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千人計劃”?什么樣的海歸才算“人才”?人才回國圖什么?海歸人才能改變中國嗎? 掌管中國高級官員任免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很少如此高調:向海外敲鑼打鼓,呼喚高層次人才回國效力。頗像一次大規模的政治動員。 2008年年底的中國,由向來僅負責任命高級官員的中組部牽頭,啟動了一項旨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在國家層面,用5―10年時間,引進2000名左右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創業的領軍人才回到國內發展事業。 有別于以往的“百人計劃”、“長江學者”計劃以及“杰出青年基金”計劃,這是一項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的政治級別最高的人才計劃――顯然,為了吸引海外留學人才歸國,中國政府下定決心要做最大的努力。 國際輿論稱之為“高瞻遠矚”。 據教育部統計,目前中國有20多萬留學人員學成后留在海外工作,就職于國際知名企業、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取得副教授或......閱讀全文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通知指出,《意見》著眼于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明確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
○神九飛天,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圓滿成功,展示“中國精度” ○蛟龍入海,載人下潛成功突破7000米,刷新“中國深度” ○大橋飛架,穿山越海,不斷書寫世界紀錄,彰顯“中國跨度” 一系列令國人自豪、讓世界矚目的自主創新成就,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的標志性成果。 2006年1月9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紀實 王曉東(右三)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療各種程序性壞死相關疾病 邵峰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對敗血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大樓外景 錢學森、錢三強、竺可楨、李四光、周培源……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以來,以這些科
近日,浙江紹興重磅出臺《高水平建設人才強市的若干政策》,這一被稱為“3.0版本”的人才新政,是歷年來含金量最高、競爭力最強、覆蓋面最廣的人才政策。 整個文件全文較長,這里截取其中一段供各位先感受一下: 以下為文件原文節選,全文請見參考鏈接: 中共紹興市委辦公室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中提出應建立統一開放的科研設施與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將所有符合條件的科研設施與儀器納入平臺管理,建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制度和運行補助機制。 同時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二中、三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綜合國力的日臻強盛,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整體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伴隨著來自國內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說,我國的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一種“新常態”。 那么,這種新常態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對這種“新常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科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本市(北京市)高校可自主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審批、轉化所獲收益中不少于70%的比例可用于獎勵、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崗……作為本市又一項推進中關村示范區發展的先行先試政策之一,《加快推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協同創新若干意見(試行)》(簡稱“京校十條”)于昨日正式對外發布,有關人士表示,這是給高校科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任務,規劃啟動“十二五”各項工作的關鍵之年,科技部認真組織、嚴格執行經批復的部門預算,一年來,科技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展順利,取得了一批振奮人心的重大科技成果,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動了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一、2010年科技事業成效 (一)科
青年科技人才是社會文明進步、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富裕幸福得以持續的重要力量。如何激發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激情和活力,已成為當前新一輪人才隊伍建設中面臨的重要而又緊迫的問題。 2011年6月,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青年創新促進會(以下簡稱“青促會”),該學會是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
江南大學“光響應功能分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進行“非線性光學功能材料前驅體合成分離實驗” 日前,從江南大學“中—澳功能分子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傳來好消息,在10月最新出版的國際化學知名學術期刊《歐洲化學》上,發表了該校化工與材料工程學院張弛教授研究組的研究成果“卟啉共價功能化多壁碳納
第五篇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構建支撐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服務網絡,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第十五章 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促進創新創業為導向,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的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水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支撐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衛生部制定了《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并于近日發布。全文如下: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 &nbs
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授牌儀式現場。 【強國密碼】 日前,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科學家工作室將由國家“萬人計劃”杰出人才擔任首席科學家,采取“一事一議,按需支持”的方式,對其從事的戰略性、原創性研究予以特殊支持。 1.聚焦前沿突出高端 遴選標準 合理
第三篇 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圍繞增加創新的源頭供給,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力爭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科學前沿發展方向,為人類科技進步作出更多貢獻。第八章 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堅持鼓勵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
編者按:1994年,中國科學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旨在吸引一批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20年過去了,這項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成效如何?當前中國科學院正在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率先建成國家創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對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公
喜歡流行音樂,著西裝,戴眼鏡,善直言,開朗,成果多,是人們對2013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的印象。 在院士榮耀的背后,吳立新還有艱苦的成長記憶,勤奮的求學時光,執著的他鄉尋夢,以及對科研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懷,對老友的感激,對新身份的思索……吳立新教授(右三)在指導學生
西湖大學再一次火了…… 因為施一公近期跑去哈佛挖人了,用微博@HMS_XIN的總結來說,挖人挖得“重金與情懷并舉”。 西湖大學真的那么有錢嗎? “重金+情懷”挖人 微博@HMS_XIN的認證是哈佛大學醫學院-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公的宣講會就是在丹娜法伯Smith 3樓開的(復制
當今世界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拂曉”。中國要在新科技革命中取得主動,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必須擁有一支一流的創新人才隊伍。 近年來,我國著力打造創新人才“宜居”環境,在選才、引才、用才和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不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做好頂層設計:為人才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顧總結2016年教育工作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 要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要求, 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要載體,以構建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體系
為創造更好的科研環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千方百計推進改革,優化資源組合,為科研服務。他們多管齊下,營造出寬容失敗、摒棄浮躁、潛心鉆研的科研環境,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精力按興趣探索未知。 北京,北四環保福寺橋南,中關村南三街8號,匆匆路過的行人很多都不知道,在這個不起眼的院落里,聚集著中國
當前,西安、武漢、深圳等多地人才新政引發關注。西安“一鍵落戶”、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深圳強化對高新技術人才吸引,渴求人才、加快創新發展已成為很多城市的共識。求才若渴的共識背后,是每座城市不同卻又迫切的需求。招什么樣的人才?拿怎樣的“紅包”吸引?如何優化發展環境?招才、引才、留才,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