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因檢測 探索臨床應用 加速產業化進程 論壇概況 2016(第四屆)分子診斷產業高峰論壇將匯聚300+行業高層參加,醫院、檢驗所、生產企業、原料及設備供應商、投資咨詢機構、政府直接監管機構、科研院校等相關機構參與,從下游應用出發,將重點聚焦分子診斷技術臨床應用轉化及產業模式創新,為業內同行提供最新臨床進展、跨界交流機會,共同促進基因檢測產業的快速發展。 主辦單位 易貿醫療 協辦單位 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中南大學湘雅醫學檢驗所 特邀大會主席 周宏灝,中國工程院院士 大會主席團 楊星,研發副總裁,生物梅里埃 孫洪業,首席技術官,藥明康德明碼生物科技 部分發言嘉賓 張偉,副所長,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 伍勇,檢驗科主任,中南大學湘雅三院 張賀秋,生物診斷研究室主任,軍科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孫洪業,首席技術官,藥明康德明碼生物科技 戴立忠,董事長,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楊星......閱讀全文
自2010年起,易貿醫療連續七年舉辦體外診斷產業高峰論壇,打造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第一高端首腦峰會;自2013年起,易貿醫療聚焦分子診斷細分市場,開創分子診斷產業高峰論壇,立足新技術研發和臨床轉化,促進新興細分市場的跨界交流與合作。 2015年,基因檢測行業在政策、技術、臨床監管層面,獲得突破
2019易貿生物產業大會(EBC),作為每年中國生物產業不可錯過的盛會和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本次會議聚合第九屆抗體藥物及新藥研發高峰會、第七屆分子診斷產業高峰會、第五屆細胞免疫產業高峰論壇、第二屆易企說投融資領袖論壇。 在與各個產業12家頂尖企業以及產業策劃人的共同努力下,精彩內容
2018 EDC易貿診斷系列峰會—聚焦分子診斷和醫學實驗室精準診斷 助力臨床2018.6.09-11 江蘇 南京參會及推廣聯系:021-51550869 金女士4 月28日前報名,可享早鳥優惠價! 6月9-11日,易貿醫療將在南京開啟2018EDC易貿診斷系列峰會——聚焦分子診斷和醫學檢驗所,融合
2018 EDC易貿診斷系列峰會—聚焦分子診斷和醫學實驗室暨2018(第六屆)分子診斷產業高峰論壇&2018(第二屆)中國醫學檢驗實驗室高峰論壇精準診斷 助力臨床2018.6.09-11 江蘇南京參會及推廣聯系:021-51550869joycejin@enmore.com金女士
業界人士翹首以盼的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19)將于2019年10月23-2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展會將繼續堅持“分析科學 創造未來”的方向,圍繞“生命 生活 生態——面向綠色未來”的主題組織學術報告會、專題論壇和儀器展。 同期將舉辦“BCEIA·
第十九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以下簡稱BCEIA)將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天竺新館)召開。BCEIA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八屆,是中國分析測試領域專業化程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盛會,同時在國際上也享
CEO高峰論壇系列.訪珀金埃爾默應用市場全球副總裁兼總經理金南勳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談到很多科學儀器的發明,大家都會想到珀金埃爾默。在科學儀器最活躍的前沿市場上,始終保持技術創新,通過成功并購不斷進入新領域,珀金埃爾默用自己80余年的可持續發展,鼓舞著科學儀器界的無數追夢者和奉獻者。作為最早一批進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23日,兩年一度的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相關鏈接:活動繽紛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本屆BCEIA首次舉辦了“分析檢測與體外診斷國際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中國分析測
大會特色 定位:打通診斷、治療與用藥的全產業鏈,聚焦精準醫療 話題:67+主題報告、6+高層訪談,輻射產業熱點 傳播:1000+行業嘉賓參與、20+專業媒體合作 高層:45%+總監以上決策者深度參與、32%+外商尋求合作 特邀報告:生物制藥國家政策解讀 特邀嘉賓:國
中國體外診斷產業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短短二十多年來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3年底,體外診斷生產和經營企業數共計6803家,龍頭企業諸如科華生物、達安基因、中生北控、北京九強、理邦儀器、迪安診斷等,從業人員預計在15萬人左右。“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務院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國家
我們不僅僅是高峰論壇,還有更多驚喜等著你來~2月9日報名就要截止啦! 易貿生物產業大會2018EBC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即將在3月8日-9日在蘇州隆重舉行。三會一展并駕齊驅-第九屆國際體外診斷產業高峰論壇、第八屆抗體藥物及新藥研發高峰會、第四屆細胞免疫治療產業高峰論壇將從政策、技術進展、工藝提升
日前,羅氏診斷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批準上市。該檢測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目前,國內企業也紛紛推進個體化醫療向臨床應用的發展。業內人士指出,個體化醫療已經成為國
參會通知2021細胞產業大會2021 第六屆(上海)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大會介紹:為推動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發展,探討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關鍵問題,促進干細胞研究交流與合作,加上疫情過后生物創新藥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受到了更多重視,與此同時,更多的創新生物技術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免疫治療已成
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各種形式的醫學學術會上,精準醫學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什么是精準醫學?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實踐所處的重要轉折點上應運而生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時提出精準醫學一詞,迅速成為新年伊始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很多人不禁要問,奧巴馬口中的精準醫學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27日,由賽默飛世爾科技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的組學技術前沿創新高峰論壇在成都隆重舉行。本次會議旨在“發現質譜力量”,邀請國內組學領域大咖共討質譜在組學研究中的“力量”,期望共同推動中國組學研究發展。 賽默飛中國區色譜與質譜業務應用支持總監薄濤博士主持本次大
在過去的近百年里, 醫學影像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 而 21 世紀以來,影像醫學影像發展的主要的因素將是基因組學和生物化學。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以及基因和蛋白質組學等研究的不斷深入, 以細胞病理學為基礎的現代醫學正逐步向分子醫學方向發展。而作為連接分子生物學與臨床醫
1 癌癥研究現狀與精準醫學 過去一百多年,各國對腫瘤浩浩蕩蕩的研究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如 Clifton Leaf 在 2004年 Fortune 所提到:“Why We’re Losing the War on Cancer —— and How to Win it?”。近 10 多年來
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攜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DeviceChina2018)在蘇州金雞湖畔拉開帷幕,直擊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聚產業創新之力,論中國醫療器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隨著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需求的上升,中國醫療器械
全民聚焦精準醫療 今年3月我國成立了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多次召開會議,論證啟動精準醫療計劃。一時間全國各地與精準醫療相關的機構和協會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例如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三甲醫院籌建的精準醫療研究中心。各地與精準醫療相關的論壇和項目也如火如荼的開展
“員工中不允許有出生缺陷、不允許患心腦血管疾病、要求員工活到100歲”,汪建說出這些言論到底是盲目自信還是真有科學依據? 近日,基因檢測上市公司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再“爆金句”。 在5月28日的貴陽數博會論壇上,汪建要求員工活到100歲、不能有出生缺陷、不能患心腦血管疾病等,網友調侃,“高新技
BCEIA2019分析檢測與體外診斷國際高峰論壇會議日程會議時間: 2019年10月23日上午 9:30-12:45會議地點: 北京北辰洲際酒店嘉賓主持人: 劉虎威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秘書長北
近年來,一系列醫藥行業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為我國醫藥行業的大踏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新醫改方案的正式實行以及三年內推出8500億都可以看出我國在醫療體制改革上的決心。 新醫改之后,國務院又通過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強調要大力發展以生物醫藥等為重點的現代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5月30日,“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檢驗專業委員會年會暨2019年國際檢驗醫學高峰論壇”在深圳市富臨大酒店召開。本屆大會中首次開設了“臨床質譜新技術論壇”,論壇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檢驗專業委員會主辦,品生醫學公司承辦。臨床質譜技術近年來飛速發展,已成為新時代下檢驗醫學的一
免疫分析一直是臨床診斷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但出于對檢測結果精準性等需求,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將質譜作為首選的檢測工具。“質譜技術將成為臨床檢測下一個百億藍海。”杭州凱萊譜精準醫療CEO劉華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杭州凱萊譜精準醫療CEO劉華芬 隨著“精準醫療”在國內的興起,質譜技術作為生物樣本內小
對于罕見病,普通人能做些什么?科學家能改變什么?醫生能幫助什么?媒體能給予什么?……不同的角色讓我們對于罕見病的認知和關注也不同,所以我們需要交流、合作,從社會、科學、醫學、政府等多個層次為這一特殊群體帶來更多的希望和關懷。這也是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存在并持續舉辦5屆的初衷和遠景。 在剛剛落幕的
對于罕見病,普通人能做些什么?科學家能改變什么?醫生能幫助什么?媒體能給予什么?……不同的角色讓我們對于罕見病的認知和關注也不同,所以我們需要交流、合作,從社會、科學、醫學、政府等多個層次為這一特殊群體帶來更多的希望和關懷。這也是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存在并持續舉辦5屆的初衷和遠
病原體能使人類群體性致病甚至致死,為追本溯源,找到變異基因作為有效靶點,科學家們在迎戰埃博拉病毒的過程中取得突破。 《科學》雜志的歷史上,刊載過一篇沉重的學術文章。2014年一篇關于通過基因組學手段監測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傳播的論文,在刊登時已有6名研究人員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 “對埃博拉病毒
《科學》雜志的歷史上,刊載過一篇沉重的學術文章。2014年一篇關于通過基因組學手段監測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傳播的論文,在刊登時已有6名研究人員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和控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二代測序技術)全面應用的首次‘實戰’。”日前,在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主辦的第
【摘要】5月16日,在杭州舉辦的“2014轉化醫學高峰論壇”上,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旗下Life Technologies中國區儀器平臺銷售總監張焱女士指出,基因組工具的發展突飛猛進,轉化醫學正從一個平臺深入到醫療領域的方方面面,創新技術和方法令人應接不暇,臨床應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