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植物基因沉默怎么搞?

    “植物的種子時期,大量基因都被沉默,直到植物成年以后才按需活化,”植物生化和光合作用研究所(IBVF)的Myriam Calonje Macaya博士解釋道。細胞分裂后,基因沉默狀態還會傳遞給子細胞,從而建立細胞記憶。多梳蛋白家族(Polycomb-group proteins,PcG蛋白)參與基因沉默。PcG蛋白包括兩個核心蛋白質復合體,PRC1和PRC2,作用是配合組蛋白和DNA構成染色質。組蛋白修飾不會影響DNA序列,卻能改變染色質結構,從而影響基因表達。 植物和動物都能通過染色質標簽控制基因沉默。PcG復合體在動物體內的表征結果顯示,PRC1利用泛素化修飾組蛋白H2A,PRC2有組蛋白H3三甲基轉移酶(trimethyltransferase)活性。十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植物PcG復合體活動機制與在動物中觀察到的類似:PRC2建立的三甲基化標簽用于錨定PRC1,與此同時PRC1對H2A產生泛素化影響。但是,當Zho......閱讀全文

    高冠軍/戴俊彪合作果蠅組蛋白H3/H4系統解析組蛋白劑量

      組蛋白(Histone)在真核生物染色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染色體結構單元核小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核心組蛋白H3,H4,H2A,H2B形成的八聚體是DNA纏繞的主要承載體【1】。除了用以裝配染色體外,組蛋白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是參與基因組信息的表達調控。組蛋白氨基酸殘基上的翻譯后修飾如乙酰化、甲

    生命科學:染色質修飾沉默植物基因表達領域獲重要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31721001)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在染色質修飾沉默植物基因表達領域獲重要突破,發現了植物特有的染色質凝縮蛋白EMF1與含BAH結構域的蛋白形成BAH-EMF1蛋白復合體,以介導高等植物基因沉默的分子機制。研究成

    表觀遺傳學修飾

    組蛋白修飾 表觀遺傳學是指表觀遺傳學改變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非編碼 RNA 如 miRNA) 對 表觀基因組基因表達的調節,這種調節不依賴基因序列的改變且可遺傳表觀。因素如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 miRNA 是對環境刺激因素變化的反映,這些表觀遺傳學因素相互作用以調節基因

    PLoS Medicine:子宮內膜癌最新研究進展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婦女癌癥部的研究人員在11月12日的PLOS Medicin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HAND2基因是子宮內膜癌中的一種差異甲基化熱點,這個基因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在子宮內膜癌的發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作為一種能夠引起全球13%死亡人數的疾病,癌癥能夠在人體的任何

    Nature 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系了起來!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里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

    Nat Struct & Mol Biol:鑒別出激活腫瘤抑制基因表達的新方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能重新激活腫瘤抑制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開發出治療癌癥的新型靶向性療法。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s o

    解讀重要表觀調控因子:保護端粒的非編碼RNAs

      在2008年,西班牙國家癌癥研究中心(CNIO)的Maria A. Blasco博士領導的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組是世上首個發現TERRAs的團隊。這是一段非編碼端粒RNAs,屬于染色質端粒的一部分。從那時起,該團隊就致力于研究這些序列有什么作用。  最近他們在《Nature Communicatio

    長鏈非編碼RNA與淋巴瘤

      類基因組中僅有1.5%~2.0%編碼蛋白的基因得以穩定轉錄,而剩余的絕大多數RNA無編碼蛋白的功能。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異質性的非編碼RNA,根據lncRNA的功能,可將其分為信號分子、誘餌分子、引導分子和骨架分子4類。人們以往僅將這些不具編碼功能的RNA視為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廢

    出人意料的新才能:非編碼RNA

      在《來自基因組暗物質的lncRNA、ciRNA和miRNA》一文中我們提到:人類基因組中也存在大量被稱為基因組“暗物質(dark matter)”的非編碼序列,包括基因間非編碼序列、內含子非編碼序列等。所謂基因組“暗物質”,其實就是基因組中的非編碼RNA——不包含用于制造蛋白質的版圖,構成了超過

    上海交大LncRNA研究刊登國際期刊

      長非編碼RNA(lncRNA)不編碼蛋白質,最初被認為是基因組“暗物質”的一部分。最近,有研究表明,lncRNAs在染色質修飾復合物的招募過程中發揮作用,并能影響基因的表達。然而,是否lncRNAs以類似的方式在癌癥中發揮作用,尚不明確。延伸閱讀:中美學者JBC解析lncRNA在EMT中的作用。

    Science雜志9月最受關注的文章

      美國的《Science》雜志由愛迪生投資創辦,是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與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自然科學頂級雜志。Science雜志主要發表原始性科學成果、新聞和評論,許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學報道都是首先出現在Science雜志上的,比如艾滋病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之間的

    中山大學特聘教授Cancer Research發表結直腸癌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報道:多梳色素框(CBX)蛋白參與多梳抑制復合物(PRC1),介導表觀遺傳基因沉默,并根據細胞的類型賦予PRC1明顯的致癌或抑癌功能。12月6日,在國際腫瘤學權威雜志《Canc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康鐵邦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報道稱,抑制結直腸癌

    研究揭示H2AK119ub1在染色質蔓延以及跨細胞周期繼承機制

      3月23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國紅課題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RYBP/YAF2-PRC1 complexes and histone H1-dependent chromatin compaction mediate propaga

    2017年6月9日Science期刊精華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6月9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1.Science:針對藥物BIA 10-2474的神經毒性提出一種潛在的新解釋  doi:10.1126/science.aaf7497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美國和意大利的一個

    華裔學者Cell子刊干細胞命運的決定子

      干細胞沿著定義路線重編程,發育形成如心臟、肺臟或腎臟等特定器官的分子機制,長期以來是科學家們側重研究的焦點。近日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表觀遺傳信號協同作用決定干細胞最終命運的機制。相關論文發表在12月27日的《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

    小鼠卵子竟然具有一種特殊染色質高級結構?

      在真核生物中,線性的DNA通過多層級地折疊,以一定的三維結構存在于細胞核中。正確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在基因表達調控和細胞分裂等細胞生命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哺乳動物卵子發生中伴隨著劇烈的染色體高級結構的重編程。比如伴隨小鼠卵泡發育,初級卵母細胞從相對松散、高度活躍轉錄的狀態逐漸轉化成轉錄沉默,

    科學家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

      北京時間3月24日凌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國紅課題組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發表文章,揭示了PRC1復合物和組蛋白H1協同維持細胞表觀遺傳信息穩定的分子機制。  在多細胞生物中,表觀遺傳信息的穩定傳播是維持細胞身份的重要途徑。多梳抑制復合物1(PRC1)是一類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它主

    果蠅細胞中發現五種主要染色質類型

    該發現構成了描述表觀基因組的新框架荷蘭科學家在果蠅細胞中發現五種主要染色質類型  轉錄活性常染色質與受阻遏異染色質的染色質傳統分類曾是一個有用的模型,但它應該進行升級,以適應人們日益增加的有關染色質功能域的知識。一項在果蠅中對與蛋白質有關的53種染色質進行的大規模綜合性全基

    3月14日《自然》雜志精選

    新方法可發揮核磁共振更大潛力  雖然核磁共振對很多科學和醫學領域來說是一個強大的分析工具,但通常其潛在功能只有一部分得到利用。大多數應用都是定性的,限于所研究的相關性質。Dan Ma及其同事推出一種新方法,稱之為“磁共振指紋獲取法”,旨在大大增加從一次測量中可以獲得的定量信息量。他們

    3月14日《自然》雜志內容精選

      新方法可發揮核磁共振更大潛力  雖然核磁共振對很多科學和醫學領域來說是一個強大的分析工具,但通常其潛在功能只有一部分得到利用。大多數應用都是定性的,限于所研究的相關性質。Dan Ma及其同事推出一種新方法,稱之為“磁共振指紋獲取法”,旨在大大增加從一次測量中可以獲得的定量信息量。他們的方法結合了

    【段子手】兩個凄美的生物學故事

      PCR的小女孩《賣火柴的小女孩》改編  實驗室里冷極了,沒有窗戶,不知道是白天還是黑夜。這是一周的最后一天——周末。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蓬頭散發的小女孩在試驗臺前坐著。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件外套,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件很大的外套──那么大,不知是哪一年買的。她工作的時候的,就穿上白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