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抗菌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抗菌肽原指昆蟲體內經誘導而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堿性多肽物質,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這類活性多肽多數具有強堿性、熱穩定性以及廣譜抗菌等特點。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抗菌肽的是1980年由瑞典科學家G.Boman等人經注射陰溝通桿菌及大腸桿菌誘導惜古比天蠶蛹產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定名為Cecropins。 最初,人們在研究北美天蠶的免疫機制時,發現其滯育蛹經外界刺激誘導后,其血淋巴中產生了具有抑菌作用的多肽物質,這類抗菌多肽被命名為天蠶素(Cecropins)。后來,從其他昆蟲以及兩棲類動物、哺乳動物中,也分離到結構相似的抗菌多肽,有70多種抗菌多肽的結構被測定。1980年后的數年間,人們相繼從細菌、真菌、兩棲類、昆蟲、高等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中發現并分離獲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由于這類活性多肽對細菌具有廣譜高效殺菌活性,因而命名為“antibacterial pepitides,......閱讀全文
關于抗菌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抗菌肽原指昆蟲體內經誘導而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堿性多肽物質,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這類活性多肽多數具有強堿性、熱穩定性以及廣譜抗菌等特點。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抗菌肽的是1980年由瑞典科學家G.Boman等人經注射陰溝通桿菌及大腸桿菌誘導惜古比天蠶蛹產
概述抗菌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抗菌肽要成為藥物,目前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首先是來源問題。由于昆蟲抗菌肽的天然資源有限,化學合成和基因工程便成為獲取抗菌肽的主要手段。化學合成肽類,成本較高。而通過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直接表達抗菌肽基因,可能造成宿主微生物自殺而不能獲得表達產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達抗菌肽基因,雖然可以克服這一缺
關于抗菌肽的應用介紹
目前,所有的常規抗生素都出現了相應的抗藥性致病株系,致病菌的抗藥性問題已經日益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尋找全新類型的抗生素是解決抗藥性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抗菌肽因為抗菌活性高,抗菌譜廣,種類多,可供選擇的范圍廣,靶菌株不易產生抗性突變等原因,而被認為將會在醫藥工業上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有
關于抗菌肽的作用介紹
1、抗菌肽對細菌的殺傷作用 抗菌肽對革蘭氏陰性及陽性細菌均有高效廣譜的殺傷作用。國內外已報道至少有113種以上的不同細菌均能被抗菌肽所殺滅。 2、抗菌肽對真菌的殺傷作用 最先發現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抗菌肽是從兩棲動物蛙的皮膚中分離到的蛙皮素(Magainins),它不僅作用于G+、G-,對真菌
關于抗菌肽的效應的介紹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對細菌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尤其是其對某些耐藥性病原菌的殺滅作用更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某些抗菌肽對部分病毒、真菌、原蟲和癌細胞等有殺滅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傷口愈合過程。 抗菌肽的廣泛的生物學活性顯示了其在醫學上良好的應用前景。
關于抗菌肽的替代作用介紹
抗菌肽產業是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產業。由于早期生物工程方法不完善,抗菌肽的提取極為昂貴,限制了在醫藥、農業、工業上的應用。隨著轉基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已可以使用工程細菌或酵母菌進行抗菌肽的大量生產,但其核心技術僅被為數不多的科學家和公司掌握。其市場應用廣泛,在農業上,可用于飼料添
關于抗菌肽按來源分類的介紹
(1)昆蟲抗菌肽 昆蟲是種群最大的生物種類,抗菌肽的數量難以估量。現在,僅在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和蜻蜓目等8個目的昆蟲中發現超過200多種昆蟲抗菌肽類物質,僅從家蠶這一種昆蟲獲得了40個抗菌肽基因。 (2)哺乳動物抗菌肽 1989年, 首次從豬小腸中分離到哺乳動物抗菌肽Cecropin P1
關于抗菌肽的基因工程介紹
抗菌肽在動物體內含量極微。從動物體內提取抗菌肽產量低、費時長、工藝復雜、費用昂貴,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這成為制約抗菌肽進入實際應用的最大障礙。因此,開展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已進入臨床應用的基因工程藥物多數是采用原核表達系統生產的,但由于抗菌肽對細菌的殺傷作用,不能用原核表達
抗菌肽的介紹
抗菌肽是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短肽,通常由10到5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它們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皮膚、唾液、汗液和腸道等部位,以及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中。 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抗菌肽在抵抗細菌感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們可以直接殺死細菌或病毒,或者通過增強免疫系統的反應來幫助身體對抗
抗菌肽的功能介紹
抗菌肽功能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一般認為抗菌肽殺菌機理主要是作用于細菌的細胞膜,破壞其完整性并產生穿孔現象,造成細胞內容物溢出胞外而死亡。首先由靜電吸引而附于細菌膜表面,疏水性的C端插入膜內疏水區并改變膜的構象,多個抗菌肽在膜上形成離子通道而導致某些離子的逸出而死亡。亦有學者認為抗菌肽作用于膜蛋白引
抗菌肽-的概念和應用介紹
一、概述抗菌肽是生物體內經誘導產生的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這類活性多肽多數具有強堿性、熱穩定性以及廣譜抗菌等特點。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抗菌隊是1980年由瑞典科學家G.Boman等人經注射陰溝通桿菌及大腸桿菌誘導惜古比天蠶蛹產生的
抗菌肽的效應
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對細菌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尤其是其對某些耐藥性病原菌的殺滅作用更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某些抗菌肽對部分病毒、真菌、原蟲和癌細胞等有殺滅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傷口愈合過程。 抗菌肽的廣泛的生物學活性顯示了其在醫學上良好的應用前景。
抗菌肽的概念
抗菌肽是生物體內經誘導產生的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這類活性多肽多數具有強堿性、熱穩定性以及廣譜抗菌等特點。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抗菌隊是1980年由瑞典科學家G.Boman等人經注射陰溝通桿菌及大腸桿菌誘導惜古比天蠶蛹產生的具有抗菌
抗菌肽的缺陷
1抗菌肽的天然資源有限,化學合成和基因工程便成為獲取抗菌肽的主要手段。化學合成肽類,成本較高。而通過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直接表達抗菌肽基因,可能造成宿主微生物自殺而不能獲得表達產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達抗菌肽基因,雖然可以克服這一缺點,但仍有表達產物少的問題。2與傳統抗生素相比,昆蟲抗菌肽的抗菌活性
抗菌肽預防敗血癥的相關介紹
天然抗菌肽具有選擇性免疫激活和調節功能,對敗血癥有良好的預防和保護作用。傳統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臨床上出現各種耐藥菌株,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在與致病菌變異競爭的過程中,自然界各種來源的抗菌肽成為人們研發新型抗感染藥物的新希望,但人們對抗菌肽的認識和研究仍集中于其直接殺滅細菌生長的效應上。 敗血癥是由
關于白喉的基本信息介紹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氣憋,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咽、扁桃體及其周圍組織出現白色偽膜為特征。嚴重者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可并發心肌炎和周圍神經麻痹。 2022年7月3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北部的一名2歲兒童確診白喉,4日,一名6歲兒童確認為
關于腹水的基本信息介紹
正常狀態下,人體腹腔內有少量液體(一般少于200ml),對腸道蠕動起潤滑作用。任何病理狀態下導致腹腔內液體量增加,超過200ml時稱為腹腔積液(ascites)。腹腔積液僅是一種病征,產生腹腔積液的病因很多,比較常見的有心血管病、肝臟病、腹膜病、腎臟病、營養障礙病、惡性腫瘤腹腔轉移、卵巢腫瘤、結
關于補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補體是一種血清蛋白質,存在于人和脊椎動物血清及組織液中,不耐熱,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導免疫應答和炎癥反應。可被抗原-抗體復合物或微生物所激活,導致病原微生物裂解或被吞噬。可通過三條既獨立又交叉的途徑被激活,即經典途徑、旁路途徑和凝集素途徑。
關于多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肽是α-氨基酸以肽鍵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是蛋白質水解的中間產物。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類推還有三肽、四肽、五肽等。由三個或三個以上氨基酸分子組成的肽叫多肽。
關于斜視的基本信息介紹
斜視(squint)是指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屬眼外肌疾病,可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大類。共同性斜視以眼球無運動障礙、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斜視度相等為主要臨床特征;麻痹性斜視則有眼球運動受限,復視,可為先天性,也可因外傷、或全身性疾病導致。
關于膽紅素的基本信息介紹
膽紅素是膽色素的一種,是人膽汁中的主要色素。膽紅素是體內鐵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謝產物,有毒性,可對大腦和神經系統引起不可逆的損害,但也有抗氧化劑功能,可以抑制亞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膽紅素是臨床上判定黃疸的重要依據,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
關于唇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唇炎是發生于唇部的炎癥性疾病的總稱。根據病程分類有急性唇炎和慢性唇炎;根據臨床癥狀特征分類有糜爛性唇炎、濕疹性唇炎、脫屑性唇炎;根據病因病理分類有慢性非特異性唇炎、腺性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肉芽腫性唇炎、梅-羅綜合征、光化性唇炎和變態反應性唇炎等。
關于紫紺的基本信息介紹
紫紺是指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導致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臨床表現,俗稱為發紺。全身皮膚、黏膜均可出現發紺,但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豐富的部位,如口唇、鼻尖、舌、頰部等處較明顯。
關于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梅毒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
關于白介素的基本信息介紹
白細胞介素,簡稱白介素,是指在白細胞或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細胞生長因子同屬細胞因子。兩者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調節功能。白細胞介素在傳遞信息,激活與調節免疫細胞,介導T、B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及在炎癥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關于阿糖胞苷的基本信息介紹
阿糖胞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9H13N3O5,臨床上主要作為細胞S增殖期的嘧啶類抗代謝藥物,通過抑制細胞DNA的合成干擾細胞的增殖。 基本信息 化學式:C9H13N3O5 分子量:243.217 CAS號:147-94-4 EINECS號:205-705-9
關于咯血的基本信息介紹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氣管、支氣管或肺組織)出血,并經咳嗽動作從口腔排出的過程。咯血不僅可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起,也可由循環系統疾病、外傷以及其他系統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應與口腔、咽、鼻出血以及嘔血相鑒別。
關于流感的基本信息介紹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別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屬于丙類傳染病。 流感在中國以冬春季多見,臨床表現以高熱、乏力、頭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為主,而呼吸道癥狀較輕。 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歷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發性流
關于乳突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乳突炎是乳突氣房黏膜及骨質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多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發展而來。乳突炎性病變雖繼續發展,而全身及局部癥狀卻不明顯,以致不被發現,稱隱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癥繼續發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顱內、外并發癥。
關于腎癌的基本信息介紹
腎癌是起源于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的惡性腫瘤,學術名詞全稱為腎細胞癌,又稱腎腺癌,簡稱為腎癌。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種腎細胞癌亞型,但不包括來源于腎間質的腫瘤和腎盂腫瘤。早在1883年德國的病理學家Grawitz根據顯微鏡下看癌細胞形態類似于腎上腺細胞,提出腎癌是殘存于腎臟內的腎上腺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