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解析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
7月30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Transcriptomic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carcinogenesis and aggressivenes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為題,在線發表在Theranostics上。這是該團隊首度解析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后,在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預后及診療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進展。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生發展的轉錄組學特征研究概要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內分泌系統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近三十年內上升了三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生是由基因組和轉錄組等不同層面的多種分子改變所引起的復雜的生物學過程,為了實現該惡性腫瘤的精準診斷、提高治療和預后評估的效果,亟需從多組學、不同角度系統鑒定癌組織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分子改變。在前期研究中,孫中生研究團隊運用自主開發的目標區域捕獲測序技術,首次繪制中......閱讀全文
簡述甲狀腺結節鈣化與癌的關系
①砂粒樣甲狀腺結節鈣化,甲狀腺結節鈣化幾乎為甲狀腺惡性腫瘤所共有,甲狀腺結節鈣化常是乳頭狀腺癌的特征性表現。 ②粗大的甲狀腺結節鈣化影像中,約有10%~20%為癌,其中濾泡狀腺癌所占比例大。 ③髓樣癌常粗大顆粒和砂粒樣鈣化相混合。 ④一般甲狀腺良性腫瘤鈣化影像多致密,邊緣清楚,而惡性腫瘤則
左側甲狀腺**狀癌治療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38歲,教師【主訴】發現左側甲狀腺腫塊一年【現病史】患者一年前檢查彩超發現雙側甲狀腺腫塊,左側較大,隨吞咽上下移動,無疼痛,無聲音嘶啞,無煩躁易怒、無心悸心慌、無呼吸困難、無胸悶氣急、無手足抽搐、無腹痛腹瀉,予定期復查,三天前發現左側頸側區一腫大包塊,至我院行彩超檢查示:甲狀腺左側
甲狀腺髓樣癌的病理生理介紹
1. MTC起源于甲狀腺C細胞(屬于神經內分泌細胞),有很強生物學活性,合成多種生物學物質,包括降鈣素(CT)、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組織胺、癌胚抗原和血管活性肽; 2. “C細胞增生”(CCH)表現為甲狀腺實質中的多灶性C細胞簇; 3. CCH是MTC先期過程,患者可先發生CCH,
甲狀腺髓樣癌的臨床表現
甲狀腺髓樣癌的臨床表現: 1. 單側或雙側甲狀腺腫塊:SMTC多表現為單發甲狀腺腫瘤;遺傳性MTC多表現雙側甲狀腺多中心腫瘤; 2. 呼吸不暢、吞咽困難:為腫塊大,壓迫氣管、食管所致; 3. 頸側區腫塊:為腫大的區域轉移淋巴結,常見的轉移部位有頸中央組及外側淋巴結,臨床醫師可觸及腫塊的MT
概述甲狀腺髓樣癌的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 MTC診斷時需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 甲狀腺惡性腫瘤:如甲狀腺未分化癌、濾泡性甲狀腺癌、淋巴瘤及乳頭狀癌; 2. 非癌性甲狀腺腫瘤:如甲狀腺腺瘤。 輔助檢查 如果需要對上述疾病進行鑒別,您需要接受如病理、生物化學及各種影像學檢查,常用方法如下: ◆ 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概述
甲狀腺非髓樣癌(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NMTC)是是指起源于甲狀腺濾泡細胞的惡性腫瘤,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和未分化癌,占甲狀腺癌的大部分。而甲狀腺髓樣癌則起源于甲狀腺C細胞。既往的認識中,具遺傳傾向的甲狀腺癌主要為家族性髓樣癌,而非髓樣癌一般是散發性的。
甲狀腺濾泡癌樣腎細胞癌病例報告
患者,女,39歲。因痛經8年,進行性加重于2014年11月21日入院,腹部B超檢查示子宮腺肌瘤可能,雙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左腎占位,大小約3.3cm×2.7cm。遂轉入泌尿外科診治。患者無尿頻、尿急、尿痛,無肉眼血尿。查體無明顯陽性體征。?CT平掃+增強檢查:左腎上極實質內類圓形等密度影,邊界尚清,
甲狀腺髓樣癌的基本信息介紹
甲狀腺髓樣癌發病主要原因是RET原癌基因突變。當出現單側或雙側甲狀腺腫塊、呼吸不暢、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手足抽搐、類癌綜合征等癥狀應警惕甲狀腺髓樣癌的發生。女性,且年齡在30~60歲之間、有甲狀腺甲狀旁腺及腎上腺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是甲狀腺髓樣癌易患人群,應注意防范。 甲狀腺髓樣癌實際上并非甲狀腺
關于甲狀腺髓樣癌的疾病分類介紹
根據是否具有遺傳性,MTC可分為散發性和遺傳性兩大類: 1.散發性MTC:臨床上最多見,約占MTC的75 -80%,多為中老年,女性稍多; 2.遺傳性MTC:臨床上較少見,約占MTC的20 -25%,發病年齡較散發性MTC提前10-20年左右,男女發病率無差異,一個家族中可以同時或先后有多人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癥狀體征
FNMTC約占甲狀腺癌的5%,除了其家族史,并無特殊的臨床特征可將FNMTC與散發性者區別。大部分文獻報道FNMTC在發病年齡、性別和轉移方式上與散發性者相似。主要臨床表現為: 1.女性患者較男性多,女∶男約為2∶1,平均年齡約為38歲。 2.甲狀腺結節呈逐漸腫大的頸部無痛性腫塊,常被患者或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細針穿刺抽吸細胞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如B超、CT、MRI及核素掃描等檢查能明確腫物性質,其診斷意義同散發型甲狀腺癌。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發病機制
FNMTC多為甲狀腺乳頭狀癌,約占90%,其余主要為嗜酸細胞腫瘤。有少數文獻報道,患病家族成員之一所患為甲狀腺未分化癌,而其他成員則患分化性甲狀腺癌,可能提示著腫瘤的進展。病理特點上,FNMTC的病理表現與散發性者相似。但較多累及甲狀腺雙側,呈多灶性改變和細胞嗜酸性變。Uchino等發現,FNM
甲狀腺呈胸腺樣分化癌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男,39歲,因急性支氣管炎入院。自訴反復咳嗽10+d,以干咳為主,伴少許白色泡沫痰,無發熱、盜汗,無咯血、胸痛及聲音嘶啞。體格檢查: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楚,右側甲狀腺呈Ⅲ度腫大;雙肺呼吸音稍低,未聞及明顯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齊,無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門診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發病原因
1.遺傳學特點 如果FNMTC作為一種獨立的遺傳性疾病是確實存在的,在現有的大量患者中應該可以發現一些大的家系。患者家系不僅有助于了解本病的遺傳方式,而且對于病因的了解、致病基因的克隆都有莫大的幫助。現有文獻對FNMTC家系的報道不多。1980年Lote等報道了兩個家系,共有11位甲狀腺乳頭狀癌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疾病診斷
1、家族史 本病為部分傳遞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某些家系中,家庭成員患甲狀腺良性疾病(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比例增高。因此對所有甲狀腺非髓樣癌的患者,均需注意家族史的了解。 2、臨床表現 在臨床表現上,FNMTC與分化型甲狀腺癌在發病年齡、性別、腫瘤直徑、局部侵犯、淋巴結轉移、合并甲狀腺炎等方面
一例甲狀腺髓樣癌再手術診療分析
女性,57歲,主因“甲狀腺癌術后3個月”入院。患者3個月前體檢時發現甲狀腺腫物,于外院就診,B超顯示:甲狀腺右葉腫物,伴頸淋巴結腫大。全身麻醉下行甲狀腺探查術,術中發現2個甲狀腺右葉腫物,位于甲狀腺中下部,大小分別為2.4 cm×2.4 cm×1.4 cm及0.5 cm×0.5 cm×0.5 cm,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微創手術治療
1.概述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些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增長最快[1]。2013 年全美甲狀腺癌新發病例達到歷史新高60220例。我國鄰邦韓國2012年的專業調研亦顯示,甲狀腺癌名列15~34歲年齡段所有男性及女性惡性腫瘤發病之榜首。我國的甲
結節性甲狀腺腫伴微乳頭狀癌合并中后縱隔異位甲狀腺...
結節性甲狀腺腫伴微乳頭狀癌合并中后縱隔異位甲狀腺病例分析病例女,63歲,2009年4月因咳嗽于外院就診。查體:心肺未見異常。患者無其它不適。既往體健,有高血壓病史5年(口服降壓藥控制良好),無吸煙飲酒史,否認放射性物質及有害有毒物質接觸史,近半年體質量無明顯變化。?X線胸片(圖1)示:兩肺紋理清晰,
簡述甲狀腺髓樣癌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1. MTC發病主要原因是RET原癌基因突變; 2. 約95%遺傳性MTC和70%散發性MTC是由位于10q11.2原癌基因RET突變所致。 發病機制 1. 主要發病機制為RET原癌基因突變后,導致甲狀腺C細胞內外區蛋白構象的改變,進而誘導細胞增生過度而發生癌變; 2. RE
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繪就
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劉寶國課題組合作,收集了355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癌組織和癌旁組織樣本,運用目標區域擴增子測序技術和RNA目標區域捕獲測序技術對癌癥樣本中的點突變和基因融合作了全面檢測,繪制了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遺傳圖譜。相關研
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繪就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劉寶國課題組合作,收集了355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癌組織和癌旁組織樣本,運用目標區域擴增子測序技術和RNA目標區域捕獲測序技術對癌癥樣本中的點突變和基因融合作了全面檢測,繪制了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遺傳圖譜。相關研究成果發
甲狀腺癌真的是“懶癌”嗎?如何走出這種認識誤區?
甲狀腺位于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部位比較特殊,構成了生命的“命門”。甲狀腺發生病變,特別是發生惡性病變——甲狀腺癌后則轉變為生命的“窄門”。曾經由于甲狀腺癌病程長、發展慢,癥狀輕或無,99%以上的患者不痛,難發現,人們一度把甲狀腺癌稱之為“懶癌”。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怎樣穿過生命的“窄門”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發病機制及癥狀體征
發病機制 FNMTC多為甲狀腺乳頭狀癌,約占90%,其余主要為嗜酸細胞腫瘤。有少數文獻報道,患病家族成員之一所患為甲狀腺未分化癌,而其他成員則患分化性甲狀腺癌,可能提示著腫瘤的進展。病理特點上,FNMTC的病理表現與散發性者相似。但較多累及甲狀腺雙側,呈多灶性改變和細胞嗜酸性變。Uchino等
甲狀腺髓樣癌嗜鉻細胞瘤綜合征的簡介
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綜合征(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syndrome ,MENS)是一組有明顯家族傾向的顯性遺傳性疾病。 甲狀腺髓樣癌-嗜鉻細胞瘤綜合征征病因未明,具有顯著的家族傾向,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本綜合征的主癥是甲狀腺髓樣癌及嗜鉻細胞瘤,對于臨床上首先
研究揭示甲狀腺乳頭狀癌復發相關多組學分子特征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樸海龍等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癌癥中心嵇慶海教授、史榮亮教授團隊合作,整合利用蛋白質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技術,運用生物信息學及機器學習方法,從基因突變、轉錄表達、代謝物水平、蛋白質及磷酸化蛋白質表達情況多個尺度,對具有不同復發風險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樣本進行深入
首度解析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
7月30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Transcriptomic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carcinogenesis and aggressivenes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為題,在線發表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微創手術治療的進展
1.概述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些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增長最快[1]。2013 年全美甲狀腺癌新發病例達到歷史新高60220例。我國鄰邦韓國2012年的專業調研亦顯示,甲狀腺癌名列15~34歲年齡段所有男性及女性惡性腫瘤發病之榜首。我國的甲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1.遺傳學特點 如果FNMTC作為一種獨立的遺傳性疾病是確實存在的,在現有的大量患者中應該可以發現一些大的家系。患者家系不僅有助于了解本病的遺傳方式,而且對于病因的了解、致病基因的克隆都有莫大的幫助。現有文獻對FNMTC家系的報道不多。1980年Lote等報道了兩個家系,共有11位甲
患癌與輻射無關?日本福島兒童甲狀腺癌檢測存疑
日本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發生后,當地政府委托福島縣立醫科大學對當時18歲以下的38萬少年兒童進行甲狀腺癌檢測,截止2018年3月共有162人確診。但是,經市民團體舉報,甲狀腺癌檢測存在問題。福島縣“縣民健康調查”討論委員會現調查顯示,至少有11名患者被漏檢。 據日本《朝日新聞》7月8日報道,福島
家族性甲狀腺非髓樣癌的癥狀體征及疾病診斷
癥狀體征 FNMTC約占甲狀腺癌的5%,除了其家族史,并無特殊的臨床特征可將FNMTC與散發性者區別。大部分文獻報道FNMTC在發病年齡、性別和轉移方式上與散發性者相似。主要臨床表現為: 1.女性患者較男性多,女∶男約為2∶1,平均年齡約為38歲。 2.甲狀腺結節呈逐漸腫大的頸部無痛性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