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培養標本采集須知
痰培養的目的事檢查痰液中的致病菌。可根據需要進行需氧菌培養、厭氧菌培養、結核桿菌培養、或真菌培養,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診斷。痰培養的理論依據是致病菌應高于污染菌,據此,對痰液進行定量培養和半定量培養。常與藥物敏感試驗一起進行。標本采集須知:1、自然咳痰法: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漱口,不要刷牙,立即從下呼吸道咳出第一口痰,吐在塑料痰盒中。痰量少或無痰的患者可采取霧化吸入加溫至45℃的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對于咳痰量少的幼兒,可輕輕壓迫胸骨上部的氣管,使其咳嗽,待咳嗽后用無菌棉拭子采集標本。2、氣管鏡下采集法:用氣管鏡在肺炎病灶附近用導管吸引,或者使用支氣管刷直接取得標本,但這種方法患者有一定痛苦。3、胃內采集法:無自覺癥狀的結核病人有時可把痰咽入胃內,采集胃內容物做結核菌培養。于病人晨起空腹時,把無菌胃管從鼻腔送入胃內,用20ml注射器抽取胃液。標本以清晨為佳,用漱口液充分漱口后,由患者用力咳出深部痰,建議連續檢測三......閱讀全文
痰培養標本采集須知
痰培養的目的事檢查痰液中的致病菌。可根據需要進行需氧菌培養、厭氧菌培養、結核桿菌培養、或真菌培養,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診斷。痰培養的理論依據是致病菌應高于污染菌,據此,對痰液進行定量培養和半定量培養。常與藥物敏感試驗一起進行。標本采集須知:1、自然咳痰法: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漱口,不要刷牙,立即從下
怎樣采集痰培養標本?
醫生開出痰標本培養的目的是了解下呼吸道細菌感染的情況,因此采集下呼吸道標本,防止污染是關鍵,如果采集不當,培養了非感染細菌,則不但失去了培養的價值,反而延誤治療。? ? 一. 痰標本的來源:下呼吸道痰、氣管抽吸物(TA)、支氣管肺灌洗吸出液、支氣管刷子、氣管內管、肺穿刺或活組織等。? ? 二. 使用
痰培養的標本采集
痰培養是呼吸道感染病原學診斷最常用的方法,同時,痰培養的檢驗結果及藥敏試驗在指導臨床抗生素使用方面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標本采集方法? ? 醫師或護士直視下采集標本,病人先漱口,去除表面的菌群,讓病人深咳,收集從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臨床上約半數咳痰標本不合格!? ? 咳痰途經口咽部,不可避免地受到
尿液細菌培養的標本采集須知
泌尿系統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其發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尿液細菌培養因能確定泌尿感染和分離感染菌進行藥敏實驗,被廣泛開展。而尿細菌培養中采用最多的標本是中段尿,而此種標本影響因素眾多。了解這些影響因素、逐一控制,對
痰液標本采集
留取痰標本的方法有自然咯痰,氣管穿刺吸取、經支氣管鏡抽取等。采二者操作復雜且有一定的痛苦,故仍發自然咯痰為主要留取方法:但痰液要求新鮮,尤其以做細胞學檢查者更為重要。留痰時患者先用清水漱口數次,然后用力咯出氣管深處痰,留于玻璃、塑料小杯內或涂蠟的紙盒中。對于無痰或少痰患者可用經45攝氏度加溫100
痰培養標本采集與運送標準操作規程
一、目的正確采集痰培養標本并運送二、標本來源痰、氣管抽吸物(TA)、支氣管肺灌洗吸出液、支氣管刷子、氣管內管、肺穿刺或活組織等。三、容器潔凈、廣口、無菌、加蓋、密封、防滲漏。不含防腐劑和抑菌劑,一次性使用。四、采集方法清晨痰量多,含菌量亦大,囑病人先用潔口液,再用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細菌,深吸氣后
痰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一、檢查項目?痰液的細菌培養、真菌培養、結核菌培養、真菌涂片、結核菌涂片。?二、標本采集?【標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項】?應在抗生素應用前或停藥一周后采集標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應于下次抗生素應用前采集。?【標本送檢指征】?1.咳嗽、咳痰:痰液可為膿性、血性、鐵銹色或紅棕色膠胨樣痰。2.咯2.血:肺結核病
痰液標本采集的常用方法
留取痰標本的方法有自然咯痰,氣管穿刺吸取、經支氣管鏡抽取等。采二者操作復雜且有一定的痛苦,故仍發自然咯痰為主要留取方法:但痰液要求新鮮,尤其以做細胞學檢查者更為重要。留痰時患者先用清水漱口數次,然后用力咯出氣管深處痰,留于玻璃、塑料小杯內或涂蠟的紙盒中。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于無痰或少痰患者可用經4
血培養——標本采集
采血指征臨床上疑為敗血癥、膿毒血癥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發熱(≥38℃)或低溫(≤36℃)、寒戰、 白細胞增多(>10×109/L,特別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桿狀核白細胞增多)、 粒細胞減少(成熟的多核白細胞
痰液脫落細胞檢查的標本采集
1.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采集痰液的質量和方法直接影響痰檢查陽性率。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是:①痰液必須新鮮;②痰液必須是肺部咳出。2.細胞學檢查方法(1)痰液細胞學檢查:方法簡便易行,患者無痛苦,適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2)支氣管液細胞學檢查:為在纖維支氣管鏡下直接吸取支氣管液作涂片;或對可疑部位刷取
痰液標本采集有哪些常用方法?
留取痰標本的方法有自然咯痰,氣管穿刺吸取、經支氣管鏡抽取等。采二者操作復雜且有一定的痛苦,故仍發自然咯痰為主要留取方法:但痰液要求新鮮,尤其以做細胞學檢查者更為重要。留痰時患者先用清水漱口數次,然后用力咯出氣管深處痰,留于玻璃、塑料小杯內或涂蠟的紙盒中。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于無痰或少痰患者可用經4
痰液標本采集注意事項
痰液標本采集注意事項:①注意標本留取時間:一般檢驗以早晨第一口痰為宜;做細胞學檢驗以上午9~10h留痰液為好;濃縮法找結核桿菌時,則應留取24h痰液。②留取痰液標本時,先用清水嗽口,用力咳出氣管深處的痰液,注意勿混入鼻咽分泌物。③細菌學培養時應無菌采集痰標本。④及時送檢。
痰培養結果的判斷與痰標本的轉運
?一. 痰培養結果的判斷? ? 1.正常人體的下呼吸道是無菌的,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棲居。? ? 2.合格痰的涂片鏡檢鱗狀上皮細胞〈10個/低倍視野,白細胞〉25個/低倍視野,或兩者比例小于1:2.5。不合格痰標本將退回,建議重留。? ? 3. 連續兩次合格痰標本分離出相同的病原菌可認為是感染病原菌。
痰液脫落細胞檢查的標本采集有什么?
1. 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 采集痰液的質量和方法直接影響痰檢查陽性率。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是:①痰液必須新鮮;②痰液必須是肺部咳出。 2. 細胞學檢查方法 (1)痰液細胞學檢查:方法簡便易行,患者無痛苦,適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 (2)支氣管液細胞學檢查:為在纖維支氣管鏡下直接吸取支氣管液
簡述痰液脫落細胞檢查的標本采集方法
1、痰液脫落細胞檢查的標本采集方法— 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采集痰液的質量和方法直接影響痰檢查陽性率。 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是:①痰液必須新鮮。②痰液必須是肺部咳出。 2、痰液脫落細胞檢查的標本采集方法— 細胞學檢查方法 (1)支氣管液細胞學檢查:為在纖維支氣管鏡下直接吸取支氣管液作涂片;或對
如何正確采集血培養標本
(1) 培養瓶消毒程序,如消毒培養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2)皮膚消毒程序,如用消毒液從穿刺點向外螺旋形消毒,至消毒區域直徑達5cm 以上,待干后采血。(3) 靜脈穿刺和培養瓶接種順序,如用注射器無菌穿刺取血后,勿換針頭,直接注入血培養瓶,先注入厭氧菌培養瓶,避免注人空氣,后注入其他培養瓶,輕輕混
糞便標本培養的采集方法
腹瀉為大便送檢的重要指征,嬰幼兒和小兒可見高熱驚厥。當疑為細菌性痢疾、腸炎、腸結核和頑固性腹瀉時,應在急性期采集,亦最好在用藥之前,以提高檢出率。腸熱癥患者應在兩周以后采集理。采用自然排便法或直腸拭子法,挑取有膿血,粘液部位的糞便2~3g置于無菌容器中送檢。注意事項:①為提高檢出率,要采集新鮮糞便作
糞便標本培養應如何采集
腹瀉為大便送檢的重要指征,嬰幼兒和小兒可見高熱驚厥。當疑為細菌性痢疾、腸炎、腸結核和頑固性腹瀉時,應在急性期采集,亦最好在用藥之前,以提高檢出率。腸熱癥患者應在兩周以后采集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采用自然排便法或直腸拭子法,挑取有膿血,粘液部位的糞便2~3g置于無菌容器中送檢。注意事項:①為提高檢出率
如何正確采集血培養標本
血培養采血時間應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前,患者寒戰時或發熱初期采血。超過發熱峰值后,病原菌逐漸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從而降低檢出率。血培養采血部位宜采用外周靜脈血,不建議采用動脈血或通過血管內導管采血。只有在懷疑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時,可以分別通過導管和外周靜脈采取相同量的血標本,同時送細菌室進行培養。
慎送痰標本,多送血培養
在倡導抗菌藥物精細化治療的時下,微生物的標本正確送檢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著名微生物學專家倪語星教授引用古人戴德的話來形容臨床。如送檢標本不對,不僅浪費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誤導臨床,加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因此,倪教授提出:“正確的感染預防、控制和治療始之于正確的微生物
簡述痰液細胞學涂片檢查的標本采集
痰液細胞學涂片檢查的標本要求患者清晨收集肺深部咳出的痰。咳痰前不能吃任何東西,最好先用清水漱口3次,以去除口腔雜物。之后做2~3次深呼吸,再用力咳嗽,將肺深部的痰咳出,遺棄第1口痰,留第2、3、4口痰做標本。如患者咳痰困難,可用3%~5%氯化鈉溶液霧化吸入,誘導痰液排出。
血培養標本的采集和運輸
血流感染的發生發展可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其正確診斷不僅可以減少抗菌藥物的誤用和濫用,同時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減少醫療花費。本文向讀者詳細介紹血培養標本采集時間、套數、血量要求、樣本運輸、皮膚消毒注意事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規范、快速鑒定血培養中的念珠菌
血液培養標本采集的那些事
血培養標本采集和運送是血液細菌培養成功的重要環節!但由于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常有護士或醫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由于不了解問題所在,引發的主要后果是血培養陽性率下降,這也是目前國內血培養陽性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應規范化。?? ? 1、最佳采血時間:盡可能在抗菌藥物使用前
淺談如何正確采集血培養標本
血培養采血時間應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前,患者寒戰時或發熱初期采血。超過發熱峰值后,病原菌逐漸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從而降低檢出率。血培養采血部位宜采用外周靜脈血,不建議采用動脈血或通過血管內導管采血。只有在懷疑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時,可以分別通過導管和外周靜脈采取相同量的血標本,同時送細菌室進行培養。
血培養標本的采集與運送
一 、血培養的適應癥 發熱(> 38°C) ;體溫過低(< 36°C) ;白細胞增多(>10×109/L,特別有“核左移”時);粒細胞減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細胞<1×109/L);低血壓;局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腦膜炎;突發精神萎靡的兒童或老年人;虛弱、精神狀態錯亂、體重突然下降的老年人
細菌培養檢查小常識——如何正確留取痰培養標本?
?? 肺癌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易伴隨呼吸道感染,同時呼吸道感染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感染菌株耐藥率不斷增加,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當呼吸道發生細菌感染時,痰液量會明顯增多,痰培養是呼吸道感染病原學診斷最常用的方法,同時,痰培養的檢驗結果及藥敏試驗在指導臨床抗生素
血液培養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
? 血培養標本采集和運送是血液細菌培養成功的重要環節!但由于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常有護士或醫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由于不了解問題所在,引發的主要后果是血培養陽性率下降,這也是目前國內血培養陽性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應規范化。? ? 1、最佳采血時間:盡可能在抗菌藥物使用
血液細菌培養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1.采血時機 在患者發熱期間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療前,以正在發冷發熱前半個小時為宜。 2.采血次數及間隔 急性發熱性疾病需馬上做抗菌治療或急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等要緊急手術的患者,應立即從兩臂分別取2份標本。對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在24h內取血3次,每次間隔不少于30min;必要時次日
細胞培養標本的采集及保存
細胞培養標本的采集及保存:1. 血清:全血標本請于室溫放置2小時或4℃過夜后于1000 x g離心20分鐘,取上清即可檢測,或將標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應避免反復凍融。2. 血漿:可用EDTA或肝素作為抗凝劑,標本采集后30分鐘內于2 - 8° C 1000 x g離心15分鐘,或將標本放
血培養標本采集及常規處理流程
血培養是把靜脈穿刺獲得的接種到一個或多個培養瓶或培養管中,用來發現、識別或其它可培養分離的(如大腸桿菌、念珠菌屬、霉菌屬等),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癥或真菌菌血癥。在病人的血液中檢測出微生物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根據美國CLSI標準,采血次數、采血量、采血時間以及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