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抗菌肽的基因工程介紹
抗菌肽在動物體內含量極微。從動物體內提取抗菌肽產量低、費時長、工藝復雜、費用昂貴,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這成為制約抗菌肽進入實際應用的最大障礙。因此,開展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已進入臨床應用的基因工程藥物多數是采用原核表達系統生產的,但由于抗菌肽對細菌的殺傷作用,不能用原核表達系統直接表達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菌肽,而如果采用融合蛋白的形式表達,將給表達產物的后處理帶來很大麻煩。因此,國內外的研究者多采用真核表達系統進行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 近年來,以酵母為基因工程受體菌的研究引起人們的重視,酵母具有比大腸桿菌更完備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和對表達產物的加工修飾及分泌能力,并且不會產生內毒素,是基因工程中良好的真核基因受體菌。自1978年Hinnen等首先試驗酵母轉化成功后,已有人干擾素基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α-淀粉酶基因等數十種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獲得表達。國內研究者大量研究表明,利用酵母表達抗菌肽是一條可行的道......閱讀全文
關于抗菌肽的基因工程介紹
抗菌肽在動物體內含量極微。從動物體內提取抗菌肽產量低、費時長、工藝復雜、費用昂貴,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這成為制約抗菌肽進入實際應用的最大障礙。因此,開展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已進入臨床應用的基因工程藥物多數是采用原核表達系統生產的,但由于抗菌肽對細菌的殺傷作用,不能用原核表達
關于抗菌肽的應用介紹
目前,所有的常規抗生素都出現了相應的抗藥性致病株系,致病菌的抗藥性問題已經日益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尋找全新類型的抗生素是解決抗藥性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抗菌肽因為抗菌活性高,抗菌譜廣,種類多,可供選擇的范圍廣,靶菌株不易產生抗性突變等原因,而被認為將會在醫藥工業上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有
關于抗菌肽的作用介紹
1、抗菌肽對細菌的殺傷作用 抗菌肽對革蘭氏陰性及陽性細菌均有高效廣譜的殺傷作用。國內外已報道至少有113種以上的不同細菌均能被抗菌肽所殺滅。 2、抗菌肽對真菌的殺傷作用 最先發現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抗菌肽是從兩棲動物蛙的皮膚中分離到的蛙皮素(Magainins),它不僅作用于G+、G-,對真菌
關于抗菌肽的效應的介紹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對細菌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尤其是其對某些耐藥性病原菌的殺滅作用更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某些抗菌肽對部分病毒、真菌、原蟲和癌細胞等有殺滅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傷口愈合過程。 抗菌肽的廣泛的生物學活性顯示了其在醫學上良好的應用前景。
關于抗菌肽的替代作用介紹
抗菌肽產業是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產業。由于早期生物工程方法不完善,抗菌肽的提取極為昂貴,限制了在醫藥、農業、工業上的應用。隨著轉基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已可以使用工程細菌或酵母菌進行抗菌肽的大量生產,但其核心技術僅被為數不多的科學家和公司掌握。其市場應用廣泛,在農業上,可用于飼料添
關于抗菌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抗菌肽原指昆蟲體內經誘導而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堿性多肽物質,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這類活性多肽多數具有強堿性、熱穩定性以及廣譜抗菌等特點。世界上第一個被發現的抗菌肽的是1980年由瑞典科學家G.Boman等人經注射陰溝通桿菌及大腸桿菌誘導惜古比天蠶蛹產
關于抗菌肽按來源分類的介紹
(1)昆蟲抗菌肽 昆蟲是種群最大的生物種類,抗菌肽的數量難以估量。現在,僅在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和蜻蜓目等8個目的昆蟲中發現超過200多種昆蟲抗菌肽類物質,僅從家蠶這一種昆蟲獲得了40個抗菌肽基因。 (2)哺乳動物抗菌肽 1989年, 首次從豬小腸中分離到哺乳動物抗菌肽Cecropin P1
關于基因工程的發展歷史介紹
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來的所謂的DNA;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
關于基因工程的發展歷史介紹
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來的所謂的DNA;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
關于DNA重組的基因工程的介紹
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組指的是人為地將來自不同的生物體的DNA片段進行重組,產生所謂的重組DNA。基因工程可用于添加、刪除或以其它方式改變生物體的基因,主要用于生物醫學研究,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基因工程也廣泛應用于轉基因生物特別是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動物及轉基因微生物新品種的培育。基于基因工程的技術
關于基因工程的準備階段的介紹
理論上的準備:1944年,美國微生物學家Avery等通過細菌轉化研究,證明DNA是基因載體。從此之后,對DNA構型開展了廣泛研究,至1953年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分子的雙螺旋模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DNA的遺傳信息,1958年至1971年先后確立了中心法則,破譯了64種密碼子,
關于乙肝基因工程(CHO)疫苗的介紹
本疫苗系用基因工程技術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片段重組到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內,通過對細胞培養增殖,增殖分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于培養液中,經純化加佐劑氫氧化鋁后制成,疫苗外觀有輕微乳白色沉淀。 1.接種對象 (1)乙肝易感者(表面抗原陰性,轉氨酶正常)。 ⑵用于阻斷母嬰傳播。給
關于基因工程菌的基本介紹
基因工程菌,是指將目的基因導入細菌體內使其表達,產生所需要的蛋白的細菌。如大腸桿菌。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是DNA的重組技術。重組即利用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經過體外或離體的限制酶切割后與適當的載體連接起來形成重組DNA分子,然后再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到受體細胞或受體生物構建轉基因生物
關于農桿菌的基因工程的基本介紹
如果想將一個抗病毒基因轉入小麥,也可以用農桿菌,但要注意兩點: ①要選擇合適的農桿菌菌株,因為不是所有的農桿菌菌株都可以侵染單子葉植物; ②要加趨化和誘導的物質,一般為乙酰丁香酮等,目的是使農桿菌向植物組織的受傷部位靠攏(趨化性)和激活農桿菌的Vir區(誘導)的基因,使T-DNA轉移并插入到
關于基因工程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紹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編碼腫瘤特異性抗原的基因負載到重組病毒載體或質粒DNA上,直接注入人體。借助載體本身或者人體基因表達系統,能持續引起特異性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這是基因工程疫苗較其他腫瘤疫苗無法比擬的優勢,因而成為腫瘤生物治療研究的熱點。研究證明,將編碼細胞因子、細菌蛋白的DNA與基因工程疫苗
關于基因工程菌的主要作用的介紹
糖尿病是患者胰臟的胰島細胞不能分泌胰島素,血糖過高而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僅次于癌癥和心臟病。全世界約有6000萬糖尿病患者。 從1921年到目前為止,醫學上一直采用能降低人體內血糖含量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但胰島素以往主要靠從牛、豬等大牲畜的胰腺中提取,一頭牛或一頭豬的胰臟只能產生300個單位
關于轉基因植物的抗病基因工程介紹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來自天蠶蛾的抗菌肽基因,并導入中國馬鈴薯主栽品種米拉,獲得抗病性提高I∽Ⅲ級的抗青枯病的轉基因株系,現已經農業部批準在四川省進行環境釋放。抗菌肽基因已經供給國內10多家研究單位,進行抗水稻白葉枯病、馬鈴薯軟腐病、花生和番茄的青枯病、大白菜軟腐病
概述抗菌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抗菌肽要成為藥物,目前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首先是來源問題。由于昆蟲抗菌肽的天然資源有限,化學合成和基因工程便成為獲取抗菌肽的主要手段。化學合成肽類,成本較高。而通過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直接表達抗菌肽基因,可能造成宿主微生物自殺而不能獲得表達產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達抗菌肽基因,雖然可以克服這一缺
關于基因工程疫苗的簡介
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術,分離出病原的保護性抗原基因,將其轉入原核或真核系統使表達出該病原的保護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將病原的毒力相關基因刪除掉,使成為不帶毒力相關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①多肽或亞單位疫苗。 ②顆粒載體疫苗。 ③病毒活載體疫苗。 ④細菌活載體疫苗。 ⑤
關于基因工程藥物的簡介
基因工程藥物,是重組DNA的表達產物。廣義地說,凡是在藥物生產過程中涉及用基因工程的,都可以成為基因工程藥物。在這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誘人的前景。 基因工程藥物研究的開發重點是從蛋白質類藥物,如胰島素、人生長激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的分子蛋白質,轉移到尋找較小分子蛋白質藥物。這是因為蛋白質的分子一
關于---基因工程藥物的簡介
基因工程藥物的本質是蛋白質,目前主要采用微生物發酵法、動物細胞培養法獲得,現已有近40種基因工程藥物投放市場。自從1982年,世界上第一個基因工程藥物重組人胰島素經美國FDA批準上市以來,基因工程藥物不斷問世。基因工程藥物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投資開發的熱點,近20年發展極為神速。我國于1989
關于奎尼酸的基因工程法提取方法介紹
利用基因工程可把2個不同的代謝途徑和2種不同微生物的酶結合到同一個微生物中,使微生物產生新的酶活性,生產出新的代謝產物或者生產出靠常規育種方法無法獲得的新的產品,這是生物高技術產業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DNA重組技術改變微生物的代謝途徑,一般有2種方法,一是導入一個新基因,另一種方法就是對已
抗菌肽的效應
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對細菌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尤其是其對某些耐藥性病原菌的殺滅作用更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某些抗菌肽對部分病毒、真菌、原蟲和癌細胞等有殺滅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傷口愈合過程。 抗菌肽的廣泛的生物學活性顯示了其在醫學上良好的應用前景。
抗菌肽預防敗血癥的相關介紹
天然抗菌肽具有選擇性免疫激活和調節功能,對敗血癥有良好的預防和保護作用。傳統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臨床上出現各種耐藥菌株,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在與致病菌變異競爭的過程中,自然界各種來源的抗菌肽成為人們研發新型抗感染藥物的新希望,但人們對抗菌肽的認識和研究仍集中于其直接殺滅細菌生長的效應上。 敗血癥是由
關于基因工程蛋白疫苗的簡介
(1) 亞單位疫苗 用于慢乙肝治療的亞單位蛋白疫苗是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生產的重組HBsAg,包含HBV包膜蛋白的不同組分(preS1、preS2、S),并通過哺乳動物細胞及酵母菌系統表達。用此類疫苗治療慢乙肝,主要依據預防性疫苗的常規劑量,增加了免疫的次數,結果雖然提示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其作
基因工程育種的相關介紹
隨著DNA的內部結構和遺傳機制的秘密一點一點呈現在人們眼前,特別是當人們了解到遺傳密碼是由RNA轉錄表達的以后,生物學家不再僅僅滿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遺傳的秘密,而是開始躍躍欲試,設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預生物的遺傳特性。 如果將一種生物的DNA中的某個遺傳密碼片斷連接到另外一種生物的DNA鏈上去
簡述抗菌肽的功能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可以快速查殺靶標,并且其中很多是純天然的肽,使它迅速成為潛在的治療藥物#抗菌肽的治療范圍為:革蘭氏陰性細菌、革蘭氏陽性細菌、真菌、寄生蟲、腫瘤細胞等。
抗菌肽的作用機制
自從發現抗菌肽以來,已對抗菌肽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已知的是,抗菌肽是通過作用于細菌細胞膜而起作用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種抗菌肽與細胞膜作用的模型。但嚴格地說,抗菌肽以何種機制殺死細菌至今還沒有完全弄清楚。 目前一般認為,Cecropin類抗菌肽作用于細胞膜,在膜上形成跨膜的離子通道
抗菌肽的結構分類
抗菌肽依其結構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Cathelicidin和Defensin為主要的類型;可將其分為5類:(1)單鏈無半胱氨酸殘基的α-螺旋,或由無規卷曲連接的兩段α-螺旋組成的肽;(2)富含某些氨基酸殘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殘基的抗菌肽;(3)含1個二硫鍵的抗菌多肽;(4)有2個或2個以上二硫鍵、具
基因工程技術的相關介紹
基因工程技術:將重組對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載體,拼接后轉入新的宿主細胞,構建成工程菌(或細胞),實現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內進行復制和表達的技術. 基因工程技術使很多自然界很難或不能獲得的蛋白得以大規模合成.80年代以來,表達真核cDNA,細菌毒素和病毒抗原基因等,為人類獲取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