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生:發動社會參與巡天望遠鏡圖像資源開發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CSST)的巡天數據圖像不應當鎖在象牙塔,只供天文學家研究,應當向全社會公開,要讓公眾參與,了解宇宙。”在近日舉辦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CSST)科學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指出。 陳建生表示,社會公眾從單純地“觀看”宇宙到“參與”對宇宙的研究,是對公眾進行科學宇宙觀教育的最好方式,同時也可以推動公眾科學素質提高。 他認為,當前已經進入太空巡天的黃金時代,科學家需要大樣本的天文學數據來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而CSST看宇宙的分辨率是0.1角秒,相當于看見2公里遠的小米,清晰度比肉眼高2000倍,它的靈敏度可以觀測26~27等星,比肉眼靈敏1億倍。 CSST焦面探測器由30片9kx9k像素的CCD組成,每天要曝光觀測300次,每次產生7千億像素的科學數據,用市場上最高分辨率的顯示器顯示圖像超過7.2萬幅。 陳建生說:“CSST有兩類工作,一類需要艱深的知識,通過海量數據和理論分析,......閱讀全文
陳建生:發動社會參與巡天望遠鏡圖像資源開發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CSST)的巡天數據圖像不應當鎖在象牙塔,只供天文學家研究,應當向全社會公開,要讓公眾參與,了解宇宙。”在近日舉辦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CSST)科學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建生指出。 陳建生表示,社會公眾從單純地“觀看”宇宙到“參與”對宇宙的研究,是對公眾進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命名“墨子”
左圖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效果圖;右圖為正在建設中的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和大視場巡天望遠鏡圓頂。 中國科大供圖時域天文學是天文學新興研究領域。通過觀測證認引力波事件電磁對應體、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超新星、快速射電暴等時域天文事件,為人們理解極端條件下的物理過
全球最大巡天望遠鏡上馬在即
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每3個晚上便會掃描一次天空。 過去的幾年對于修建天文臺來說并不是最佳時機。然而在這個預算緊縮、工期延誤的世界中,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SST)卻要逆流而上。以美國為首的這項建造全球最強大天空繪圖機的計劃,如今已經敲定了為項目運作投錢的國際合作伙伴——該項目計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新成果,大幅提升我國巡天觀測水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組成的研制團隊,順利完成了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的科學級電荷耦合器件(CCD)測試系統及其主焦相機——CCD290相機的驗證工作。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國在際著名天文儀器雜志《天文望遠鏡儀器與系統》上,為主焦相機的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悉,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鏡口徑為
郭守敬望遠鏡:巡天遙指,雄心未已
在河北省興隆縣燕山主峰——霧靈山郁郁蔥蔥的南麓,老遠就能看到一組巨大的白色裝置靜靜佇立。誰能想到,在幾何形態的外殼里,藏著一雙巡視太空的“明眸”——24塊六角形平面子鏡(Ma)和37塊六角形球面子鏡(Mb),構成兩只巨大的“復眼”。 它的全稱是“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
全景巡天望遠鏡發現首個風險小行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8日(北京時間)報道,世界第一臺全景式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Pan-STARRS)中的PS1望遠鏡發現了一個小行星,今年10月中旬該小行星將到達距地球650萬千米之內。小行星9月16日出現在望遠鏡搜尋景區內,直徑約46米,當時距地球約3200萬千米。這是P
首臺南極巡天望遠鏡通過外部評審
會議現場 3月13日,中科院南極天文中心邀請來自國內多所高校和天文臺的專家,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進行了首臺南極巡天望遠鏡AST(Antarctic Survey Telescope)的外部評審。 南極天文中心主任王力帆研究員介紹了與會專家和南極巡天望遠鏡的發起過程,南京
LAMOST望遠鏡巡天已獲光譜150萬條
“LAMOST望遠鏡從去年9月開始正式巡天,到目前已觀測到光譜150多萬條。”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崔向群代表今天(3月1日)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了國家大科學裝置——LAMOST(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的最新進展。 我國投資3億元建成的L
郭守敬望遠鏡巡天數據助力星系對研究
近日,綜合使用國際合作的斯隆數字巡天(SDSS)和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巡天的觀測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沈世銀領導的科研團組首次精確地測量了一批近距離星系對的二元光度函數,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地宇宙中星系是如何成雙成對的。目前,該工作已被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雜志》(Ast
南極冰蓋之巔將裝首臺巡天望遠鏡
我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將于11月3日由天津出發奔赴南極。記者日前從第191期東方科技論壇上獲悉,此次起航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將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全自動無人值守“南極大視場巡天望遠鏡”(AST3),它將被運往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成為南極天文臺的“重要一員”。 “我國在建的南極天文臺
銀河系蒼蠅座一黑洞質量相當于11個太陽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薛隨建近日對外發布國家天文臺的最新科研成果:中美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內蒼蠅座的一個黑洞是個正轉圈的“胖子”,質量相當于11個太陽的質量。 薛隨建說,國家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剛剛對銀河系內的一個黑洞天體-Nova Muscae 1991(蒼蠅座新星)做了質量和轉動速度的測量,發
巡天空間望遠鏡將這樣揭示宇宙演化奧秘
伴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建造,與其共軌飛行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的研制也正在緊張有序推進,預計在中國空間站建成后發射升空,將成為探索星辰大海的旗艦級空間天文設施。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韋伯空間望遠鏡拍攝的首批全彩色照片,涵蓋深空星系團等天文學前沿領域。哈勃望遠鏡在軌運行30多年,也發回了大量宇宙
南京天光所完成南極巡天望遠鏡維護與升級
航行3萬海里、歷經158天,近日載著成功完成各項科考任務的中國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員們,“雪龍”號極地考察船順利返回上海基地碼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楊世海副研究員也圓滿完成對南極巡天望遠鏡的維護與升級。 中國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于2015年11月7日從上海起航。楊
郭守敬望遠鏡首批巡天光譜數據對世界發布
圖為郭守敬望遠鏡。 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取得的首批巡天光譜數據從19日起正式對全世界發布,數據包括 220萬光譜,高質量恒星光譜172萬條,超過目前國際上所有已知恒星巡天項目的光譜總數。科學用戶可登錄網站(http://dr1.lamost.org/)進行數據查詢和下載。 宇宙浩瀚,人類
明年計劃發射我國首個大型空間巡天望遠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還將利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科學實驗柜和艙外大型載荷設施,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主要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地球科學、航天新技術等眾多領域。特別是明年計劃發射我國首個大型空間
南極巡天望遠鏡記錄下超新星爆發前期數據
AST3—2在1月11日—1月19日獲得的M82星系的圖像。圖中綠色方框為超新星爆發的位置。該超新星在1月11日晚上的圖不可見,但在1月15日就變得較明亮。 正在漠河進行低溫測試的南極天文臺巡天望遠鏡AST3—2。 據天文博客網站《Bad Astronomy》報道,北京時間1月22日凌晨,倫
我國首個大型巡天空間望遠鏡計劃今年發射
對2023年可能發生的世界科技熱點事件,多家國際主流媒體進行了展望,均把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即“中國巡天空間望遠鏡”,英語簡稱“CSST”)列入其中,認為它的飛天將與美國發射新型火箭、啟動小行星采礦任務等成為人類探索或利用太空新的年度里程碑。 根據最新版的中國航天白皮書,在天宮空間站全面建
我國首臺南極巡天望遠鏡連續監測銀河系
我國首臺“南極巡天望遠鏡”在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中,成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南極“冰蓋之巔”,安裝在昆侖站,目前已可以通過衛星通訊進行遠程遙控,實現全自動、連續監測銀河系內的上億顆恒星,并能夠用來搜尋太陽系外行星。 據中國南極天文中心副主任商朝暉介紹,我國計劃在昆侖站安裝3臺“南極巡
陳生強:京東金融在硅谷建AI實驗室 研究前沿技術
9月17日下午消息,2017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出席大會并以“金融科技時代下的企業服務新模式”為主題發表演講。 陳生強認為,“金融科技”可以說是這一年來最熱的詞之一。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意識到,金融科技公司的能力可以為我所用,所以開始主動選擇和金融科技公
歐洲甚大巡天望遠鏡拍攝首張照片 揭示天鵝星云細節
北京時間6月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是一臺新望遠鏡進行觀測工作后發布的首張照片,揭示了一個星云前所未有的細節。 這張照片展示的是一個恒星新生區M-17,即“梅西耶17 ”,一般也被稱為Ω星云,或天鵝星云,它位于南天的人馬座。 這片天區充斥著氣體,塵埃和炙熱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焦相機調試樣機通過驗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847.shtm4月1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以下簡稱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焦相機調試樣機出所驗收評審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會議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方式進
陳寶生:沒有高質量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學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 面對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
美國航天局決定建造新一代太空望遠鏡:廣域紅外巡天望遠鏡
經過多年論證研究后,美國航天局近日決定,建造新一代太空望遠鏡,其觀測視野將比已在軌運行多年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大100倍。 美國航天局機構項目管理委員會本周早些時候批準建造“廣域紅外巡天望遠鏡”,它廣闊的視野將幫助科學家探索暗能量與暗物質的奧秘,并在太陽系外搜尋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同時研究宇宙的演
歐洲建愛因斯坦望遠鏡觀看黑洞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18日(北京時間)報道,為在探測引力波這場競賽中拔得頭籌,歐洲萬有引力天文臺(EGO)正在建設全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有望讓科學家首次直接看到黑洞,并管窺宇宙誕生時的情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首次提出引力波的概念。他認為萬有引力是一種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科學工作聯合中心揭牌
4月17日,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簡稱CSST)科學工作聯合中心暨國家天文臺科學中心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 CSST是我國載人空間站旗艦級項目,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空間天文基礎設施,具有大視場、高像質、寬波段等突出特點,是我國天文科學邁向國際前沿的重大機遇。在穩步推進工程研制
陳潤生:精準醫學剛剛上路
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現在,精準醫學已成為大眾熱詞,但我個人的觀點是,精準醫學雖然從本質上可能帶來變革,引導新產業發展,并且也許產業規模是巨大的,但現在它才剛剛上路。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為什么說精準醫學才剛剛上路呢?我們的創新機遇
英投資建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
英國將在修建與管理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位于智利的歐洲特大天文望遠鏡(簡稱E-ELT)———中發揮重要作用。日前,英國政府已決定對該項目投資8800萬英鎊,項目的總投資額高達11億歐元。 鏡面直徑達到39米的E-ELT可以首次直接觀測到繞遙遠恒星軌道運轉的行星,并通過分析其大氣層的
陳建東:抓自身建設強質量意識
湖北檢驗檢疫局局長 陳建東 今年是促進湖北外貿加快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湖北檢驗檢疫局實現強局興檢的重要一年。我們在開展質量提升活動中,結合湖北的實際情況,注重內外結合,突出重點,銳意創新。 通過質量提升活動的開展,著力解決全局系統在履行職能和服務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與突出問題,為湖北省實現擴
陳建新:我看教師“惜授”現象
《中國科學報》3月20日登載《警惕教師“惜授”現象》一文,指出“‘惜授’的表現之一如某些專家受邀作學術報告卻不愿意留下講課的PPT課件或文本材料”,提出要從“加強師德教育”和“優化學校的管理”兩方面預防,并“希望有學者就教師‘惜授’現象開展心理學研究和進行社會學分析”。 我不贊
盱眙近地天體望遠鏡銀河系反銀心方向數字巡天計劃完成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國家天文臺及中科院-國家基金委天文聯合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天文學系及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劉曉為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與紫金山天文臺盱眙天文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趙海斌、姚進生研究員通力合作,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2010年9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