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勇松正在指導實驗室的學弟做科研。 劉著之 攝 二十幾歲的青春芳華,他卻要用來抗爭病魔。一行行復雜的代碼,是他的“病隙碎筆”。他就是尿毒癥患者、長沙理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15級研究生鄒勇松。 兩年時間里,鄒勇松自購藥品完成了1000多次腹膜透析,透析液包裝盒在他的房間堆成了小山。他強忍病痛,抓緊被治療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時間,捧出了6項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 遺書曾藏枕下 家人堅守燃起他生的希望 今年28歲的鄒勇松盡管身材消瘦,臉上卻總掛著微笑,讓人想象不出他正在經歷怎樣的痛苦。 出生于湖南省新化縣蘆茅村一個農民家庭的他4歲時因一場高燒患上了腎炎。2017年,鄒勇松病情急劇惡化入院,被診斷為尿毒癥。醫生告訴他,接下來他的生命只能用透析維持,除非進行換腎。 為了給鄒勇松掙錢治病,他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先后赴廣東打工。前段時間,母親回到湖南治療心肌梗塞,一家人經濟上更是捉襟見肘。飽受病痛折磨的鄒勇松......閱讀全文
9月22日,烏魯木齊市科技局組織有關專家對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項目“同成分熔融化合物硼酸鉍鋅非線性光學材料的研究”進行了現場驗收。 該項目旨在通過研究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結構與性能的關系,以設計具有合理分子結構、性能優良的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人員將易于發
3月1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光電功能材料團隊承擔的自治區高技術研究與發展項目“藍綠激光器用鋇鉍硼酸鹽晶體的研究”通過專家組驗收。 該項目充分利用新疆豐富的鋇、鉍和硼礦資源,采用高溫固相法合成出了硼酸鋇鉍(BBB)化合物純相粉末,并通過大量實驗找到了適合鋇鉍硼酸鹽晶體生
6月14日,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在珠海通過驗收。驗收會由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周志剛處長主持。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丁永耀研究員擔任專家組組長,專家組成員由來自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9位專家組成。海南省科技廳副廳長王
在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上,十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見解,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提出意見建議 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于中國科協年會開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人物檔案】劉中民,1964年9月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家能源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發中心主任,201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中民長期從事應用催化研究,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多年來,劉中民先后培養博
4月10日,中科院計劃財務局組織專家對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承擔的院科研裝備研制項目“集成電化學方法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及其高通量分析儀器”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專家分別聽取了項目的結題、財務和用戶使用報告,審閱了項目組提交的驗收材料,并實地考察了研制樣機的示范性實驗操作,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利用蛭石的復合節能保溫材料的研制”和“維漢雙語教學輔助語音學習軟件研發”項目通過驗收 3月23日,新疆理化所承擔的自治區高技術研究與發展項目“利用蛭石的復合節能保溫材料的研制”和“維漢雙語教學輔助語音學習軟件研發”順利通過專家驗收。 “利用蛭石的復合節能保溫材料的研制”項目通過
驗收會現場 4月10日,由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所波研究員主持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海水淡化反滲透復合膜制備設備”通過了專家驗收。 在聽取了項目結題報告、財務報告和用戶使用報告,并實地考察了研制樣機的示范性實驗操作后,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自主設計的中試海水淡化反滲透復合
3月12日,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在烏魯木齊組織有關專家,對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法國巴黎第七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聯合執行的“干旱區可食植物活性成分及其應用研究”創新團隊國際合作計劃進行了終期評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研究員任專家組組長。 團隊負責人阿吉艾克
——訪Orbitrap發明人Alexander Makarov【導語】Orbitrap無疑是近20年來質譜技術上最重要的發明,不僅使賽默飛在這個質量分析器上花樣翻新、喜獲豐收,也給無數的質譜用戶帶來超乎尋常的極致體驗。在重慶舉辦的第八屆中國蛋白質組學
5月14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在省會議中心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2010年度為青海省科技事業發展和新青海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景燕副研究員、賈永忠研究員等合作完成的“鹽湖濃縮鹵水-硅酸鹽水鹽體系高溫高壓相平衡及硅酸鎂鋰復合材料”獲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
11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自治區重大專項“新疆少數民族醫藥現代化”項目中“石榴花等維吾爾藥的研究與開發課題”之子課題“卡森有效部位的新藥研究”課題進行了驗收。 卡森即毛菊苣,在傳統醫學中記載具有清肝利膽、健胃消食、利尿消
12月8日,獲悉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研究員,因其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被評為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喜訊。 烯烴,聽起來似乎有些陌生的名字,但說起輪胎,礦泉水瓶,各種塑料制品,薄膜,管材,電線電纜,您還會覺得陌生嗎?是的,烯烴就是這么廣泛的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
12月23日,由國家科技部委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組織有關專家,對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疆特有藥用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實驗室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維吾爾醫藥的現代化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維吾爾藥草花等特色創新品種臨床前研究”課題進行了驗收。專家組在審閱了驗收材料,聽取了課題組負責人的匯
作為973首席科學家和糖尿病著名專家,上海市交通大學附屬醫院第六人民醫院院長賈偉平帶領著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團隊,數十載如一日,致力于尋找早期發現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中國標準”,提高對糖尿病的“預警”能力。 近日,以賈偉平等為主要成員的科研團隊開展的“2型糖尿病遺傳機制新發現與早期預警標記的系列研
夜郎無閑草,黔地多靈藥。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藥材資源,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凝聚成神奇的民族醫藥,作為全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的貴州,擁有4802種中藥材品種資源,以苗藥為代表的民族醫藥極富特色。近年來,貴州省在基礎研究上不斷“加碼”,為民族醫藥的崛起注入一股“神秘”力
植生生態所研究生獲得上海高校學生創造發明“科技創業杯”三等獎 9月18日,在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舉行的第十七屆上海高校學生創造發明“科技創業杯”頒獎大會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任聰、馬俐兩位研究生分別獲得“科技創業杯”三等獎。 微生物代謝調控與代謝工程研究組任聰的獲獎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和山東省煙草公司共同承擔的中國煙草總公司科技重點項目“烤煙烘烤特性遺傳分析及QTL定位研究”通過了由國家煙草專賣局科技司組織的項目鑒定。 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在烤煙烘烤特性遺傳效應、高密度分子遺傳連鎖圖譜構建、QTL定位及分子標記的挖掘與驗證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
近期,在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麗芳課題組,一項新鮮而有趣的技術發明正在推進:他們以植物提取液為主要成分,將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質進行合理配比,通過外部噴施制劑的方式誘導新生葉變紅,使春夏兩季也能看到秋天的植物彩葉。 目前,課題組以我國鄉土樹種烏桕為對象
遼寧省科學技術廳今天在大連工業大學組織召開了“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與工程化設備”和“散纖維及成衣制品無水染色”科技成果項目鑒定會,由中國工程院孫晉良院士為主任的專家組對項目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技術攻克了傳統的染色以水為介質、環境污染嚴重等技術難題,從根
美國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超小型的利用兩個AA電池運轉并能精確復制DNA的儀器。 這種儀器沒有運動機件,造價僅10美元。它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在20分鐘內復制出一個DNA鏈的數十億個等同拷貝。這個速度
“中國電化學成就獎”是電化學委員會頒發的最高學術獎勵,目的是獎勵在電化學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做出原創性成果,并對中國電化學事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電化學工作者。2011年,廈門大學田昭武院士、武漢大學查全性院士榮獲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2015年8月8日,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委員會在第十八次全國電
王逸平生前照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供圖) 今年4月11日,一位55歲的優秀黨員科學家倒在了科研崗位上,離開了他摯愛一生的新藥研發事業。他為人們帶來了冠心病、心絞痛的救治良藥,迄今受益患者超千萬。而他自己卻與不治之癥克羅恩病抗爭了25年。他就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所
2月24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北京組織有關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地面電磁探測(SEP)系統研制”課題進行了結題驗收。 “地面電磁探測(SEP)系統研制”課題(SinoProbe-09-02)是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SinoProbe)中第九項目
4月19日,江蘇省藥物分子設計與藥性優化重點實驗室在中國醫藥城揭牌成立。該實驗室是中國醫藥城成立的首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該實驗室由中國藥科大學與江蘇亞盛醫藥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實驗室將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開展創新藥物分子設計、先導化合物成藥性優化和評價、化學和生物信息學
2017年5月5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官方公布一則好消息:蘇州大學劉莊教授榮獲2017年度“Biomaterials Science Lectureship”獎項,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 這一獎項創立于2014年,每年由 Biomateri
近年來,小型機器人在生物醫學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例如疾病診斷、藥物輸送和手術治療。這種毫米到微米級別的小尺寸機器人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運動,并到達深層組織。目前大部分小型機器人為硬質材料,通常其靈活性不足,在受限和不規則空間中移動困難,且其高機械強度容易對生物組織造成額外損傷。受自然界軟體生
來自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因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展開了胃癌發生發展相關DNA甲基化組掃描,進行了所獲90余個基因的DHPLC大規模研究,在中日韓三國驗證隊列中證明了了GFRA1的去甲基化激活,SRF和ZNF382的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癌等惡性腫瘤的轉移標志物。就此
1 引言 學術評價者學術界之大事也,事關國家科技的良性發展和原始創新能力的提高;也關乎科研人員的入職、職稱的提升、資助和獎勵的獲取等切身利益,不可不察也。 2010年6月17日,英國著名刊物《自然》(Nature)以《評價的評價》為題發表了一篇社論,對本期中發表的三篇有關學術評價的文章加以介紹和
【背景及概述】[1][2]甜蜜素是一種人工甜味劑,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業,是直接關系人體健康的化工產品。甜蜜素于1937年由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生MichaelSveda無意中發現并申請美國發明專利USP2275125;1949年美國將其用于食品;1958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將其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