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燒傷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病理病因分析
1.解剖因素十二指腸橫段(即第四段)位于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構成的夾角內,它自右向左在腹主動脈前方橫過第三腰椎前方被后腹膜固定,連接十二指腸升段的空腸曲為屈氏韌帶所固定。腹主動脈在第一腰椎平面分出腸系膜上動脈,該動脈在胰腺下通過,分出結腸中動脈后跨越十二指腸。正常成年人的夾角平均為56°(范圍47°~60°),從夾角頂點到十二指腸之間的距離平均為14cm。如果夾角過小,十二指腸就會被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夾住而發生十二指腸梗阻。嚴重燒傷合并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患者,據測量夾角平均為14.6°,間距平均為2.3cm。燒傷和嚴重膿毒癥患者因高代謝反應,負氮平衡、體重下降或營養不良,引起脂肪分解以補充能量不足,使腸系膜及腹膜后脂肪明顯減少。此外,患者因長期平臥,致腸系膜上動脈牽拉,使腹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的夾角變小,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其后的十二指腸,發生十二指腸梗阻。當患者立位時,小腸過度下垂,或者腰椎前突增加時,使夾角呈銳角,加......閱讀全文
關于燒傷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病理病因分析
1.解剖因素十二指腸橫段(即第四段)位于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構成的夾角內,它自右向左在腹主動脈前方橫過第三腰椎前方被后腹膜固定,連接十二指腸升段的空腸曲為屈氏韌帶所固定。腹主動脈在第一腰椎平面分出腸系膜上動脈,該動脈在胰腺下通過,分出結腸中動脈后跨越十二指腸。正常成年人的夾角平均為56°(范圍
關于燒傷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診斷介紹
燒傷患者體重喪失平均超過10%以上,反復嘔吐,嘔吐物含有膽汁,應高度疑診為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進一步實施X線鋇餐檢查,可見胃、十二指腸近端擴大,至十二指腸橫段時鋇劑突然停止前行,同時可見十二指腸有較強的逆蠕動。左側臥位或俯臥位時,可見空腸內有少量鋇劑存在,表明少量鋇劑在改變體位時通過梗阻部位。直
燒傷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是由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橫部而引起的綜合征,其特征為胃、十二指腸球部和降部擴大、內容物滯留。 燒傷后發生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是嚴重燒傷患者高代謝造成極度消瘦的結果。本癥多發生于傷后3周以后,體重下降10
簡述燒傷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癥狀體征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發病時間大多數在燒傷后3~4星期,也可發生在傷后10天左右。在臨床上表現為飯后無痛性飽脹、呃逆、惡心、上腹或臍周輕度疼痛,隨后發生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深綠色或棕色,含有膽汁,pH為堿性或中性,每天總量可達2500~5000ml,隱血試驗可呈強陽性。平臥位時癥狀顯著,更換體位或
簡述燒傷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1.解剖因素 十二指腸橫段(即第四段)位于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構成的夾角內,它自右向左在腹主動脈前方橫過第三腰椎前方被后腹膜固定,連接十二指腸升段的空腸曲為屈氏韌帶所固定。腹主動脈在第一腰椎平面分出腸系膜上動脈,該動脈在胰腺下通過,分出結腸中動脈后跨越十二指腸。正常成年人的夾角平均為56°(范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1.先天性因素 腸系膜上動脈的解剖變異或改變。十二指腸橫段和上升段從右至左橫行跨過第三腰椎、腹主動脈和椎旁肌。腸系膜上動脈約在第一腰椎水平起源于腹主動脈,與腹主動脈形成一銳角,并在進入小腸系膜前跨過十二指腸橫段或上升段。為此,這兩部分的十二指腸位于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所形成的銳角間隙內,正常
用藥治療燒傷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簡介
燒傷合并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一般應先采取非手術療法。包括: ①禁食,放置胃管持續引流減壓,同時可用溫鹽水洗胃,以防急性胃擴張。引流的胃液量少于30ml/h時,提示梗阻已解除,可停止胃腸減壓。 ②病情較輕的患者可在進食時或餐后取俯臥位,有利于減輕腸系膜上動脈的壓迫,緩解梗阻癥狀。 ③加強營養
關于燒傷后肺部感染的病理病因分析
1.燒傷后出現獲得性免疫紊亂,導致肺感染增加 燒傷后易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很多,但傷后肺免疫機制異常是其重要原因。傷后血液低灌流導致肺組織缺氧,可損傷纖毛或降低纖毛的運動能力。同時由于面頸部和(或)胸部焦痂的限制、妨礙深呼吸,減弱咳嗽能力。伴有吸入性損傷者,引起氣管、支氣管的上皮細胞及其纖毛,甚至
關于燒傷后肺水腫的病理病因分析
1.肺毛細血管壓增高,各種原因引起左側心力衰竭、輸液過量。 2.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嚴重燒傷、嚴重感染、內毒素血癥、吸入性損傷、ARDS、誤吸、氧中毒、腎衰竭尿毒癥等。 3.血漿膠體滲透壓減低,低蛋白血癥。 4.組織間隙負壓增高,胸腔積液高負壓抽吸后。 5.原因不明神經性肺水腫、肺栓塞
關于燒傷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理病因分析
1.吸入性損傷 燒傷時吸入高熱空氣或強烈化學毒性的煙霧,直接損害肺組織,是燒傷早期并發呼吸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原因。因其直接損傷呼吸道,與體表燒傷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略有差異。 2.休克 “休克肺”早已為人們所認識。燒傷早期肺損傷大多與休克有關,這是由于休克時,交感-腎上腺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
一例嚴重燒傷后并發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病例分析
?患者男,22歲,消瘦體型,因大面積火焰燒傷入院,入院診斷:燒傷面積88%全身體表總面積(total?body?surface?area,TBSA),淺Ⅱ度燒傷18%TBSA,深Ⅱ度燒傷10%TBSA,Ⅲ度燒傷60%TBSA,伴中度吸人性損傷。?入院后經治療休克期平穩渡過,創面經切痂微粒皮移植術及2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的病因與病理
多數栓子來源于心臟,來自風濕性心臟病與慢性心房纖顫的左心房,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或以往心肌梗死后形成的壁栓,心內膜炎,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換術后等,也可來自自行脫落的,或是經心血管導管手術操作引起的脫落,偶有原因不明者。腸系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呈銳角分出,本身幾乎與主動脈平行,與血流的主流方向一致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病因分析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栓子主要來源于心臟,如心肌梗死后的壁栓,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瓣膜贅生物、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變處的贅生物和左右心耳附壁血栓的脫落等;亦可來源于大動脈粥樣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樣斑塊的脫落和膿腫或膿毒血癥的細菌的栓子等。 腸系膜動脈栓塞的發生亦與腸系膜上動脈的解剖結構有關,腸系膜上動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病理病因分析
多數栓子來源于心臟,來自風濕性心臟病與慢性心房纖顫的左心房,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或以往心肌梗死后形成的壁栓,心內膜炎,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換術后等,也可來自自行脫落的,或是經心血管導管手術操作引起的脫落。偶有原因不明者。腸系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呈銳角分出,本身幾乎與主動脈平行,與血流的主流方向一致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病因分析
由于先天性解剖變異和(或)后天性因素引起局部解剖的改變,使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導致十二指腸淤滯和擴張。 先天解剖變異 (1)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之間的角度過小:十二指腸水平部位于腹膜后,從右至左橫跨第三腰椎和腹主動脈,其上前方有腸系膜上動脈血管神經鞘騎跨。腸系膜上動脈一般在第一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又稱威爾基病(Wilkie disease)、十二指腸動脈壓迫綜合征、良性十二指腸淤滯癥,是指十二指腸水平部受腸系膜上動脈(SMA)或其分支壓迫導致的急、慢性腸梗阻。多發于20~30歲,女性約占60%,以瘦長體型多見。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檢查介紹
1.X線鋇餐檢查 可見十二指腸梗阻特有的“雙液面征”。典型表現為:十二指腸水平部與升部交界處有縱行壓迫現象(“筆桿征”);鋇劑通過受阻,改變體位或加壓按摩后可通過;受阻近端十二指腸可有不同程度擴張和逆蠕動波。 2.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可提高確診率,清楚顯示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間形成的夾角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預后介紹
該病經正確治療預后良好。術后半數以上患者恢復順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術后1周內有惡心、嘔吐,往往加重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對此類患者應采取綜合治療,最終多也能痊愈。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是由于腸系膜上動脈或其分支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或升部,造成十二指腸部分或完全梗阻,從而出現的腹部脹痛、噯氣和進食后嘔吐等一系列臨床癥候群。 解剖學上,在腸系膜上動脈根部周圍有豐富的淋巴和脂肪組織,具有襯墊作用,可以免除十二指腸受壓。患者如果出現迅速消瘦或增高快于體重增長速度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是由于栓子進入腸系膜上動脈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腸系膜上動脈主干口徑較大,與腹主動脈呈傾斜夾角,栓子易于進入,故臨床上本病較多見,占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栓子一般來自心臟的附壁血栓故多見于風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及近期心梗患者。此外,栓子來自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的檢查介紹
1.體格檢查 患者常表現為十二指腸梗阻的癥狀和體征,餐后可見上腹部有胃型或蠕動波,腸鳴音亢進。 2.X線鋇餐 是主要的診斷依據,表現如下:①十二指腸近側段擴張,蠕動增加,并有頻繁的逆蠕動;②水平段可見與腸系膜上動脈走行一致的筆桿樣壓跡;③十分鐘后鋇劑少量進入遠端腸腔,俯臥位可見淤滯狀態緩解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檢查介紹
1.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數明顯增高,達20×109/L以上,血液濃縮,代謝性酸中毒。 (2)輔助檢查 ①X線腹平片見小腸及結腸中等或輕度充氣和腹腔積液影像。 ②選擇性動脈造影可明確診斷。 ③超聲多普勒檢查與CT有輔助診斷意義。 2.慢性腸系膜血管閉塞 (1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內容介紹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病死率極高,而盡早正確診斷、及時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因此,當臨床醫生對患者家屬交代患者有本病的可能時,患者家屬應首先做好最壞結果的心理準備,同時盡最大可能配合醫生的各種要求如手術知情同意書簽字等,切莫把搶救時間耽誤在這些方面。要知道當已有腸梗阻乃至腹膜炎征象時,搶救時間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介入治療
①經腸系膜上動脈灌注罌粟堿:造影確診為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者,腸系膜上動脈留置導管,以30~60mg/h的速度輸入罌粟堿,持續灌注24~48h后,再行造影,證實腸系膜血管擴張充盈、血栓解除后,才可拔管。經插管灌注罌粟堿無效或已有腹膜炎者,應即行手術治療。 ②經腸系膜上動脈尿激酶溶栓:經腸系膜血
關于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的簡介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是腸缺血最常見的原因,可以由于栓子的栓塞或動脈有血栓形成引起、兩者的發生率相近,分別為55%與45%。腸系膜動脈發生急性完全性閉塞而導致腸管急性缺血壞死,多發生于老年人。
治療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相關介紹
1.內科治療 (1)無明顯癥狀者可不必處理。平時宜少量多餐,餐后俯臥半小時,加強腹肌鍛煉,可減輕癥狀。急性發作時可予以禁食,胃腸減壓,以及給予抗痙攣藥物治療。 (2)保守治療包括:急性期禁食水,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給予營養支持,必要時采用全胃腸外營養;酌用阿托品、山茛菪堿;癥狀緩解
診斷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簡介
1.體型瘦長的中青年,凡遇有反復嘔吐膽汁和所進食物的患者,尤其是當體位改變可減輕癥狀者,應考慮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可能。 2.影像學檢查有助于診斷,X線鋇餐檢查是診斷的關鍵。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提高確診率。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全身治療介紹
所有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病人的最初治療原則是循環的復蘇及穩定,懷疑有進一步缺血表現的應給予廣譜抗生素。對于腸管尚未壞死,動脈造影證實腸系膜上動脈分支栓塞,遠端血流仍能充盈的病人可肌注罌粟堿擴張腸系膜血管及解除腸管痙攣,肝素全身抗凝、祛聚保守治療;同時去除誘發疾病,如治療心律失常,防止其他部位的栓子脫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superior mesentery artery syndrome)亦稱良性十二指腸淤滯癥,是腸系膜上動脈或其分支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或升部引起十二指腸間歇性發作慢性腸梗阻。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概述
患者多為體型瘦長的中青年女性,也見于體重快速下降、長期臥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病人起病緩慢,反復發作,典型者表現為餐后上腹部脹痛或絞痛,有時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臍上甚至后背部,常于進食后2~3h發作,俯臥位或胸膝位可以減輕、緩解癥狀。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性上腹痛及嘔吐,嚴重者需手術治療,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