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草原半數草場嚴重退化
青藏高原萬畝植綠“力士?綠哈達行動”公益項目昨日啟動。據了解,該項目計劃在未來三年種植綠色植被一萬畝,希冀改善日益退化的青藏高原植被狀況,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 記者了解到,西藏草原總面積12.44億畝,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場嚴重退化,1/10的草場明顯沙化,西藏全區已經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場面積達 1.7億畝。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李偉表示:“目前西藏草地退化情況嚴重,已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和當地牧民的生產生活。”......閱讀全文
杜國禎:保護好藏地是我國生態保護中最重要一環
中國自然環境的保護與恢復狀況,已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有研究指出,西部絕大部分省區位于生態環境脆弱區,西部水土流失面積占全國的80%,沙化面積占全國的99%,草原“三化”(退化、沙化、鹽堿化)面積占全國的93.2%。為此,國家加大了對西部省市環境保護的力度,推行退耕還林等政策
西藏草原半數草場嚴重退化
青藏高原萬畝植綠“力士?綠哈達行動”公益項目昨日啟動。據了解,該項目計劃在未來三年種植綠色植被一萬畝,希冀改善日益退化的青藏高原植被狀況,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 記者了解到,西藏草原總面積12.44億畝,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場嚴重退化,1/10的草場明顯沙化,西藏全區已經退化而
青藏高原鳥類生態系統遭受氣候變暖威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02.shtm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區域,這里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然而,氣候變暖正在加速,青藏高原過去50年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這一趨勢不僅會對高原鳥類
陳發虎: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須落實“三線一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54.shtm 中新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如何貫徹落實備受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研究員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
青藏高原“長高”如何影響東亞水循環及生態系統
青藏高原生長是新生代最為波瀾壯闊的造山運動,也是驅動東亞氣候系統和生態環境演變的關鍵因素。近幾十年來,不同學科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關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長對東亞氣候系統、水汽循環和生態系統影響的了解,但是關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演化還存在許多爭議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
青藏高原“長高”如何影響東亞水循環及生態系統
青藏高原生長是新生代最為波瀾壯闊的造山運動,也是驅動東亞氣候系統和生態環境演變的關鍵因素。近幾十年來,不同學科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關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長對東亞氣候系統、水汽循環和生態系統影響的了解,但是關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演化還存在許多爭議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
《科學通報》:高寒生態系統退化加速青藏高原碳流失
專家認為解決辦法在于提高當地生物量和植被光合作用能力 ?氣候變暖將導致土壤釋放出大量的碳,碳排放又增強了全球變暖的趨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青藏高原正是一個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的巨大碳庫。我國科學家通過對青藏高原風火山地區高寒草地CO2排放通量的研究發現,隨著退化程度的加劇,高寒草甸碳排放量逐漸提高
讓青藏高原成為更好的生態安全屏障
青藏高原位于中國西南部,被譽為“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碳固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是我國乃至亞洲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區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 為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我國實施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政策與工程,建設了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為代表的自然保
《全國防沙治沙規劃》正式印發實施
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編制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經國務院審批同意,已于近日正式印發實施。 《規劃》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防沙治沙成效,客觀分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
新疆封禁保護10萬公頃沙化土地以遏制土地沙化
據新華社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消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治沙辦日前表示,新疆天山南北6個縣市近日已被納入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區內禁止一切對生態構成威脅的生產、開發、建設活動,以促使保護區內10.25萬公頃沙化土地及相關生態系統得到自我修復。 據介紹,未來兩年,新疆天山南北6個試點縣市
近20年西藏生態格局變化率低于0.15%
資料圖為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森林。中新社記者 李林 攝 中新網10月26日電 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張亞平今日表示,近20年來,西藏嚴格執行國土空間管控,生態格局的變化率低于0.15%。地面植被覆蓋度呈小幅度上升,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0.71萬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41.37萬平方公里,占全
專家稱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原文地址:http://env.people.com.cn/GB/14288963.html 青藏高原 國務院昨日首次提出青藏高原“五大功能區”的劃分思路,以推進重點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期望有效遏制青藏高原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 在昨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
生態系統趨好-潛在風險增加-青藏高原科考首期成果發布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趨好的同時,潛在風險增加;亞洲水塔失衡,冰崩等新災、巨災頻發;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隆升歷史存在明顯差異,導致新的生物演化模式——2017年啟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9月5日在拉薩發布了首期成果。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說,過去50年來,青
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秘書長 如果這個季節去西藏,站在拉薩河谷,可以看到兩側山坡上的青草已經長到了山頂,回到30年前,人們不可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最高海拔超過8800米,構成全球獨一無二的“第三極”主體骨架,也是地球獨特
北京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基本完成-近5年沙化土地減37萬畝
“無風一片沙,有風地搬家,每當風沙起,處處毀莊稼”。新世紀初本市沙塵暴肆虐,居民“談沙色變”。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近五年來,本市沙化土地面積減少37.26萬畝,全市境內的沙化土地基本被綠陰“吃掉”,北京沙化土地基本完成綜合治理。僅今年本市義務植樹的面積就達到5.8萬畝
中國斥資15億元恢復青海湖環境
青海省省長宋秀巖5月26日宣布,正式啟動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投資近16億元,在10年內最大程度恢復青海湖原生態。 這是青海省繼“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后的第二個大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中國農業部畜牧司司長王智才說,這個項目的實施,將有效保護和恢復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逐步緩解青
新疆已治理沙化土地773萬畝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獲悉:2014年是新疆防沙治沙事業有史以來推進力度最大的時期。目前各地州林業部門結合林業綜合治理、退化草原治理和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773.3萬畝。 據介紹,2014年以來,自治區各級林業部門開始通過啟動實施重點工程帶動防沙治沙,成效顯著。其中
沙化土地“天空地”監測體系建設
近日,由國家林草局西北調查規劃院承擔的青海省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成效監測項目正式啟動。這一監測體系將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全自動荒漠生態觀測設備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封禁保護區的實時、可視、全面的監測,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為防沙治沙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青海省是我國重要的
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長對東亞水循環及生態系統的影響
青藏高原生長是新生代波瀾壯闊的造山運動,也是驅動東亞氣候系統和生態環境演變的關鍵因素。近幾十年來,不同學科從不同角度對青藏高原生長開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關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長對東亞氣候系統、水汽循環和生態系統影響的認知,但關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演化存在爭議,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
“黃河之腎”植被覆蓋度逾98%-阻止草場沙化
? ?甘肅甘南州林業和草原局草原保護建設科負責人安小偉16日接受采訪時說,自2017年至今,甘南州瑪曲縣累計爭取到沙化退化草原鞏固治理和系統修復資金13.4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經過多年治理、修復,如今“黃河之腎”瑪曲草原植被覆蓋度達到98.31%,有效阻止草場沙化進程,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青藏高原恐成全球沙源-雪存20年前禁用農藥
冰川退縮后,在珠峰北坡形成的越來越高的戈壁灘。科學家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東絨布冰川區埡口建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氣象觀測站 一只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后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是氣候學的“蝴蝶效應”理論。而
歐陽志云:我國生態系統面臨的問題及變化趨勢
全國生態系統復雜多樣,空間差異大,以草地、森林、農田和荒漠為主,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82.8%。由于氣候、地理條件的影響,我國生態環境脆弱,對人類活動的干擾十分敏感;同時,悠久的歷史、巨大的人口數量和高速的經濟發展導致的高強度資源開發,對我國森林、草地和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影響,生態系統
沙化土地“天空地”監測體系建設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815.shtm 近日,由國家林草局西北調查規劃院承擔的青海省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成效監測項目正式啟動。這一監測體系將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全自動荒漠生態觀測設備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封禁保護區
我國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46.shtm
國家林業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勢在必行
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93%,還有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日前,國家林業局制定并印發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方案》(下稱《制度方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表示,我國北方10個重點省區沙化土地面積占全國沙化
四川若爾蓋濕地重現鷗翔鶴舞-曾受鼠患侵擾
若爾蓋濕地受鼠患侵擾 退化草地區產草量已提高一倍以上 “長江上游水源涵養地若爾蓋濕地草原,水草豐茂,已經重現鷗翔鶴舞。”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獲悉,由省科技廳組織實施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若爾蓋濕地修復技術研究與示范”,針對若爾蓋濕地沙化加劇、植被嚴
西藏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功能向好
本報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趙永新)記者26日從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實施以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成效顯著,主要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功能向好。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汪海洲就有關情況進行
若爾蓋濕地修復:生態噩夢盼蘇醒
若爾蓋濕地草原是一個被眾多名片包裹著的區域——“中國西部高原之腎”、“中國最美的濕地草原”、“中國黑頸鶴之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曾經,它靠著水草豐茂、鷗翔鶴舞聞名于世。然而,隨著濕地萎縮、湖泊干涸、草原沙化,使它漸漸失去往昔的豐腴與光澤。 為遏制若爾蓋濕地草原退化、沙化,200
中日合作治理黑龍港流域鹽堿沙化土地
近日,河北省林業局與日本國鳥取縣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NPO杯協會簽署中日合作(小淵基金)大城縣造林項目協議書。主旨是治理大城縣黑龍港流域的鹽堿及沙化土地,改善生態環境,進一步加深中日兩國及兩省縣之間合作和友誼。 此次簽署項目的主要內容是,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3年間造林200公頃
林克劍等:草原生態修復亟需多樣化集成化技術
我國草原幅員遼闊,覆蓋著2/5的國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具有防風、固沙、保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等重要的生態功能,對維系國家生態安全、地區經濟、人文歷史等具有重要的價值。草原生態系統是草原地區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與其環境構成的功能統一體。草原生態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