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土十條”終于出臺了。國務院發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重點部署未來中國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從十個方面提出了“硬任務”。這是繼“大氣十條”“水十條”之后,一份備受業界關注的文件,也是國家層面對污染宣戰的又一頂層設計,其頒布意味著土壤污染的修復和防治有了較為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耕地土壤更是事關舌尖上的安全和身體的健康。多年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總體粗放,污染物排放總量日益升高,環境質量受到了很大影響。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部分地區污染較為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之一。土壤污染治理和科學管理已經迫在眉睫。 本期我們選擇“土十條”中與農田土壤息息相關的三條,邀請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的討論,以饗讀者。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新頒布的“土十條”提出,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閱讀全文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
本報訊 國務院近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各地引發強烈反響。 明確方向 樹立工作信心 采訪中,環保系統干部職工和各界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地表示,制定實施《土十條》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向污染宣戰的一項
在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2016年必將在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于2016年5月31日正式發布。至此,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打響。 土壤環境質量是關系老百姓“吃”“住”安全的大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曾指出,“十三五”將協同推進土壤污染預
目前,環境保護部正在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建設,截至2015年12月,已在全國設置了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國控點位31367個,其中包括一般點位22816個,風險點位8551個,已覆蓋90%縣(市、區)。2016年擬再增加7000個風險點位。 土壤修復悄然生變 監測市場獲多重利好 土壤污染治理行業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
“值得好好截圖。”5月31日,備受關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正式出爐,對“土十條”的頒布,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而對于從事農田污染治理和修復十多年的安徽志陽農業高科公司總經理呂治春來說,“土十條”頒布帶來的效應更是立竿見
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16.1%的點位超標;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較重;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壤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
環保部正在牽頭制定土壤污染詳查方案,之后要會同農業、國土等部門商議,甚至包括衛生部門,因為“還包括人體健康的數據”。 檢測會面向社會第三方,可能以清單的方式,列出達到評估要求的機構,讓各個地方自行選擇。 “我深耕行業12年,終于等來了一個風口。” 2016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上海市實樸
針對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3個“十條”的編制工作。其中,“大氣十條”、“水十條”分別于2013年、2015年發布實施。 昨日下午,國務院正式向社會公開《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全文
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要求各省份今年年底前簽軍令狀 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將終身追責 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國務院昨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其中明確: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焦
隨著土壤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相關企業已從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近千家,從業人員從約2000人增加到近1萬人。業界普遍對“土十條”期待已久,認為其出臺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能力,促進行業發展。 那么,“土十條”將帶來哪些市場利好?怎樣推動行業發展?還需要哪些配套政策措施?
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周邊“毒地”修復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引發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介紹,《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望在今年出臺。那么,這被認為是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的最后一塊“拼圖”能否有效規范土壤修復呢? 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我國預計在5月出臺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
全國人大代表周奕豐如是說: “在土壤污染防治中引入社會和民間資本,可充分獲得市場資金的支持,解決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而產出緩慢的后顧之憂。” “如果不能給農民提供經濟的補償,那么休耕制度就難以真正推行。” “經過這么多年的呼吁,看到‘土十條’終于出來了,我非常高興。”談起剛剛新出臺的《土壤污
2014年以來,國家在多地啟動了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同時地方性試點和項目近期明顯變多,項目建設進度有所提高。從行業情況來講,從業企業數量也從當初“從無到有”情形演變成了數量激增的階段。政府對土壤治理修復企業的監管逐步規范的同時,民間也衍生出相應的自律機制。目前土壤修復包括五大盈利模式。
作為“土十條”的落地之年,今年以來,從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加速推進防治土壤污染的相關工作。2017即將收官,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詳查開始密集進行,多個省份圍繞耕地保護的農用地修復工作成效顯著。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我國的土壤修復產業仍在起步階段,市場規模逐年增長,未來有望
近年來,從鎘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到接連出現的“毒地事件”,土壤污染持續引發輿論關注。國務院日前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這份備受矚目的“土十條”,能否讓我們腳下的土地更潔凈?能否讓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新華社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 一問:“土十條”能否讓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根據土地類型的不同,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圖片來源于網絡 綜合中國產業信息網、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及多家券商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信息,結合2017年化工產業十余省市90%的企業關停轉移現狀,和國家政策相關所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現有位于城鎮內人口密集區域的危化品生產企業
近日,吉林省出臺了《吉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意見稿),公眾可通過吉林省環保廳網站、電郵等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今年5月,俗稱“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在“土十條”出臺之前,福建省就于今年2月1日起開始施行《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土
距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的發布已有兩個月,具體實施情況如何?近日,參與“土十條”編制的專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土壤污染與控制研究室主任谷慶寶透露,在“土十條”頒布以后,具體的實施細節正逐步開展。目前環保部門正在編制具體的土壤污染情況詳查方案,計劃投資數十億元進行全國土壤污染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土壤環境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務院已于2016年5月31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土十條”),“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土十條”第一條提到“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強調了進行土壤檢測的重要性
昨日,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表示,“土十條”已基本成熟,報批后就可實施。 談到土壤污染問題,陳吉寧透露,“土十條”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將按程序報批后實施。陳吉寧說,解決土壤污染問題,首先要摸清家底,開展詳細的土壤污染詳查,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重點解決農
近年來,無論是政策還是市場,都對環保產業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天平不斷傾斜,使得環保產業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細分領域的風口不斷涌現。具體而言,哪些風口最值得關注? 土壤修復 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對今后的一段時間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近3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強度的人類活動,我國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數量日益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土壤污染正進入集中多發期。 “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部分地區污染較為嚴重。”近日,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講座時談到。 “土壤污染除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和不可逆
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以下為土壤監測基礎知識,也歡迎加入土壤檢測答疑群。 面對土十條
今天下午,《江蘇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土十條”)在寧正式發布。省環保廳給出了江蘇土壤污染防治任務書和時間表: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五
作為“土十條”的落地之年,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加速推進防治土壤污染的相關工作。伴隨土壤修復行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釋放,但目前土壤修復產業處在起步階段,各項治理模式仍待探索。圖片來源于網絡 土壤修復產業仍處起步階段 萬億市場空間日漸明朗 作為“土十條”的落地之年,今年
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甫一發布,立即引發輿論熱議。 工人們將污染土壤在密閉車間內進行破碎、篩分等預處理工作。 關注焦點 此前一年多的時間內,各大媒體圍繞“土十條”有過很多猜想或“揭秘”,不少業內人士更是憑各種“內部信息”和經驗,預測“土十條”將拉動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