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參評院士專著涉嫌造假
9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張曙光在庭審中。 三天前,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法庭上一席供述,引發輿論嘩然。他稱當年收受企業2300萬元,是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中科院次日發聲明稱,張曾兩次參評落選,未曾收到過與張“花錢參評”相關的投訴。 根據新京報記者調查,張曙光曾為“組織科研成果”花費。他參與院士評選的個人著作,涉嫌由專家團隊在集中時間段內集體完成。另據了解,張曙光被鐵道部推薦為院士候選人時,時任部長劉志軍“集全系統之力”力挺。雖然張兩次參評落選,不過爆出的院士制度問題也再次被關注。 昨天(9月12日),有相關部門的科技專家向記者披露,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當年參評院士,涉嫌學術造假。 9月10日,張曙光案在北京二中院開庭時,他在庭上稱索賄2300萬系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 據新華社報道,張曙光稱,他先后3次向今創集團總裁戈建鳴索取錢款800萬、兩次收受武漢正遠......閱讀全文
中科院回應張曙光索賄2300萬評院士
聲明中說,中科院未曾收到與張“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如查實哪位院士有受賄等違法行為,中科院絕不姑息,歡迎社會監督。 聲明中說,我們從媒體報道中注意到,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法庭上供稱,其受賄的部分錢財用于參評院士。張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鐵道部推薦為我
張曙光參評院士專著涉嫌造假
9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張曙光在庭審中。 三天前,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法庭上一席供述,引發輿論嘩然。他稱當年收受企業2300萬元,是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中科院次日發聲明稱,張曾兩次參評落選,未曾收到過與張“花錢參評”相關的投訴。 根據新京報記者調查
多名院士呼吁徹查“張曙光花巨資評院士”
提起中國科學院對張曙光2007年參評院士材料的調查結果,中科院技術科學部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依然十分不解:“我們都是學者,明白誰也不可能兩年時間寫兩本專著。” 2007年院士大會投票期間,針對張曙光所提交的學術成果是真是假,院士們爭議很大。潘際鑾說,當時,不少院士的疑惑是:他
人民日報:讓“院士角逐”回歸學術
讓權力的歸權力、學術的歸學術,才能防范因兩者媾和而產生腐敗風險 兩次參評、兩度落選,最接近時距闖關成功僅一票之差;索賄兩千余萬元,蓋因評院士“需要花錢”——近日,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賄選院士的案情逐步曝光,吸引公眾目光。此事所暴露出的權力對學術的干擾,無疑是一記警鐘。常言道
周濟:院士增選工作的公平公正
為創新驅動發展作貢獻——專訪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我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在新時期將如何貫徹落實這一戰略要求,為創新驅動發展作貢獻?在201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國科學報》圍繞這個話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1月9日,2016年度國
嵇少丞:從此不再增選院士
從北美大學正教授位置上全職回國的饒毅先生,竟然沒能進入中科院院士第二輪候選人的名單,他表示從今以后再也不參加中國院士的增選了。饒毅事件再一次把院士選舉是否“公平公正”的疑問推進公眾的視野。 只有想當院士的人才會去巴結院士,這樣的人越多,院士制度對中國科學發展的阻礙就越大。 如果中國有
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中科研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5名
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分別啟動。這是去年兩院分別修改(院士)章程之后的第一次增選。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2015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5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5名(化學生物學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9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現予公布。 2013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共53人,分學部以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9人)
中科院院士增選空缺近半
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向社會公布后,人們發現,此次增選產生了35名新院士,而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規定,每兩年一次的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 近一半的名額空缺,這是什么原因?中科院這次院士增選,又有哪些風向標? ? 釋疑 院士評選力求“經得起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