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公安縣人民醫院檢驗科,湖北公安434300)王 紅 (湖北中醫藥大學醫學檢驗與技術學院,湖北武漢430065)[關鍵詞] 臨床檢驗技術;耐藥基因;分子生物學技術一份準確全面的醫學檢驗報告是醫生做出準確診斷與制定正確治療方案必不可少的依據。因此,臨床醫學檢驗是一門極其重要的醫學學科。筆者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狀況及新技術在細菌耐藥基因檢測中的應用作簡要綜述。1 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特點2O世紀4O年代前,我國醫學檢驗基本上為一片空白,大多數醫院未設立專業的檢驗科室或只是開展極其簡單的檢驗項目。5O年代才開始有醫學檢驗專業。1982年,我國正式成立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為國內外臨床檢驗質量控制方法和質量管理經驗交流建立了平臺,使國內的臨床檢驗走上了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道路。近二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滲透,最新的生物技術和生物信息研究成果不斷地進入到臨床實驗室。現代臨床檢驗技術主要有以下特點。1.1......閱讀全文
近日,衛生部專家就耐藥細菌相關知識進行解讀,以下為主要內容: 1. 什么是耐藥細菌? 抗菌藥物通過殺滅細菌發揮治療感染的作用,細菌作為一類廣泛存在的生物體,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藥”,獲得耐藥能力的細菌就被稱為“耐藥細菌”
1. 什么是耐藥細菌? 抗菌藥物通過殺滅細菌發揮治療感染的作用,細菌作為一類廣泛存在的生物體,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藥”,獲得耐藥能力的細菌就被稱為“耐藥細菌”。 2. 耐藥細菌是從哪里來的?是天然存在的還是物種進化的結果?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抗生素一旦問世,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株,產生耐藥株的時間周期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表1)。目前,細菌的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嚴重問題,為此WHO專門發表了針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建議(WHO/CDS/CSR/DRS/20
[提要] 自然界(非臨床環境)中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耐藥基因”,而人類對抗生素的濫用如同“篩選壓力”,選擇并進化這些整合有“耐藥基因”的病菌,使得后者最終成為人類的噩夢――臨床上的“耐藥菌”。 自然界(非臨床環境)中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耐藥基因”,而人類對抗生素的濫用如同“篩選壓力
瑞典研究人員在日前的一篇論文中提到,從北京一次霧霾天的14份空氣樣本中檢測出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國內有媒體在報道中就此推論出呼吸這樣的空氣會導致藥物失去作用的結論。消息一出,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有人甚至擔心呼吸這樣的空氣會被感染致病。那么,真會如此嗎?本報帶你一起探究真相。 疑問:空氣中的耐藥基因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共同組織的研討會所確定的合作內容, 2018年,雙方共同資助中英雙方科學家在“抗生素耐藥”領域(Antibacterial Resistance)開展的實質性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征集,我委共收到23項申請,經初步審查并與英
“北京霧霾中有耐藥細菌!”最近幾天籠罩霧霾的北京市民又一次這條朋友圈的消息震驚了! “耐藥細菌”不就是俗稱的“超級細菌”嗎?這項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成果,論文標題為“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human, 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數十年來,抗菌藥物在疾病治療和促進農業生產方面居功至偉,但抗菌藥物在使用過程中會誘導產生具有耐藥性的抗性菌株,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和擴散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又產生了新的威脅。 2014年歲末,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評出年度十大公共衛生挑戰,其中,最終可能導致人類無法抗擊各種細菌的抗菌藥物耐藥性問題,
合理使用就不會產生耐藥性 抗生素濫用不只是過度使用,準確地說是不規范使用。該用的抗菌藥物一定要用,不該用的一定別用,最忌諱“溫柔一刀”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抗感染科主任醫師鄭波在出門診時,好幾位患者來詢問:自己是不是感染了超級細菌?怎么吃了頭孢拉定、鹽酸左氧氟沙星等好幾種消炎藥都不見好
1 什么是MRSA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臨床上常見的毒性較強的細菌,自從本世紀40年代青霉素問世后,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受到較大的控制,但隨著青霉素的廣泛使用,有些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青霉素酶,能水解β-內酰胺環,表現為對青霉素的耐藥。因而人們又研究出一種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
滕鳳猛 陳昌杰(蚌埠醫學院臨床檢驗診斷中心,蚌埠 233030) 【摘要】 耐藥結核病是當今全球結核病控制領域中的迫切課題,由于在結核病的治療中忽視了治療的管理,加之20世紀80年代以來,又受到HIV/AIDS感染流行的影響,結核菌耐藥性與耐藥結核病逐漸增多,甚至不少國家與地區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又稱綠膿桿菌,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之一,由其引起的院內感染往往治療難度極大,幾乎具有目前已知的細菌主要耐藥機制,已成為引起院內獲得性肺炎多重耐藥革蘭陰性菌的代表。PA 感染是治療的難題,歸其原因,在于其廣泛而多重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03月22日,農業部發布關于征求《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修改意見的函。該“意見稿”根據《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不但導致耐藥菌感染死亡人數增加、醫療費用大幅上漲,還對國家產業結構、生物安全帶來極大負面效應。 12月19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委員會主辦的2015年合理用藥大會在京召開,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監查專員周軍在會上透露,國家衛計委
近日,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教授拉爾森等人在《微生物》期刊上發表的《人、動物和環境耐藥基因組的結構與多樣性》一文,經國內媒體報道后引發關注。有媒體稱,該研究表明,北京霧霾中發現耐藥菌,相比他國樣本,北京霧霾中含有“最多種類的抗生素耐藥基因”,且北京霧霾是唯一“含有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
10月26日,寧夏兩名患兒被檢測出帶有超級細菌NDM-1,它能抵抗絕大多數抗菌藥物。有專家表示,超級耐藥細菌的出現,讓人們正視這樣一個現實,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調查發現,抗生素在生活中廣泛存在,除了藥房存在違規處方類抗生素,醫院也會為回扣或防患未然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兩患兒健康狀況良好,1名老年攜帶者死因主要為肺癌 疾控中心專家表示,耐藥菌不會直接在人和人之間傳播 10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通報了3例攜帶超級細菌的病例,其中1名老年攜帶者已經死亡,但其主要死因為晚期肺癌。 專家提醒民眾不必恐慌,超級細菌不會直接在人和人之間傳播。我國建立的
去年,世界衛生組織曾披露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如今全球每年有70萬人死于超級細菌感染,23萬新生兒因此不治夭折,預計2050年,由于耐藥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近年來,由于抗菌藥物濫用,細菌耐藥問題在我國日益突出。細菌耐藥性一旦產生,抗菌藥物的作用就明顯下降。而隨著抗菌藥物的廣
直接在臨床分離的多重耐藥菌中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是解析耐藥機制以及開發抗耐藥策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缺乏能在臨床耐藥菌中直接進行高效基因編輯的工具,目前耐藥機制仍主要是采用組學分析加在模式菌中的異源驗證進行研究。這種脫離了臨床耐藥菌本身遺傳背景的研究策略,往往忽略了遺傳背景本身對耐藥因子
直接在臨床分離的多重耐藥菌中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是解析耐藥機制以及開發抗耐藥策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缺乏能在臨床耐藥菌中直接進行高效基因編輯的工具,目前耐藥機制仍主要是采用組學分析加在模式菌中的異源驗證進行研究。這種脫離了臨床耐藥菌本身遺傳背景的研究策略,往往忽略了遺傳背景本身對耐藥因子
內科病房分離株多為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和腸桿菌屬菌群等,其對亞胺培南,厄他培南,四代頭孢菌素表現出較高的敏感性。其中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敏感率高達100%,但對環丙沙星和頭孢曲松的耐藥率較高分別為73.7%和52.6%;有研究表明,感染前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是引起耐氟喹諾酮類大腸埃希菌性
直接在臨床分離的多重耐藥菌中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是解析耐藥機制以及開發抗耐藥策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缺乏能在臨床耐藥菌中直接進行高效基因編輯的工具,目前耐藥機制仍主要是采用組學分析加在模式菌中的異源驗證進行研究。這種脫離了臨床耐藥菌本身遺傳背景的研究策略,往往忽略了遺傳背景本身對耐藥因子
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在對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進行監測中,發現了3株NDM-1基因陽性細菌(即超級細菌)。 自從8月國外報道有患者感染攜帶NDM-1基因細菌以來,中國有沒有“超級細菌”(Superbug)的問題就是公眾的關注焦點,直到此次公布之前一星期,中國的官方說法
真菌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同時,由于抗真菌藥物選擇性壓力,致使近年來耐藥真菌數量及種類迅速增長。因此對真菌耐藥性的研究并控制其耐藥性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簡要綜述了臨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的作用原理及耐藥機制,為預防和治療真菌病提供幫助。 真菌的耐藥性即抗真菌藥物對真菌
關鍵詞:鏈球菌;抗生素;藥敏試驗;耐藥性摘要:鏈球菌病是主要的人獸共患傳染病之一,發病率較高,給養殖業和公共安全帶來極大危害,其防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已產生大量耐藥性菌株。以省市為序,總結了自2000年以來鏈球茵表型耐藥的情況,以期對鏈球菌耐藥性的研究以及臨床用藥有所幫助。 豬鏈球菌病
作者:劉蓬蓬,李偉,翟贊亮,徐志靜,黃偉麗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山東 青島 266003;青島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檢驗科;青島市人民醫院內科;青島市四方區醫院)[摘要]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病病人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種類、分布及耐藥狀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
當前醫院內外的新的耐藥菌在不斷出現,常導致手術治療失敗、并發癥增多、感染復發、住院時間延長、昂貴抗生素及其它藥物的使用增加等。耐藥株還隨著國際貿易及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而在全球蔓延。由于新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各個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譜不斷在發生變化,特別是耐藥性經常以多重耐藥為特點,有時甚至找不到可治之藥
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細菌耐藥性也不斷增強。在過去的20年出現了許多新的多重耐藥(MDR)、廣泛耐藥(XDR)甚至泛耐藥(PDR)的“超級細菌”,給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和臨床醫學帶來巨大的挑戰。 目前對細菌耐藥性的研究不斷深入,但對各類耐藥細菌的概念和定義卻比較混亂,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共認識,給
“十年之前,我開始涉足環境細菌耐藥這個新領域,十年之間,我集中精力做好這一件事。”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羅義,是一位美麗而知性的博士生導師,同時堅韌而刻苦。 十年之間,她掀開了耐藥細菌進入環境的面紗,讓國內外相關學者第一次關注到這個神秘的領域。 抗生素作為人類醫學的重要發明,問世以來
對瘧原蟲(malaria parasites)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發現了與瘧原蟲對青蒿素類抗瘧藥(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藥機制有關的基因組位點。這一發現有助于科學家們發現瘧原蟲的耐藥機制,以及這種耐藥機制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