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大約有4億噸,由此帶來的“垃圾圍城”、“垃圾上山下鄉”問題也日益突出。為更好地解決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我國早在2000年就開始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并在一些城市進行了試點,遺憾的是,效果并不明顯。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印發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近日,央廣記者跟隨全國人大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走訪江蘇、上海、浙江等地,發現一些地區已經在垃圾分類方面進行了探索。 在南京棲霞區東城世家小區,宋阿姨把平時收集的廢硬紙板送到由專業環保公司設置的臨時回收點。2.45公斤的廢硬紙板就折合成了相應的積分,宋阿姨在現場用積分兌換成了日用品。與南京類似,上海市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形成的“......閱讀全文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之后,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又一次浪潮,將是世紀之交時要出現的垃圾革命。”生產、消費、分解,這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循環。一個世界性難題隨之產生——“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不管是從無害資源減量化、節約土地和資金的角度,
不知不覺,2020年已過去2個多月,在過去的這段時間里,全國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注度居高不下,疫情防控攻堅戰成為全民首要任務!各個行業受疫情影響,在年后未能如期復工復業,一些正常上馬的環保項目節奏放緩。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秘書長蘇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雖然當前疫情對環保
不久前,廣州市志愿者給當地城管委送去了一只掛鐘,寓意“時光流逝,垃圾分類不能再拖。”某種程度上,人們送去的是一種期待,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加快步伐。事實上,從2000年起,北京、廣州等8個城市就開始試點垃圾分類推廣工作,但10年已過,垃圾分類成效甚微,絕大部分
“對于家庭和個體來說,把垃圾一扔,仿佛和自己就沒有關系了;但對于城市來說,卻已經不堪垃圾的重負”——2017年3月28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在報道“垃圾分類”話題時,開宗明義地指出了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前,《焦點訪談》又以《廣州:垃圾分類有“法”了》為題,對廣州垃圾分類立法和社區試
面臨土地資源的緊缺,垃圾處理無害資源減量化迫在眉睫,垃圾分類處理已無疑成為共識。政策助推作用下,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助推垃圾分類舉措快速發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2017全國垃圾分類進程如何。 破局“垃圾圍城”之困 全國垃圾分類政策密集落地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
貴陽市人民政府印發《貴陽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大數據管理云平臺,生活垃圾分類前端感知能力和中后端監督管控能力得到提升,各類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工作氛圍濃厚。全文如下: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
北極星固廢網獲悉,四川省政府發布《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在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鼓勵縣級城市(含縣城,下同)、鄉鎮和農村因地制宜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文如下: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有關單位: 《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已經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消費大國,生活垃圾已成為困擾和制約城市化進程的重大問題之一。垃圾分類作為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一件大事,需要公眾的參與和政府、企業的積極配合,更離不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作保障。 11月30日,住建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上指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
年內垃圾分類“朋友圈”再添6地 據住建部規劃,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年內,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山西、蘇州、德州、江門、內江等6地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列。 北京:社區沒有開展垃圾分類可舉報 5月1日起
近年來,垃圾分類制度已經在國內部分地市推行,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試點正在進行,各地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社會各界群策群力的努力下,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取得了好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生活垃圾分類
擁有2300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兩萬噸,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倘若垃圾分類處理無序,垃圾圍城并非危言聳聽。 日前,上海市積極探尋破解城市垃圾圍城之“道”,確定了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類,并擬設分揀員
實際上,我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已有10多年時間。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拉開了我國垃圾分類收集的序幕。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定成效,垃圾分類意識有所增強,分類垃圾桶、垃圾處理設備等硬件設施得到提高。但從整體效果來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分類推廣仍
如果不加強垃圾分類,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將被垃圾包圍,這并非危言聳聽。 請看一組數據,2004年海口日產垃圾900多噸,2010年增加到1200多噸,而到今年已經達到1700多噸。由于垃圾的飛速增長,顏春嶺垃圾填埋場已不堪重負,海口垃圾焚燒發電廠也在不斷擴張產能。 早在2000年
摘要:近期垃圾分類政策密集出臺,主席表態+國常會修訂《固廢法》+部委制定時間表,政策表態明確。1)近日習主席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6月5日,國常會通過固廢法修訂草案,垃圾分類寫入其中。3)6月6日,住建部等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垃圾分類工作時間
1.生活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 1.1生活垃圾分類意識有待提高 從目前國內試點城市推進情況來看,大多數居民沒能樹立自覺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即使經過反復宣傳發動能夠做到分類,也是被動分類而非主動行為,由于生活垃圾分類意識有待提高,因而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投放準確率不盡人意。因此,樹立和強化生活
●垃圾分類要做到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需要廣大公眾積極參與,無論是設備采購還是深入宣傳,都需要資金投入 ●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利益相關方,由于缺少激勵和協調機制,難以形成合力 ●用2~5年時間推動強制分類工作,明確規定垃圾的分類,制定出指導操作性強的分類說明。在此過程中,必須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于轉發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底,四川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全省普遍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在成都、德陽、廣元城區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圖片來
垃圾分類 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4月施行 處罰 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每次50元罰款。 單位: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處以每立方米500元罰款。 目標 今年:垃圾分類率力爭達50%。 明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
清晨六點半,家住北京朝陽區某小區的文豐(化名)在出門去上班時,習慣性地把幾包垃圾帶走。 他家樓下門口立著三個垃圾桶,一只藍色的桶標著“可回收物”,另兩只黑色的桶標著“其他垃圾”,字樣略有些模糊了。文豐看也沒看,隨手把垃圾丟進“隨便一只”桶里。他對此習以為常,并說他身邊的很多人都是如此。事實
昨天是廣州市召開全市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的第100 天,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專程調研全市垃圾分類處理情況,實地走訪了3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和來自媒體、專家、民意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陳建華強調,廣州要緊緊圍繞新型城市化發展目標,精心謀劃,科學組織,全力推進
廣州南華西街擺放的分類垃圾桶(資料圖片)。 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書記李廷貴。 今年年底前,全市12個區(市)將增加至131條街道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其中重點抓好50條先行推廣實施街道、100個先行推廣實施生活小
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棗營北里社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王鳳琴正在垃圾桶站旁指導居民正確分類 作為垃圾分類的試點地區之一,不久前,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城管分隊開始向餐飲企業等社會單位發放分類垃圾桶。據悉,雖然垃圾分類并沒有強制要求,但如果社會單位的垃圾不分
垃圾分類已然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僅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似乎也成了創業者的新風向標,不少資本聞風而動,有關垃圾分類的項目也是層出不窮。 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垃圾分類帶來的產業“新藍海”已經悄然而至。那么,垃圾分類是不是迎來了風口?市場到底有多大?創業公司的機遇又在哪兒?
新一輪垃圾分類大戰的號角即將吹響。7月10日,廣州將召開全市垃圾分類動員大會。而在本次大會召開以前,廣州各區(縣級市)也推出了垃圾處理的新舉措、新思路。 昨日,記者獲悉,“垃圾不落地”、“垃圾費按袋計量”、“廚余專袋投放”等多項新政策也相繼“落地”,新的試點小區也陸續面世。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吉林省日前出臺《吉林省推進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執法局)、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教育局、商
一袋難登大雅之堂的垃圾,攪動著城市的神經。 來自上海的消息,該市將倡導生活垃圾“干濕分離”——之前實行的“垃圾四分法”簡化為按照“廚余果皮”(濕)、“其他垃圾”(干)進行分類投放。 消息引人關注的背后,是城市中日益堆集的生活垃圾處理難題。 2000年,原建設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
提到生活垃圾分類,大家已經不陌生了。在不少城市中,標有“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等標記的垃圾桶隨處可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陳建華等市領導頻繁下區推廣垃圾分類。資料圖片 今天上午,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在中山紀念堂召開。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廣州意圖打響一場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人民戰爭”,為城市的未來“解圍”。 據了解,在今天舉行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上,副市長謝曉丹將作推進
我國城市人均年“產”垃圾440千克,年均總“產量”1.5億噸,由于實施處理的垃圾只占垃圾總量的很少一部分,有1/4的城市已再無適當場所堆放垃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又一次將垃圾問題列為重點議案和提案。 垃圾處理涉及各方利益,政府如何設計垃圾處理政策,公眾如何落實垃圾分
近日,通州區玉橋街道垃圾分類綠色承諾活動啟動,近千名居民簽署綠色承諾書,踐行垃圾減量分類,以身作則進行日常監督。據了解,作為第一批全國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北京市2000年開始進行,距今已有14個年頭。從2010年至今,北京的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已從600個增加至近3000個,今年還將增加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