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中國污染到底有多重?污水總量超環境容量三倍

    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而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數據,截至2011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80億噸,已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5.5%,即四分之一強,超過美國碳排放量50%左右,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 去年以來,中國各地頻發的霧霾也成為被高度關注的國際問題,甚至被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稱為“當今全球最大的環境災害”。 如果說,環境污染問題是中國社會21世紀面臨的最嚴重的挑戰之一,那么,碳減排和霧霾治理便是這項挑戰中最緊迫、最需要率先攻破的堡壘。 霧霾成災 2013年初以來,我國多次出現持續性、大面積霧霾,覆蓋全國25個省份、100多個城市,受影響人口約6億人。霧霾中的PM2.5成為最新的健康殺手和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 “籠罩全國五分之一國土的霧霾,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環境災難,使中國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本......閱讀全文

    崔偉宏:碳稅征收必須建立在公平的原則上

    崔偉宏 承繼成 戴麗君:碳稅征收必須建立在公平的原則上  按部分發達國家的說法,“碳關稅”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避免“碳泄漏”;二是確保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但是這個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在環境與資源的雙重壓力下,征收碳稅成為趨勢。去年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從202

    中國環境污染嚴重 污水總量超環境容量三倍

      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數據,截至2011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80億噸,已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5.5%,即四分之一強,超過美國碳排放量50%左右,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

    專家:僅看碳排放總量就指責中國不公平

      北京時間12月3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的《自然?氣候變化》專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了英國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報告《維持全球升溫低于2℃的挑戰》。該報告公布了丁鐸爾中心“全球碳計劃”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數據,全部的數據也在《地球系

    《自然》發表報告稱中國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3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的《自然·氣候變化》專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表了英國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報告《維持全球升溫低于2℃的挑戰》。該報告公布了丁鐸爾中心“全球碳計劃”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數據,全部的數據也在《地球系

    “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只是表象

      如果以國家為統計單元算總量,中國是排放大國。但是,從人均水平看,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2007年中國為4.6噸,不足美國的1/4,只有歐盟的1/2。中國努力減排二氧化碳,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1990年到2007年,全球單位產出的二氧化碳

    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發展

      走低碳發展的道路,是統籌可持續發展與限控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途徑和戰略選擇。由于發展階段不同,我國與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減緩碳排放方面所承擔的義務、減排目標和重點領域也有根本性差異。  發達國家已處于后工業化階段,經濟社會進入內涵發展階段,能源需求增長緩慢,可以通

    碳排放博弈要巧打西方規則牌

      又到氣候大會之時了。  中國與西方的談判,中國習慣于講中國式的情理,中國對于西方講人均很低,講我們的歷史排放很低,但是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博弈我們在西方司法原則上的弱勢和被動,原因就是與西方的法理是沖突的。  我們強調的是中國人均很低,但是他們把中國的GDP與人均碳排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再發聲:電力消費總量必將下降!

      “我國能源需求總體已達峰,電力進一步過剩已成定局”,你信嗎?面對這一問題,不少能源人士,其中不乏權威人士,普遍給出了毋庸置疑的“否定”答復,并認為“無需多加討論”,有觀點甚至認為是“胡扯”。  而這一結論正出自于中國社科院近期發布的“中國能源前景2018—2050”報告。針對這一報告,

    加快完善中國碳排放權形成機制

      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權的形成機制、分配機制、交易機制、價格形成機制、登記核查機制和市場監管機制等六大機制。前兩個機制是碳市場發展的前提條件,中間兩個機制是碳市場的主體內容,后兩個機制是碳市場運行的保障機制。碳排放權的形成機制是發展碳市場的首要條件,碳排放空間只有變成一種

    剛出爐!2018《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前進兩步后退一步”

      今天(7月30日),第67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年)》(以下簡稱“《年鑒》”)在北京發布。《年鑒》編制團隊負責人、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將去年的能源數據概括為“前進兩步,后退一步”。  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2%,高于其過去十年均值1.7%。  2017年是天然氣強勢增長

    呂達仁劉毅劉宇:追蹤碳足跡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專家: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進入轉折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會達到峰值。未來5~10 年,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點將全面到來。我們想知道,對于當前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體趨勢進行預判意義何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特征對于減排污染物會產生哪些影響?對此,我們采訪了相關專家。  對話人:國務

    保護臭氧層需積極應對替代技術挑戰

      對話人: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建信  采訪人:中國環境報記者劉蔚  中國在保護臭氧層的同時對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哪些貢獻?20年中淘汰ODS 帶來的協同減排溫室氣體相當于中國一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對下一步保護臭氧層工作有哪些政策建議?必須加強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開發,積極推動環境友好替

    馬中:環境與經濟的兩難與雙贏

    馬中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可以用“錯綜復雜”這四個字概括,只有這兩者之間達到了協調與平衡,中國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繁榮和強大。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多年以來,國民經濟獲得了超高速的發展。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相伴而生的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城市人口只有 1.7億

    要辯證、客觀地看"世界第一排放大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會議29號在墨西哥海濱城市坎昆開幕,為期12天的會議將繼續就氣候變化問題進行磋商。人民網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就此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文字實錄如下:  主持人:隨著工

    低碳社會需遏制浪費型排放

      坎昆會議將承前啟后  300億美元發達國家快速啟動資金已基本落實到位  記者:有人認為,坎昆會議上各國難以達成一個綜合性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將是一個“求小同存大異”的會議,您是否認同?   潘家華:我覺得這個表述太消極了,我們應該積極看待。  大

    中國減排成效獲國際認可

      中國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上所做努力獲得越來越多國際認可。英國研究機構日前發表的報告甚至預期中國碳排放峰值會提前到來,報告作者認為中國減排成效不但對發展中國家有示范作用,也有助為今年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營造“建設性氛圍”。  這份著力研究中國二氧化碳減排成效的報告由兩個英國研究機構共同發表,報告主要作

    中國規劃2020年實現GDP與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40%

       中國19日公布了一份到2020年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19日在北京表示,這表明中國政府有決心確保2020年前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他同時透露,中國正在組織專家根據國情論證中國的碳排放峰值問題,未來有可能對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進行總量控制。   根據這份規劃,到202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科學時報:中國低碳轉型“窗口”何時開啟

      本月底,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南非德班召開,各國將就新的減排目標承諾展開艱難博弈。  盡管在“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努力令世人矚目,但是不敵能源消費總量上升,中國仍然成為世界第一大排放國,并且這一趨勢在“十二五”期間仍將延續,中國將進一步拉大與第二大排放國美國的距離。  可以預料的是,中國在碳排

    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抓好的六件大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編者按 3月29日,第22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系統學習大講堂在北京舉行。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作了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一年行業

    丁仲禮院士:對我國2020年CO2減排目標的粗略分析

      2月24日,《科學時報》發表何祚庥院士《中國會不會走向“半個”工業化?》文章后,不少朋友和領導想聽聽我對何院士擔憂的看法,可見何院士提出了一個十分嚴峻并不得不予以深入分析的重大問題。我拜讀他的文章后的初步判斷是:何院士的基本結論值得重視,計算方法則尚可完善,但礙于當時自己沒有做過

    碳排放雖創新高 科學家依然樂觀

      2018年,因化石燃料和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將連續第二年增長,幅度超過2%,刷新全球碳排放紀錄。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長,特別是石油、天然氣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為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增長的煤炭消費以及增加的個人交通、航運、航旅及航海運輸等的需求,助長了2018年的碳排放。  12月5日,第2

    解振華:中國碳排放增加屬正常

      昨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克服氣候峰會達成共識的最大障礙,就是西方國家要盡快拿出政治意愿,如果西方國家愿意落實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中國的碳排放峰值會更早出現。  “中國排放增加屬正常”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已成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中國的碳排放也一直是西方國家關注的焦

    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比重或下降至57.3%

       5日結束的“建言十三五·中國煤控規劃研究”國際研討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有望約束在27.2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占總耗能的比重下降到57.3%,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5.2%。  中國是世界能源消費大國,且煤炭在能源消費中占主導地位,占比高達66%。2014年,中國能

    王錚小組模擬顯示:中國碳排放已經得到有效抑制

    碳稅應成為中國生產性減排的主要手段 針對國際上對中國氣候保護、二氧化碳減排的壓力,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政策模擬研究中心主任王錚教授及其課題組最近研究計算分析了我國分區域碳排放趨勢。根據課題組的計算,中國的碳排放量從1990年到2005年,上升了131.153%,明顯低于同期我國GDP

    我國能源體系高碳特征明顯 該如何實施低碳發展?

      近年來,我國能源發展取得巨大成績,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加強,保障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但與此同時,我國能源體系的高碳特征非常明顯,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這導致了溫室氣體排放的過快增長,是造成當前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僅擠占了低碳能源技術的應用空間,也使安全供應問題日益突

    石油石化裝備產業迎大好時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近日表示,當前是中國和世界石油石化產業,尤其是裝備性產業以及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的大好時機。  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上,魏建國表示,煤炭消費量下降、非洲崛起、“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中國制造2025》四個方面將推動石油石化裝備產

    中國將堅定推進碳排放大幅下降兌現承諾

      盡管面臨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改善民生等多重壓力,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天津會議上仍然堅定地表示了強力推進減排的決心。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5日表示,中國將繼續采取強力措施,并付出艱苦努力,確保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坎昆之后,中國如何加速低碳轉型

      “從哥本哈根到坎昆再到德班,毫無疑問,應對氣候變化已排在全球事務議程中最靠前的位置,這是大勢所趨。哥本哈根會議沒有帶來飛躍,坎昆會議取得一定成效,在我個人看來,沒有退步就是進步,因為坎昆決議確認了雙軌制的談判進程。”今天,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社科院城市發展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