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把加強生態環境整治尤其是重金屬污染治理作為民生工程的一件大事來抓,努力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世界性難題,初步探索出一條重污染地區修復國土、治理環境的新路。”江西省新余市市長劉捷代表說。 新余是一座典型的重化工業城市,經濟快速崛起,工業的粗放式發展也使得農村部分區域水質、空氣、土壤污染,重金屬含量超標。經過長期的調研和專家的不斷論證,新余市下決心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在關停污染企業、截斷污染源的同時,對污染區內失去基本生存條件的13個自然村實行了整體搬遷;通過發展苗木產業,降低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改善生態環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受污染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大型苗木企業已發展到28家,集中連片開發的苗木基地13個,苗木種植面積達5.63萬畝,其中3.6萬畝是在重金屬污染地上種植的。 ......閱讀全文
“嘿,那是蚯蚓嗎?田里能長蚯蚓了!”今年春天,江西貴溪市柏里村村民張樣發驚喜地在田埂邊的馬路上發現了“新大陸”。 在此之前,柏里村九牛崗一帶因為重金屬污染而寸草不生,村民們已十來年沒見過地里的活物。 記者日前實地調研發現,昔日的“毒地”已實現植被全覆蓋,土壤中重金屬濃度大幅下降,九牛崗區域成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歷時500多天,深入湘江流域10地市,重點調查郴州三十六灣、衡陽水口山等重金屬污染工礦區,采集包括土壤樣、稻谷樣等164個樣本…… 11月15日,環保公益組織長沙曙光環保公益中心(下稱“曙光環保”)對外披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調查結果。 每一項數據都值得警惕:郴州三十六灣礦區甘溪河底泥中,砷含
中國科學家正在致力于加快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發,以拯救全球六分之一人口賴以生存的農田。根據一項最新成果,利用粘土礦物研制出的修復材料可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進入農作物,或有望在未來兩年大面積推廣。 廣東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總工程師劉文華日前向記者披露,該機構近期對一種名為“膨潤土”的粘土礦物進行改性
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看不見也摸不著。此外,由于土壤環境復雜,重金屬一旦進入很難出來,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國外的淋洗、焚燒等土壤污染治理技術,不但成本高,且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時土壤中的有機質和營養物質隨之流失,土壤喪失生產農產品的功能。”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在接
重金屬鎘正通過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學者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多地市場上約10%大米鎘超標;中國在多種重金屬污染的稻米之前幾不設防。 從一張油漆斑駁的桌子下面,84歲的李文驤老人扯出小半袋大米。顏色純白,略有透亮感,顆粒飽滿,肉眼看不出這些大米有什么異樣。 但是,經過檢測,這種
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17日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我國耕地土壤點位污染物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 廣東地質部門日前研發出一種新的土壤修復材料,稱可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進入農作物,有望大面積推廣。 對深受“
血鉛超標的兒童 兩個男孩子不停地擺弄著電視的開關,打開又關上,然后又打開,再關上,樂此不疲。旁邊的母親楊煥霞(化名)看著他們,眼神中流露出無奈和悲傷。 6月中旬的這個下午,楊煥霞的兩個兒子在不擺弄開關時,也尖叫、打鬧,互相追逐著,一刻也不消停。 在中國西南邊陲云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麥
輕按幾個按鈕,生產車間里堆積如山的牛糞,就在翻拋機的運行下翻滾發酵,半個月后,變成粉末狀的有機肥。北京延慶縣舊縣鎮大柏老村的農民通過引入畜禽糞便“三化”(安全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技術,把村里的牛糞制造成高效的有機肥,不僅解決了困擾該村多年的牛糞污染問題,而且“變糞為寶”,開拓了一條致富之路。
湖南省的土地重金屬污染嚴重是導致水稻鎘超標的重要原因。 鎘超標的大米危機深重,已嚴重危害人民健康。而湖南大量耕地遭受重金屬污染,受重金屬污染的農田土壤面積不低于20%,農田鎘污染正大面積發展。 鎘污染的土地與鎘超標的大米,二者之間有何關系?長期從事鎘污染土壤治理研究的羅琳教授解析了其中的
無論是在阡陌交錯的沖積平原,還是在錯落有致的山地丘陵,抑或在條帶清晰的鹽堿洼地,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致力于打造環境友好農業。劉兆輝(中)與同事們在一起 多年來,山東省農科院副院長劉兆輝的足跡遍布齊魯大地,他帶領團隊成員投身農業環境工程,開展環境友好型肥料和土壤污染防控與改良利用
湘江告急! 1966年,湘江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由此而來。相當長時期內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資源之一,也是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業、城市污染的加劇和農用化學物質種類、數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約1.5萬噸,Cu 340萬噸,Pb 500萬噸,Mn 1500萬噸,Ni 100萬噸。據我國農業部進行的全國污灌區調查,
“鎘米”痛敲土壤治污警鐘 土壤污染讓整個糧食產業鏈都感受到了“鎘米”之痛,敲響了我國治理土壤污染的警鐘 近日,《t望》新聞周刊在調研“鎘米”事件時了解到,該事件釋放的沖擊波正在進一步擴散:糧食庫存攀升,大米價格下滑,糧農有糧賣不出,或將打擊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
IT企業聯想控股集團(以下簡稱“聯想控股”)近年頻玩跨界游戲,最新的動作是跨界進軍現代農業,開做藍莓生意。 聯想控股目前已在青島、四川、湖北等省市投建超過4萬畝有機藍莓種植基地,未來它或是中國最大的藍莓供應商。 聯想控股斥重金四處上馬有機藍莓項目之際,卻被
“村子很美,百姓卻腰駝腿跛,土壤專家覺得有問題。”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委員以親身經歷開頭,“他們立刻下車采樣,檢測發現汞鎘都超標,政府決定彌補,老百姓只多提了一個要求,千萬不要對外公布當地被污染。”陳章良援引一位百姓的話說,“女兒以后就嫁不出去了,也沒人嫁進來,這個村怎么辦”? 3月8日,政協
“村子很美,百姓卻腰駝腿跛,土壤專家覺得有問題。”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委員以親身經歷開頭,“他們立刻下車采樣,檢測發現汞鎘都超標,政府決定彌補,老百姓只多提了一個要求,千萬不要對外公布當地被污染。”陳章良援引一位百姓的話說,“女兒以后就嫁不出去了,也沒人嫁進來,這個村怎么辦”? 3月8日,政協
工業污染、城市污水、過度使用化肥……在種種污染源侵蝕下,萬物賴以生存的大地如今滿目瘡痍,土壤安全正岌岌可危。記者在吉林、廣東、江蘇、河北等地調研了解到,土壤污染問題正逐步動搖我國糧食安全根基,在垃圾圍城、土壤重金屬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無好地可用、無好糧可吃等問題正引發民眾擔憂。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峰江街道亭嶼村和山后許村之間,近兩公里道路兩側,密布著大大小小的苗木基地,種植各類花卉苗木,一眼望去郁郁蔥蔥。但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再生產業基地,土壤受到過嚴重污染。 土壤污染具有長期性、累積性和隱蔽性,同時,又與食品安全和公眾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生態環境部土壤生
全國污水處理每天產生污泥近百萬噸,但污水處理廠“重水輕泥”,污泥安全處置比例低 一套龐大的設備正在工作,猛一看像是一臺超大旋耕機在犁地,不過10多米長的齒條翻起的是20厘米厚的黑色污泥。盡管有換氣系統,但污泥的氣味仍讓人不舒服。 這是12月10日記者在禹城市高新
1.引言 由于固體廢物的隨意傾倒和堆放, 有害廢水的任意排放以及農藥的大量使用等原因, 土壤中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呈現日趨上升趨勢(其中, 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多源性、隱蔽性、長期性, 污染后果嚴重, 因此在環境污染調查與評價研究中, 重金屬是重要的污染調查評價對象, 被各國列入優先控
據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調查資料,我國現有土壤污染耕地面積1.5億畝,其中污灌污染耕地3250萬畝,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及西北、東北一些地區,其分布南方大于北方,而且以重金屬污染為主。 土壤污染具有積累性、長
看到“清水塘”這個地名,不難想象它的由來。然而,這個位于湖南株洲市的工業區,卻一度是這里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企業排放的污水中很多重金屬超標,其中就包括最近被人們熟知的有毒金屬“鎘”。 以前,五顏六色的污水直接從化工、冶煉等企業排到湘江,和清水塘這個名字反差強烈。“污水一會兒碧綠,一會兒墨綠,
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已于2019年元旦實施。1月21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今年環境部針對土壤污染防治將進一步做好摸底工作,抓緊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著力推進安全利用,有針對性治理污染農用地。 環境部還將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金屬污染區域,嚴厲打擊涉重金屬非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京城環保第一大案”讓污泥處置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中國城市污泥已造成二次污染”,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陽生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等專家都表達了相同的憂慮。 污泥如何才能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妥善處理?中國的污泥處理有何特殊之處? 近
2月26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6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了糧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水產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酒類、飲料、淀粉及淀粉制品、餐飲食品、糕點、蛋制品、食用農產品、特殊膳食食品、茶葉及相關制品、調味品、方便食品、保健食品17大類食品2683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按照世界藥品食品發展的規定,大米的鎘含量,每公斤不應該超過0.4毫克。 而據他了解,"(我國)相當部分(大米)沒有超過0.4毫克,但是按照國家的標準,超過了0.2毫克的大米,不許在市場上作為農產品流通。" 鎘米事件已引發大眾
2015年以來,山東省淄博市共偵辦環境資源類違法犯罪案件15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9名,目前已判決48名;偵辦行政案件20起,行政拘留27名,破案數同比提升70%。 公安、環保部門聯合檢查企業和重點區域200余家(處),責令企業限期整改11處,約談企業負責人24人(次)。 這是記者從淄博市
備受關注的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治理取得新的進展。日前,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創新行動啟動會在湖南召開,由中國農科院牽頭組織、國內多家權威科研機構160多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將為重金屬污染“把脈會診”。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劉仲齊長期關注重金屬污染課題。他告訴記者,稻米中的