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浙江省副省長毛光烈來嘉興市南湖區調研太陽能光伏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綜合試點并考察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光伏研發基地。嘉興市副市長盛全生,南湖區領導孫建華、孫旭陽、毛扣祥陪同調研。 毛光烈一行實地考察了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的光伏研發基地、新一代光伏前沿技術、光伏裝備樣機等,隨后考察了嘉興科技城的一批新生代光伏企業及天通電子有限公司。嘉興市和南湖區領導向毛光烈匯報了嘉興市南湖區調研太陽能光伏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綜合試點方案和試點工作推進情況。 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入戶南湖區嘉興科技城,在光伏領域引進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微電子研究所、電工研究所的16名研究員和博士組成多個核心技術團隊,建成價值2160萬元的研發設備和6720萬元的中試產業化設施,成為浙江省在光伏領域的主力軍,從材料、電池、裝備、組件、逆變、儲能、系統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術研發鏈和產業孵化鏈。依托中科院的一批優勢......閱讀全文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中科院關于表彰2015年度科技促進發展獎獲獎團隊的決定 根據《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管理辦法(暫行)》(促字〔2014〕12號),經專家初評、初評結果公示、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評審委員會嚴格評審,并經院長辦公會議批準,決定授予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超高產耐鹽堿優質水稻新品
中科院位于華東地區的兩大材料科學研究基地。分別是坐落在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295號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及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大道519號的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在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中國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研究結果,中科院在材料科學領域
剛剛落下帷幕的2013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牽引全球注意力,物理獎、化學獎、生物獎等,無一不涉及高科技應用,這實際上是一場科技力量的較量。 科學的“圣堂”依然閃耀著光芒,引無數科技“圣徒”們前仆后繼。 高分子材料也依然充滿魅力,功能性膜材料、有機硅、工程塑料、特種橡膠,也無一不充滿著未來
2007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02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科研管理處提出。 &
各有關單位: 經研究,國家標準委決定以對2016年第一批擬立項國家標準樣品項目公開征求意見,項目信息見附件,如有意見建議請反饋至huanyz@sac.gov.cn郵箱。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16年6月28日。 附件:2016年第一批擬立項國家標準樣品項目 國家標準委 2016
根據《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條例》(試行)的有關規定,經2011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2011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建議名單,現將有關建議名單予以公布,同時在中國科學院院網站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1個月內為異議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評審結果如有異議,應以書面
序號 申報號 項目名稱 申報單位 首席科學家 1 A000090930 生物固氮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北京大學 王憶平 2 A000880903 分子靶標導向的綠色化學農藥創新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 錢旭紅 3 A00
12月15日,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和中科院上海分院主辦,福建海峽技術轉移中心、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聯合承辦的2016年海峽技術轉移專場——中科院海洋技術科技成果推介座談會在福州舉行。 會議旨在貫徹落實《中國科學院 福建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2015-2020年)協議書》關于推進中科院科技成果在福
在9月的G20峰會上,杭州向全世界遞交了一張搶眼的城市名片,繼北京“APEC 藍”之后,杭州“G20藍”又走紅大江南北。 然而,在杭州“G20藍”的背后有一支大氣保障團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安徽光機所)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重點研究了揮發性有機物(VOC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看病貴、看病難是13億中國人最苦惱的問題。這一難題能否通過科技、管理創新得到解決? 8月15日,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以這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又一次走在全國前列。當天,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同支持建設的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宣布成立。 該研究所
4月26日上午,中科院皖江新興產業技術發展中心(籌)在銅陵掛牌成立,中科院首批5個研究單元正式入駐技術發展中心。當天,中心舉行理事會一屆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心章程,協商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長王英儉當選為中心理事會理事長,中科院安光所所長劉文清當選為中心主任。 中科院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下稱“中科院核安全所”)90余人集體離職的消息,不僅引發外界關注,在中國核能業界也掀起了一陣激烈的反響。 7月21日,中科院網站發布消息稱,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并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
今天(10月23日)上午,由廣東省科技廳、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廣東對接會在廣州舉行。會前,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會見了前來參加對接會的中科院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院長何巖一行。 對接會上,何巖、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雅林、廣東省科技廳廳長
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組(1808組)是在許國旺研究員領導下的、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最具綜合實力的課題組之一,其前身是國家色譜研究分析中心氣相色譜組,2001年更名為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組。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色譜理論及應用基礎研究,優勢研究領域為應用色譜及相關技術進行石油、化工、食品、
本期青塔統計歷年來國內科研機構國家優青項目獲得者人數,結果供大家參考。 從統計結果來看,2012年-2019年共有151家科研機構(不包含普通高校、軍校),總共691人獲國家優青項目,占總人數的20%左右;其中,中國科學院系統為581人,為科研機構的主要單位,占比超80%;其他單位有中國農業科
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扔進一塊巨石,20年前中科院的改革在中國科技界引起巨大反響,因為有的研究員下崗了。 當年,中科院將北京的4個與數學相關的研究所統一整合為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設置的創新崗位也就是從事科研的崗位只有200個,4個研究所卻有450個人競爭這200個崗位。在原有的160名研究員中,
回顧歷史,中科院電工所已經走過了近六十華載。1958年,中科院電工所開始籌建,1963年正式成立。 作為中科院唯一以電氣工程學科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專業研究所,進入到新世紀,中科院電工所深耕于能源領域,圍繞新能源技術、新型電力技術及電氣科學前沿交叉等方向全面布局,屢有建樹。 2015年,中科院
“當初剛聽說‘雙創’這個詞的時候,院里很多人都覺得這是面向大學生的活動。現在大家都漸漸意識到,‘雙創’是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途徑。”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的這番“大實話”,反映了很多中科院科研人員的心路歷程。從觀望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投身創新創業大潮,短短數年間,無數科研
“項目執行期為兩年,總投入三千萬元人民幣,14個研究單位、30個研究團隊投身其中。 通過這一‘種子計劃’的實施,為‘中國微生物組計劃’做好預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劉雙江研究員說,希望在人類代謝性疾病并發癥和中草藥調控腸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關
2014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參與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GIF)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合肥召開。來自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及高新司、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核安全局、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核研院、
人類認識的微生物還不足1%,微生物群體及其功能的形成過程和機制,以及驅動微生物群演化的動力等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黑箱”。 “項目執行期為兩年,總投入三千萬元人民幣,14個研究單位、30個研究團隊投身其中。通過這一‘種子計劃’的實施,為‘中國微生物組計劃’做好預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
自動化所與北京市、英特爾聯合成立“中國物聯技術研究院” 著力突破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物聯網核心技術 4月11日,北京市、英特爾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聯合成立“中國英特爾物聯技術研究院”,計劃在未來5年里共同投資2億人民幣,開展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物聯網前沿核心技
自動化所與北京市、英特爾聯合成立“中國物聯技術研究院” 著力突破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物聯網核心技術 4月11日,北京市、英特爾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聯合成立“中國英特爾物聯技術研究院”,計劃在未來5年里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日前公布2018年TWAS院士增選名單,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55位學者當選TWAS院士,其中11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此外,2018年TWAS九個科學獎項獲獎者中有2位來自中國大陸。 2018年新當選TWAS院士的11位中國大陸科學家分別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在廣東省惠州市開工。按計劃,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這兩臺“國之重器”,將在2021年中建成。建成后,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并帶動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其中,CIADS作為我國加速器驅
2018年蛋白和肽類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PPTD 2018)第二輪會議通知 蛋白質和肽類藥物及診斷試劑的有效性評價和質量的精確控制是目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是企業研發的重點,是標準化工程化開發的前提。為推動體外診斷與肽類、蛋白質藥物工程化發展,加強計量及分析表征技術對質
2014年7月3日,全國生物質譜學術報告會--生物質譜前沿技術邀請報告會在上海復旦大學隆重召開。此次活動旨在積極促進我國生物質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強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邀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學院分子系統生物學
2015年1月6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與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簽署《關于低溫制冷技術與應用研究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肥研究院副院長江海河,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劉新建以及雙方科研骨干出席簽字儀式。強磁場中心副主任王俊峰與理化所副所長劉新建代表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字。 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