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好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人選推薦工作的通知 教人司〔2017〕2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落實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中來。根據《“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教人〔2011〕10號,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有關規定,現就深入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及做好2017年度人選推薦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及要求 1. 特聘教授、講座教授項目 (1)特聘教授項目面向全國高校實施,講座教授項目面向中西部及東北地區高校實施。 (2)特聘教授、講座教授人選應具備《實施辦法》規定的基本條件。此次特聘教授人選年齡要求為:截至2017年1月1日,東部地區高校推薦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人選年齡不超過45周歲(1971......閱讀全文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中國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等共同構成中國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體系。“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性工程,“長江學者”、“青年長江學者”是學術性、榮譽性稱號。 199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
近日,國內多所高校披露“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名單,42所雙一流高校此次獲豐收。 教育部已于日前印發《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名單》。名單出爐后,關于國內各所高校人才儲備的話題已成為近日學術圈和媒體熱議焦點。 例如,據“華南理工大學人事處”微信公眾號透露,華南理工大學此次共有6人
眾所周知,“長江學者”的名號在高校里面是非常吃香的,學校也以本校的教授能評上“長江學者”為榮,隨之而來的,是榮譽、項目、獎金、科研經費等等。圖片來源:網絡這個“長江學者”到底是什么來頭?每年10萬獎金+200萬科研費+國家資助,成功申請“長江學者”需闖過三關 所謂“長江學者”,即“長江學者獎勵
眾所周知,“長江學者”的名號在高校里面是非常吃香的,學校也以本校的教授能評上“長江學者”為榮,隨之而來的,是榮譽、項目、獎金、科研經費等等。 這個“長江學者”到底是什么來頭? 每年10萬獎金+200萬科研費+國家資助 成功申請“長江學者”需闖過三關 所謂“長江學者”,即“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眾所周知,“長江學者”的名號在高校里面是非常吃香的,學校也以本校的教授能評上“長江學者”為榮,隨之而來的,是榮譽、項目、獎金、科研經費等等。 這個“長江學者”到底是什么來頭? 每年10萬獎金+200萬科研費+國家資助 成功申請“長江學者”需闖過三關 所謂“長江學者”,即“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2018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同濟大學教授張雄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取消“長江學者”之類學者稱號評選的建議,在學術界引起熱議。建議提出,自“長江學者”設立后,以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命名的學者稱號已達五十余種,認為“名目繁多的學者稱號已失去其學術品位,更誘導學術界成了名利場”。
針對全國政協提案提出的取消“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建議,教育部已正式予以答復。 12月6日,教育部官網“建議提案辦理”欄目發布了《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1681號(科學技術類108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答復》),答復了《關于科技評價過程中改革“四唯”現象如何落地的提案》(以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的第20個年頭,教育部近日發布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由于提出了建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退出機制,引發了輿論的普遍關注。 長期以來,因其權威性,“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已經成為了僅次于兩院院士的頂級榮譽。正因為如此,申請“長江學者”成為諸多學者的追求,引進“長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中國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等共同構成中國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體系。“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性工程,“長江學者”、“青年長江學者”是學術性、榮譽性稱號。 1998年8月,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中國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等共同構成中國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體系。“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性工程,“長江學者”、“青年長江學者”是學術性、榮譽性稱號。 [1] 1998年8月,中華
陳小章、馬軍和江桂斌分獲生命科學獎、工程科學獎和環境科學獎 2月18日,“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官方網站正式對外公示2007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人選和“長江學者成就獎”人選名單,其中特聘教授109人,講座教授96人,“長江學者成就獎”3人。公示時間為2008年2月20日至3月5日。在此期間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部級部門預算。 教育部2019年財政撥款收支總預算15,957,436.80萬元,收入主要包括:當年財政撥款收入 15,471,875.70 萬元、上年結轉 485,561.10 萬元;涉及各個方面的預算支出,包括大家重點關注的高等教育發展、實驗室建設、科學技術研究、
田永君,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洪堡學者、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進入超硬材料研究領域的那一刻起,田永君就從來沒有停下過鉆研的腳步。經過十幾年的專注研究
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上,這位教授的個人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這對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學者來說,是非常少見的情形。 但梁瑩事實上著述頗豐,僅中國青年報記者所能查到的,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 不過在過去幾年里,她的這些學術成果陸續被從網上
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上,這位教授的個人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這對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學者來說,是非常少見的情形。梁瑩的一些論文與別人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 但梁瑩事實上著述頗豐,僅所能查到的,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 不過在過去幾年里,她的這
杰青是指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是我國為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科學基金,該基金資助全職在中國內地工作的優秀華人青年學者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工作。 “十五”計劃期間,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資助優秀青年學者1
想要簡單快速地判斷一位科研人員的“段位”,一睹其“帽”便知:是頭頂“長江”,還是手握“黃河”;是身懷“楚天”,還是腳踏“泰山”…… 這里的“帽子”即“頭銜”。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紛紛推出各自的人才計劃,各種“帽子”也紛至沓來。“帽子”為科研人員送去了一眾“福利”,在吸引、培養創新人
1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正式發布。人才計劃項目互斥政策落地,杰青、優青人才項目明確相關細節。 正在申請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外國專家項目,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等5類人才計劃項目任何一類的,以及獲得上述5類人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的通知》(教人〔2011〕10號)精神,現就做好2011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人選條件 人選應符合《“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規定的基本條件。 考慮到計劃實施的連續性等因素
想要簡單快速地判斷一位科研人員的“段位”,一睹其“帽”便知:是頭頂“長江”,還是手握“黃河”;是身懷“楚天”,還是腳踏“泰山”…… 這里的“帽子”即“頭銜”。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紛紛推出各自的人才計劃,各種“帽子”也紛至沓來。“帽子”為科研人員送去了一眾“福利”,在吸引、培養
教育部網站近日公布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名單,全國共412人當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其中,廣西大學海洋學院教授余克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孫杰遠成功入選,分別被聘為海洋地質、教育學原理崗位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余克服現為廣西大學—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礁研究中心主任
日前,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1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講座教授名單的通知》(教人〔2013〕1號),全國高校共有241名學者入選2011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其中四川高校有7人入選,分別為: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招生辦)、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各1名長江學者
關于做好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推薦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干部部,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落實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根據《“長江學者獎勵計
記者日前從海南大學獲悉,在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名單中,來自該校的羅素蘭入選特聘教授。這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自1998年實施以來,海南省高校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首次獲聘,也是海南省首位獲聘的“長江學者”,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羅素蘭是海南大學熱帶生物資源教
婦女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必須高度重視。深度開發這一資源,對于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鳳毛麟角,兩院院士、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中,女性僅分別占5%、4.6%和3.9%,至于全國各大科研院所的領導更鮮有女科學家的身影,這一現象無疑已引起
西部高校所處地區經濟欠發達、待遇上不去,是導致人才流失非常嚴重的因素之一。要想真正留住人才,需要的是高校自身苦練內功,在制度和環境層面給這些人才以穩定的保障。 “過去10年,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這是幾年前的一次全國兩會上,某西部高校人大代表
“帽子”滿天飛 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培養一支潛心科研的高素質青年科技隊伍至關重要。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紛紛推出各種人才計劃,在吸引、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由于“帽子”過多過亂,其引發的負面效應也日益凸顯。 科技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