技術的應用領域和范圍,基于不同介質的層析方法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如Bio-Rad公司于上世紀50年
側向層析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在單克隆抗體技術、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新型體外診斷技術,具有快速、簡便、單人份檢測、經濟的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醫學檢測、食品質量監測、環境監測、農業和畜牧業、出入境檢驗檢疫、法醫定案等領域。 側向層析技術以大孔徑的微孔濾膜(NC膜、硝
Sartobind?膜吸附器是一種層析膜,其基質由穩定化的再生纖維素作為骨架,并帶結合不同功能基團。盡管看似過濾器,但是實際上膜吸附器并非過濾器。蛋白質、DNA、內毒素或者其它帶電生物分子可被結合至離子交換膜吸附器(如Sartobind?離子交換層析膜);而含有親和性質的蛋白可被吸附至親和配基
由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社(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刊)主辦的第14期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專題研討班定于2012年8月11-12日在上海舉行。本期研討班課程綜合了國內外最新的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與方法,特別是廣泛吸納了歷屆參會代表的大量問題解答與反饋意見以及研發與產業中的實際應用需求,經權威專家的反復
毛細管電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基于待分離物組份間淌度和分配行為差異而實現分離的電泳新技術。具有快速、高效、分辨率高、重復性好、易于自動化等優點。質譜分析技術(MS)是通過對樣品離子的質量和強度的測定進行定量和結構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具
(一)層析技術層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質理化性質的差異而建立起來的技術。可分為吸附層析法、分配層析法、離子交換層析法、凝膠層析法、親和層析法、高效液相層析法等。在層析法中,根據層析峰的位置及峰高或峰面積,可以定性及定量。層析法與光學、電學或電化學儀器連用,可檢測出層析后各組分的濃度或質量,同時繪出層析圖。
近年來,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發的疫情不斷發生,食品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和關注的問題,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響食品安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快速而準確地檢測出被稱為“頭號殺手”的食品致病菌,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首要任務,因此建立一種快速、準確、便捷的檢測技術,對于從源頭制止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預
【本屆論壇特點】 前沿學術交流與實驗技能培訓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生物制藥科研人員在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行業前沿動態的同時,有機會在國內外一線專家的指導下親自上機操作,切實提高一線技術人員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和動手操作能力。 強大的演講嘉賓陣容,本次論壇將邀請近30位
層析技術概述引言層析法又稱色層分析法或色譜法(Chromatography),它是在 1903~1906年由俄國植物學家M. Tswett首先提出來的。他將葉綠素的石油醚溶液通過CaCO3管柱,并繼續以石油醚淋洗,由于CaCO3對葉綠素中各種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色素被逐漸分離,在管柱中出現了不同
【本屆論壇特點】 前沿學術交流與實驗技能培訓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生物制藥科研人員在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行業前沿動態的同時,有機會在國內外一線專家的指導下親自上機操作,切實提高一線技術人員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和動手操作能力。 強大的演講嘉賓陣容,本次論壇將邀請近30位
凝膠色譜法凝膠色譜技術是六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而又簡單的分離分技術,由于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機溶劑,對高分子物質有很高的分離效果。目前已經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學、分子免疫學以及醫學等有關領域廣泛采用,不但應用于科學實驗研究,而且已經大規模地用于工業生產。一、基本理論
氨基酸(amino acids): 是含有一個堿性氨基和一個酸性羧基的有機化合物,氨基一般連接在α-碳上。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質的構件分子。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背景知識:凝膠色譜技術是六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而又簡單的分離分技術,由于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機溶劑,對高分子物質有很高的分離效果。目前已經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學、分子免疫學以及醫學等有關領域廣泛采用,不但應用于科學實驗研究,而且已經大規模地用于工業生產。一、基本理論(一)分
近年來,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的重要性不斷的上升,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兩位數,應用領域已擴大到醫學健康領域、海關檢疫、農牧業、林業、消防、環境和食品檢測等多領域。根據調研機構Renub Research2013年發布的最新報告稱,預計到2016年,POCT的市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的迅速發展,蛋白質分離純化已成為現代生物工程的關鍵技術。應國內生物技術科研界與產業界的需求,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社(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圍繞蛋白質分離純化與抗體制備、蛋白組學技術與應用舉辦了一系列的專題研討班。本期研
層析技術概述引言層析法又稱色層分析法或色譜法(Chromatography),它是在1903~1906年由俄國植物學家M. Tswett首先提出來的。他將葉綠素的石油醚溶液通過CaCO3管柱,并繼續以石油醚淋洗,由于CaCO3對葉綠素中各種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色素被逐漸分離,在管柱中出現了不
層析技術概述引言層析法又稱色層分析法或色譜法(Chromatography),它是在1903~1906年由俄國植物學家M. Tswett首先提出來的。他將葉綠素的石油醚溶液通過CaCO3管柱,并繼續以石油醚淋洗,由于CaCO3對葉綠素中各種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色素被逐漸分離,在管柱中出現了不
3.1 層析技術概述3.1.1 引言層析法又稱色層分析法或色譜法(Chromatography),它是在1903-1906年由俄國植物學家M. Tswett首先系統提出來的。他將葉綠素的石油醚溶液通過CaCO3管柱,并繼續以石油醚淋洗,由于CaCO3對葉綠素中各種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色素被逐漸分
現代醫學診斷主要以影像學為基礎,從早期放射學的奠基開始到今天的數字化、分子水平時代,醫學影像處理經歷了結構成像、功能成像直至分子成像等發展階段,形成了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傳統的結構成像手段(如CT、MRI)一直以來都為臨床疾病診斷與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主要研究醫學影像分割、配準、三維可視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