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婦女癌癥部的研究人員在11月12日的PLOS Medicin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HAND2基因是子宮內膜癌中的一種差異甲基化熱點,這個基因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在子宮內膜癌的發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作為一種能夠引起全球13%死亡人數的疾病,癌癥能夠在人體的任何地方發生,但是所有癌癥都有這樣的特征:不受控制的細胞生長和細胞分化減少。遺傳改變——在特定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的變化——是這種細胞性狀轉化和隨后的癌癥發展(致癌作用)所必需的。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表觀遺傳學修飾——在沒有核苷酸序列改變的情況時,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遺傳的改變——也跟致癌作用有關。例如將甲基原子團加到一組稱為干細胞多梳蛋白家族靶基因(PCGTs,多梳基因,通過修改它們的DNA或者相關蛋白,控制它們的靶基因的表達)的基因中,是最早用于人類癌癥發展的分子改變之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PCGTs甲基化是一種癌癥的表觀遺......閱讀全文
絕經后子宮出血是比較多見一種老年婦科癥狀,近年來婦女出現絕經后子宮出血的越來越多。當婦女絕經后,體內的性激素水平不斷下降,子宮內膜以及陰道黏膜也開始不斷萎縮,使細菌更容易就侵入到子宮,從而使子宮內膜、子宮頸、陰道感染上炎癥,炎癥損傷到淺表毛細血管,這就導致絕經后子宮出血[1-2]。引發絕經后子宮
以往我們對癌癥的稱謂都是依據其所在身體器官,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現在這點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研究者越來越確信腫瘤的劃分應該基于基因信息而不是發生的位置。這一新的理念將腫瘤治療的焦點從器官轉移到腫瘤發生相關的基因突變上來。其結果可能是,不同部位的腫瘤因為包含有相同的基因突變信息而使用同一種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鑒別出了與一種最致命形式的子宮癌――漿液性子宮內膜癌(serous endometrial cancer.)相關的數個基因。研究人員描述了在研究中發現的三種基因在疾病中常常發生改變的機制,表明這些
20世紀60年代,美國第一個復方口服避孕藥Enovid上市后,顯示出其可靠的避孕效果。口服激素類避孕藥的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排卵、改變宮頸黏液狀態、改變子宮內膜形態與功能及輸卵管的功能,從而抑制排卵、干擾受精卵著床,達到避孕的目的。避孕藥不僅在避孕方面的功勞有目共睹,其在降低卵巢癌發病風險的優勢同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約75%~80%患者為絕經后婦女,癥狀多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或排液。其早期診斷主要依靠診斷性刮宮,但刮宮的檢查結果只有10%是惡性[1],而且診刮對年齡較大的婦女有一定的并發癥及危險性,故不適于大范圍篩查。經陰道超聲是篩選檢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研究證明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約75%~80%患者為絕經后婦女,癥狀多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或排液。其早期診斷主要依靠診斷性刮宮,但刮宮的檢查結果只有10%是惡性[1],而且診刮對年齡較大的婦女有一定的并發癥及危險性,故不適于大范圍篩查。經陰道超聲是篩選檢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研究證明
眾所周知,癌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遠遠好于晚期。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作為婦科的三大癌癥,有沒有好的篩查辦法進行早期發現呢?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彭澎醫生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宮頸癌的篩查(細胞學和HPV檢測)已經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宮頸癌疫苗已獲得CFDA
根據PLOS ONE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為期5年的觀察研究顯示,體內鎘含量增加的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更高。研究人員希望發現新的治療或者干預措施來預防這種女性第四大常見癌癥。 鎘并不是人體必需元素,不易被腸道吸收,但可經呼吸被體內吸收,容易造成腎功能障礙、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和子宮內膜癌。日常生活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道格拉斯·萊文博士是子宮內膜癌研究的研究負責人。 科學家發現,最危險的子宮內膜癌,與最糟糕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相當類似,這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顯示出癌癥越來越被視為一種主要是由其基因圖譜定義的疾病,而不是由其發病器官。 周三,《自然》雜志(Nature)上發
我國的院士評選是從1955年開始的,在正常情況下每兩年評選一次。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評選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稱兩院院士。2009年兩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分別為296人和449人,其中與生物相關的包括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農業學部等,候選人當中也不乏大家熟悉的一些科學家,為了進一步了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測試方法,利用常規巴氏檢測(Pap test)獲得的宮頸分泌物來檢測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在一項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這種命名為“PapGene”的測試方法,依靠全基因組測序癌癥特異性突變,檢測出了全部24個子宮內膜癌,以及22個卵巢癌其中
近年來,阿司匹林對抗癌癥已被多項研究證實。但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卻發現,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與I型子宮內膜癌的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相關調查結論發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雜志上。 非甾體類抗炎
雌激素在男性和女性機體中(包括健康組織甚至癌癥中等)扮演著多種關鍵角色,在乳腺癌和婦科癌癥中,雌激素會向腫瘤發送信號來指導癌細胞失控生長,近年來,多項研究都闡明了雌激素在乳腺癌中的癌癥生長促進角色,在子宮內膜癌中,雌激素在腫瘤生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關于如何影響乳腺癌的發病的見解似乎
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院 朱曼1981年,Bast等從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檢測出一種可被單克隆抗體OC125結合的糖蛋白,這種糖蛋白來源于胚胎發育期體腔上皮,于出生后數小時消失,被命名為CA125。隨著檢驗技術日益精進,CA125已經成為臨床檢驗室一項常見的檢測指標。因其發現于上皮性卵巢癌,且正
DNA甲基化是一種不改變DNA序列而化學修飾DNA的表觀遺傳機制,參與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可作為腫瘤的早期篩查、風險評估及治療監測的重要指標。吸煙、汽車尾氣等環境因素會導致基因組DNA的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從而造成基因異常的表達或沉默,研究發現這種改變與腫瘤的起因有直接的關系。 圖1 結腸
2019年歐洲腫瘤醫學學會(ESMO)年會于9月27日至10月1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此次會議上,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與合作伙伴衛材(Easai)公布了PD-1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與分子靶向療
日本藥企衛材(Easai)近日宣布,評估分子靶向療法Lenvima(樂衛瑪,通用名:lenvatinib,侖伐替尼)聯合默沙東(Merck & Co)抗PD-1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晚期子宮內膜癌II期研究(Study 111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張箴波團隊以題為“Metformin sensitizes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to chemotherapy through IDH1-induced Nrf2 expression via an epigenetic mechanis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張箴波團隊以題為“Metformin sensitizes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to chemotherapy through IDH1-induced Nrf2 expression via an epigenetic mecha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張箴波團隊以題為“Metformin sensitizes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to chemotherapy through IDH1-induced Nrf2 expression via an epigenetic mechanis
一項新的分析表明,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此類藥物通常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和其他骨疾病)的女性發展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不使用此類藥物婦女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的一半左右。 此項研究發表于Cancer雜志上,研究表明這種類型的藥物有一定抗癌作用。在美國,近50%的婦科癌癥為子宮內膜癌,而且它是第四個最常見的惡
近期發表的《自然—遺傳學》報道了數種可影響子宮內膜,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生的復發性體細胞突變。 子宮內膜癌是世界第六大女性常見癌癥。Daphne Bell等人對13種主要的漿液性子宮內膜腫瘤進行了外顯子測序。他們對18種基因進行患病篩查,發現另有40種漿液性子宮內膜腫瘤存在復發性。通過主要
癌癥患者在首次獲得癌癥診斷之前往往有一定的前期醫院治療史。一種癌癥的產生過程雖然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在與該癌癥發展相關的不同病史和多種病癥中。即使是被診斷相同癌癥類型的患者,其癌前疾病也存在顯著變化。 舉個例子,患者確診是頭頸部癌癥,但是頭頸部癌癥可能來自兩種不同的病因:一種是來自HPV感染,另
2015年1月12日,美國癌癥學會(ACS)發布了《2015年美國癌癥篩查指南》,并在線發表于《CA:臨床醫生癌癥雜志》(CA Cancer J Clin)。 本文主要對該指南中6個癌種的篩查建議進行整理,同時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喬友林教授等專家結合我國指南對中美最新癌癥篩查
無創產前檢測平臺(NIPT)雖然是為檢測胎兒異常而開發的,但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NIPT平臺也可以捕獲從腫瘤上脫落的循環游離DNA的拷貝數改變,從而有望成為一種非侵入性的癌癥檢測方法。 研究人員上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發文稱,他們能夠利用這種方法,檢測
美國癌癥協會(ACS)2015 年度報告對現有 ACS 癌癥篩查指南、如何指導醫療工作者、促進公眾了解早期癌癥篩查等內容作了總結,同時更新了癌癥篩查率數據,討論了文獻的選擇和早期癌癥篩查等主題。 美國癌癥協會(ACS)2015 年度報告對現有 ACS 癌癥篩查指南、如何指導醫療工作者、促進公眾
日前,葛蘭素史克(GSK)近日收購的TESARO,公布了該公司開發的抗PD-1抗體dostarlimab,在治療復發或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1/2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的積極結果。初步結果表明,dostarlimab表現出具有臨床意義的持久緩解率。 子宮內膜癌是美國最常見的婦科癌癥之一。目前的一線療法
有些女性往往會經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困擾,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能夠誘發慢性骨盆痛的疾病,近日研究人員就進行了一項研究來闡明這種疾病對女性伴侶的影響。 目前很多醫生仍然缺乏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認識,或者說他們缺乏同情心而且無法給患者提供必要的幫助;甚至當患者確診時,該病對女性性生活的影響也很少被提及
有些女性往往會經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困擾,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能夠誘發慢性骨盆痛的疾病,近日研究人員就進行了一項研究來闡明這種疾病對女性伴侶的影響。 目前很多醫生仍然缺乏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認識,或者說他們缺乏同情心而且無法給患者提供必要的幫助;甚至當患者確診時,該病對女性性生活的影響也很少被提及
科學家們說,他們鑒別出了在近來的大型綜合基因搜索研究中被忽視了的一個遺傳突變,其存在于大約20%的大腸癌和子宮內膜癌中。因這一研究發現,變異基因RNF43現在被列為是兩種癌癥類型中最常見的突變之一。 在發表于10月26日《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