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9月22日,在世界范圍內被譽為科技創新“奧斯卡”的“R&D 100”獎評選委員會在官網上公布了2020年度“R&D 100”獎入圍名單,中國科技企業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束科技”)獨立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Navigator-100強勢入圍。此次入圍,一定程度上宣告了成立僅僅5年的聚束科技通過強大的創新實力,讓國產高科技產品追趕國際的時代一去不返,【中國創造】引跑國際電子顯微鏡行業,已獲得世界權威認證。 圖:入圍獎牌 “R&D100大獎”是《R&D雜志》標志性年度大獎,有著近60年的歷史,是世界公認的“創新發明界奧斯卡”。100是指每年在全球范圍內,以顯著科技突破性、創新獨特性及應用實用性3個標準,由世界范圍內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每年從全球上千個項目中經過兩輪評比,挑選出100項年度具重大創新意義的新技術、新產品100項。 圖:高通......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2月18日,2018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市天文館隆重召開。此次會議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本次會議共有200余人出席。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為您帶來全程報道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的委托,就“中國科學院2019年儀器設備部門集中采購項目(第一批)”項目(項目編號:OITC-G190260488-1,OITC-G190260488-2)組織采購。截至6月18日,中標結果正式對外公布。據統計,本次中標儀器共計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2014年第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本批計劃共計1354項,其中制定932項,修訂422項;強制性標準133項,推薦性標準1210項,指導性技術文件11項。 本文摘取了新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中同實驗室儀器和分析測試技術有關的部分。其中的亮點包括:大部分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免疫系統,被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在CR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導語】儀器儀表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軍事上的“戰斗力“,以及現代社會活動的“物化法官”。不言而喻,儀器儀表與測量控制在當今信息時代推動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成為推動科學技術高速發展
申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2019BCEIA金獎項目公示通知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組織的2019BCEIA金獎申報工作現已結束,有44個企業申報了58項“2019BCEIA金獎”(其中有三個項目是兩家企業共同申報)。根據《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儀器獎(BCEIA金獎)評選辦法》,其中39個企業的42
500萬以上電鏡中標匯總及分析 #abc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采購單位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1日報道,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由《科學》雜志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評選的2009年度“科學與工程視覺挑戰”獎(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isualization Challenge)評選結果出爐,分別揭曉了圖片類,圖解類,信息繪圖類,交互式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23日-26日,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相關報道:活動繽紛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在10月24日晚,BCEIA 2019金獎正式公布,接下來小編將帶您一覽此次獲獎產品(附采訪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在第33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在喜迎黨的十九大的熱烈氣氛中,我們推出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烈軍和江蘇大學副教授霍向東撰寫的《致真立人 中華驕傲——紀念柯俊先生》一文,學習柯俊先生的創新精神和立人情懷,學習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君子人格,學習他“知行合一”的人生歷程和“致真立人”的崇高境界。
納米科技是當今國際上的一個熱點。納米測量學在納米科技中起著信息采集和分析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納米加工是納米尺度制造業的核心,發展納米測量學和納米加工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電子束,離子束技術。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聚焦離子束納米加工系統用高強度聚焦離子束對材料進行納米加工,結合掃描電子顯微鏡實時觀察,開辟了從
實驗室既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場所,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為了有效解決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問題,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科研儀器的共享已經成為關鍵著眼點。我校積極響應國家對科技人才的培養與支持,特推出儀器共享政策,以方便廣大師生。以下為具體儀器設備和收費標準。 西北大學儀器共享須知 化
對材料微觀結構的觀測離不開“微觀相機”——掃描電子顯微鏡,一種高端的電子光學儀器,它被廣泛地應用于材料、生物、醫學、冶金、化學和半導體等各個研究領域和工業部門。 “比如,在材料科學領域,它是非常基礎的科研儀器,毫不夸張地說,材料領域70%—80%的文章都要用到掃描電鏡提供的信息。”中國科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23日-26日,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相關報道:活動繽紛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展出國內外500余家參展企業帶來的數千項新的產品和技術。 10月24日晚,BCEIA 2019
2012年12月17日,北京天文館,2012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隆重召開,年會由北京市電鏡學會和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 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來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綜合國力的日臻強盛,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整體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伴隨著來自國內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說,我國的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一種“新常態”。 那么,這種新常態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對這種“新常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科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9篇,材料學有30篇,物理學有2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經全部更新完畢,而對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將分別會12月19日及20日進行更新),小編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0月10日-13日,國內分析測試行業影響力最大的展會——BCEIA2017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展出當今國內外分析測試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先進儀器設備。本次展會上,組委會頒布了BCEIA 2017新產品獎,共計22家國產儀器廠商、74個產品。其中獲獎最多的廠商是賽默飛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標準委發布了2015年第三批國家標準制修訂劃,共涉及標準867項,其中制定556項,修訂311項。 分析測試百科網梳理了其中相對較重要的35項分析測試應用標準如下。 表:2015年第三經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列表(局部)標準名稱制/修訂替代標準號主管部門歸口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2018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名單,包括GB/T 31270.1-2014 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 第1部分:土壤降解試驗等21項標準;GB/T 22729-2008 海洋魚低聚肽粉;ISO 8157:2015 肥料和土壤調理劑-術語等
他與兩彈一星、夏商周斷代工程這樣的國家大手筆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打開了北大通往世界一流大學的大門 人物小檔案 陳佳洱,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1996年至1999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99年至2003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R&D World》雜志宣布了2020年R&D 100大獎的入圍名單。這項享譽全球的評選已有58年之久,2020年收到了來自19個國家/地區的評選產品。今年,評審團的規模擴大到了全球近50名受人尊敬的行業專業人士,包括來自澳大利亞、尼日利亞和英國等地的新評審人。 “對
2017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天文館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12月19日,2017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天文館召開,本次會議年會由北京市電鏡學會、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地區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
顯微鏡是觀察細胞的主要工具。根據光源不同,可分為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兩大類。前者以可見光(紫外線顯微鏡以紫外光)為光源,后者則以電子束為光源。 —、光學顯微鏡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 普通生物顯微鏡由3部分構成,即:①照明系統,包括光源和聚光器;②光學放大系統,由物鏡和目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