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道,一支包含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的科學家小組重建了烏龜的“生命樹”。在過去幾十年,烏龜是如何與自身物種、與其它爬行動物甚至恐龍相聯系的細節一直備受爭論。而美國加州科學院的新一代測序技術產生了史無前例的基因信息,從而提供了了解烏龜進化歷史的新視野。這些高科技實驗室方法革命化了科學家們探索物種起源和進化關系的方式,并為未來調查地球化石記錄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烏龜是如何與自身物種、與其它爬行動物甚至恐龍相聯系的細節一直備受爭論 這項發表在期刊《分子系統發生學和進化》上的研究描述了名為超保守元件(Ultra-conserved elements,簡稱UCE)的新基因測序工具是如何揭示烏龜在整個動物世界里的近親。這一新的基因樹運用了大量數據以駁斥烏龜與蜥蜴和蛇是近親的觀點。相反,研究作者為烏龜劃分了一個新的群體Archelosauria,而它的近親包括鳥類、鱷魚和恐龍。科學家們......閱讀全文
外行看熱鬧 前兩年聽說低溫冷凍電鏡在測量蛋白質結構方面有大的突破,分辨率已經可以和最好的X射線晶體結構測定不相上下,而且不用再辛辛苦苦培養蛋白晶體,很可能近期會有人得諾貝爾獎之類。 維基百科上關于Cryo-EM的介紹鏈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Cryo-e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H7N9禽流感一出現,板藍根又被熱炒了一把。4月3日,江蘇省衛生廳發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中醫方,其中提到玉屏風散顆粒、板藍根沖劑、黃芪口服液等中成藥可用于預防。對于板藍根的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找到了預防藥物,這也太快了”。 鐘院士的這番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駁,
根據最近發表在《Nature》雜志150周年紀念特別版中的一篇文章,五位科學家一致認為:科學研究要想進一步改善,那么需要考慮試驗對象的性別以及性別認知因素。 作者認為,在研究中將性別(Sex, 女性,男性或兩性/雌雄同體,即生物學意義上的個體特征)和性別認知(Gender,即影響個體在社會中的
2016即將過去,太多讓人驚奇的事情已經應接不暇。比如什么腐國脫歐啊,閨蜜干政啊,引進核食品,已經算不上啥了。倒是美國總統換屆,刺激了不少美國科學家。不信?你看下面這則報道。 川普當選美國新總統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炸了! Nature雜志的新聞版塊在今年十一月九號刊登了一篇題為“Donald
本杰明·多普瑞在9歲時上樓梯不扶著欄桿就很費勁,隨后到醫院被診斷為杜氏肌營養不良(也稱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但很幸運,24歲的他已經活得比其他許多同類患者更久。醫生當時只告訴他這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絕癥,但并沒有教他該怎么辦。那些經過他輪椅的女孩絲毫不會注意到他,也沒有朋友給他打電話聊天,只有媽媽和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2011 年安塞姆·佩恩獎的獲獎者為來自武漢大學的張俐娜教授,中國!”當地時間3月29日晚,在美國安納海姆市舉行的ACS(美國化學會)年會上,當學會主席最后公布2011年獲獎名單時,全場掌聲雷動。作為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半個世紀以來,張俐娜教授是第一
著名作家阿西莫夫1940年在科幻小說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原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條命令與第一條相矛盾;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種保護與以上兩條相矛盾。今天,人工智能逐漸從科幻走向現實,人們對人工智能可能產生的危害也愈加警惕,希望能
1869年11月第一期《Nature》出版,為了紀念,Nature特別推出了150周年紀念版,其中將探討自然與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特刊中,五位專家強調了性別差異的重要性,他們指出這些因素經常被忽略。 文章指出,結合生理性別sex(區分女性,男性或兩性/雌雄同體個體的生物學特性)和社會性
搭著“十一”長假的尾巴,諾貝爾獎的三大自然科學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一一揭曉。 網絡上關于這三大獎項的科普文章已是鋪天蓋地。跳出三大獎項的科學貢獻來看,今年的諾獎自然科學獎項或許能給中國科學界帶來一些啟示。 啟示一:師徒同心,其利斷金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后,科學網博主郭曉
生老病死,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但這并沒有打消一些科學家研究衰老的熱情。在他們看來,一個很簡單的出發點就是:同是動物,為什么有的昆蟲只能活幾天,貓狗能活十幾年,而烏龜的壽命卻能長達一兩百歲? “不同物種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什么?它們的基因!所以我想,衰老的秘密也許就藏在基因里。它們里
圖為經過太空育種而成的超級南瓜依靠航天科技進行生物制藥,疑難雜癥治療現曙光天氣預報,都是衛星在幫忙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人們出行必備 神舟九號飛天,“天神”對接,舉世矚目的發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進駐太空等話題之外,關于此次飛行所承載的科研任務在實際民生中的應用也是眾人關注的命題。 中
神舟一號(1999年11月) 飛船搭載一些農作物種子,包括各10克左右的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蘿卜等品種以及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此外,還搭載了有利于心腦血管疾病藥物開發的Monascus生物活性菌株。神舟一號科研實驗相對較少,但自此開啟的“太空誘變育種”實驗影
通常下班回家經過生科院,會碰到很多里面出來吃飯或回宿舍的研究生,每天聽他們邊走邊說的都是“你發了個幾分的?”。剛開始我還不太明白,什么幾分幾分的?后來知道原來他們說的是自己文章的影響因子,搞生物研究的真不簡單,已經和考試答題一樣,直接算總分了,連影響因子都不講了。 學校里的新聞也經常報道,某某
①月面示意圖。 ②手繪嫦娥四號生物科普實驗載荷示意圖。 月球沿著橢圓形軌道,運行至近地點附近時就會讓人們覺得格外大而明亮,被稱為“超級月亮”。近日,適逢“超級月亮”當空,全球各地對其關注度顯著上升。而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抬頭仰望那輪“超級月亮”時除了欣賞贊嘆之外,還有發自心底的牽掛。因為就在那皎潔的
菊長最懷念的就是小時候打開小霸王學習機和馬里奧一起學習時光,那時候菊長一條命可以通關超級馬里奧,覺得自己長大后肯定能成為一名科學家什么的。少年菊長的煩惱只有菊長自己懂,時常憂郁地望著窗外的藍天白云,夢想自己也能像馬里奧一樣,吃一個變大蘑菇就能馬上長大。 本來菊長都快忘記這回事了,但最近任地獄又
當今社會,女性參與和領導創新創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她們在科學、技術、商業和藝術等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全球無數女性作出的不可或缺、令人振奮的貢獻正在驅動世界發生變革。她們以“我能行”的態度,鞭策著我們每個人。她們的卓越成就好似一筆寶貴的財富,激勵著今天懷有雄心的年輕女孩,成為未來的發明者和創
一,清明日記 1,4月5日 清明節,中午孩子與我和老伴在<(朝陽門)唐宮>小聚… 在任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的<檢驗檢疫科學>雜志責任副主編期間的十多年里,2個月出版一期雜志,通常我用半個月即完成20多篇論文的審稿,修改,參考文獻文字核對等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