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章元:垃圾分類需要政府引導公眾積極參與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景志、中國環境報記者姚伊樂做客人民網,以“思路探討――綜合處理能否擔當垃圾處理重任?”主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對于居民垃圾分類,您有什么樣的建議?比如在分類方法或者處理方式上的建議? 趙章元:垃圾源頭分類不管怎么處理,都是基礎性工作,必須要做的。至于能不能做好,是檢驗我們后面資源化利用好壞的一個標志。目前為止,我們喊了十幾年了,要搞垃圾分類,北京市十幾年前就說要搞垃圾分類,但是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一個比較理想的分類好的試點,更不要說普遍了。所以,我認為居民的垃圾分類現在的管理工作跟不上,居民的熱情有沒有?有的人說中國人素質差,我一直不這么認為,我們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很好的階段,只要進行教育,很快就可以接受,會配合政府做垃圾分類,關鍵是政府組織能力、組織的方法還有很大的問題居民的垃圾分類,政府主導是一個關......閱讀全文
廣州派發分類垃圾桶推進農村垃圾分類
城市人垃圾分類派垃圾袋,農村則選擇挨家挨戶發垃圾桶。本報“垃圾分類廣州范本”試點增城東洞村,昨天開始入戶發放分類垃圾桶,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廣州市委宣傳部派駐東洞村的扶貧干部李永恒解釋,垃圾桶符合農村實際,發垃圾袋反而制造更多垃圾。 有別于其他地方以獎勵
別讓垃圾分類成麻煩-九成市民支持垃圾分類
新聞背景:“深圳市垃圾分類現狀調查”顯示,深圳市九成以上市民支持垃圾分類,但八成家庭沒有進行垃圾分類,設置在戶外場所的分類垃圾桶并未起到分類效果。 九成市民支持垃圾分類,說明低碳理念、環保意識不斷深入人心,讓人欣慰。然而,八成家庭沒有進行垃圾分類,也可理解為: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任重道遠-各國如何破解垃圾分類難題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大約有4億噸,由此帶來的“垃圾圍城”、“垃圾上山下鄉”問題也日益突出。為更好地解決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我國早在2000年就開始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并在一些城市進行了試點,遺憾
前端垃圾分類后端大雜燴-垃圾分類終端存問題
“前端垃圾分類,后端大雜燴”的現象,在深圳試行垃圾減量分類后時有發生。深圳市城管局環衛處副處長羅向東日前和網友進行在線訪談時表示,發現該現象的市民可以撥打投訴電話12319,深圳也將探討居民自治模式,在住宅小區成立居民志愿者監督隊伍。 “現在提倡垃圾分類,到了清運環節,分好的垃圾又被重新混
分類垃圾應真正分類處理
談到垃圾處理,必提焚燒填埋,即使在推進垃圾分類的城市也是如此。一邊大張旗鼓地宣傳垃圾分類,一邊卻在加速建設焚燒填埋設施,似乎把分類處理拋到了腦后。源頭分,后面混,分類垃圾得不到分類處理,分類豈能持久推進?扭轉這一局面,需要全面認識垃圾的資源、環境與社會屬性,并據此正確看待垃圾處理的要求、目的與方
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政策推進垃圾分類
《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近日出臺。發改委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價格司副司長周伴學在會上介紹,《意見》提出,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方式改革,對配套設施完備、已經具備條件的用戶,推行垃圾計量收費,并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政策。具體來說,就是對分類投放垃
垃圾分類四原則
垃圾分類處理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北京、廣州、上海近3年的混合垃圾焚燒填埋處理量都得到了控制,甚至逐年有所減少。垃圾處理方式也在多樣化,尤其是廚余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在大幅加速。但是,垃圾分類工作的效果仍不如預期。主要表現在分類排放實效不大、分類收運體系不完善和后續處理設施不能勝
垃圾分類難在哪?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垃圾數量不斷增加。單一靠填埋和焚燒不能跟上垃圾增長的速度,垃圾分類處理、回收利用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 目前,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并不順利,原因如下: 居民缺乏垃圾分類意識。據調查,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平日扔垃圾時沒有分類投放的意識和想法。居民對于垃圾桶
增設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活垃圾分類將有法可依
據悉,修訂草案共六章102條,其中修改50條(不包括僅修改“環境保護”為“生態環境”的條款),新增14條,刪除4條。主要修改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統籌把握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關系 ——突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無害化底線要求。在污染防治原則層面,明確“無害化”是“資源化”的前提;提出
垃圾堆肥難在分類回收-需增加垃圾分類意識
近年來,在德國、荷蘭、西班牙等國的家庭、大學和社區,相繼開始使用一種特殊的垃圾桶,人們利用它對部分垃圾就近進行堆肥處理。 垃圾“圍城”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以往,處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焚燒發電兩種。這些傳統的方法既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也存在資源浪費的弊端。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發達國家開始采用
烏魯木齊試點垃圾分類-各類垃圾各有去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今年計劃投入750萬元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項目,并在中心城區選定學校、小區等4個單位進行項目實施。 據悉,目前確定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分別位于天山區幸福路天福花園、沙依巴克區新農大家屬院一區、高新區(新市區)第九中學、水磨溝區紅山東路億和興苑。生活
垃圾分類觀察一:政策密集出臺-垃圾分類推進超預期
摘要:近期垃圾分類政策密集出臺,主席表態+國常會修訂《固廢法》+部委制定時間表,政策表態明確。1)近日習主席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6月5日,國常會通過固廢法修訂草案,垃圾分類寫入其中。3)6月6日,住建部等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垃圾分類工作時間
生活垃圾分類實施1年-多數人扔垃圾不分類
2017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一年多過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怎么樣?實施起來有什么難度嗎?中新網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某小區內,垃圾分類志愿者在進行作業。中新網吳濤 攝 不同小區實施措施和情況差異大 以北京為例,
濟南擴大垃圾分類試點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近來逐漸為市民所接受,并成為許多市民的自覺行為。但在垃圾收集、處理過程中,許多地方卻又回到混合處理模式。 如何破解“分類投放、混合處理”這一難題?近日,山東省濟南市繼歷下區去年試點四色垃圾分類以后,確定今年將在市內5區每個區選擇20個試點單位,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垃圾分類,貴在細化管理
世博會上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了許多城市垃圾分類的經驗。將其成功經驗歸納起來看,垃圾分類,貴在細化管理。 臺北經驗值得借鑒。2005年臺北市與世界100個城市共同作出承諾:至2040年,垃圾實現零掩埋。而今,臺北率先實現了這一目標。 臺北走的第一步是動員市民減少
垃圾分類須系統推進
近日有消息稱,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制定46個重點城市的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指導意見,并將于6月份發布。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變革,也是對垃圾實行有效處置的科學管理方法,兼具社會、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效益,由倡導到強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垃圾總量也在逐年增加。與之
江蘇系統推進垃圾分類
關注垃圾分類領域相關信息的人,大多對蘇州垃圾分類的微信公眾號印象深刻。當添加其公眾號時,屏幕上蹦出來的字眼讓人忍俊不禁:“垃分先森等你很久了。”垃分先森是蘇州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原創的IP角色。公眾號運營者說,希望用這種人格化、接地氣的方式,讓人對公眾號文章產生親切感,從而投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
烏魯木齊垃圾分類現狀調查
生活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也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既是關乎民生細節的小事,也是關乎社會發展的大事。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如何?市民們分類時有哪些困惑?分類后的垃圾又去向何方?帶著這些疑問,昨日記者走訪了烏魯木齊部分小區。 現狀>>> 全市34個小區試點垃圾分類
“綠色存折”推進垃圾分類
聽到樓下熟悉的搖鈴聲之后,家住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奧林清華小區西區212棟的居民鐘來英,提著一大包從生活垃圾中分揀出來的可再生利用的廢品,連忙來到樓下,交給垃圾回收員稱重計費。 稱重結果,這包廢品價值為15.6元。鐘來英并沒有當場領取現金,而是將費用存到了一張垃圾分類“綠色存折”上。拿著這個
“綠色存折”帶動垃圾分類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奧林清華西區的居民李爺爺提著一大包廢紙和塑料來到社區垃圾收集點,垃圾回收員將垃圾分類后稱重,顯示廢紙17.1斤、塑料1.5斤,最后核算14.8元,記錄在一張垃圾分類“綠色存折”上,李爺爺用存折上的金額換購一些洗衣粉和垃圾袋。 記者了解到,吳江城管局2011年9月起開始進行
挪威“復雜”的垃圾分類
?????? ①回收瓶子之后得到的抵用券 ②瓶子、易拉罐回收處 ③免費垃圾袋領取處 ④小學教科書中有關紙張回收的內容 在挪威,找到隨意丟棄的垃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奧斯陸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廢棄塑料袋或者礦泉水瓶。然而,優美的環境離不開挪威人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與環保意識,垃圾回收成
機械手成垃圾分類好幫手-垃圾有效分類率超85%
國內外垃圾分類處理技術主要有篩分、風力分選、磁力分選、水力分選等,記者日前在北京見到了一種BHL型垃圾自動分類機,通過模擬機械手和物料自動分離器等組合,將垃圾有效分類。 目前多數垃圾分類設施占地面積較大,投資成本和維護費用較高,且單位時間處理量小、分類準確率低。而
溫州首個垃圾分類小區破解垃圾分類三大難題有秘訣
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近年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溫州市自2012年試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2014年試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不想分”“不好管”“不好運”成為三大共性難題。 今年3月2日,龍灣區金御灣小區成為溫州市首個垃圾分類智能小區。如今,小區94%以上的業主已能正確操作可回收垃圾分類投放
廣州出臺垃圾分類管理規定-垃圾分類,從最簡單的做起
核心提示 國內首部城市垃圾分類管理法規――《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于近日出臺,并將于4月1日起正式實施。按照廣州市的計劃,今年廣州的垃圾分類率力爭達到50%,2012年將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市民只需從最基本的干、濕垃圾分類做起…… 居民只需把干、濕垃圾分開即可 “
張春生代表: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春生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初梓瑞)“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通過推進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將有利于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最終給人民群眾帶來利益和實惠。”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春生告訴記者。
浐灞垃圾分類見成效垃圾減量600噸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城市人口的持續增長,生活垃圾量連年增加,生活垃圾處理正逐漸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瓶頸。 記者了解到,2016年,以“垃圾分類,綠色生活”為主題的西安浐灞生態區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啟動儀式在浐灞半島社區舉行,標志著西安市開展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正式啟動。據統計,浐灞生態區生
地球已被太空垃圾包裹,漫天垃圾還需分類處理
雖然人類已經可以對部分太空垃圾進行有效的編目管理,但對于如何批量處理太空垃圾,目前仍然缺乏直接高效的辦法。專家認為,要區分太空垃圾所處的軌道高低和體積大小,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手段進行處理。 實習記者 都芃 不久前,一大塊俄羅斯太空垃圾靠近國際空間站,導致國際空間站不得不進行機動規避,這也導致
垃圾分類地方立法面臨痛點-垃圾焚燒成分類管理攔路
“對于家庭和個體來說,把垃圾一扔,仿佛和自己就沒有關系了;但對于城市來說,卻已經不堪垃圾的重負”——2017年3月28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在報道“垃圾分類”話題時,開宗明義地指出了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前,《焦點訪談》又以《廣州:垃圾分類有“法”了》為題,對廣州垃圾分類立法和社區試
重慶將實施垃圾分類-超7成人不會分類扔垃圾
上周,我市公布《重慶市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方案》(2014-2020年),生活垃圾實行4類分類,今明兩年為示范推廣階段。2016-2020年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管理和運行體系。今年,主城各區政府和北部新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工作,建立相應的
上海明確生活垃圾“四分類”軟硬兼施引導垃圾分類
上海市日前明確用“四分類”標準,即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和干垃圾進行分類,規范生活垃圾處理。 此前已用過五次分類標準 “四分類”標準符合實際情況,“十三五”末將建成全程分類體系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實施的“四分類”是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后,得到肯定最多的標準,也是目前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