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通過CREB介導YAP癌基因促進了肝癌細胞生長。相關論文發表在12月的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響因子11.665)上。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張曉東(Xiaodong Zhang)教授和葉麗虹(Lihong Ye)為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前者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腫瘤分子生物學,開展乙肝病毒致癌分子機制和乳腺癌轉移分子機制研究,篩選抗腫瘤藥物。后者的研究方向是腫瘤發生、發展和轉移的分子機制;抗腫瘤藥物篩選。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我國肝細胞肝癌(HCC)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體內外研究發現, HBx可誘導肝細胞的惡性轉化及癌變, 成為目前研究乙肝相關性肝細胞癌生機制的熱點. 近來在HBx與抑癌基因, 如p53的新成員p73以及p16,......閱讀全文
作為一項新興的分子、基因表達的分析檢測技術,在體生物光學成像已成功應用于生命科學、生物醫學、分子生物學和藥物研發等領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在體監測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基因治療中的基因表達、機體的生理病理改變過程以及進行藥物的篩選和評價等。 1、在體監測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我國的院士評選是從1955年開始的,在正常情況下每兩年評選一次。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評選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稱兩院院士。2009年兩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分別為296人和449人,其中與生物相關的包括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農業學部等,候選人當中也不乏大家熟悉的一些科學家,為了進一步了
來自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通過CREB介導YAP癌基因促進了肝癌細胞生長。相關論文發表在12月的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響因子11.665)上。 南開大
作者簡歷 王恩多 女,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1944年出生于四川重慶,原籍山東諸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人大代表。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常務理事,美國生物
生物通報道:來自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原癌基因c-Src通過磷酸化糖酵解中的限速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 HK)增加其活性,進而促進腫瘤發生和轉移的機理。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廈門大學生
在中國藥科大學教授蔣晟的帶領下,該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選擇性IDO抑制劑。 近日,該項目榮獲首屆中國藥學會—以嶺生物醫藥創新基金項目。 蔣晟,2003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并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2003年—2007年在美國衛生部國立癌癥研究所(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研究員洪國藩成功研發出了低溫封閉多級PCR(Lcn-PCR)技術,克服了普通PCR技術的自身缺陷,同時具有超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并能排除環境的交叉污染,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專家稱,這一技術不僅大幅度提高了在宮頸癌等臨床樣本檢測上的準確率,還可以廣泛
來自美國芝加哥的消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副教授,新澤西腫瘤研究所研究員康毅濱博士榮獲2012年度美國癌癥研究學會杰出貢獻獎,美國癌癥研究學會在即將在芝加哥舉行的第103屆美國癌癥研究學會年會上頒發這一獎項,同時在此次大會上,康毅濱博士還將發表題為“解密乳腺癌轉移腫瘤基質相互作用(Decod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9月22日,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承辦的2018年全國糖生物學會議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糖化學及糖生物學研究領域知名的專家和學者,介紹糖化學生物學合成、糖生物學、糖藥物、糖組學、糖鏈結構分析、糖生物工程與技術等糖相關領域的
在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領域中,實驗動物在生命活動中的生理和病理過程,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 建立人類重大疾病的動物模型,對分析疾病的發病機制,解答特定人群對某種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藥研發等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以及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
在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領域中,實驗動物在生命活動中的生理和病理過程,與人類有很多相似之處, 建立人類重大疾病的動物模型,對分析疾病的發病機制,解答特定人群對某種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藥研發等過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以及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
來自瑞典的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數據驅使的AI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前列腺癌如何發展,最終可以幫助提高這種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結果。每種癌癥都是獨特的,它的特點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這種所謂的腫瘤異質性是由于腫瘤內細胞的競爭性克隆以及可能增加轉移概率的獲得性基因突變。 來自瑞典生命科學實驗室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會刊》(The EMBO Journal)于2月21日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劉默芳研究組、王恩多研究組關于miR-155/miR-143介導炎癥促進腫瘤細胞糖代謝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與中山醫院張宏偉教授、瑞金醫院李彪教授、美國路易斯維爾大
作為一個平凡的小卒,對于行業中大神級別的人物總是充滿了膜拜之情。這些大神中更有出類拔萃者,在領域內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人們通常會給他們冠以"……之父"的名號,以此來形容其獨一無二的江湖地位。在生物領域里面,也有這樣一些令人崇敬的"爸爸"們,他們的大名和科研
今天黨的十九大召開,習近平大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想想都覺得高中政治課本過時了,而考研又多了一道大題。然而這些年,醫療領域進展可不止一點!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年,分子病理領域的發展! 其實相對于其
如今,“精準醫學”“腫瘤治療的伴隨診斷”“個體化醫療”等成為媒體熱詞,這預示醫學正在進入一個大眾基因檢測與治療的新時代。那么,基因檢測到底是什么、能解決什么問題、是否可靠? 1.越來越低成本的基因檢測技術:從30億美元到1000美元 要談“基因檢測”,我們還是先聊聊“基因”。“基因”是生命科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精準醫療下,分析儀器到底有多少機會?POCT流行,Elisa橫行,分析儀器到底該如何切入醫療診斷?太多的問題,擺在“精準醫學”這四個字面前。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 詹啟敏 “到目前為止,‘精準醫學’還只是人們對此了解的冰山一角。”詹啟敏說。這是在第二屆生命組學與精準醫學大會上,中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學多個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世界首個高精度人類男性和女性個人遺傳圖譜相關論文相繼發表于《科學》和《細胞》雜志。這一工作采用的單細胞DNA擴增技術MALBAC,與以前的技術相比,該技術將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的精確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夠發現個別細胞之間的遺傳差異。 MAL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學多個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世界首個高精度人類男性和女性個人遺傳圖譜相關論文相繼發表于《科學》和《細胞》雜志。這一工作采用的單細胞DNA擴增技術MALBAC,與以前的技術相比,該技術將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的精確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夠發現個別細胞之間的遺傳差
三、生物芯片技術研究應用點滴 人類基因組計劃推動了各種生物基因組測序工作的進展,越來越多的生物全基因組序列被測定并公布,可是這才是解讀“天書”的開始。掌握了基因組序列,卻不知道基因序列背后所隱藏的秘密——即基因組的功能,就不能真正理解“天書”更
博奧生物集團外景圖 流傳千年的中醫典籍,世界領先的生物芯片,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健康,炙手可熱的云端大數據平臺,這四個非常重要且彼此看似有些距離的領域是否能有交叉? 有,這個點就是基因。多重注意力疊加的背后,是現代生物科技的爆發。 12月26日,中關村促進健康服務業論壇在京舉行,博奧頤和健康科
近日,科技部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4年立項的1個項目、2015年立項的151個項目的結題驗收。結果顯示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效品種選育”等152個項目自立項實施以來,總體執行情況較好,達到了預期目標,科技部予以通過驗收。其中,“作物-固氮根瘤菌特異與廣譜共生的分子
胡志強鮑鷗胡志強蔣勁松 近年來,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涉及科技倫理的事件。食品安全領域基因技術的經濟效益與隱性威脅;醫學領域器官移植、人體器官商業化、安樂死、臨床試驗的倫理問題;生命科學領域的克隆技術,以及環境倫理、動物福利等問題,甚至當前網絡游戲的泛濫也可以視為技術帶來的社會
提要 染色體顯微切割技術是細胞遺傳學與分子遺傳學相結合的一項橋梁技術。近年來,該技術在同源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價值深受關注。本文結合顯微切割的經驗,對其應用和新進展進行了綜述。 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全序列分析,需要構建基因高
2019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結題驗收項目清單#aabb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border:1px solid #666666}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首席科學家項目第一承擔單位項目依托部門2015CB150100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16日,科技部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3計劃”)2015年立項的152個項目后三年預算方案進行公示,項目預算總經費164094萬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專項經費預算擬安排情況匯總表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承擔單位負責人研究周期
2009年,隨著非編碼RNA(ncRNA)研究進展的深入,一類新的ncRNA分子—lncRNA掀起科學界的熱點話題,并逐漸成為分子生物學及臨床醫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康成生物與美國Arraystar公司合作,利用Arraystar LncRNA系列芯片平臺,率先開展lncRNA表達篩查服務。Arra
在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中,遺傳信息從DNA、RNA流向蛋白。基因組DNA和組蛋白上都存在可逆的表觀遺傳學修飾,這些修飾可以調控基因的表達,并由此決定細胞的狀態,影響細胞的分化和發育。近年來人們發現,mRNA和其他RNA上也存在類似的調控機制。 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