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綜述:納米技術如何診療癌癥!
癌癥治療要想達到最佳效果,必須將正確的藥物輸送到正確的腫瘤部位,并僅僅在局部產生殺傷力,而對人體產生最小的副作用。因此,如何將診斷與治療有效結合,是癌癥治療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納米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系列新興的納米診療技術平臺為癌癥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有鑒于此,陳小元和Jin Xie等人就納米診療技術在癌癥治療領域的應用進行了仔細的梳理和深入的討論。圖1. 納米診療技術的發展歷史 傳統的納米診療試劑同時具有診斷和治療的功效,而新研發的一些單獨的納米診斷試劑和納米治療試劑也表現出特殊的納米診療效果。為了增強納米顆粒的藥物性,納米診療試劑往往會披上一層防垢的外衣,或者連接一些配體,用于主動標靶。 在納米診療試劑中,納米藥物往往具有成像功能。這些納米診療試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包裹放射性同位素的脂質體; 2)表面標記熒光基團的脂質體; 3)表面標記放射性同位素的共軛聚合物; 4)負載T1 MRI的聚......閱讀全文
Nature子刊綜述:納米技術如何診療癌癥!
癌癥治療要想達到最佳效果,必須將正確的藥物輸送到正確的腫瘤部位,并僅僅在局部產生殺傷力,而對人體產生最小的副作用。因此,如何將診斷與治療有效結合,是癌癥治療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納米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系列新興的納米診療技術平臺為癌癥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有鑒于此,陳小元和Jin Xie
Cancer Res:腫瘤細胞與癌癥?
腫瘤中的細胞并不都是一樣的,這些腫瘤細胞在生長和患者治療的整個階段會產生不同的遺傳突變,同時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這些差異就使得腫瘤非常難以對付,從而往往會產生因許多惡性腫瘤細胞而導致的腫瘤耐藥性的發生。近日,發表于國際雜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莫非特癌癥研究中心的研
香山會議研討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靶向治療
以“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靶向治療”為主題的第511次香山科學會議2014年11月18~19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旨整合我國在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治療方面的優勢力量,引導建立多學科的密切聯系和協作,推動我國在這一重要前沿領域的發展,實現自主知識產權藥物開發的新突破,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加快
中科大最新綜述:納米技術靶向腫瘤干細胞
腫瘤作為一個復雜的組織, 其中的腫瘤干細胞在腫瘤的生長、轉移和復發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靶向腫瘤干細胞治療為腫瘤治愈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興的納米技術為克服傳統藥物的局限、有效靶向與殺傷腫瘤干細胞創造了可能. 近期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兩位學者概述了腫瘤干細胞的特點, 總結了
癌癥干細胞能加速腫瘤生長
時常,看來在治療中已治愈的癌癥又復發了。有些科學家已將此歸結為癌干細胞。這是癌癥細胞的一部分,其能夠保持休眠,逃避化療或放療,結果數月或數年后又形成新癌細胞。這個想法一直存在爭議,但今天發表的三篇論文報告證明:在某些腦、皮膚、腸道腫瘤中,癌癥干細胞是腫瘤生長的來源。 癌癥干細胞癌癥干細胞模
驚人成果:用腫瘤細胞治療癌癥!
5年前,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證實,循環腫瘤細胞(CTCs)既能夠移居至新轉移瘤處,也可回到它們的原發腫瘤處。利用CTC的這種雙向移動,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們將經遺傳改造表達一種抗癌細胞因子的CTCs注入到了小鼠體內。 在一項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遺傳改造CTCs
中國癌癥診療差距在哪
不同的國籍、膚色、人種,都會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個共同的“殺手”——癌癥。我們總是喜歡“曬”出自己的診療效果和五年生存率,來和歐美發達國家“比高低”。 今天,我們換一個視角,從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常見腫瘤的發病趨勢、早期檢出率、科普教育入手,看看我們的抗癌之路和先進發達國家還有多少差距。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轉化為癌癥殺手,里應外合殺滅腫瘤
上皮腫瘤(如肺癌和胰腺癌的腫瘤)利用ανβ3分子獲得了針對標準抗癌療法的耐藥性,從而成為高轉移性得癌癥。在一篇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
香山科學會議研討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靶向治療
近日,以“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靶向治療”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落下帷幕。與會專家指出,尋找靶向癌癥干細胞的納米藥物,將成為未來癌癥治療的新手段。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癥干細胞是導致癌癥復發、轉移及放化療耐藥的根源,從而為癌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陳
解開癌癥之謎:癌細胞如何形成腫瘤?
癌癥是一種神秘的疾病,有很多原因。最大的一個問題是:腫瘤如何形成以及為什么會形成腫瘤?多年來,科學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研究,2015年1月,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皮膚損傷引發腫瘤形成的一個新機制,這對于那些罹患慢性皮膚潰瘍或水泡皮膚病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這項發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