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霧霾問題日益嚴重,呈現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特點。霧霾問題是我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環境問題的集中顯現,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產業過度發展,產業布局不合理,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強化,污染控制力度相對不足等問題,導致大氣污染排放量超過了環境容量。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需要在繼續采取綜合治理措施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低碳發展。 低碳發展是指通過采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污染減排的同時提高效益和競爭力,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具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根據我國實際,推進低碳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優化能源結構。由資源稟賦決定,煤炭一直是我國的主要能源。2010年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所占比重高達70.6%,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近42個百分點;天然氣所占比重僅為3.7%,遠低于23.8%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閱讀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速生草本植物碳轉化刈割封存技術,可促進生物質飛躍大增產,獲得足量的生物質,將其制備成固體、氣體、液體形態的能源產品,替代化石能源,實現大氣溫室氣體負增長,可降碳除霾,解決相關環境問題。”中國的一位化學家雷學軍自信地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雷學軍研究員,湖南省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全國勞
日前,國家發改委召開了國家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現場交流會(以下簡稱“交流會”)。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交流會”上對未來低碳試點的開展提了四點要求,其中第二點要求“做好結合文章”,要求各試點要與國家正在研究制定的《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意見》相結合,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與完
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數據,截至2011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80億噸,已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5.5%,即四分之一強,超過美國碳排放量50%左右,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
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而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數據,截至2011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80億噸,已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5.5%,即四分之一強,超過美國碳排放量50%左右,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
在發生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霧霾時,中國步入了環保立法與環保市場的“雙元年”。 進入12月,霧霾天氣波及中國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創下世界霧霾之最,從個別城市的持續霧霾演繹到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淪陷,而在霧霾籠罩之下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危機紛至沓來。這一切預示著“唯經濟增長下的健康透支
頻繁襲擊我國多個城市的霧霾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節能減排工作的刻不容緩。與此同時,我國碳交易試點工作在霧霾不斷加強“攻勢”之下也加速推進。今年11月底,上海、北京碳交易市場均已開市,國家發改委也正在著手部署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推動碳排放權交易能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從根本上控制污染物排放。通過市場機制,倒
會議執行主席丁一匯、杜祥琬、何建坤 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科學性 厘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于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對氣候變化科學認識的差異和共識。從對氣候變化趨勢的認知來看,盡管有些學者對變暖是不是主要趨勢提出質疑,但從科學界已掌
隨著全球平均氣溫的逐漸升高,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我國政府一直為應對氣候變化做著積極的努力,2015年12月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莊嚴宣布將在2017年全面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在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之下,我國制造業低碳發展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國也被看作是全
隨著全球對地球變暖擔憂的加劇,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國政府一直為應對氣候變化作著積極的努力,2015年12月,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莊嚴宣布,將在2017年全面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解決突出的資源環境問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必須高度重視
眾所周知,降低碳排放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應該是用清潔能源來代替當前人們傳統能源的利用,其中以煤炭為主的發電行業是碳排放量比較大的一個行業,既然現在碳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作為切入口,那這對清潔能源發電有什么好處?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我國深受霧霾等環境問題困擾,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已經成為
為期兩周的網民評選,13萬張有效投票,經過權威專家初評、定評等多個程序環節,“2012年度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十大新聞”最終評選出。4月16日,十大新聞在北京揭曉并舉行了發布會,其中,“低碳發展”寫進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國有了自己的“全國低碳日”、北上廣碳交易試點開鑼、極端天氣頻發引發對高碳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9日在北京透露,今明兩年,中國將采取多項措施推動節能減排低碳發展。其中包括設置能源消費或煤炭消費“天花板”,適當調節霧霾嚴重地區和能耗大省能耗增量。 解振華是在以“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低碳新機遇”為主題的第五屆地壇論壇上說這番話的。 解振華指出,面對全球碳排
近期頻發的霧霾等惡劣天氣,引發了人們對空氣中“負面影響物質”的關注。從今年起,我國將在7個省市正式試點,對“負面影響物質”的排放權進行交易,這意味著今后企業超標排放“負面影響物質”就要多掏錢了。據了解,早在2010年,我省就成立了相應的交易機構,不過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有場無市”的層面
超強臺風“威馬遜”走了沒多久,佛山刮起的“環保風暴”仍在繼續。 7月20日,佛山市、區、鎮三級環保部門開展聯合突擊行動,對經營規模較大、廣佛跨界區域的廢水排放企業進行了督查。在本次行動中,三水
“觀能源業界風云變幻,為經濟決策提供參考”,這是《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自2004年初創刊以來所堅守的理念。每到年終歲尾,我們總要駐足回望,對即將過去的一年間中國能源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并邀請多位業界專家,評出年度能源十大新聞。 “2013年中國能源十大新聞”,是《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
金沙江上游雪山群雪線上升,冰蓋萎縮和消融明顯。 夏季高溫熱浪剛過,東北、西北及四川盆地等地又出現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隨后臺風頻繁生成和登陸,而各地霧霾天氣更是不時發出高級別預警。越來越多的城市、城鎮正在遭到來自氣候變化的威脅,而不斷推進的城鎮化也在加劇氣候變化,因為城市已成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主
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15日召開的“節能減排低碳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要研究建立碳排放總量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實行總量和強度雙控;探索建立和完善領導干部任期內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問責制和終身追究制度。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表示,入秋以來京津冀地區霧霾多發頻發,根源是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 “節能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并對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作出了具體部署。這對于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作
國務院繼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這段時間,又集中推出了一批惠民新政,每一項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日報梳理近期的“十大”政策紅包,打成“禮包”送給你,有些馬上就要用到,請收好! 1、網購不再怕假貨!加強互聯網侵權假冒行為治理 11月7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治理的意見》,
國內十大環境新聞 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10月20日~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
我國近期出現的大范圍霧霾天氣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文總結美、英等國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為我國防治當前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提供借鑒。 通過立法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的主體、標準和措施 一是制定完善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體系。英國早在19世紀就制定了阿爾卡利法和公共衛生法,并于1956年頒布了
“我國能源需求總體已達峰,電力進一步過剩已成定局”,你信嗎?面對這一問題,不少能源人士,其中不乏權威人士,普遍給出了毋庸置疑的“否定”答復,并認為“無需多加討論”,有觀點甚至認為是“胡扯”。 而這一結論正出自于中國社科院近期發布的“中國能源前景2018—2050”報告。針對這一報告,
距離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已過去5年,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嚴峻,但各國在聯合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在剛剛閉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 “不回避責任,不糾結困難,這再次表達了中國愿意在氣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發展低碳經濟,明確指出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關系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戰略問題,明確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并將之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圍繞這一基本國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年來陸續頒布了《建筑業發展“
我國生物質合成柴油技術領先世界 能源問題是國際政治角力的關鍵問題。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都在新能源技術研究上大力投入,以搶占全球性能源革命的制高點。生物質能源,由于其具有對現有化石能源的全體系替代作用,各國均極為看重,已成為全球能源界最重要的研究熱點之一。而生物質燃料技術,則是熱點中的熱點
中美雙方12日在北京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刷新美國之前承諾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17%。中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峰值,并將于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2013年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綠色機床作為概念近年來已經深入人心,但藍色工廠您聽說過嗎?很顯然,這兩大概念都同屬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之下,而眾多的公司也在積極應對這種挑戰。 據悉,大眾汽車已經在“藍色創想”的口號下,將公司所有的活動與生態可持續發展聯系在一起。而核心理念是:節約資源、減少排放、延伸回收和培養員工參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