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省衛計委通過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我省基本藥物制度有關要求的通知》。通知中有一項大膽表述:我省不再對各級醫療機構(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同)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含省增補基本藥物,以下統稱基本藥物)的品規數量和金額比例作具體要求。這意味著,廣東省將不再對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進行強制要求。這一表述在基層醫療機構和基層醫務人員中引發了很大的反響。,對各大藥企來說更是是個好消息。 基本藥物制度導致藥企被迫撤離 回顧目前實施的基本藥物制度,新一輪醫改自2009年起在政府辦城市社區服務機構和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制度主要包括:基層用藥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含各省增補目錄)、實行省級集中、網上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基藥零差利銷售。并且明文規定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其它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藥物作為首選藥物并達到一定的使用比例。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藥品保障報銷目錄......閱讀全文
藥企爭奪“虧本生意” “3年不要利潤!”“拿出20億以超低價搶標!” 剛剛經歷過短缺風波的廉價藥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尤其是被列入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在競標中,成為諸多大型藥企不惜“虧本”也要爭搶的熱門對象。 而在半年前,很多大型藥企還對“低價中標”深表不滿,甚至提出“不參與、
目前,我國罕見病患者的藥品供應保障存在哪些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可能的改善途徑?帶著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走訪了患者、專家、藥企以及有關部門等。 創新型“孤兒藥”難尋“中國造” 近日,記者在北京見到了黏多糖貯積癥I型患者張笑。黏多糖貯積癥是一種罕見隱性遺傳疾病,患者身體呈
近日,一些消費者在藥店買藥時會發現,藥盒兩側新增了密密麻麻的碼號條,不同于以往的條形碼,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藥,每盒藥的碼號都不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為了這個碼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做了3年多的推動工作,這背后,藥品生產企業和碼號生產企業之間一直在博弈。 業內人士管這個小小的碼號叫做藥
繼上海完成基本藥物招標引發全國震動之后,廣東省基本藥物招標方案7月20日起正式征求意見。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廣東模式”也采用“雙信封制”,但是已經在“價低者得”的基礎上開始將企業品牌和質量等因素考慮進去。 劃分“較高層次質量”藥品 一些媒體報道,此前一些省份的基本
以國家統籌、財政補貼的形式,對廉價藥進行價格保護和政策扶持,讓藥企愿意生產。另外,可借鑒基本藥物目錄,制訂一個廉價藥目錄,并納入醫保,使其銜接。 不少價格低廉,卻擁有上佳口碑的經典藥,這幾年已很難買到,主要是因為利潤太薄,廠家不愿生產。而在一些基本藥物采購中,因為招標價太低,導致像烏
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12月12日開始降低部分單獨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并取消一些藥品的單獨定價資格,新一輪新藥降價方案也即將出爐。消息人士介紹,這次降價的幅度大約在15%左右。 藥價調整步伐正在變得日漸緊湊,去年大量國內生產的藥品降價,307種基本藥物中,國產藥品價格下降達4
藥品安全一直以來備受人們關注,就在此前有報道被保管的基藥增補賄賂案中所所涉及的企業,報道出了2013年廣州基藥增補目錄中存在這很多問題,醫藥界還向三九養生堂透露,還存在著其他的違規操作,比如一些基藥被添加到了了增補名單,并且成功競標了。 類鴉片藥成基藥 在此次曝光中,共涉及到企業有很多,白
報告要點:全球CRO市場快速增長: 2014 年全球 CRO市場規模達 270億美元,預計 2017 年達 320億美元,2020 年達 590億美元。2014-2020年,CRO全球市場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 13.91%。研發投入、創新藥、政策驅動,中國CRO市場空間巨大:中國CRO市場于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安徽招標中“唯低價是取”現象再次成為本土品牌企業聲討的話題。據悉,在安徽省,華藥、石藥和哈藥中標的全是邊緣產品,僅石藥集團在安徽就減少1億多元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如今本土品牌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非常微妙:在高端市場,搶不過外資企業;在低端市場,搶不過那些小企業。而無論是老百姓罵藥品暴利,
廣東省近日公布了藥品招標規則的征求意見稿(簡稱“《規則》”),引醫藥業熱烈討論。眾多專家表示,《規則》顯示基本藥物按價低者中標,基本藥物生產企業如不參加基本藥物招標,則將放棄基層市場以及二級以上醫院市場,損失慘重。 而外資企業則有望憑借原研優勢避開國內競爭,“享受單獨定價的主要品種是外資藥
“為了解和掌握藥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成本、價格及有關情況,及時制定調整藥品價格,我委決定對部分企業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專司市場定價的發改委一聲令下,60家國內外藥企不得不交出賬本,協助進行“樣本調查”。 在我國,藥價虛高的現象連遭詬病。7月2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通知,開啟新一輪為期四個月
近日,國家發改委對外企原研藥價格進行調整,此次藥品價格調整是發改委自1997年以來進行的第26次調價。對單獨定價藥品來說,則是首次較大范圍的"動刀"。此前,曾有人認為這是醫保目錄藥品進一步降價的前奏,日前在南昌舉行的第64屆藥交會論壇中,許多業內人士也認為這是國產藥品降
2013年被醫藥行業人士戲稱為基藥年。新版基本藥物目錄的出臺,增補目錄的修訂,地方開始對基本藥物啟動招標等等,都讓基本藥物成為2013年醫藥舞臺上的主角。而地方目錄的增補,二三級醫院的配置等問題都成為醫藥行業人士關心的話題。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基藥市場將成為行業內一塊潛力巨大的蛋糕。 201
2017年,藥審中心完成審評審批的注冊申請共9680件,其中完成審評的注冊申請8773件,完成直接行政審批的注冊申請907件。排隊等待審評的注冊申請已由2015年9月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4000件,藥品審批積壓的“堰塞湖”基本疏通。 “20年前我們新藥報審批的時候,沒有對應的相關政策,不
最近,電影《我不是藥神》大熱,甚至引得總理就抗癌藥相關問題專門作出批示。可以說,這部電影喚醒了國人關于“看病難”“買藥貴”的記憶。有人發問,針對癌癥、心血管疾病、抑郁癥、阿爾茨海默氏癥等疾病的國產藥在哪里?中國的年度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75萬億元,僅次于美國;年度發明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130萬件
時至年底,各大跨國藥企的高層再次齊聚中國,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充分表達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 異于往年的是,2016年跨國藥企的活躍度非同一般。據一位曾先后任職三家跨國藥企管理層的人士透露,除了必須“拜見”的中央部委高層,2016年跨國藥企高管們還積極走向地方省市,洽談投資建廠。 2016年11
科技部28日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將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 《規劃》指出,至2015年,我國生物
最近,電影《我不是藥神》大熱,甚至引得總理就抗癌藥相關問題專門作出批示。可以說,這部電影喚醒了國人關于“看病難”“買藥貴”的記憶。有人發問,針對癌癥、心血管疾病、抑郁癥、阿爾茨海默氏癥等疾病的國產藥在哪里?中國的年度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75萬億元,僅次于美國;年度發明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130萬
發改委近日下發通知表示,決定對部分醫藥企業進行成本調查和出廠(口岸)價格調查,除多家跨國藥企外,雙鷺藥業、人福醫藥、金陵藥業、眾生藥業等多家上市公司亦在列。 由于前三輪藥品價格調整剛結束不久,市場普遍預判此輪調查后,近期藥品價格再度大幅調整的可能性較小。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此輪調查或意在
繼去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公布后,中成藥企正迎來醫改的第二輪洗牌。 4月9日,國家藥典委員會副秘書長周福成對記者透露,2010年版《中國藥典》已經編制完成,并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所有上市藥品都必須嚴格執行藥典標準。 “通過標準的規范,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公眾用藥安全,另一方面
流入廣東的6種“鉻毒膠囊” 6種“鉻毒膠囊”流入廣東醫療單位 去年全省耗資37萬元采購這6種藥品,流向72家醫療單位;被央視曝光的13個問題產品被叫停 央視曝光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問題后,昨日國家食藥監局要求對13個鉻超標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該局內部人士透露,對相關產品的檢驗正在
編者按:本文來自“動脈網(ID:vcbeat)”,36氪經授權發布。網站、公眾號轉載請聯系動脈網授權。 隨著分級診療政策的推行,基層醫療市場,成為了近年醫藥企業非常關注的一個市場,也是規模增速較快的一個市場。據相關數據,公立基層醫療終端市場規模在2016年達到了1363億元,占藥品市場總規
《廣東省藥品交易相關規則(征求意見稿)》的出臺,再次引發基本藥物招標陷于低價競爭的擔憂,近日醫藥股逆勢大幅下挫。 《廣東省藥品交易相關規則(征求意見稿)》(下稱“交易新規”)的出臺,再次引發基本藥物招標陷于低價競爭的擔憂,昨日醫藥股逆勢大幅下挫。 根據廣東省衛生廳于5月17日公布的交易
繼基藥目錄調整之后,與之相應的目錄管理細則亦隨之出臺。 為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健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近日,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以及工信部等9部委專門針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暫行)》(衛藥政發〔2009〕79號)進行了修訂,形成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以下
新藥臨床試驗,事涉千萬人生命安全。一起臨床數據造假事件,揭開了中國新藥臨床試驗令人不安的幕后操作。 相較6年前的試藥亂象,國家食藥總局的監管雖然持續加強,但尚待完善的新藥臨床試驗機構審批制和不透明的追懲機制,仍讓試藥環節充滿風險。 中國的醫藥信譽再度受到考驗,這一次發生在臨床試藥環節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2013年6月份公布的信息,一款由百時美施貴寶和輝瑞聯合研發的新藥阿哌沙班,審查過程將被延時三個月,因為中國一位臨床研究中心管理人員和另一位監察員“更改了原始記錄,掩蓋了違反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的證據”。這最終導致FDA調查人員對中國36個研究中心里 24
繼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后,美國制藥巨頭禮來近日被曝在滬皖每年為胰島素產品向醫生支付3000萬元回扣。 “行賄和回扣是醫藥行業的潛規則,而跨國公司在這方面做得最好,最為成功。”北大縱橫醫藥行業合伙人史立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高額行賄費用背后暴露的是外資藥在中國高價銷售,跨國藥企通
繼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后,美國制藥巨頭禮來近日被曝在滬皖每年為胰島素產品向醫生支付3000萬元回扣。 “行賄和回扣是醫藥行業的潛規則,而跨國公司在這方面做得最好,最為成功。”北大縱橫醫藥行業合伙人史立臣對記者表示。 高額行賄費用背后暴露的是外資藥在中國高價銷售,跨國藥企通過強有力公關和其
隨著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引起公眾廣泛討論的除了其“三無”身份外,還有助其捧得大獎的青蒿素。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中國為世界貢獻了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但中國企業在這一產業的競爭力卻十分有限,利潤豐厚的下游部分基本被國際巨頭把控。與此同時,中藥行業整體呈現邊緣化趨勢,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